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運動模塊及自潤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自潤組件,設置于直線運動模塊的端蓋相對于滑座本體的一側(cè)。自潤組件包括儲油單元、固定單元以及自潤單元。儲油單元具有儲油空間及開口,開口對應于端蓋。固定單元蓋設于開口而設置于儲油單元與端蓋之間,且固定單元具有穿孔。自潤單元穿設于穿孔而設置于固定單元的對應兩側(cè),自潤單元對應于端蓋的一側(cè)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突出部對應并接觸于該直線運動模塊的多個軌道槽的其中之一。
【專利說明】直線運動模塊及自潤組件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直線運動模塊,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自潤功能的直線運動模塊。
【背景技術(shù)】
[0002]直線運動模塊由線性軌道、滑座以及多個滾珠所構(gòu)成,通過滾珠在循環(huán)通道中持續(xù)滾動,帶動滑座及其上機構(gòu)沿線性軌道移動,使得該機構(gòu)得以執(zhí)行所需作業(yè)或表現(xiàn)功能。其中,不論滾珠與線性軌道或與滑座間在相對移動時,接觸面上都存在有摩擦力。如一般物理原則所熟知,摩擦力往往是動能消耗的最大來源,且在使動能轉(zhuǎn)化為熱能的過程中,不僅虛耗大量能量,更為設備帶來過熱的潛藏危險。
[0003]針對上述問題,業(yè)界已通過提出多種潤滑技術(shù)試圖解決,期能通過提供油料降低摩擦系數(shù),提升直線運動模塊動作時的能量利用率,使動能得以完整地用于驅(qū)動機構(gòu)運作。目前已知的主要做法包括以油槍手動,其必須經(jīng)常且直接對直線運動模塊的端蓋補充油料,或者通過外接式管路供應。但顯而易見地,前述兩種方式均為以手動方式時常進行油料供給,因而實際操作上常發(fā)生人員操作不當使得潤滑油料濺灑或滴落的問題。另外,油料添加的多少也不易估算,導致經(jīng)常有供油過多造成油料外溢,或是供油不足潤滑效力不彰的困擾。
[0004]雖然陸續(xù)有業(yè)者開發(fā)出掛載自潤元件的直線運動模塊,然而,由于掛載式的自潤元件設置于端蓋上方或外圍,故有暴露于外部環(huán)境,進而因毛細作用,導致吸附大量的水氣、塵?;虍愇锏热秉c,不僅直接影響本身的油料傳遞與再吸收的能力,更因為暴露于外,而常有油料外滲的問題。此外,傳統(tǒng)的自潤元件尚有零件過多的問題,如此會增加裝配的復雜程度,進而降低直線運動模塊的良率以及制造成本??偨Y(jié)而言,目前的自潤元件的設計尚不能說是一種良好的潤滑手段。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直線運動模塊,其通過自潤組件的設置,因而不需由外部供給潤滑油料,即可自動實施潤滑,且更能提供自潤組件適當?shù)姆雷o,以隔絕水氣及塵埃,提高潤滑效率及使用壽命,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有鑒于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直線運動模塊,其通過儲油單元、蓋設于儲油單元之上的固定單元,以及穿設固定單元的自潤單元共同組成自潤組件,因而可減少所需零件而便于組裝,且也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時通過自潤組件的設置,因而不需由外部供給潤滑油料,且僅需定時對直線運動模塊的自潤組件添加潤滑油料,即可自動實施潤滑,并且更能提供自潤組件適當?shù)姆雷o,以隔絕水氣及塵埃,提高潤滑效率及使用壽命。
[0007]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直線運動模塊,包括線性軌道、滑座以及多個滾珠。線性軌道具有多個軌道槽?;O于線性軌道,滑座包括滑座本體、端蓋及自潤組件。滑座本體的內(nèi)側(cè)具有對應于這些軌道槽的多個內(nèi)回流槽,這些內(nèi)回流槽與這些軌道槽共同構(gòu)成多個內(nèi)回流通道,且滑座本體兩側(cè)對應這些內(nèi)回流通道具有多個外回流通道。端蓋設置于滑座本體的端面。自潤組件設置于端蓋相對于滑座本體的一側(cè),自潤組件包括儲油單元、固定單元及自潤單元。儲油單元具有儲油空間及開口,開口對應于端蓋。固定單元蓋設于開口而設置于儲油單元與端蓋之間,且固定單元具有穿孔。自潤單元穿設于穿孔而設置于固定單元的對應兩側(cè),自潤單元對應于端蓋的一側(cè)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突出部對應并接觸于這些軌道槽的其中之一。多個滾珠容置于這些內(nèi)回流通道及這些外回流通道中。
