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制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爆線圈、電子膨脹閥以及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子膨脹閥的線圈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罩殼的結構示意圖。
該線圈包括繞組1′、繞組殼體2′、設于繞組殼體2′外側的電纜安裝部3′、線路板4′,電纜安裝部3′上連接有引線5′和引線5′外部設置有護套6′,繞組殼體2′外固定連接有罩殼7′。結合圖1和圖2,該罩殼7′為上端、內側開口的半包式殼體結構,其高度與線圈主體的高度基本持平。
罩殼7′的內側相對線路板4′設置,將罩殼7′與繞組殼體2′焊接于一體,以使罩殼7′與繞組殼體2′之間形成空腔,電纜安裝部3′、線路板4′以及引線5′均包含于該空腔中。然后,向該空腔灌入灌封材料,灌封材料順著電纜安裝部3′頂端向內流向卡扣8′承納槽,最終將繞組殼體2′、卡扣8′、電纜安裝部3′、引線5′、線路板4′和罩殼7′灌封于一體,形成整體線圈結構。
然而,上述罩殼7′的高度較低,引線5′的護套6′設于罩殼7′的上方,也即該罩殼7′并未將護套6′灌封于其中,而電子膨脹閥的防爆線圈要求護套6′灌封距離最少5mm,因此,該線圈結構無法達到防爆線圈的認證要求,也無法滿足電子膨脹閥防爆線圈的市場要求。
有鑒于此,亟待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優(yōu)化設計現有技術中的電子膨脹閥的防爆線圈,以通過對罩殼結構的改進實現對護套的灌封,提高其防爆性能,使其滿足防爆線圈的認證要求和市場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防爆線圈,該防爆線圈實現了對部分護套的灌封,提高了防爆線圈的防爆性能,使其滿足認證要求和市場要求。在此基礎上,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應用該防爆線圈的電子膨脹閥,以及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防爆線圈,包括繞組、繞組殼體,所述繞組殼體上設有電纜安裝部、線路板,所述線路板上安裝有引線,所述引線外設置有護套,所述繞組殼體外還固定連接有罩殼;所述罩殼的頂端高于所述護套的底端,所述罩殼、所述電纜安裝部、所述線路板、所述引線和部分所述護套灌封成一體。
相比于現有技術,該防爆線圈實現了對護套底端的灌封,保證線路板連接處的電氣絕緣性能,提高了防爆線圈的防爆性能,使其符合國家對防爆線圈認證要求,同時也能滿足電子膨脹閥的防爆線圈的市場要求。
優(yōu)選地,所述繞組殼體上設有卡扣,所述罩殼包括罩殼本體及隔離件,所述隔離件與所述電纜安裝部之間形成導流槽,所述罩殼與所述繞組殼體之間形成第一灌封腔,所述繞組殼體上具有通過所述導流槽與所述第一灌封腔連通的第二灌封腔,所述護套部分灌封于所述第一灌封腔,所述卡扣部分灌封于所述第二灌封腔中。
優(yōu)選地,所述罩殼本體與所述隔離件為分體式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罩殼本體與所述隔離件為一體成型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護套的灌封長度大于或等于5mm。
優(yōu)選地,所述罩殼與所述繞組殼體超聲波焊接于一體。
優(yōu)選地,所述罩殼本體與所述繞組殼體的焊接處設有防止灌封材料泄漏的防漏槽。
一種電子膨脹閥,包括閥體、與所述閥體連接的防爆線圈;所述防爆線圈采用如上所述的防爆線圈。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加工具有隔離件和罩殼本體的罩殼;
(S20)加工具有第二灌封腔的繞組殼體;
(S30)在所述繞組殼體上安裝帶有護套的引線;
(S40)將所述罩殼固定連接于所述繞組殼體外側的對應位置,以使所述隔離件與所述繞組殼體的電纜安裝部之間形成導流槽,所述罩殼與所述繞組殼體之間形成包圍所述引線、部分護套的第一灌封腔,所述第二灌封腔通過所述導流槽與所述第一灌封腔連通;
(S50)第一次向所述第一灌封腔中灌入灌封材料,且灌封高度高于所述導流槽的高度;
(S60)第二次向所述第一灌封腔中灌入灌封材料,且灌封高度高于所述護套的底端。
優(yōu)選地,在步驟(S20)與步驟(S50)之間還包括步驟(Sa):在所述繞組殼體上設置卡扣,并使卡扣部分地伸入所述第二灌封腔中。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S10)與所述步驟(S20)的先后順序交換。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S30)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31)在所述繞組殼體上安裝電纜安裝部;
