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爬地扇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95366閱讀:672來源:國知局
爬地扇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家電設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爬地扇。



背景技術:

圖1至圖3示出了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常見爬地扇,即可以通過支架放置在臺面或地面上使用,一般由前網(wǎng)罩、后網(wǎng)罩、葉輪、電機、支架、開關盒等零部件組成,其金屬零部件表面通常使用噴粉或電鍍進行處理。對于圖1至圖3所示的爬地扇,電機連接于后網(wǎng)罩,并且電機與后網(wǎng)罩之間進行直接連接裝配,這種裝配方案存在問題如下:第一,由于后網(wǎng)罩與電機直接連接,因此必須使用可靠的接地方式,若不采取相關接地措施,電機一旦漏電,使用者接觸后網(wǎng)罩以及與后網(wǎng)罩導電連接的其它部分則將會發(fā)生觸電危險,因此,如圖1至圖3中所示的現(xiàn)有的爬地扇整機多為ⅰ類電器,電源線需帶接地線,必須有相應的接地工序,現(xiàn)有的爬地扇多采用將網(wǎng)罩直接與接地線連接,或采用網(wǎng)罩間接與接地線連接的方式,而為達到與接地線直接或間接的連接,須在使用噴粉或電鍍進行表面處理的網(wǎng)罩、電機上進行刮粉、刺破等破壞表面處理層的工序,或者通過螺釘連接,但是,這些方式往往可靠性較低,例如刮粉、刺破表面處理層或者采用螺釘連接等工序極易受到工作人員操作、運輸和使用等的影響,即不能保證網(wǎng)罩與接電線始終連接,當網(wǎng)罩與接電線的連接關系破壞后,電機一旦漏電,則使用者接觸后網(wǎng)罩以及與后網(wǎng)罩導電連接的其它部分將有觸電風險,接地線無法起到觸電防護作用;第二,尤其參見圖3可以看出,在現(xiàn)有的爬地扇中,電機、電容、旋鈕開關等零部件零散地分布在前網(wǎng)罩和后網(wǎng)罩的前后兩側,對于這種結構的爬地扇,在裝配和拆卸過程中,需要經(jīng)過多次翻轉,裝配和維修步驟繁瑣,生產(chǎn)裝配效率和維修效果都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需專門設置接地線可以為ii類電器并且裝配方便的爬地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爬地扇,該爬地扇包括同軸安裝的前網(wǎng)罩、葉輪和后網(wǎng)罩,該爬地扇還包括帶電元件,該帶電元件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葉輪的電機,該爬地扇還包括用于安裝所述帶電元件的帶電元件安裝盒,所述帶電元件通過第一安裝結構安裝于帶電元件安裝盒中,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為絕緣盒并且通過第二安裝結構安裝于所述后網(wǎng)罩的后側,所述第一安裝結構與所述第二安裝結構彼此相間隔;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開口,所述后網(wǎng)罩的中央形成有第二開口,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連接于葉輪,并且所述輸出軸與所述后網(wǎng)罩相間隔。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安裝結構包括形成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的第一安裝孔、形成于所述電機上的電機安裝孔以及用于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并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孔處的電機連接件。

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內部形成有電機安裝槽,在所述電機安裝槽的內側壁上形成有從所述電機安裝槽的邊緣向內延伸的卡筋,以將所述電機卡裝于所述電機安裝槽中。

優(yōu)選地,所述卡筋形成為從所述電機安裝槽的邊緣向內厚度逐漸增大的斜筋。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電機安裝孔均為通孔,在所述電機安裝槽的軸向對應于所述電機連接件還形成有定位槽,所述電機連接件的末端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電機安裝孔后延伸至所述定位槽中。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槽通過沿所述電機安裝槽的徑向延伸的兩條相平行的筋限制形成。

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還包括與所述電機電連接的旋轉開關,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內部形成有旋轉開關安裝部,所述旋轉開關卡接于或者插入所述旋轉開關安裝部中。

優(yōu)選地,所述旋轉開關安裝部形成為包括用于容納所述旋轉開關的主體的旋轉開關槽;所述旋轉開關的邊緣向外延伸出旋轉開關耳片,所述旋轉開關耳片上形成有旋轉開關通孔,所述旋轉開關槽的外側形成有與所述旋轉開關通孔相對應的插接柱。