[0008]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又提供一種自潤組件,設置于直線運動模塊的端蓋相對于滑座本體的一側(cè)。自潤組件包括儲油單元、固定單元以及自潤單元。儲油單元具有儲油空間及開口,開口對應于端蓋。固定單元蓋設于開口而設置于儲油單元與端蓋之間,且固定單元具有穿孔。自潤單元穿設于穿孔而設置于固定單元的對應兩側(cè),自潤單元對應于端蓋的一側(cè)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突出部對應并接觸于該直線運動模塊的多個軌道槽的其中之一 O
[0009]在一個實施例中,自潤單元具有連接部、吸油部及自潤部,連接部穿設于穿孔,連接部對應于儲油單元的一端延伸為吸油部,連接部對應于端蓋的一端延伸為自潤部,自潤部具有該至少一個突出部。
[0010]在一個實施例中,穿孔的孔徑小于連接部的直徑。
[00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單元具有凸部,凸部與固定單元的周緣間隔一預定距離而設置于固定單元對應于儲油單元的一側(cè)。
[0012]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單元具有四個夾持部,其分別設置于固定單元對應于儲油單元的一側(cè)的周緣,這些夾持部夾持吸油部,使吸油部靠近凸部的部分內(nèi)周緣。
[0013]在一個實施例中,自潤部容置于固定單元對應于端蓋的一側(cè)。
[0014]在一個實施例中,儲油單元具有至少一個注油孔,配設至少一個注油塞。
[0015]在一個實施例中,直線運動模塊進一步包括防塵組件,防塵組件具有多個防塵單元,并設置于自潤組件相對于端蓋的一側(cè)。
[0016]承上所述,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直線運動模塊,其具有能裝設于端蓋的一側(cè)的自潤組件,故在動作過程中,自潤組件的自潤單元可直接提供線性軌道潤滑油料,以降低滾珠與線性軌道及與滑座間的摩擦力,減少對于外部輸入油料的依賴,且可延長原本固定對線性軌道進行潤滑養(yǎng)護的間隔,減少添加過程的不便以及估量誤差所帶來的影響。而通過儲油單元、蓋設于儲油單元之上的固定單元,以及穿設固定單元的自潤單元共同組成的自潤組件,可減少所需零件而使直線運動模塊便于組裝,且也可降低直線運動模塊的制造成本。此夕卜,本實用新型的自潤組件,設置于固定單元的兩側(cè),且其中一部分容置于儲油單元與固定單元之間,用于吸附潤滑油料,而另一部分容置于固定單元內(nèi),且夾設于固定單元與端蓋之間,故可以一定程度地阻絕環(huán)境中的水氣、塵埃及異物,從而避免自潤單元吸收過多水氣,而由傳遞油料變成傳遞水分,折損潤滑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一種直線運動模塊的示意圖。
[0018]圖2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直線運動模塊的示意圖。
[0019]圖3為圖2所示的直線運動模塊的分解圖。
[0020]圖4為圖2所示的直線運動模塊的A-A線剖面示意圖。
[0021 ] 圖5為圖3所示的自潤組件的放大示意圖。
[0022]圖6A為圖5所示的自潤單元穿設于固定單元的穿孔后對應于端蓋該側(cè)的示意圖。
[0023]圖6B為圖5所示的自潤單元穿設于固定單元的穿孔后對應于儲油單元該側(c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將參照相關附圖,說明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一種直線運動模塊,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附圖標記加以說明。
