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臥式壓縮機,尤其涉及適用于制冷空調設備的臥式壓縮機。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I中記載了現(xiàn)有的臥式壓縮機的例子。在該公報中記載的臥式壓縮機中,由臥式渦旋壓縮機被壓縮的冷媒從冷媒排出空間流入電機收納空間,經由形成于承重板的冷媒連通孔以及潤滑油連通孔而被引導至機外排出空間。并且,向冷媒排出空間排出的冷媒噴吹撞擊于吸入管、密閉箱的內壁等,從而冷媒所含有的大部分潤滑油被分離。進一步,當冷媒經由冷媒連通孔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動時,噴吹撞擊于潤滑油導入管安裝板,此時潤滑油從冷媒分尚。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現(xiàn)有的臥式壓縮機的另外的例子。在該公報中記載的臥式壓縮機中,為了降低潤滑油向壓縮機外流出,在密閉容器內形成電動機、壓縮機構部以及冷凍機油儲存部,冷凍機油儲存部通過隔板而與其它部分隔開。在隔板上至少形成有使冷凍機油連通的下部開口部,在該隔板的冷凍機油儲存部側設有氣液分離流道。并且,將該臥式壓縮機配置成從水平方向僅傾斜6° 12°而使壓縮機構部側變高。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現(xiàn)有的臥式壓縮機的又一另外的例子。在該公報中記載的臥式壓縮機中,在區(qū)劃冷凍機油儲存部的軸承支承板的上部設有上部流道口,并且在該軸承支承板的冷凍機油儲存部側面設有安裝了油滴除去部的氣體罩。在此,氣體罩形成為,在圓環(huán)罩的內部安裝有形成為網眼狀等的油滴除去部,該圓環(huán)罩與大致圓板狀的基板通過釬焊等接合。由此,當冷媒流量增大后,在潤滑油儲存部產生潤滑油起泡現(xiàn)象,通過使冷媒的一部分從上部流道口抽離,能夠防止在冷媒中含有無法被油滴除去部捕獲的量的油的事態(tài)的發(fā)生。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1075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7-208357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8-121693號公報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臥式壓縮機構成為,流入電動機室的壓縮冷媒從形成于承重板的冷媒連通孔向由承重板與潤滑油導入管安裝板形成的空間流入,之后,從該潤滑油導入管安裝板的外周部與密閉箱之間的間隙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出。然而,在該公報所記載的臥式壓縮機中,即使是從冷媒連通孔流入的壓縮冷媒,也大量含有儲存于密閉箱內部的潤滑油,從而若不撞擊潤滑油導入管安裝板而從側面部的間隙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出,則該潤滑油成分沒有被除去而原封不動地通過并抽離。另外,在將臥式壓縮機應用于空調機等的情況下產生如下情況,根據壓縮機的動作區(qū)域,電動機室側的潤滑油的液面產生變化,電動機室側的液面比形成于承重板的下部的潤滑油連通孔低,而成為壓縮冷媒的通道。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含有潤滑油成分的壓縮冷媒不被潤滑油導入管安裝板阻礙而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出,因此,壓縮冷媒所含有的大量的潤滑油沒有被除去而從臥式壓縮機流出。其結果,會產生空調機的性能低下,潤滑油成分不足或者需要大量供給潤滑油的情況。