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還包括與所述電機電連接的電容,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內部形成有電容安裝部,所述電容卡接于或者插入所述電容安裝部中。

優(yōu)選地,所述電容安裝部形成為包括用于容納所述電容的主體的電容槽或者卡位,所述電容的邊緣向外延伸出電容耳片,該電容耳片上形成有電容通孔,所述電容槽或者卡位的外側形成有與所述電容通孔相對應的電容插接柱或者卡接件。

優(yōu)選地,所述電容安裝部位于所述旋轉開關安裝部一側并且位于所述旋轉開關安裝部的上方。

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還包括用于與外部電源連接的電源連接件,該電源連接件包括電源線以及分別連接于所述電源線的兩端的插座和電源件;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壁上形成有電源件卡口,以卡接所述電源件,所述電源件對應地在所述電源件卡口的內外兩側均設置有限位部;所述電源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內并與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內的其它帶電元件電連接;所述電源線以及所述電源件的位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外的部分在外表面均設置有絕緣層。

優(yōu)選地,所述電機包括輸出端,所述輸出軸位于所述輸出端的中央,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包括覆蓋在所述輸出端表面的電機覆蓋部分,所述第二開口位于該電機覆蓋部分上并且該電機覆蓋部分上還形成有透氣孔。

優(yōu)選地,所述電機包括輸出端,所述輸出軸位于所述輸出端的中央,所述輸出端從所述第一開口向外突出,所述輸出端至少在側壁具有絕緣外殼。

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包括彼此扣接的前半殼體和后半殼體。

優(yōu)選地,所述前半殼體包括前半殼體本體和加固殼體,所述前半殼體本體的前壁上形成有開口,所述加固殼體包括用于覆蓋所述電機的電機罩部和圍繞所述電機罩部并向外延伸出的加固邊沿,所述電機罩部從所述開口突出,并且所述加固邊沿貼合于所述前半殼體本體的內壁,所述第二安裝結構連接所述后網(wǎng)罩、所述前半殼體本體以及所述加固邊沿。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將爬地扇的帶電元件均集合于為絕緣盒的帶電元件安裝盒中,再將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于后網(wǎng)罩的后側(即外側),這種情況下,有利的是,可以先裝配生產(chǎn)帶電元件安裝盒,而在進行爬地扇生產(chǎn)裝配時,帶電元件安裝盒作為一個整體裝配至爬地扇本體上,相比于現(xiàn)有爬地扇零件零散裝配的方式,裝配效果更好,并且也更好拆卸,在帶電元件出現(xiàn)而需要維修時,可以僅拆除帶電元件安裝盒而不需要拆開爬地扇本體,也使維修操作更靈活快捷;并且,本發(fā)明中,采用將帶電元件通過第一安裝結構安裝于帶電元件安裝盒中,而帶電元件安裝盒則通過第二安裝結構安裝于所述后網(wǎng)罩的后側,且第一安裝結構與第二安裝結構彼此相間隔,也就是與后網(wǎng)罩連接的第二安裝結構與可能帶電的第一安裝結構是間隔開的,且?guī)щ娫惭b盒本身為絕緣盒,這樣就避免了帶電元件安裝盒內的帶電元件的電傳導至后網(wǎng)罩,同時,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開口,后網(wǎng)罩的中央形成有第二開口,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連接于葉輪,并且所述輸出軸與所述后網(wǎng)罩相間隔,也就同時避免輸出軸的電傳導至后網(wǎng)罩,從而防止使用者接觸后網(wǎng)罩使發(fā)生漏電觸電的危害,使得本發(fā)明的爬地扇滿足ii類電器的要求,無需再設置接地線。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爬地扇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的爬地扇去掉前網(wǎng)罩和葉輪部分的視圖;

圖3是圖1中的爬地扇的分解視圖;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爬地扇的立體圖,其中,省略掉前網(wǎng)罩和葉輪及相關部分,以便更清楚地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

圖5是圖4中的裝配好的帶電元件安裝盒,其中裝配有帶電元件;

圖6是圖5中的帶電元件安裝盒以及其中的帶電元件的分解圖;

圖6a是圖6中旋轉開關的示意圖;

圖6b是圖6中電容的示意圖;

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爬地扇的立體圖,其中,省略掉前網(wǎng)罩和葉輪及相關部分,以便更清楚地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

