本發(fā)明一種碳導管校準機。
背景技術:
碳導管的制作在設備上難以完成,主要原因就是校準苦難,校準困難容易產(chǎn)生斷鏈。的痛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有效避免氣體外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氣體的揮發(fā)速度,且可通過排煙器將霧液排出,同時能更好的對其進行觀察的碳導管校準機。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本發(fā)明的碳導管校準機,包括進氣管,進氣管為兩個,兩進氣管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連接管設置在兩進氣管靠近一端面處,兩進氣管靠近另一端面處設有漸變管,漸變管與兩進氣管相通連接,且兩進氣管相對連接管的一端設有容納裝置,容納裝置一端延伸在兩進氣管內(nèi),其另一端位于一緩沖器內(nèi),且容納裝置與兩進氣管及緩沖器之間采用固定連接,緩沖器側面設有排煙器,排煙器為兩個,兩排煙器之間通過緊固裝置連接,且兩排煙器一端延伸在緩沖器內(nèi),還包括漸變器,漸變器設置在兩進氣管之間,且漸變器與兩進氣管之間相通連接。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機關校準結構上設有USB接口。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兩進氣管之間的距離在四十至一百厘米之間。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漸變管上設有氣流量讀取條。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漸變器外側設有密封圈。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機關校準結構由壓電陶瓷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兩排煙器相對緩沖器的一端安裝有隔水板,隔水板與兩排煙器之間鉸接。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兩進氣管采用聚四氟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緊固裝置為一卡箍。
進一步的,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本發(fā)明所述漸變管通過石英玻璃材料制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碳導管校準機能有效避免氣體外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氣體的揮發(fā)速度,且可通過排煙器將霧液排出,同時能更好的對其進行觀察,且能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緊密連接性,增強了校準精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氣管;2.連接管;3.漸變管;4.機關校準結構;5.容納裝置;6.緩沖器;7.排煙器;8.緊固裝置;9.漸變器。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的本發(fā)明碳導管校準機的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進氣管1,進氣管1為兩個,兩進氣管1之間通過連接管2連接,連接管2設置在兩進氣管1靠近一端面處,兩進氣管1靠近另一端面處設有漸變管3,漸變管3與兩進氣管1相通連接,且兩進氣管1相對連接管2的一端設有容納裝置5,容納裝置5一端延伸在兩進氣管1內(nèi),其另一端位于一緩沖器6內(nèi),且容納裝置5與兩進氣管1及緩沖器6之間采用固定連接,緩沖器6側面設有排煙器7,排煙器7為兩個,兩排煙器7之間通過緊固裝置8連接,且兩排煙器7一端延伸在緩沖器6內(nèi),還包括漸變器9,漸變器9設置在兩進氣管1之間,且漸變器9與兩進氣管1之間相通連接,所述機關校準結構4上設有USB接口,所述兩進氣管1之間的距離在四十至一百厘米之間,所述漸變管3上設有氣流量讀取條,所述漸變器9外側設有密封圈,所述機關校準結構4由壓電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兩排煙器7相對緩沖器6的一端安裝有隔水板,隔水板與兩排煙器7之間鉸接,所述兩進氣管1采用聚四氟材料制成,所述緊固裝置8為一卡箍,所述漸變管3通過石英玻璃材料制成。
本發(fā)明的碳導管校準機能有效避免氣體外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氣體的揮發(fā)速度,且可通過排煙器7將霧液排出,同時能更好的對其進行觀察,且能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緊密連接性,增強了校準精度。所述機關校準結構4上設有USB接口,便于將數(shù)據(jù)傳輸?shù)斤@示設備上;所述兩進氣管1之間的距離在四十至一百厘米之間,使其進氣效果良好;所述漸變管3上設有氣流量讀取條,便于讀取數(shù)據(jù);所述漸變器9外側設有密封圈,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所述機關校準結構4由壓電陶瓷材料制成,符合設計需求;所述兩排煙器7相對緩沖器6的一端安裝有隔水板,隔水板與兩排煙器7之間鉸接,能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所述兩進氣管1采用聚四氟材料制成,所述緊固裝置8為一卡箍,所述漸變管3通過石英玻璃材料制成使用效果更佳。
以上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nèi)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nèi)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