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單螺桿壓縮機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單螺桿壓縮機包括機殼、螺桿、螺桿軸、自由端軸承、自由端軸承座、固定端軸承和固定端軸承座,螺桿軸的兩端分別支承于自由端軸承、固定端軸承的內(nèi)圈上,自由端軸承安裝在自由端軸承座上,固定端軸承安裝在固定端軸承座上,自由端軸承座、固定端軸承座均安裝在機殼上。在自由端軸承座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在其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在內(nèi)端蓋上還設有螺桿軸穿過的通孔。通過外端蓋和內(nèi)端蓋將自由端軸承封于自由端軸承座的接納腔內(nèi)。為避免接納腔中的潤滑脂從通孔與螺桿軸之間的縫隙泄露出來,通常采用在通孔的孔壁上設有螺紋,并且螺紋的旋向與螺桿軸的轉動方向相反。然而,采用這種結構,容易使外界的雨水進入接納腔內(nèi)。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其能避免雨水進入用于安裝自由端軸承的接納腔內(nèi)。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5]—種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包括機殼,在機殼上設有第一機械密封裝置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螺桿軸通過第一機械密封裝置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與機殼形成密封配合,并且螺桿軸的自由端露在第一機械密封裝置的外側而與自由端軸承的內(nèi)圈相連接,螺桿軸的動力端露在第二機械密封裝置的外側而與固定端軸承的內(nèi)圈相連接,固定端軸承和自由端軸承分別設于固定端軸承座和自由端軸承座上,固定端軸承座和自由端軸承座分別設于機殼的兩端上,在自由端軸承座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一,在自由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一,在內(nèi)端蓋一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的通孔一,在內(nèi)端蓋一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一,在固定端軸承座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二,在固定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二,在內(nèi)端蓋二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通孔二,在內(nèi)端蓋二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二,固定在螺桿軸上的螺桿與兩個成對稱設置的星輪相嚙合,在螺桿軸上位于內(nèi)端蓋一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之間的位置固定有防水圈一。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防水圈一與內(nèi)端蓋一相貼近。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在螺桿軸上位于內(nèi)端蓋二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之間的位置固定有防水圈二。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防水圈二與內(nèi)端蓋二相貼近。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在外端蓋一上設有注脂口,注脂口上設有可拆卸的堵頭一。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在內(nèi)端蓋一上設排脂口,排月旨口上設有可拆卸的堵頭二。
[0011]本實用新型相比現(xiàn)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0012]本實用新型的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采用了防水圈一的結構,在下雨天時,當雨水滴落在防水圈一上后,利用防水圈一所形成的離心力將雨水甩出去,避免雨水順著螺桿軸進入自由端軸承座內(nèi)。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一圖2;
[0016]本實施例給出了一種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包括機殼I,在機殼I上設有第一機械密封裝置2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3,螺桿軸通過第一機械密封裝置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與機殼I形成密封配合,并且螺桿軸的自由端41露在第一機械密封裝置2的外側而與自由端軸承5的內(nèi)圈51相連接,螺桿軸的動力端42露在第二機械密封裝置3的外側而與固定端軸承6的內(nèi)圈61相連接,固定端軸承6和自由端軸承5分別設于固定端軸承座7和自由端軸承座8上,如圖中所示,自由端軸承座8上設有接納腔一,自由端軸承固定在該接納腔一中。固定端軸承座7上設有接納腔二,固定端軸承固定在該接納腔二中。固定端軸承座和自由端軸承座分別設于機殼I的兩端上,固定在螺桿軸上的螺桿4與兩個成對稱設置的星輪9相嚙合,星輪設在星輪軸10上。在自由端軸承座8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一 11,在自由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一 12,在內(nèi)端蓋一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的通孔一,在內(nèi)端蓋一 12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2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一 13,在螺桿軸上位于內(nèi)端蓋一 12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2之間的位置固定有防水圈一 14。優(yōu)選地,防水圈一與內(nèi)端蓋一相貼近。在固定端軸承座7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二 15,在固定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二 16,在內(nèi)端蓋二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通孔二,在內(nèi)端蓋二 16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3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二 17,在螺桿軸上位于內(nèi)端蓋二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之間的位置固定有防水圈二 18。優(yōu)選地,防水圈二與內(nèi)端蓋二相貼近。