圖8是圖7中的裝配好的帶電元件安裝盒,其中裝配有帶電元件;

圖9是圖8中的帶電元件安裝盒以及其中的帶電元件的分解圖;

圖1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爬地扇的立體圖,其中,省略掉前網(wǎng)罩和葉輪及相關部分,以便更清楚地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

圖11是圖10中的裝配好的帶電元件安裝盒,其中裝配有帶電元件;

圖12是圖11中的帶電元件安裝盒以及其中的帶電元件的分解圖,其中,為了顯示配合關系,還示出了后網(wǎng)罩上的安裝條;

圖1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爬地扇的立體圖,其中,省略掉前網(wǎng)罩和葉輪及相關部分,以便更清楚地顯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

圖14是圖13中的裝配好的帶電元件安裝盒,其中裝配有帶電元件;

圖15是圖14中的帶電元件安裝盒以及其中的帶電元件的分解圖,其中,為了顯示配合關系,還示出了后網(wǎng)罩上的法蘭;

圖1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種實施方式的爬地扇的立體圖,其中,省略掉前網(wǎng)罩和葉輪及相關部分,以便更清楚地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五種實施方式;

圖17是圖16中的裝配好的帶電元件安裝盒,其中裝配有帶電元件,并且為了更清楚地顯示與后網(wǎng)罩之間的連接關系,示出了安裝條;

圖18是圖17中的帶電元件安裝盒以及其中的帶電元件的分解圖,其中,為了顯示配合關系,還示出了后網(wǎng)罩上的安裝條。

附圖標記說明

1后網(wǎng)罩2電機

3旋轉開關4電容

5電源件6第一開口

7第二安裝結構8第三安裝孔

9第二安裝件10插槽

11插條12法蘭

13輸出端14輸出軸

15第一安裝孔16旋轉開關安裝部

17電容安裝部18卡口

19電機安裝槽20卡筋

21定位槽22安裝條

23凸塊24第二安裝孔

25透氣孔31旋轉開關耳片

41電容耳片161插接柱

26前半殼體本體27加固殼體

28后半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發(fā)明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內”、“外”、“軸向”、“周向”、“徑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也與實際使用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相對應,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爬地扇的帶電元件安裝盒,所述爬地扇包括同軸安裝的葉輪和后網(wǎng)罩1,所述爬地扇還包括帶電元件,該帶電元件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葉輪的電機2,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用于安裝所述帶電元件,所述帶電元件通過第一安裝結構安裝于帶電元件安裝盒中,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為絕緣盒并且通過第二安裝結構7安裝于所述后網(wǎng)罩1,所述第一安裝結構與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彼此相間隔;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開口6,所述后網(wǎng)罩1的中央形成有第二開口,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14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開口6和所述第二開口連接于葉輪,并且所述輸出軸14與所述后網(wǎng)罩1相間隔。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fā)明中,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用于安裝爬地扇的所有帶電元件。在本發(fā)明中,將爬地扇的帶電元件均集合于為絕緣盒的帶電元件安裝盒中,再將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于后網(wǎng)罩1的后側(即外側),這種情況下,有利的是,可以先裝配生產(chǎn)帶電元件安裝盒,而在進行爬地扇生產(chǎn)裝配時,帶電元件安裝盒作為一個整體裝配至爬地扇本體上,相比于現(xiàn)有爬地扇零件零散裝配的方式,裝配效果更好,并且也更好拆卸,在帶電元件出現(xiàn)而需要維修時,可以僅拆除帶電元件安裝盒而不需要拆開爬地扇本體,也使維修操作更靈活快捷;并且,本發(fā)明中,采用將帶電元件通過第一安裝結構安裝于帶電元件安裝盒中,而帶電元件安裝盒則通過第二安裝結構7安裝于所述后網(wǎng)罩1的后側,且第一安裝結構與第二安裝結構7彼此相間隔,也就是與后網(wǎng)罩1連接的第二安裝結構7與可能帶電的第一安裝結構是間隔開的,且?guī)щ娫惭b盒本身為絕緣盒,這樣就避免了帶電元件安裝盒內的帶電元件的電傳導至后網(wǎng)罩1,同時,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開口6,后網(wǎng)罩1的中央形成有第二開口,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14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開口6和所述第二開口連接于葉輪,并且所述輸出軸14與所述后網(wǎng)罩1相間隔,也就同時避免輸出軸14的電傳導指后網(wǎng)罩1,從而防止使用者接觸后網(wǎng)罩1使發(fā)生漏電觸電的危害,使得包括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爬地扇滿足ii類電器的要求,無需再設置接地線。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帶電元件安裝盒可以采用塑料等絕緣材料制成,以形成為絕緣盒。

