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快速插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快速連接接頭,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管路中使用的快速插接頭(又名快插接頭),屬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汽車(包括油、水以及氣體)管路連接中,目前國內(nèi)通常都采用卡套式接頭通過卡套螺母連接。為了使接頭不產(chǎn)生泄漏,必須使用扳手擰緊接頭。但在汽車的構造上,很多安裝該接頭的地方,其操作空間相當小,使用扳手等工具相當困難。位于這些部位的接頭往往由于擰不緊而發(fā)生管路接頭泄漏事故。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fā)明為一種裝配方便、密封效果好的快速插接頭。為達到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接頭體和管接座,所述管接座上安裝有接頭螺母座,所述快速接頭體插入所述管接座部位的外壁制有卡簧槽和第一 O型圈槽,所述第一 O型圈槽內(nèi)設置有對所述快速接頭體和所述接頭螺母座進行密封的密封圈,所述卡簧槽內(nèi)設置有防止所述快速接頭體脫落的接頭鎖位卡簧,所述接頭螺母座和所述管接座之間設置有密封墊。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接頭螺母座和所述管接座之間為螺紋配
口 ο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快速接頭體插入所述管接座部位的端部制成圓錐面,所述圓錐面與所述管接座之間設置有墊圈。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密封圈的分型面與密封圈的直徑所在平面之間的弧度為π /6— π /3。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密封圈與所述第一 O型圈槽的槽底、兩槽壁以及所述接頭螺母座內(nèi)壁均接觸。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快速接頭體插入所述管接座部位的外壁還制有第二 O型圈槽,所述第二 O型圈槽內(nèi)設置有防止外界灰塵進入快速插接頭內(nèi)的防塵圈。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防塵圈的分型面與防塵圈的直徑所在平面之間的弧度為π /6— π /3。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快速接頭體連接管束的部位制有用于與管束快速連接的竹節(jié)形逆齒。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汽車管路中使用的快速插接頭,該插接頭通過接頭鎖位卡簧與卡簧槽的配合實現(xiàn)快速裝配,通過改變密封圈分型面的位置以及密封圈與O型圈槽的緊密程度來實現(xiàn)更好的密封效果。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圖I是本發(fā)明一種較佳實施方式裝配到位時的結構示意 圖2是圖I中的密封圈的結構示意 圖3是圖I中的密封圈與O型圈槽以及接頭螺母座的配合結構示意 圖4是圖I的實施方式對應的快速接頭體插入接頭螺母座過程中撐開接頭鎖位卡簧前的狀態(tài) 圖5是圖I的實施方式對應的快速接頭體撐開接頭鎖位卡簧時的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一3所示,一種快速插接頭,包括快速接頭體I和管接座5,所述管接座5上安裝有接頭螺母座4,其中的接頭螺母座4和管接座5之間為螺紋配合。其具體結構為所述管接座5的內(nèi)壁制有內(nèi)螺紋,而接頭螺母座4的外壁制有外螺紋;接頭螺母座4和管接座5通過內(nèi)、外螺紋的配合實現(xiàn)固定。所述接頭螺母座4和所述管接座5之間設置有密封墊8,密封墊8位于螺紋的上方。上述快速接頭體I插入管接座5部位的外壁制有第一 O型圈槽、第二 O型圈槽和
卡簧槽。所述第一 O型圈槽內(nèi)設置有對所述快速接頭體I和所述接頭螺母座4進行密封的密封圈3,該密封圈3的分型面與密封圈3的直徑所在平面之間的弧度為π /6- π /3,即相當于對應的圖3中的圓心角A大小為30° — 60°,優(yōu)選為45°。目前的密封圈,為方便模具的設計以及密封圈成型并開模后產(chǎn)品的容易脫出,其分型面均位于密封圈的直徑所在平面上,相當于如果密封圈沿分型面切開,正好被切成兩半。而密封圈因成型過程的原因,在分型面上留有很難被完全處理掉的毛邊、毛刺等,因此該分型面的部位存在凹凸狀態(tài)。而在使用時,需密封的零件與密封圈接觸的部位又正好是存在凹凸結構分型面,這種接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密封效果。本實施方式的密封圈3,其分型面與密封圈的直徑所在平面存在一定的夾角,即相當于毛邊、毛刺31離開了密封圈的直徑所在平面,因此在使用時也不會與需密封的零件接觸,密封效果較好,尤其是當接頭內(nèi)流通的是高壓介質(zhì)時。上述的第二 O型圈槽內(nèi)設置有防止外界灰塵進入快速插接頭內(nèi)的防塵圈2。實際上該防塵圈2同時還起到密封的作用,相當于對接頭內(nèi)的介質(zhì)實現(xiàn)雙重密封,起到較好的S封效果。