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潛油電泵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
背景技術:
我國自1981年引進潛油電泵技術以來至今已有30年的歷史,潛油電泵作為重要的機械采油設備在油田得到了廣泛應用。時至今日,潛油電泵已發(fā)展為不再以單一的設備存在,而是以一整套系統存在。潛油電泵的電機帶動葉輪高速旋轉時,充滿在葉輪內的液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經葉輪流道甩向葉輪四周,使壓力和速度同時增加,逐個泵的疊加后就
獲得一定的泵的揚程,將地下的井液送到地面泵站。但是現有的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磨損速度較快,因而嚴重影響了產油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磨損速度慢的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包括一葉輪和一導輪,葉輪和導輪上均設置有一油道和多個葉片,葉輪和導輪相互配合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在其與導輪的接觸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壓力平衡孔。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于所述葉輪上設置有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位于葉輪和導輪的連接處,第一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一減磨墊,第二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二減磨墊。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于所述葉輪的中心設置有一軸套,所述軸套上可設
有一定位槽。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于所述葉輪和導輪的表面均設置有多個臺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葉導輪結構中的葉輪通過在其與導輪的接觸端面上設置壓力平衡孔,使得該接觸端面上的壓強與葉輪底部的壓強相等,從而減少了葉輪與導輪之間的摩擦力,使得葉輪運轉更加靈活,葉輪和導輪的磨損速度變慢,延長了潛油電泵的使用壽命,增加了產油量。
圖I為葉輪的結構分體圖;圖2為葉輪的主視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導輪的結構分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包括一葉輪I和一導輪2,葉輪I和導輪2上均設置有一油道和多個葉片3,葉輪I和導輪2相互配合連接,所述葉輪I在其與導輪2的接觸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壓力平衡孔10。壓力平衡孔10可以為3個、4個或者更多個。優(yōu)選的,為了進一步的減少葉輪I與導輪2之間的摩擦,所述葉輪I上設置有第一安裝槽4和第二安裝槽5,第一安裝槽4和第二安裝槽5位于葉輪I和導輪2的連接處,第一安裝槽4內安裝有第一減磨墊6,第二安裝槽5內安裝有第二減磨墊7。優(yōu)選的,為了便于葉輪I與泵軸的連接,所述葉輪的中心設置有一軸套8,所述軸套上可設有一定位槽9。優(yōu)選的,為了減少葉輪I和導輪2所受的壓力,所述葉輪I和導輪2的表面均設置有多個減壓臺階。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包括一葉輪和一導輪,葉輪和導輪上均設置有一油道和多個葉片,葉輪和導輪相互配合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在其與導輪的接觸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壓力平衡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上設置有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位于葉輪和導輪的連接處,第一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一減磨墊,第二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二減磨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的中心設置有一軸套,所述軸套上可設有一定位槽。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和導輪的表面均設置有多個臺階。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潛油電泵的葉導輪結構,包括一葉輪和一導輪,葉輪和導輪上均設置有一油道和多個葉片,葉輪和導輪相互配合連接,所述葉輪在其與導輪的接觸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壓力平衡孔。所述葉輪上設置有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位于葉輪和導輪的連接處,第一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一減磨墊,第二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二減磨墊。本實用新型所述葉導輪結構中的葉輪在其與導輪的接觸端面上設置壓力平衡孔,使得該接觸端面上的壓強與葉輪底部的壓強相等,從而減少了葉輪與導輪之間的摩擦力,使得葉輪運轉更加靈活,葉輪和導輪的磨損速度變慢,延長了潛油電泵的使用壽命,增加了產油量。
文檔編號F04D29/18GK202579293SQ20122018377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陳宇強 申請人:瑞安市泰尼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