參見圖4至圖6,在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裝結構包括形成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的第一安裝孔15、形成于所述電機2上的電機安裝孔以及用于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15并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孔處的電機連接件,通過上述的第一安裝孔15、電機安裝孔和電機連接件的相配合安裝結構可以使得電機安裝于帶電元件安裝盒中。電機連接件可以包括螺栓、螺母和墊片或者為其它任意合適的形式,其中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指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到爬地扇后朝向所述爬地扇的前方的表面。并且,可以理解的是,為了增強安裝的穩(wěn)定性,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安裝孔15以及相對應的電機安裝孔和電機連接件均為多個,例如可以為圍繞所述電機等間隔分別的多個。

并且,在此基礎上,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內部形成有電機安裝槽19,在所述電機安裝槽19的內側壁上形成有從所述電機安裝槽19的邊緣向內延伸的卡筋20,以將所述電機2卡裝于所述電機安裝槽19中。

具體參見圖6,在這種實施方式中,電機2是通過電機安裝槽19內的卡筋20而能夠過盈配合地卡入(卡接于)電機安裝槽19中的,當然,可以理解的是,還可以采用其它適當?shù)膶嵤┓绞?,例如設置卡扣結構使電機2能夠卡接于電機安裝槽19中。

并且,優(yōu)選地,卡筋20可以形成為從電機安裝槽19的邊緣向內厚度逐漸增大的斜筋,從而使電機2壓入電機安裝槽19中時,越向電機安裝槽19內壓越卡緊,通過這種卡接安裝的形式,可以將電機2快速且穩(wěn)固地安裝在帶電元件安裝盒中,以簡化裝配工作,并且,由于電機2為主要重量和振動來源,電機2的穩(wěn)固安裝對設備性能穩(wěn)定性也有重要意義。在上述結構中,卡接安裝和前述的電機連接件的配合作用,可以使電機2穩(wěn)固地安裝于帶電元件安裝盒中。

進一步優(yōu)選地,仍然參見圖6,所述第一安裝孔15和所述電機安裝孔均為通孔,在所述電機安裝槽19的軸向對應于所述電機連接件還形成有定位槽21,所述電機連接件的末端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15和所述電機安裝孔后延伸至所述定位槽21中。

具體地,在圖6的實施方式中,作為有利于制造的簡單的形式,所述定位槽21通過沿所述電機安裝槽19的徑向延伸的兩條相平行的筋限制形成,當然定位槽21也可以形成為凹槽或者其它適合的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對于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當安裝電機2時,可以先將電機2放于電機安裝槽19上方但不壓入電機安裝槽19內,然后蓋上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半殼體,使電機連接件依次穿過第一安裝孔15和電機安裝孔后繼續(xù)延伸,調整電機2在電機安裝槽19內的方位,例如在電機安裝槽19內旋轉電機2,使得電機連接件的末端恰好位于定位槽21中,待沿著電機2的周向至少兩個電機連接件的末端恰好位于相對應的定位槽21中,則電機2定位完成,對于定位好的電機2,其電機安裝孔與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的第一安裝孔15一一對應,便于后續(xù)安裝,此時,便可以將電機2壓入電機安裝槽19內卡接好。由此可以看出,定位槽21的設置方便了電機2在帶電元件安裝盒中的安裝,從而有助于爬地扇的快速裝配。

并且,所述帶電元件還可以包括與所述電機2電連接的旋轉開關3,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內部形成有旋轉開關安裝部16,所述旋轉開關3卡接于或者插入所述旋轉開關安裝部16中,卡接或者插入的方式便于旋轉開關3的快速安裝,因此,也有助于爬地扇的快速裝配。

