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包括主動軸、帶內齒的驅動齒輪,主動軸上套置有可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的驅動盤,主動軸與驅動盤之間設置有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驅動盤上固定有傳動臂,驅動盤徑向移動時轉動臂與內齒相嚙合或相分離。通過驅動盤徑向偏移實現傳動臂與驅動齒輪之間的嚙合與分離,從而完成動力離合,結構簡單,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專利說明】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節(jié)能競技大賽的賽車領域,尤其是一種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颈尘凹夹g】
[0002]目前,節(jié)能環(huán)保為工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國家也越來越關注環(huán)保的問題,同時能源的消耗也成為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技術要求。汽車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產業(yè)支柱,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汽車行業(yè)得到顯著推進,人均擁有的車輛數也不斷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能源消耗和大氣污染也成為汽車行業(yè)需要攻克的難題。本田節(jié)能競技大賽適時迎合了時代提高社會節(jié)能和環(huán)保意識的要求,節(jié)能競技大賽較量IL燃油能行駛多少公里的比賽,該大賽是一項注重能源、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社會為主題的活動,也是由于車輛的急劇增多而造成的尾氣排放引起的大氣污染問題這個社會背景下的全球節(jié)能活動。而經濟的簡單性為每個人參賽提供了可能,人們可以在大賽中學習、體驗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樂趣。隨著比賽的每一次進行,行駛的公里數被一次次刷新,也體現了節(jié)能帶來的研發(fā)的靈感,同時也是企業(yè)履行其社會責任的表現。
[0003]節(jié)能經濟大賽的賽車的行駛方式是:加速到40km/h后滑行到15km/h再加速?;羞^程中會將發(fā)動機停止,以起到節(jié)能的目的。因此在發(fā)動機停止和啟動時如何保證順利的離合成為節(jié)能賽車的重點之一。實現離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件是離合器,通過一種適合節(jié)能賽車的離合器來達到發(fā)動機停止時分離、發(fā)動機啟動時嚙合的要求。
[0004]現在常用的離合器比較多,但是考慮到傳統(tǒng)的離合器體積和結構不能滿足節(jié)能賽車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種適應節(jié)能賽車行駛方式的離合器。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通過徑向偏移實現傳動臂與驅動齒輪之間的嚙合與分離,從而完成動力離合,結構簡單,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0006]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包括主動軸、帶內齒的驅動齒輪,主動軸上套置有可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的驅動盤,主動軸與驅動盤之間設置有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驅動盤上固定有傳動臂,驅動盤徑向移動時轉動臂與內齒相嚙合或相分離。主動軸與賽車的發(fā)動機相連,因此主動軸的工作狀態(tài)是轉動,停止,再轉動,再停止如此循環(huán)的方式,主動軸轉動過程中,主動軸通過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驅動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驅動盤徑向移動后,驅動盤上的傳動臂與驅動齒輪的內齒相嚙合,實現動力接合;主動軸停止時,驅動盤在慣性下相對主動軸偏轉一個角度,偏轉后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將驅動盤復位,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從而實現動力分離,分離后傳動臂不會對驅動齒輪造成阻礙,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驅動盤徑向移動后與主動軸形成偏心狀,主動軸帶動驅動盤轉動時形成飛輪的結構,飛輪結構能蓄能,從而提供驅動齒輪更多的動力。
[0007]作為優(yōu)選,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包括由保持架定位在主動軸外周上的若干滾柱和設置在驅動盤的內壁上與滾珠相對應的位置處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深度沿圓周方向變化,滾珠相對弧形槽移動使得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尾劬哂凶兓纳疃龋鲃虞S轉動時,滾柱處于弧形槽不同的位置,從而使得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
[0008]作為優(yōu)選,滾柱為等徑結構,弧形槽沿著主動軸轉動方向的起始端對應傳動臂與內齒相嚙合,終點端對應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弧形槽的深度變化要和主動軸的轉動方向相適應,這樣才能在主動軸轉動時驅動盤徑向偏移實現動力接合,主動軸停止時驅動盤復位實現動力分離。
[0009]作為優(yōu)選,傳動臂前90°和后9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大于終點端的槽深,驅動盤上另外180°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小于終點端的槽深,槽深的變化適應驅動盤徑向移動的需要。
[0010]作為優(yōu)選,驅動盤的外形為圓形,驅動盤的內孔由兩段平行的直線段和兩段分別連接直線段端部的弧形段所圍成,直線段之間的距離與主動軸的外徑相適配,兩弧線段在驅動盤徑向上的長度大于主動軸的外徑。
[0011]作為優(yōu)選,驅動盤上的弧形槽處于驅動盤內孔弧線段所在的位置,主動軸上的滾柱為四個,驅動盤上對應的弧形槽為四個。
[0012]另一種方案,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包括設置主動軸外周的弧形槽及保持定位在驅動盤內孔處的滾柱,弧形槽沿著主動軸轉動方向形成起始端和終點端,滾柱從弧形槽的起始端移動到終點端,驅動盤徑向移動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嚙合,滾柱從弧形槽的終點端移動到起始端,驅動盤徑向移動復位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
[0013]作為優(yōu)選,傳動臂前90°和后9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小于終點端的槽深,驅動盤上另外18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大于終點端的槽深。
[0014]作為優(yōu)選,弧形槽的槽底為直平面,弧形槽槽深最大處的槽端面上設置有緩沖彈簧。緩沖彈簧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jié)L柱與槽端面直接碰撞,從而減小反彈,防止動力損失。