[0025]圖1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一種直線運動模塊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所示。直線運動模塊L包括線性軌道1、滑座2以及多個滾珠3 (請先參考圖3)。線性軌道I具有多個軌道槽11,本實施例以四軌的線性軌道I為例,即線性軌道I具有四條軌道槽11(為求圖面簡潔,僅在圖1中標示四條軌道槽11)。而滑座2滑設于線性軌道1,滑座2包括滑座本體21、兩個端蓋22及自潤組件23。其中,端蓋22分別設置于滑座本體21的兩個端面,而端蓋22對應于滑座本體21的一側(cè)具有回流結(jié)構(gòu)(如回流彎槽),使?jié)L珠3容置于滑座本體21及兩個端蓋22之間,可循環(huán)運動,其細節(jié)在后面詳述。且本實施例的直線運動模塊L進一步可包括兩個防塵組件24,并分別設置于自潤組件23相對于端蓋22的一偵牝及端蓋22相對于滑座本體21的一側(cè),其細節(jié)也在后面一并詳述。
[0026]優(yōu)選地,滑座2進一步可具有兩個自潤組件23,分別設置于端蓋22的相對于滑座本體21的一側(cè),如圖2所示。圖2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直線運動模塊的示意圖,由于圖2與圖1所示的直線運動模塊L的差異僅在于自潤組件23的數(shù)量,故沿用其元件標號,而以下實施例以圖2所示的直線運動模塊L為例進行說明。
[0027]圖3為圖2所示的直線運動模塊的分解圖,圖4為圖2所示的直線運動模塊L的A-A線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圖3及圖4所示?;倔w21的內(nèi)側(cè)具有對應于軌道槽11的多條內(nèi)回流槽211,內(nèi)回流槽211與軌道槽11共同構(gòu)成多條內(nèi)回流通道R,且滑座本體21兩側(cè)對應內(nèi)回流通道R具有多條外回流通道212。滾珠3容置于內(nèi)回流通道R及外回流通道212中。需特別注明的是,為求圖面簡潔,圖4所示的直線運動模塊L,僅單側(cè)的內(nèi)回流通道R及外回流通道212顯示滾珠3。如圖2及圖3所示,端蓋22設置于滑座本體21的兩個端面,端蓋22通過其內(nèi)側(cè)設計的回流彎槽221來限制并導引滾珠3在內(nèi)回流通道R與外回流通道212間循環(huán)移動,且?guī)踊?相對線性軌道I移動。
[0028]自潤組件23設置于端蓋22相對于滑座本體21的一側(cè),其中,自潤組件23包括儲油單元231、固定單元232及自潤單元233。圖5為圖3所示的自潤組件23的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及圖5所示。儲油單元231具有儲油空間2311及開口 2312,開口 2312的方向?qū)诙松w22。而固定單元232蓋設于開口 2312,使固定單元232進而設置于儲油單元231與端蓋2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單元232為蓋板,當直接蓋設于開口 2312時,使儲油空間2311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進而可容置潤滑油料。另外,固定單元232具有穿孔2321,并可使自潤單元233穿設于穿孔2321而設置于固定單元232的對應兩側(cè),如圖6A及圖6B所示,圖6A為圖5所示的自潤單元233穿設于固定單元232的穿孔2321后對應于端蓋22該側(cè)的示意圖,圖6B為圖5所示的自潤單元233穿設于固定單元232的穿孔2321后對應于儲油單元231該側(cè)的示意圖。
[0029]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自潤單元233可為多孔隙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且為可撓的材質(zhì),例如羊毛氈或泡棉,通過高效率的毛細現(xiàn)象吸含潤滑油料。因此,自潤單元233通過穿孔2321之后,并設置于固定單元232的兩側(cè),其中一側(cè)面對儲油空間2311,另一側(cè)面對端蓋22。且自潤單元233對應于端蓋22的一側(cè)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2331。