具體地,參加圖6a,旋轉開關安裝部16形成為包括用于容納旋轉開關3的主體的旋轉開關槽;旋轉開關3的邊緣向外延伸出旋轉開關耳片31,旋轉開關耳片31上形成有旋轉開關通孔,旋轉開關槽的外側形成有與旋轉開關通孔相對應的插接柱161;從而,旋轉開關安裝部16的主體安裝至旋轉開關槽中,而插接柱161則穿過所述旋轉開關通孔,從而使旋轉開關3穩(wěn)定安裝,可以理解的是,除了插接柱161和旋轉開關通孔的形式,還可以設置為包括彼此配合的卡片和卡槽等任意適合的形式。

并且,所述帶電元件還可以包括與所述電機2電連接的電容4,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內部形成有電容安裝部17,所述電容4卡接于或者插入所述電容安裝部17中,類似地,卡接或者插入的方式便于電容4的快速安裝,因此,也有助于爬地扇的快速裝配。

具體地,參見圖6b,電容安裝部17形成為包括用于容納電容4的主體的電容槽或者卡位,電容4的邊緣向外延伸出電容耳片41,電容耳片41上形成有電容通孔,電容槽或者卡位的外側形成有與電容通孔相對應的插接柱或者卡接件;從而,電容4的主體安裝至電容槽或者卡位中,而電容插接柱則穿過所述電容通孔或者電容卡接件穿過所述電容通孔并卡接于電容通孔處,從而使電容4穩(wěn)定安裝,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形式,還可以設置為包括彼此配合的卡片和卡槽等任意適合的形式。

作為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參見圖6,所述電容安裝部17位于所述旋轉開關安裝部16一側并且位于所述旋轉開關安裝部16的上方,這種情況下,可以將電容4安裝于旋轉開關3的上方,從而充分利用空間,有利于帶電元件安裝盒結構更緊湊小巧,還可以方便帶電元件之間的布線和電連接,當然,可以理解的是,還可以根據(jù)需要調整各個帶電元件,例如電機2、電容4和旋轉開關3各自的尺寸和結構以及彼此之間的安裝位置關系,相應調整電機安裝槽19、電容安裝部17和旋轉開關安裝部16之間的位置和結構關系,從而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最優(yōu)化設計,例如,第一種實施方式與第五種實施方式中的機安裝槽19、電容安裝部17和旋轉開關安裝部16之間的位置和結構關系就各自相應調整。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根據(jù)實際應用中電機2、電容4和旋轉開關3各自具體的尺寸和形狀,電機安裝槽19、電容安裝部17和旋轉開關安裝部16各自的尺寸和形狀可以相應調整,并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增加其它帶電元件并相應設置它們的安裝部,優(yōu)選地,所有帶電元件盡可能都設置為卡接于或者插接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中,以有助于爬地扇的快速裝配。

此外,所述帶電元件還可以包括用于與外部電源連接的電源連接件,該電源連接件包括電源線以及分別連接于所述電源線的兩端的插座和電源件5;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壁上形成有電源件卡口18,以卡接所述電源件5,所述電源件5對應地在所述電源件卡口18的內外兩側均設置有限位部51;所述電源件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內并與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內的其它帶電元件電連接;所述電源線以及所述電源件5的位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外的部分在外表面均設置有絕緣層。其中,對于所述限位部51,可以為從所述電源件5的表面沿垂直于所述電源件5軸向的方向延伸的擋片,例如圍繞所述電源件5周向的橡膠擋片,在所述電源件卡口18的內外兩側的限位部51可以將電源件5穩(wěn)定卡接于電源件卡口18處。

并且,所述電源件卡口18可以形成在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側面,且在前半殼體和后半殼體上均包括半個所述電源件卡口18,以方便電源件5的安裝。

可選擇地,參見圖8和圖9,所述電機2包括輸出端13,所述輸出軸14位于所述輸出端13的中央,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包括覆蓋在所述輸出端13表面的電機覆蓋部分,所述第二開口6位于該電機覆蓋部分上并且該電機覆蓋部分上還形成有透氣孔25,以利于電機2的散熱。

可選擇地,參見圖5和圖6,所述電機2包括輸出端13,所述輸出軸14位于所述輸出端13的中央,所述輸出端13從所述第一開口6向外突出,所述輸出端13至少在側壁具有絕緣外殼,例如,參見圖5和圖6中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以及圖11和圖12中的第三種實施方式,電機2的輸出端13從第二開口6突出,并且電機2的輸出端13的側壁上本身帶有絕緣外殼;又例如,作為一種選擇,參見圖14和圖15中的第四種實施方式,其中,電機2的輸出端13從第二開口6突出,并且電機2的輸出端13的側壁由帶電元件安裝盒包圍。