[0015]作為優(yōu)選,緩沖彈簧為錐形彈簧,錐形彈簧的大徑端與所述的槽端面相固定。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驅動盤與主動軸之間設置有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主動軸轉動時推動驅動盤徑向移動并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嚙合從而實現動力接合,主動軸停止,驅動盤在慣性下轉動完成徑向復位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從而實現動力分離,結構簡單,而且傳動臂與內齒分離,不會對驅動齒輪轉動造成阻礙,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動力接合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動力分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一種主動軸帶滾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一種驅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驅動齒輪,2、內齒,3、驅動盤,4、主動軸,5、滾柱,6、終點端,7、弧形槽,8、起始端,9、傳動臂,10、槽底,11、保持架,12、弧形段,13、直線段。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0019]實施例1:一種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參見附圖1),包括主動軸4,套置在主動軸上的驅動盤3,處于驅動盤外部的驅動齒輪3。
[0020]主動軸的外周上通過保持架11固定安裝有四個滾柱5 (參見附圖3),驅動齒輪的內圈上設置有內齒2,驅動盤上固定有與內齒相嚙合或相分離的傳動臂9。
[0021]驅動盤的內壁上對應滾柱的位置處設置有弧形槽7,滾柱、弧形槽構成了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的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尾鄣纳疃妊貓A周方向變化,傳動臂前90°和后9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大于終點端的槽深,驅動盤上另外180 °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小于終點端的槽深,槽深的變化適應驅動盤徑向移動的需要(參見附圖4)。滾柱為等徑結構,弧形槽沿著主動軸轉動方向的起始端對應傳動臂與內齒相嚙合,終點端對應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
[0022]驅動盤的外形為圓形,驅動盤的內孔由兩段平行的直線段和兩段分別連接直線段端部的弧形段所圍成,直線段之間的距離與主動軸的外徑相適配,兩弧線段在驅動盤徑向上的長度大于主動軸的外徑,驅動盤上的弧形槽處于驅動盤內孔弧線段所在的位置。
[0023]發(fā)動機轉動通過傳動機構帶動主動軸轉動,此時主動軸的轉速高于驅動盤的轉速,主動軸相對驅動盤產生一個前進的轉動角度,主動軸上的滾柱從弧形槽的起始端8沿著槽底10滑動到終點端6,由于弧形槽槽深的變化,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做徑向移動,從而使得傳動臂9與驅動齒輪的內齒2相嚙合,并驅動驅動齒輪轉動。當賽車的車速達到要求,發(fā)動機停止轉動,此時驅動盤的轉速會高于主動軸的轉速,于是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前進一個轉動角度,此時主動軸上的滾柱從弧形槽的終點端沿著槽底滑動到起始端,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并復位,從而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傳動臂與內齒之間無接觸,不會對驅動齒輪轉動造成阻礙,從而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0024]實施例2:—種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主動軸的外周設置有弧形槽,驅動盤的內孔壁上通過保持架固定安裝有滾柱?;⌒尾垩刂鲃虞S轉動方向形成起始端和終點端,弧形槽的槽底為直平面,傳動臂前90°和后9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小于終點端的槽深,驅動盤上另外18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大于終點端的槽深?;⌒尾鄄凵钭畲筇幍牟鄱嗣嫔显O置有錐形彈簧,錐形彈簧的大徑端與所述的槽端面相固定。
[0025]滾柱從弧形槽的起始端移動到終點端,驅動盤徑向移動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嚙合,滾柱從弧形槽的終點端移動到起始端,驅動盤徑向移動復位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
[0026]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兩種較佳方案,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動軸、帶內齒的驅動齒輪,主動軸上套置有可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的驅動盤,主動軸與驅動盤之間設置有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驅動盤上固定有傳動臂,驅動盤徑向移動時轉動臂與內齒相嚙合或相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包括由保持架定位在主動軸外周上的若干滾柱和設置在驅動盤的內壁上與滾珠相對應的位置處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深度沿圓周方向變化,滾珠相對弧形槽移動使得驅動盤相對主動軸徑向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滾柱為等徑結構,弧形槽沿著主動軸轉動方向的起始端對應傳動臂與內齒相嚙合,終點端對應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傳動臂前90°和后9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大于終點端的槽深,驅動盤上另外180°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小于終點端的槽深,槽深的變化適應驅動盤徑向移動的需要。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驅動盤的外形為圓形,驅動盤的內孔由兩段平行的直線段和兩段分別連接直線段端部的弧形段所圍成,直線段之間的距離與主動軸的外徑相適配,兩弧線段在驅動盤徑向上的長度大于主動軸的外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驅動盤上的弧形槽處于驅動盤內孔弧線段所在的位置,主動軸上的滾柱為四個,驅動盤上對應的弧形槽為四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驅動盤徑向移動驅動機構包括設置主動軸外周的弧形槽及保持定位在驅動盤內孔處的滾柱,弧形槽沿著主動軸轉動方向形成起始端和終點端,滾柱從弧形槽的起始端移動到終點端,驅動盤徑向移動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嚙合,滾柱從弧形槽的終點端移動到起始端,驅動盤徑向移動復位使得傳動臂與內齒相分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傳動臂前90°和后9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小于終點端的槽深,驅動盤上另外180°所在范圍內的弧形槽的起始端的槽深大于終點端的槽深。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弧形槽的槽底為直平面,弧形槽槽深最大處的槽端面上設置有緩沖彈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節(jié)能競技賽車使用的離合器,其特征在于緩沖彈簧為錐形彈簧,錐形彈簧的大徑端與所述的槽端面相固定。
【文檔編號】F16D41/18GK103453050SQ201310358549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吳鋒祥 申請人:衢州蘭玲機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