當自潤組件23設置于端蓋22相對于滑座本體21的一側(cè),且滑座本體21、端蓋22及自潤組件23所共同組成的滑座2滑設于軌道槽11時,請同時搭配圖2及圖3所示,此時,突出部2331可對應并接觸于軌道槽11的其中之一。而潤滑油料即可通過自潤單元233從儲油空間2311傳送至另一側(cè)的突出部2331,并可通過突出部2331與軌道槽11接觸,及經(jīng)由摩擦力及自潤單元233為吸附潤滑油料的多孔隙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使得突出部2331受到軌道槽11擠壓的同時,進而釋出潤滑油料并涂布于軌道槽11,進而使軌道槽11上形成一層潤滑油薄膜,降低滾珠3與軌道槽11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以達到自潤的功效。綜合上述結(jié)構(gòu),當滑座2在線性軌道I上滑動時,將帶動自潤組件23移動,且由于自潤單元233的突出部2331接觸軌道槽11,而在軌道槽11上涂布一層潤滑油薄膜,降低滾珠3與軌道槽11的磨耗量,因此能在直線運動模塊L移動的同時對軌道槽11進行油料供給,故具有自潤功能,且可延長原本固定對線性軌道I上油進行潤滑養(yǎng)護的間隔。
[0030]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滑座2也可僅具有一個自潤組件23設置于其中一個端蓋22的外側(cè)(即前述的相對于滑座本體21的一側(cè)),且自潤單元233可僅具有一個突出部2331,本實用新型不限制自潤組件23或其自潤單元233的突出部2331的數(shù)量及構(gòu)型,僅需一個自潤組件23,并具有一個自潤單元233及一個突出部2331,對應其中之一的軌道槽11,即可達到傳遞潤滑油料且涂布于軌道槽11的功效,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
[0031]詳細而言,如圖5、圖6A及圖6B所示,自潤單元233具有連接部2332、吸油部2333及自潤部2334,連接部2332連接吸油部2333與自潤部2334,亦即連接部2332設置于吸油部2333與自潤部2334之間。而連接部2332的前端(即對應于端蓋22的一端)延伸為自潤部2334,自潤部2334則具有前述的突出部2331 ;連接部2332的后端(即對應于儲油單元231的一端)則延伸為吸油部2333。在本實施例中,吸油部2333可以為長條狀的結(jié)構(gòu),故在組裝自潤組件23的時候,可將自潤單元233的吸油部2333先穿過穿孔2321至連接部2332剛好穿設于穿孔2321。在本實施例中,穿孔2321的孔徑Dl可小于或等于連接部2332的直徑D2 (如圖5),使自潤單元233可穩(wěn)固的設置于固定單元232的穿孔2321,而不會輕易滑動。通過此種設計,自潤單元233的連接部2332會塞住穿孔2321,使儲油空間2311中的潤滑油料不至于直接從穿孔2321溢出;且可通過控制穿孔2321與連接部2332的相對尺寸關系,來調(diào)整穿孔2321對連接部2332的擠壓程度,進而控制潤滑油料的出油速度。
[0032]請參考圖6A所示,優(yōu)選地,固定單元232對應于端蓋22的一側(cè)具有凹槽2322,進而使自潤部2334可容置于凹槽2322中,亦即使自潤部2334容置于固定單元232對應于端蓋22的一側(cè)。且固定單元232靠近軌道槽11的位置(請搭配圖3所示)進一步具有缺口2323,使自潤部2334容置于凹槽2322后,突出部2331可從缺口 2323露出,進而可與軌道槽11接觸。
[0033]另外,請同時參考圖5及圖6B所示,如前述,吸油部2333可以為長條狀的結(jié)構(gòu),并將吸油部2333穿過穿孔2321后設置于固定單元232對應于儲油空間2311的一側(cè),用以吸附儲油空間2311所儲存的潤滑油料。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的吸油部2333為兩條長條狀的結(jié)構(gòu),當吸油部2333穿過穿孔2321后,可將兩條長條狀的結(jié)構(gòu)分別朝向相反的方向進行設置,使吸油部2333沿著固定單元232的周緣設置,用以均勻地吸取儲油空間2311內(nèi)的潤滑油料。