(S32)在所述電纜安裝部上安裝線路板;
(S33)在所述線路板上安裝帶有護套的引線;
且,所述步驟(S31)、步驟(S32)、步驟(S33)三者之間的順序可以對調。
優(yōu)選地,在步驟(S60)中,所述灌封材料的上表面至少比所述護套的底端高5mm。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S10)中,通過一體加工成型方式加工帶有所述罩殼本體與所述隔離件的罩殼。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S1)具體包括:
步驟(S11):加工所述罩殼本體;
步驟(S12):加工所述隔離件;
步驟(S13):將步驟(S11)中制成的所述罩殼本體與步驟(S12)中制成的所述隔離件焊接固定,制成所述罩殼,其中,所述步驟(S11)與所述步驟(S12)的順序可互換。
優(yōu)選地,在步驟(S40)中,所述罩殼本體與所述繞組殼體焊接 固定。
優(yōu)選地,在步驟(S40)中,所述罩殼本體與所述繞組殼體通過超聲波焊接固定。
優(yōu)選地,在步驟(S20)之后、步驟(S40)之前還包括步驟(Sc):在所述繞組殼體的用于與所述罩殼固定處加工防止灌封材料泄漏的防漏槽。
由于上述防爆線圈具有如上技術效果,因此,應用該防爆線圈的電子膨脹閥、該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也應當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子膨脹閥的線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罩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防爆線圈的罩殼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防爆線圈的繞組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所示的罩殼焊接于圖4所示的繞組組件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第一次灌封后的防爆線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第二次灌封后的防爆線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第二次灌封后的防爆線圈的整體外觀結構圖;
圖9為本發(fā)明所提供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流程框圖。
其中,圖1至圖2中:
繞組1′;繞組殼體2′;電纜安裝部3′;線路板4′;引線5′;護套6′;罩殼7′;卡扣8′;
圖3至圖8中:
繞組1;繞組殼體2;電纜安裝部3;線路板4;引線5;護套6;卡扣8;第二灌封腔81;
罩殼7;隔離件71;導流槽72;防漏槽73;罩殼本體74;第一灌封腔75。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為提供一種防爆線圈,實現了對護套的灌封,提高防爆線圈的防爆性能,使其滿足認證要求和市場要求。在此基礎上,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應用該防爆線圈的電子膨脹閥,以及該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出現的方位詞“罩殼的內側”指的是罩殼面向繞組殼體的一側,即圖5中罩殼的右側;應當理解,該方位詞是以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習慣性用法、說明書附圖為基準而確立的,它的出現不應當影響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請參考圖3至圖5,并結合圖8,圖3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防爆線圈的罩殼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防爆線圈的繞組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所示的罩殼焊接于圖4所示的繞組組件上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第二次灌封后的防爆線圈的整體外觀結構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如上圖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的防爆線圈,包括繞組1、繞組殼體2,繞組殼體2上設有電纜安裝部3、線路板4,線路板4上安裝有引線5,引線外設置有護套6,繞組殼體2外還固定連接有罩殼7。罩殼7的頂端高于護套6的底端,罩殼7、電纜安裝部3、線路板4、引線5和部分護套6灌封成一體。