[0017]該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采用了防水圈一的結構,在下雨天時,當雨水滴落在防水圈一上后,利用在防水圈一上所形成的離心力將雨水甩出,避免雨水順著螺桿軸進入自由端軸承座內(nèi)。同理,采用防水圈二的結構,避免了雨水進入固定端軸承座內(nèi)。
[0018]星輪軸10的上部通過軸承19安裝在軸承座20上。軸承座20設于機殼I上。如圖中所示,在軸承座上設有接納腔三,軸承安裝在該接納腔三中。軸承座20的上部設有上端蓋21,上端蓋封蓋于接納腔的上部。軸承座的下部設有下端蓋22,如圖中所示,在下端蓋上設有一通孔供星輪軸穿過,借助下端蓋將軸承封于接納腔三中。軸承19的內(nèi)圈與下端蓋22之間的間距為0.10-0.20mm。由于在軸承的內(nèi)圈和下端蓋之間形成小間隙,使得位于其二者之間的潤滑脂,在星輪軸轉動后,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回腔室,達到密封效果。
[0019]在本實施例中,在外端蓋一11上設有注脂口23,注脂口與接納腔一相連接,注脂口23上設有可拆卸的堵頭一。通過設置注脂口可向軸承添加潤滑脂。在內(nèi)端蓋一 12上設排脂口 24,排脂口與接納腔一相連通,排脂口上設有可拆卸的堵頭二。通過設置排脂口可將潤滑脂排出,以完成潤滑脂更替。
[0020]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包括機殼,在機殼上設有第一機械密封裝置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螺桿軸通過第一機械密封裝置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與機殼形成密封配合,并且螺桿軸的自由端露在第一機械密封裝置的外側而與自由端軸承的內(nèi)圈相連接,螺桿軸的動力端露在第二機械密封裝置的外側而與固定端軸承的內(nèi)圈相連接,固定端軸承和自由端軸承分別設于固定端軸承座和自由端軸承座上,固定端軸承座和自由端軸承座分別設于機殼的兩端上,在自由端軸承座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一,在自由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一,在內(nèi)端蓋一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的通孔一,在內(nèi)端蓋一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一,在固定端軸承座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二,在固定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二,在內(nèi)端蓋二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通孔二,在內(nèi)端蓋二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二,固定在螺桿軸上的螺桿與兩個成對稱設置的星輪相嚙合,其特征在于:在螺桿軸上位于內(nèi)端蓋一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之間的位置固定有防水圈一。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防水圈一與內(nèi)端蓋一相貼近。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在螺桿軸上位于內(nèi)端蓋二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之間的位置固定有防水圈二。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防水圈二與內(nèi)端蓋二相貼近。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在外端蓋一上設有注脂口,注脂口上設有可拆卸的堵頭一。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在內(nèi)端蓋一上設排脂口,排脂口上設有可拆卸的堵頭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其能避免雨水進入用于安裝自由端軸承的接納腔內(nèi)。該防滲水的單螺桿壓縮機,在自由端軸承座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一,在自由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一,在內(nèi)端蓋一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的通孔一,在內(nèi)端蓋一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一,在固定端軸承座的一側上設有外端蓋二,在固定端軸承座的另一側上設有內(nèi)端蓋二,在內(nèi)端蓋二上設有供螺桿軸穿過通孔二,在內(nèi)端蓋二和第二機械密封裝置之間具有敞開的空間二,固定在螺桿軸上的螺桿與兩個成對稱設置的星輪相嚙合,在螺桿軸上位于內(nèi)端蓋一和第一機械密封裝置之間的位置固定有固定件一。
【IPC分類】F04C27/00, F04C29/00, F04C29/02
【公開號】CN205349740
【申請?zhí)枴緾N201521129586
【發(fā)明人】張兆恒, 周中華, 劉沙沙, 邵艷春, 葉毅, 王雙紅
【申請人】好米動力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