[0034]優(yōu)選地,固定單元232具有凸部2324,其位于對應于儲油單元231的該側(cè),且凸部2324大致上沿著固定單元232的周緣并間隔一預定距離H)而設置。請同時搭配圖5所示,在凸部2324的同一側(cè)(固定單元232對應于儲油單元231的一側(cè)),固定單元232的周緣設置有四個夾持部2325,用于夾持吸油部2333,使部分的吸油部2333靠近凸部2324的部分內(nèi)周緣。在一個實施例中,可先在固定單元232的凸部2324的外周緣涂布黏著劑,再將固定單元232蓋設于儲油單元231的開口 2312。此時,凸部2324外周緣上的部分黏著劑可被推擠至固定單元232的周緣上預定距離H)的區(qū)域,進而可在固定單元232與儲油單元231貼覆后,使固定單元232周緣的預定距離H)的區(qū)域與儲油單元231的邊框2313黏合,而凸部2324上外周緣所殘留的黏著劑則可使凸部2324與儲油單元231的開口 2312部分的內(nèi)側(cè)緣貼覆后黏合,以提升儲油單元231與固定單元232之間的密封程度,進而可防止?jié)櫥土贤饴?。而由前述?nèi)容可知,當固定單元232蓋設于儲油單元231的開口 2312后,凸部2324的位置對應于儲油空間2311的周緣,而本實施例的吸油部2333的末端靠近凸部2324底緣的四周及角落,更可在直線運動模塊L以上下左右任一個方向進行設置時,均有部分的吸油部2333會靠近在重力方向上儲油空間2311的底緣及角落,由此使吸油部2333得以吸附儲油空間2311底緣及角落的潤滑油料,以有效地利用儲油空間2311所儲存的潤滑油料,并可延長補充潤滑油料的間隔,減少對儲油單元231注油的次數(shù)。另外,固定單元232的凹槽2322進一步具有第一凹槽2326 (如圖6A所示),用以容置因擠壓突出部2331而溢出的潤滑油料。
[0035]另外,由于自潤單元233設置于固定單元232的相對兩側(cè),且其中部分(吸油部2333)容置于儲油單元231與固定單元232之間,且另一部分(自潤部2334)容置于固定單元232的凹槽2322內(nèi),并夾設于固定單元232與端蓋22之間,故可以一定程度地阻絕環(huán)境中的水氣、塵埃及異物,從而避免自潤單元233吸收過多水氣,而由傳遞油料變成傳遞水分,折損潤滑效果。
[0036]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儲油單元231具有至少一個注油孔2314,當儲油空間2311內(nèi)部的潤滑油料用罄,可在注油孔2314注入以補充潤滑油料。相較于公知技術(shù)是直接對直線運動模塊的端蓋補充油料,更可以避免潤滑油料濺灑或滴落的問題。另外,本實施例的自潤組件23更可另外配設至少一個注油塞234(請參考圖3所示),在一般情況下,設置于注油孔2314中,以防止?jié)櫥土弦绯觥?br>
[0037]請參考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直線運動模塊L進一步可包括兩個防塵組件24,并分別設置于自潤組件23相對于端蓋22的一側(cè),具體而言,若以滑座2的長軸方向來看,則四者由外而內(nèi)的排列順序依序是防塵組件24、自潤組件23、端蓋22與滑座本體21 (可參考圖2所示),而端蓋22、自潤組件23及防塵組件24可視為一組組件而裝設于滑座本體21的一偵U。防塵組件24可以具有與滑座本體21的端面對應的構(gòu)型,以橫跨線性軌道I的兩側(cè),至于尺寸則無限制,但以契合端面大小者為佳。防塵組件24的材料例如包括塑料或塑鋼,且可通過例如射出成形或由組件組裝形成。
[0038]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的防塵組件24由包括兩個防塵單元241、一個間隔件242,且間隔件242夾設于兩個防塵單元241之間。其中,防塵單元241由兩個防塵片所共同組成,而在其它實施例中,防塵單元241也可以為單一構(gòu)件,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其中,防塵組件24與軌道槽11相互接觸,以刮除軌道槽11上的灰塵或異物后,再通過自潤單元233的突出部2331再將潤滑油料涂布于軌道槽11。因此,可避免潤滑油料沾染于具有灰塵或異物的軌道槽U,使得灰塵或異物更難清除進而進入滑座本體21,進而損壞直線運動模塊L。而防塵組件24整體的設置于滑座2的最外側(cè),且具有多個防塵單元241的多道防塵結(jié)構(gòu),更可提高避免灰塵或異物進入滑座本體21的功效。