采用這種結構,相比于現有技術,該防爆線圈實現了對護套6底端的灌封,保證線路板4連接處的電氣絕緣性能,提高了防爆線圈的防爆性能,使其符合國家對防爆線圈認證要求,同時也能滿足電子膨脹閥的防爆線圈的市場要求。
具體的方案中,上述繞組殼體2上設有卡扣8,罩殼7包括罩殼 本體74及隔離件71,隔離件71與電纜安裝部3之間形成導流槽72(如圖6所示),罩殼7與繞組殼體2之間形成第一灌封腔75,繞組殼體2上具有通過導流槽72與第一灌封腔75連通的第二灌封腔81,護套6部分灌封于第一灌封腔75中,卡扣8部分灌封于第二灌封腔81中。
采用這種結構,由于罩殼7設有隔離件71,將罩殼7與繞組殼體2的對應位置固定連接后,能夠將部分護套6、引線5、線路板4、電纜安裝部3都包圍于第一灌封腔75中。再經過進一步向該第一灌封腔75中灌入灌封材料后,灌封材料逐漸在第一灌封腔75中累積、其液面不斷增高,增高到導流槽72的位置時,灌封材料通過導流槽72向外流至第二灌封腔81,當灌封材料灌滿第二灌封腔81后,繼續(xù)在第一灌封腔75中累積,液面繼續(xù)增高,直到沒過護套6,最終到達罩殼7的頂端,停止灌封,最終得到卡扣8、繞組殼體2、電纜安裝部3、線路板4、引線5和部分護套6灌封于一體的防爆線圈。
上述罩殼7的頂端與護套6底端的高度差可以根據防爆線圈的認證要求、灌封材料的灌入量和國家對護套6灌封距離的認證要求等因素進行合理預設,針對不同種類的防爆線圈可以預設不同的高度差,以使每種類型的防爆線圈對護套6的灌封距離都符合國家對防爆線圈的認證要求。
具體的方案中,上述罩殼本體74與隔離件71可以為分體式結構。例如,二者可以通過卡合結構卡接,或者通過螺紋連接件螺紋連接,或者在二者分體加工之后再焊接于一體,之后進一步進行密封。
可以想到,上述罩殼本體74與隔離件71也可以為一體成型結構,例如一體注塑成型。
另一種具體的方案中,上述護套6的灌封長度大于或等于5mm。這樣,充分滿足了國家對防爆線圈認證要求的最小5mm。為進一步提高防爆線圈的絕緣性能,也可以將護套6的灌封長度大于10mm。當然,也可以將灌封長度控制在5mm~10mm之間。
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罩殼7與繞組殼體2通過超聲波 焊接于一體。
超聲波焊接是利用高頻振動波傳遞到物體表面,并在加壓的情況下使罩殼7和繞組殼體2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層之間的熔合,超聲波焊接的焊接強度高、粘結牢靠,這使得防爆線圈的一體化結構更加牢固,且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優(yōu)點。
當然,上述罩殼7與繞組殼體2并不僅限這種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熱風焊接、摩擦焊接等其他焊接方法。
更進一步的方案中,如圖3所示,罩殼本體74與繞組殼體2的焊接處設有防止灌封材料泄漏的防漏槽73。
這樣,即使焊接過程中出現焊縫不嚴等較小瑕疵時,在灌封過程中灌封材料也不會通過焊縫向外溢出,而是進入防漏槽73中,從而保證了灌封作業(yè)的穩(wěn)定性和防爆線圈的外觀整潔性。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子膨脹閥,包括閥體、與閥體連接的防爆線圈;防爆線圈采用如上的防爆線圈。
由于上述防爆線圈具有如上技術效果,因此,應用該防爆線圈的電子膨脹閥也應當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9,圖9為本發(fā)明所提供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流程框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加工具有隔離件71和罩殼本體74的罩殼7;
該步驟中,可以通過一體加工成型方式加工帶有罩殼本體74與隔離件71的罩殼7,這使得罩殼7具有結構簡單、加工程序較少的優(yōu)點。
當然,可以將罩殼本體71、隔離件74設置為分體式結構,也即步驟S10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進行:
S11:加工罩殼本體74;
S12:加工隔離件71;