為了解決上述的不良情況的產生,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臥式渦旋壓縮機中,在與承重板相當?shù)母舭宓南虏啃纬捎邢虏块_口部,在從該下部開口部流出的壓縮冷媒的下游側設置氣液分離流道,來除去壓縮冷媒所含有的潤滑油成分。在該公報所記載的壓縮機中,能夠切實可靠地分離出潤滑油成分,因此即使在空調機等中使用也不會引起由潤滑油導致的性能低下。然而,由于設置氣液分離流道,有構造變復雜、且流道阻力增大的問題,依然有空調機等的性能低下的問題。另外,在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橫軸式壓縮機中,從隔板的下部流入的壓縮冷媒被由隔板與氣體罩形成的流道引導,而使之從形成于上部的側部的孔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出,因此使含有潤滑油的壓縮冷媒撞擊隔板,而能夠可靠地除去潤滑油成分。然而,在該公報所記載的壓縮機中,壓縮冷媒的流動流道變長,有冷媒的壓力損失變大的問題。根據本發(fā)明者們的解析,在像這樣使壓縮冷媒從氣體罩的上部的側部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出的情況下,壓縮氣體在一旦向機外排出空間的下部側的廣闊的空間流下之后,向配置于機外排出空間的上部的排出管流入。因此,在機外排出空間內存在下降流與用于流入排出管的上升流,從而有因此而產生的混合攪拌損失的問題。另外,由于壓縮冷媒變?yōu)楦邏?,在利用隔板與氣體罩將壓縮冷媒的流道形成密閉狀的情況下,若隔板的剛性低則產生振動,其為產生噪音的一個原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良情況而產生的,其目的在于,在臥式壓縮機中,降低氣體罩排出的冷媒氣體中的油含有量,并且防止在機外排出空間產生噪音以及抑制壓縮冷媒產生壓力損失。本發(fā)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在達成上述目的的臥式壓縮機中,防止氣泡侵入供油管。并且,其目的還在于,通過簡化構造來降低制作工時以及成本。達成上述目的的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臥式壓縮機具備密閉容器;配置于該密閉容器內的橫軸的壓縮機構部;驅動該壓縮機構部且配置于上述密閉容器內的電動機部;將欲由上述壓縮機構部壓縮的冷媒氣體引導至上述密閉容器的吸入管;以及將被上述壓縮機構部壓縮的冷媒氣體排出至上述密閉容器外的排出管,并且在上述密閉容器的下部儲存潤滑油,在上述電動機部與上述排出管之間設置用于區(qū)劃上述密閉容器的隔板,在該隔板的與電動機部的相反側安裝上部以及下部開放的氣體罩,上述隔板在上部形成有供被上述壓縮機構部壓縮的冷媒氣體流通的冷媒氣體通道孔,在下部形成有供潤滑油流通的潤滑油通道孔,上述氣體罩形成為其上邊比上述密閉容器的內徑小、且高度為覆蓋上述冷媒氣體通道孔的高度,另外,上述氣體罩彎折成型并形成為截面呈矩形形狀,利用上述隔板與上述氣體罩來構成從上述冷媒分離潤滑油的氣液分離機構,利用該氣液分離機構分離了潤滑油成分的冷媒氣體從上述氣體罩的上邊部以及兩側面的上部引導至上述排出管側。并且,根據該特征,可以構成為,上述氣體罩的兩側面形成為向斜下方以直線狀被切除的形狀,在該氣體罩的正面中央部形成有拉深部,也可以構成為,在上述氣體罩的正面隔著上述拉深部的上側以及下側,形成有向上述排出管側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優(yōu)選構成為,所述氣體罩由拉深加工在沖裁薄板而制成的氣體罩原材料的中心部形成上述拉深部,之后通過沖壓加工彎折加工兩側面而形成,亦優(yōu)選構成為,在上述電動機部的軸端部安裝供油管,該供油管供給對該臥式壓縮機進行潤滑的潤滑油,在上述氣體罩的下邊中央形成有供油管罩部,該供油管罩部具有即使上述供油管從垂直方向傾斜2度而安裝也能覆蓋該供油管的寬度。根據本發(fā)明,僅對一張薄板進行彎折加工以及拉深加工來制作氣體罩,利用該氣體罩與安裝于副軸承的隔板,在上部以及上部側面部形成有供壓縮冷媒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出的開口部,因此減少向冷凍循環(huán)中排出的冷媒氣體中的油含油量,并且能夠防止在機外排出空間的噪音的產生、且能夠抑制壓縮冷媒的壓力損失的產生。并且,也能夠防止冷媒氣體的氣泡侵入供油管,能夠回避臥式壓縮機的滑動部的信賴性的低下。進一步,能夠僅對一張薄板進行彎折加工以及拉深加工來制作氣體罩,從而構造簡化,能夠降低制作工時以及成本。