所述卡簧槽內(nèi)設置有防止所述快速接頭體I脫落的接頭鎖位卡簧7。當快速插接頭裝配好后,接頭鎖位卡簧7 —部分位于快速接頭體I的卡簧槽,另一部分卡在接頭螺母座4的端部。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快速接頭體I插入所述管接座5部位的端部制成圓錐面,圓錐面結構方便快速接頭體I的插入。所述圓錐面與所述管接座5之間設置有墊圈6,該墊圈即起到密封的作用,又起到緩沖快速接頭體I的圓錐面的作用。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第一 O型圈槽的截面制成接近于正方形(實際第一 O型圈槽的寬度略大于其高度),使得所述密封圈3與所述第一 O型圈槽的槽底、兩槽壁以及所述接頭螺母座4內(nèi)壁均接觸。為了方便密封圈的裝入,現(xiàn)有技術中的O型圈槽,其寬度一般明顯大于其高度。因此這種密封圈與O型圈槽只在底面接觸,與O型圈槽的兩槽壁之間存在空隙,當密封圈與O型圈槽底面接觸的部位有磨損時,很容易造成泄漏。而本實施方式的密封圈由于與O型圈槽存在三面密封,因此其中任何一面被磨損,均不影響其密封性能。除此之外,本密封圈更大的優(yōu)點在于密封圈在O型圈槽內(nèi)發(fā)生過盈壓縮變形后與O型圈槽兩側(cè)面過盈密封的同時,提高了密封圈的徑向脹力,進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所述快速接頭體I連接管束的部位制有用于與管束快速連接的竹節(jié)形逆齒11。管束(一般為尼龍管束)連接在所述快速接頭體I上后由于受到逆齒11的作用,不會脫落,固定和密封效果均相當好。本快速插接頭的安裝過程如下
首先將墊圈6和接頭鎖位卡簧7放入管接座5內(nèi)腔,再將接頭螺母座4套上密封墊8后擰入管接座5,然后將套有密封圈3和防塵圈2的快速接頭體I插入接頭螺母座4,如圖 4所示;并逐漸撐開接頭鎖位卡簧7,如圖5所示;直至插入到位,此時接頭鎖位卡簧7復位落入卡簧槽內(nèi),至此完成了整個裝配。需要拆卸時,先檢查管路中有無加壓,然后將接頭螺母座4擰出,再將接頭鎖位卡簧7掰開取下,最后將快速接頭體I從接頭螺母座4中抽出。再次裝配前需要檢查接頭螺母座4和密封圈是否有損壞。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fā)明的構思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接頭體(I)和管接座(5),所述管接座(5)上安裝有接頭螺母座(4),所述快速接頭體(I)插入所述管接座(5)部位的外壁制有卡簧槽和第一O型圈槽,所述第一 O型圈槽內(nèi)設置有對所述快速接頭體(I)和所述接頭螺母座(4)進行密封的密封圈(3),所述卡簧槽內(nèi)設置有防止所述快速接頭體(I)脫落的接頭鎖位卡簧(7),所述接頭螺母座(4 )和所述管接座(5 )之間設置有密封墊(8 )。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螺母座(4)和所述管接座(5)之間為螺紋配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接頭體(I)插入所述管接座(5)部位的端部制成圓錐面,所述圓錐面與所述管接座(5)之間設置有墊圈(6)。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的分型面與密封圈(3)的直徑所在平面之間的弧度為/6— /3。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與所述第一O型圈槽的槽底、兩槽壁以及所述接頭螺母座(4)內(nèi)壁均接觸。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接頭體(I)插入所述管接座(5)部位的外壁還制有第二 O型圈槽,所述第二 O型圈槽內(nèi)設置有防止外界灰塵進入快速插接頭內(nèi)的防塵圈(2)。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圈(2)的分型面與防塵圈(2)的直徑所在平面之間的弧度為/6— /3。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插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接頭體(I)連接管束的部位制有用于與管束快速連接的竹節(jié)形逆齒(1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快速插接頭,包括快速接頭體和管接座,所述管接座上安裝有接頭螺母座,所述快速接頭體插入所述管接座部位的外壁制有卡簧槽和第一O型圈槽,所述第一O型圈槽內(nèi)設置有對所述快速接頭體和所述接頭螺母座進行密封的密封圈,所述卡簧槽內(nèi)設置有防止所述快速接頭體脫落的接頭鎖位卡簧,所述接頭螺母座和所述管接座之間設置有密封墊。本發(fā)明的插接頭通過接頭鎖位卡簧與卡簧槽的配合實現(xiàn)快速裝配,通過改變密封圈分型面的位置以及密封圈與O型圈槽的緊湊程度來實現(xiàn)更好的密封效果。
文檔編號F16L37/088GK102853190SQ20121036048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高克火 申請人:玉環(huán)汽車配件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