另外,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包括彼此扣接的前半殼體(指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到爬地扇本體上后朝向爬地扇前方的半個殼體)和后半殼體(指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到爬地扇本體上后朝向爬地扇后方的半個殼體),所述前半殼體連接于所述后網(wǎng)罩1。

優(yōu)選地,參見第五種實施方式,所述前半殼體包括前半殼體本體26和加固殼體27,所述前半殼體本體26的前壁上形成有開口,所述加固殼體27包括用于覆蓋所述電機2的電機罩部和圍繞所述電機罩部并向外延伸出的加固邊沿,所述電機罩部從所述開口突出,并且所述加固邊沿貼合于所述前半殼體本體26的內壁,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連接所述后網(wǎng)罩1、所述前半殼體本體26以及所述加固邊沿,采用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后網(wǎng)罩1、帶電元件安裝盒和電機2之間連接處的強度。

其中,所述后網(wǎng)罩1、所述前半殼體本體26以及所述加固邊沿可以相應地形成有通孔,第二安裝結構7包括穿過所述后網(wǎng)罩1、所述前半殼體本體26以及所述加固邊沿上的通孔以將三者連接的螺釘或者螺栓等緊固件;并且,為了方便安裝,前半殼體本體26和加固殼體27之間可以通過卡扣安裝,即在將前半殼體本體26和加固殼體27與后網(wǎng)罩1連接之前,可以將加固殼體27通過卡扣結構安裝到前半殼體本體26上;另外,為了更好地起到加強作用,加固殼體27采用強度更大的材料制成,例如前半殼體本體26可以為采用pp或者abs材料制成,而加固殼體27可以采用尼龍加玻纖材料制成。

并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包括一種爬地扇,該爬地扇包括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帶電元件安裝盒。

對于本發(fā)明的爬地扇,其可以不需要專門設計接地線,并且使用時安全性有保障,還具有裝配方便快捷的優(yōu)點。

參見圖4至圖6,在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包括形成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的第三安裝孔8,所述后網(wǎng)罩1上設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裝孔8處的安裝條22,所述安裝條22對應所述第三安裝孔8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還包括用于穿過所述通孔并安裝于所述第三安裝孔8處的第二安裝件9,以將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于所述后網(wǎng)罩1的后側。其中,所述安裝條22可以為焊接至后網(wǎng)罩1上的金屬條,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安裝條22與所述輸出軸14相間隔,以保證輸出軸14所帶電不會傳導至安裝條22,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條22也可以為絕緣條。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條22包括多根且均沿所述后網(wǎng)罩1的徑向延伸,并且多根所述安裝條22設置為沿所述后網(wǎng)罩1的周向等間隔分布,以增加安裝穩(wěn)定性。例如,參見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安裝條22包括三根且均沿所述后網(wǎng)罩1的徑向延伸,并且相鄰兩個所述安裝條22之間的夾角為120°,且配合于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外部結構,各個安裝條22均為直條狀;或者參見第五種實施方式,所述安裝條22包括四根且均沿所述后網(wǎng)罩1的徑向延伸,并且相鄰兩個所述安裝條22之間的夾角為90°,并且配合于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外部結構,各個安裝條22形成為彎折形,以能夠貼合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外側壁并安裝于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

并且,可選擇地,參見圖10至圖12所示的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的插槽10,所述后網(wǎng)罩1上對應地設置有延伸至所述插槽10處的插條11,所述插條11插入所述插槽10中,以在將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至后網(wǎng)罩1,插條11和插槽10的設置有利于帶電元件安裝盒在安裝到后網(wǎng)罩1上的快速正確定位,從而提高裝配效率,其中,為不影響帶電元件安裝盒與后網(wǎng)罩1之間的結構布置,插槽10可以為平行于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延伸的扁平槽。并且優(yōu)選地,所述插槽10形成為豎直向下打開,并且在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對稱地分別設置有所述插槽10,以方便插條11的插入并有利于帶電元件安裝盒的穩(wěn)定安裝。