圖1是本發(fā)明的臥式渦旋壓縮機的一個實施例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臥式渦旋壓縮機所具備的氣體罩部的詳細縱向剖視圖。圖3是從排出側觀察設置于圖2所示的氣體罩部的隔板的主視圖。圖4A是從排出側觀察圖1所示的臥式渦旋壓縮機所具備的氣體罩的主視圖、側視剖視圖、仰視圖。圖4B是圖4A所示的氣體罩的立體圖。圖5是具備本發(fā)明的氣體罩的其它的實施例的臥式渦旋壓縮機的局部縱向剖視圖。圖6A是從排出側觀察圖5所示的氣體罩的主視圖、側視剖視圖、仰視圖。圖6B是圖6A所示的氣體罩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氣體罩的制造工序的概要的圖。符號說明1-密閉容器,Is-密閉容器內周面,2-靜渦旋體,3-動渦旋體,4-主軸承部件,5-曲軸,5a-旋轉軸部,6-歐式環(huán)(oldham ring), 7_吸入管,8-定子,9_轉子,10-螺栓,
11-副軸承,Ils-副軸承外周面,12-隔板,12a-冷媒氣體通道孔,12b-潤滑油通道孔,12c-平坦部,12d-突起部,12e-腿部,12f-彎折部,12g-貫通孔,13-排出管,14-排出孔,15-底殼體,15s-底殼體內周面,16-氣體罩,16b-平坦面,16c-固定部,16d-拉深部,16e-傾斜面,16f-供油管罩部,16g-冷媒氣體排出孔邊緣,16h-潤滑油流通孔邊緣,16j-安裝孔,16k-氣體罩上邊,16m-氣體罩下邊,16s-安裝孔內周面,17-供油管,18-潤滑油,18s-(潤滑油)液面,19-罩,26-氣體罩,26b-平坦部,26c-腿部,26d_拉深部,26e-傾斜部,26f_供油管罩部,26j-安裝孔,26p_上部突起部,26q_下部突起部,26s-安裝孔內周面,31-機外排出空間,32-氣液分離空間,33-電動機部空間,34-壓縮機構部空間,50-臥式壓縮機,160-氣體罩原材料,160a-貫通孔部,160b-供油管罩部,160c-氣體罩外周圓,161-原材料板,170-氣體罩(中間品),170a-拉深部,171-沖頭(punch),171a_沖頭主體,171b-拉深部,172-沖模(die),172a-沖模主體,172b-拉深部,180-氣體罩,180a-氣體罩(中間品),181-沖頭,181a-沖頭主體,181b-傾斜面,181c-平坦面,182-沖模,182a_拉深部,182b-平坦面,182c-傾斜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臥式壓縮機的幾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以臥式壓縮機為臥式渦旋壓縮機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但壓縮機并不限定于渦旋壓縮機,本發(fā)明也能夠適用于旋轉式壓縮機等其它的壓縮機的情況。圖1以縱向剖視圖來表示臥式壓縮機50。在作為臥式壓縮機的渦旋壓縮機50中,在軸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圓筒狀密閉容器I內,收納有壓縮機構部以及電動機部。壓縮機構部的主要構成要素為靜渦旋體2,其在圖1中配置于左端側,并保持于密閉容器I ;動渦旋體3,其形成有與立設于靜渦旋體2的靜渦旋卷體嚙合的卷體;曲軸5,其配置于橫軸并使動渦旋體3旋轉;主軸承部件4,其旋轉自如地支承曲軸5 ;以及歐式環(huán)6,其用于使曲軸5的偏心旋轉運動變換為動渦旋體3的旋轉運動。