[0039]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滑座2可進一步包括多條防塵件DP分別連結(jié)滑座本體21的底側(cè),及夾設于線性軌道I上側(cè)及端蓋22的滾珠保持部222之間。防塵件DP共同用于阻擋塵?;虍愇镉删€性軌道I及滑座本體21上下兩空隙進入直線運動模塊L內(nèi)部。
[0040]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滑座2可進一步包含多個回流元件25,其具有長管形結(jié)構(gòu),且長管形結(jié)構(gòu)緊密地容置于外回流通道212中,取代外回流通道212直接與滾珠3接觸,形成較平順且斷差較少的循環(huán)通道,減少鉆孔造成外回流通道212的孔道面粗糙和/或熱處理變形的問題。而如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所知,直線運動模塊L當然可以在不使用回流元件25的情況下,而直接以外回流通道212,配合端蓋22的回流彎槽221,以形成供滾珠作動的循環(huán)通道,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
[0041]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供一種自潤組件,設置于直線運動模塊的端蓋相對于滑座本體的一側(cè)。自潤組件包括儲油單元、固定單元以及自潤單元。儲油單元具有儲油空間及開口,開口對應于端蓋。固定單元蓋設于開口而設置于儲油單元與端蓋之間,且固定單元具有穿孔。自潤單元穿設于穿孔而設置于固定單元的對應兩側(cè),自潤單元對應于端蓋的一側(cè)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突出部對應并接觸于該直線運動模塊的多個軌道槽的其中之一。自潤組件的元件及其連接關系的詳細內(nèi)容,或自潤組件與直線運動模塊的其它元件的連結(jié)關系,皆可參考前述,在此不加贅述。
[0042]綜上所述,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直線運動模塊,其具有能裝設于端蓋的一側(cè)的自潤組件,故在動作過程中,自潤組件的自潤單元可直接提供線性軌道潤滑油料,以降低滾珠與線性軌道及與滑座間的摩擦力,減少對于外部輸入油料的依賴,且可延長原本固定對線性軌道進行潤滑養(yǎng)護的間隔,減少添加過程的不便以及估量誤差所帶來的影響。而通過儲油單元、蓋設于儲油單元之上的固定單元,以及穿設固定單元的自潤單元共同組成的自潤組件,可減少所需零件而使直線運動模塊便于組裝,且也可降低直線運動模塊的制造成本。此夕卜,本實用新型的自潤組件,設置于固定單元的兩側(cè),且其中一部分容置于儲油單元與固定單元之間,用于吸附潤滑油料,而另一部分容置于固定單元內(nèi),且夾設于固定單元與端蓋之間,故可以一定程度地阻絕環(huán)境中的水氣、塵埃及異物,從而避免自潤單元吸收過多水氣,而由傳遞油料變成傳遞水分,折損潤滑效果。
[0043]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任何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于隨附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中。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 線性軌道,具有多個軌道槽; 滑座,滑設于該線性軌道,該滑座包括: 滑座本體,其內(nèi)側(cè)具有對應于所述軌道槽的多個內(nèi)回流槽,所述內(nèi)回流槽與所述軌道槽共同構(gòu)成多個內(nèi)回流通道,且該滑座本體兩側(cè)對應所述內(nèi)回流通道具有多個外回流通道; 端蓋,設置于該滑座本體的端面 '及 自潤組件,設置于該端蓋相對于該滑座本體的一側(cè),該自潤組件包括: 儲油單元,具有一儲油空間及一開口,該開口對應于該端蓋; 固定單元,蓋設于該開口而設置于該儲油單元與該端蓋之間,且該固定單元具有穿孔;及 自潤單元,穿設于該穿孔而設置于該固定單元的對應兩側(cè),該自潤單元對應于該端蓋的一側(cè)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該突出部對應并接觸于所述軌道槽的其中之一;以及多個滾珠,容置于所述內(nèi)回流通道及所述外回流通道中。