S13:將制成的罩殼本體74與制成的隔離件71焊接固定,制成 罩殼7,其中,加工罩殼本體71的步驟S11、加工隔離件74的步驟S12的順序可互換。
S20:加工具有第二灌封腔81的繞組殼體2;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步驟S10和S20分別為加工罩殼7、加工繞組殼體2的步驟,在本方法中,可以按照先執(zhí)行步驟S10、再執(zhí)行步驟S20的順序執(zhí)行,當然,也可以按照先執(zhí)行步驟S20、再執(zhí)行步驟S10的順序執(zhí)行。
S30:在繞組殼體2上安裝帶有護套6的引線5;
S40:將罩殼7固定連接于繞組殼體2外側的對應位置,以使隔離件71與繞組殼體2的電纜安裝部3之間形成導流槽72,罩殼7與繞組殼體2之間形成包圍引線5、部分護套6的第一灌封腔75,第二灌封腔81通過導流槽與第一灌封腔75連通;
在步驟S40中,罩殼7與繞組殼體2可以焊接固定。具體地,與繞組殼體2可以通過超聲波焊接固定。超聲波焊接的焊接強度高、粘結牢靠,這使得防爆線圈的一體化結構更加牢固,且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優(yōu)點。也可以采用熱風焊接、摩擦焊接等其他焊接方法固定連接二者?;蛘卟捎谜辰拥姆椒ü潭ㄟB接罩殼7、繞組殼體2。
上述S10至S40四個步驟的作用是將罩殼7固定于防爆線圈的主體,并形成用于灌封的兩個腔室,為進一步的灌封步驟做準備。
S50:第一次向第一灌封腔75中灌入灌封材料,且灌封高度高于導流槽72的高度;
向第一灌封腔75中灌入灌封材料后,灌封材料逐漸在第一灌封腔75中累積、其液面不斷增高,增高到導流槽72的位置,灌封材料通過導流槽72向外流至第二灌封腔81、固化,從而將繞組殼體2與罩殼7灌封于一體。
S60:第二次向第一灌封腔75中灌入灌封材料,且灌封高度高于護套6的底端。
當灌封材料灌滿第二灌封腔81后,繼續(xù)在空腔中累積,液面繼續(xù)增高,直到沒過護套6,最終到達罩殼7的頂端,停止灌封,最終 得到繞組殼體2、引線5、部分護套6和罩殼7灌封于一體的防爆線圈。
由上述過程可知,采用這種方法,通過兩次灌封實現了對護套6的灌封,提高了防爆線圈的防爆性能,使其符合國家對防爆線圈認證要求,同時也能滿足電子膨脹閥的防爆線圈的市場要求。
進一步的方案中,上述步驟S20與步驟S50之間還包括步驟Sa:在繞組殼體2上設置卡扣8,并使卡扣8部分地伸入第二灌封腔81中。
這樣,步驟S50第一次灌封過程中,灌封材料進入第二灌封腔81、固化后,能夠將卡扣8與繞組殼體2固化于一體,從而利用卡扣8進一步對繞組殼體2進行固定,并同時實現繞組殼體2與罩殼7灌封于一體。
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步驟S30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31:在繞組殼體2上安裝電纜安裝部3;
S32:在電纜安裝部3上安裝線路板4;
S33:在線路板4上安裝帶有護套6的引線5;
這樣,電纜安裝部3用于安裝電磁線圈的電纜,便于電磁線圈通電,線路板4便于各電纜端部合理布局,使得護套6的一端通過引線固定于第一灌封腔75中,另一端伸出罩殼7之外,也即實現了將引線5和部分護套6包圍于第一灌封腔75中的狀態(tài)。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三個步驟是三個獨立的安裝步驟,因此,三者的順序可以隨意調換。例如,也可以按照S32、S31、S33的順序執(zhí)行,或者按照S33、S32、S31的順序執(zhí)行,三者任意順序的排列組合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可以想到,上述步驟S30并不僅限將繞組殼體2與電纜安裝部2采用分體式結構,該電纜安裝部3也可以與繞組殼體2一體注塑形成。
更具體的方案中,在步驟S60中,灌封材料的上表面至少比護套6的底端高5mm。這樣,充分滿足了國家對防爆線圈認證要求的最小5mm。為進一步提高防爆線圈的絕緣性能,也可以將護套6的灌封長度大于10mm。當然,也可以將灌封長度控制在5mm~10mm之間。
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S20之后、步驟S40之前還包括 步驟Sc:在繞組殼體2的用于與罩殼7固定處加工防止灌封材料泄漏的防漏槽73。
這樣,即使焊接過程中出現焊縫不嚴等較小瑕疵時,在灌封過程中灌封材料也不會通過焊縫向外溢出,而是進入防漏槽73中,從而保證了灌封作業(yè)的穩(wěn)定性和防爆線圈的外觀整潔性。
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防爆線圈、電子膨脹閥以及防爆線圈的加工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