仍然參見圖10至圖12所示的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可以包括第一安裝件和形成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的第二安裝孔24,所述第一安裝件包括帽部和桿部,所述桿部穿過所述后網(wǎng)罩1上的網(wǎng)眼并安裝于所述第二安裝孔24處,所述帽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網(wǎng)眼的尺寸,其中第一安裝件可以螺帽尺寸較大的螺栓的形式。

可選擇地,參見圖13至圖15所示的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可以包括在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表面上圍繞所述第一開口6的周向形成的凸塊23,所述后網(wǎng)罩1上相應地圍繞第二開口的周向設置有法蘭12,所述法蘭12的內周形成有卡槽,以與所述凸塊23卡接配合,同樣地,在將帶電元件安裝盒安裝至后網(wǎng)罩1上時,方便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快速正確定位,從而提高裝配效率,并且,圍繞所述第一開口6的周向可以形成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所述凸塊23以提高安裝穩(wěn)定性。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關于帶電元件安裝盒與后網(wǎng)罩1的各種連接方式,可以采用組合的方式,例如參圖10至圖12所示,同時包括第一安裝件以及相配合的插槽10和插條11,其中,第一安裝件的方式還可以替換為上述的包括安裝條22和第二安裝件9的形式,而相配合的插槽10和插條11還可以替換為上述的包括相配合的凸塊23和法蘭12的形式。

另外,在后網(wǎng)罩1上還可以連接有支架等。

還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發(fā)明的爬地扇,在生產(chǎn)裝配時,可以將爬地扇中的各個部分(包括后半殼體、電源件、旋轉開關、電容、電機、前半殼體、后網(wǎng)罩、葉輪和前網(wǎng)罩)按照從后往前的順序依次在地面上或者其它安裝工座面上安裝好,在安裝過程中無需像現(xiàn)有結構的爬地扇一樣來回翻轉爬地扇,大大簡化了裝配過程,提高了裝配效率。

具體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爬地扇的裝配方法,該裝配方法包括步驟一:安裝帶電元件安裝盒;步驟二:將安裝好的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放置于水平安裝工作面上,使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的前側朝上;步驟三;將所述后網(wǎng)罩1放置于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之上,使所述后網(wǎng)罩1的前側朝上并且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14穿過所述第二開口,裝配所述第二安裝結構7,使所述后網(wǎng)罩1與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連接;步驟四:將所述葉輪放置于所述后網(wǎng)罩1之上,使所述葉輪的前側朝上,并且將所述葉輪連接于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14;步驟五:將所述前網(wǎng)罩放置于所述葉輪之上,使所述前網(wǎng)罩的前側朝上,并且連接所述前網(wǎng)罩與所述后網(wǎng)罩1。

其中,所述的“前側”均指爬地扇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的前側,后側則與所述前側相反,在上述的裝配方法中,整個裝配過程都無需上下翻轉爬地扇,裝配變得更簡單高效,也更有利于保證所裝配出的爬地扇的質量。

并且,優(yōu)選地,所述帶電元件安裝盒包括彼此扣接的前半殼體和后半殼體,所述步驟一包括:將所述后半殼體放置于所述水平安裝工作面上,使所述后半殼體的前側朝上;將所述帶電元件安裝于所述后半殼體內;將所述前半殼體放置于所述后半殼體之上并扣接所述前半殼體和后半殼體。

并且,對于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而言,步驟一還可以包括在將所述前半殼體放置于所述后半殼體之上并扣接所述前半殼體和后半殼體后,連接電機2與前半殼體。

由此可以看出,在上述步驟一中,整個裝配過程都無需上下翻轉帶電元件安裝盒,裝配變得更簡單高效。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包括各個具體技術特征以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fā)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但這些簡單變型和組合同樣應當視為本發(fā)明所公開的內容,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湟中县| 井陉县| 区。| 南溪县| 涪陵区| 哈巴河县| 通许县| 利川市| 安阳县| 南溪县| 崇明县| 无极县| 岳池县| 鹿泉市| 阳江市| 池州市| 秦安县| 九寨沟县| 衡阳市| 航空| 辉县市| 穆棱市| 桃源县| 林甸县| 宾阳县| 灵山县| 襄樊市| 洪洞县| 夏河县| 保定市| 吴桥县| 红原县| 佳木斯市| 广州市| 安阳市| 荔波县| 镇雄县| 新丰县| 延吉市| 鹿邑县|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