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潤單元具有連接部、吸油部及自潤部,該連接部穿設于該穿孔,該連接部對應于該儲油單元的一端延伸為該吸油部,該連接部對應于該端蓋的一端延伸為該自潤部,該自潤部具有該至少一個突出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穿孔的孔徑小于該連接部的直徑。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單元具有凸部,該凸部與該固定單元的周緣間隔一預定距離而設置于該固定單元對應于該儲油單元的一側(cè)。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單元具有四個夾持部,其分別設置于該固定單元對應于該儲油單元的一側(cè)的周緣,所述夾持部夾持該吸油部,使該吸油部靠近該凸部的部分內(nèi)周緣。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潤部容置于該固定單兀對應于該端蓋的一側(cè)。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儲油單元具有至少一個注油孔,配設至少一個注油塞。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防塵組件,具有多個防塵單元,并設置于該自潤組件相對于該端蓋的一側(cè)。
9.一種自潤組件,設置于直線運動模塊的端蓋相對于滑座本體的一側(cè),其特征在于,該自潤組件包括: 儲油單元,具有儲油空間及開口,該開口對應于該端蓋; 固定單元,蓋設于該開口而設置于該儲油單元與該端蓋之間,且該固定單元具有穿孔;以及 自潤單元,穿設于該穿孔而設置于該固定單元的對應兩側(cè),該自潤單元對應于該端蓋的一側(cè)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該突出部對應并接觸于該直線運動模塊的多個軌道槽的其中之一 O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自潤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潤單元具有連接部、吸油部及自潤部,該連接部穿設于該穿孔,該連接部對應于該儲油單元的一端延伸為該吸油部,該連接部對應于該端蓋的一端延伸為該自潤部,該自潤部具有該至少一個突出部。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自潤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穿孔的孔徑小于該連接部的直徑。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自潤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單元具有凸部,該凸部與該固定單元的周緣間隔一預定距離而設置于該固定單元對應于該儲油單元的一側(cè)。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自潤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單元具有四個夾持部,其分別設置于該固定單元對應于該儲油單元的一側(cè)的周緣,所述夾持部夾持該自潤單元使該吸油部靠近該凸部的部分內(nèi)周緣。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自潤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潤部容置于該固定單元對應于該端蓋的一側(cè)。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自潤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儲油單元具有至少一個注油孔,配設至少一個注油塞。
【文檔編號】F16C29/04GK204127113SQ201420510219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9月5日
【發(fā)明者】李進勝, 楊進財 申請人: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