在靜渦旋體2形成有吸入冷媒氣體的吸入口,在吸入口壓入有用于與冷凍機的其它部件連接的吸入管7。吸入管7貫通密閉容器1,并且氣密地安裝于密閉容器I。與壓縮機構部鄰接地配置有電動機部。電動機部具有轉子9,其通過壓入旋轉軸部5a來進行裝嵌,該旋轉軸部5a是壓縮機構部所具備的曲軸5在圖1中向右側延伸的軸部;以及定子8,其以與該轉子9之間僅有一點點間隙的方式而與轉子9同軸配置。定子8通過熱嵌于密閉容器I來進行固定。 主軸承部件4的外周部固定于密閉容器I,在主軸承部件4的內周側保持有對曲軸5進行支承的軸承。在曲軸5的偏心部旋轉自如地安裝有動渦旋體3。歐式環(huán)6用于使動渦旋體3相對于靜渦旋體2不自轉地進行旋轉運動,在動渦旋體3與主軸承部件4之間作為自轉限制部件起作用。與動渦旋體3嚙合而形成壓縮室的靜渦旋體2通過螺栓10而緊固于主軸承部件4。在曲軸5的與壓縮機構部相反側的端部,配置有副軸承11,副軸承11旋轉自如地支承旋轉軸部5a。在副軸承11的電動機部側端面,安裝有在后面進行詳述的隔板12。隔板12在外周部形成有彎折部12f,從而隔板12通過該彎折部12f而固定于密閉容器I。畐_承11的與電動機部側相反側的端部成為嵌合構造,在內周面嵌合有袋狀的罩19。因此,由罩19、副軸承11與旋轉軸部5a形成密閉空間。在罩19的端面?zhèn)劝惭b有L字形的供油管17,該供油管17能夠吸引儲存于密閉容器I的底部的潤滑油18。為了儲存潤滑油、以及為了儲存壓縮機所產生的壓縮冷媒,在圖1中罩19的右側形成有機外排出空間31。機外排出空間31形成為在密閉容器I的右端側嵌合有圓筒狀的底殼體15。在底殼體15的端面上部,氣密地安裝有用于與冷凍機的冷凝器連接的排出管13。另外,在副軸承11部,以與隔板12接近的方式配置有在后面進行詳述的氣體罩16。在像這樣構成的臥式壓縮機50中,在電動機部產生的動力經由曲軸5而傳遞至動渦旋體3。動渦旋體3通過曲軸5的旋轉動力來被歐式環(huán)6限制地進行旋轉運動。若動渦旋3進行旋轉運動,則由立設于動渦旋體3的動渦旋卷體與立設于靜渦旋體2的靜渦旋卷體來形成壓縮室,冷媒氣體通過吸入管7從靜渦旋體2的吸入口被吸入。被吸入靜渦旋體2的冷媒氣體在壓縮室被壓縮之后,從形成于靜渦旋體2的中央部附近的排出孔14暫時向形成于密閉容器I的左端側的壓縮機構部空間34流出。并且,冷媒氣體通過形成于靜渦旋體2的外周側與密閉容器I之間的間隙等,在臥式壓縮機50內沿軸向右側前進,經過電動機部空間33而到達隔板12。在隔板12如后述地在上部形成有冷媒氣體通到孔12a,從而被壓縮的冷媒氣體經過該冷媒氣體通道孔12a而流入機外排出空間31,從在機外排出空間31內延伸的排出管13向用于與冷凝器等連接的配管排出。此處,本發(fā)明具備當冷媒氣體在該臥式壓縮機50內流通時從冷媒氣體將潤滑油成分去除的機構。使用圖2至圖4B進行詳細說明。圖2是臥式壓縮機50的氣體罩16部近旁的詳細圖,并且是縱向剖視圖。圖3是表示與氣體罩16接近設置的隔板12的一個實施例的詳細的主視圖,圖4A是氣體罩16的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左側剖視圖、仰視圖。并且,圖4B是其立體圖。如圖3所示,隔板12形成為圓板狀,在其外周面部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彎折部12f。并且,彎折部12f與密閉容器的內周面Is嵌合。貫通孔12g形成于隔板12的中心部,并與副軸承11的側面部嵌合。在以該貫通孔12g為中心的內徑側,形成有從平坦部12c突出的突起部12d,在該突起部12d的外周側,且大致等間隔地在三處,以矩形形狀延伸有突起部。在矩形形狀的突起的更外側形成有腿部12e。另外,突起部12d向電動機側突出。在隔板12的外周部附近的上部側形成有多個冷媒氣體通道孔12a,多個冷媒氣體通道孔12a用于使流入電動機部空間33的冷媒氣體向機外排出空間31流出。該冷媒氣體通道孔12a在本實施例中為兩個,是沿軸向延伸的長孔。冷媒氣體通道孔12a的大小、個數(shù)根據臥式壓縮機50所使用的條件來決定,沒有必要一定為長孔,也沒有必要一定為兩個。在隔板12的下部形成有潤滑油通道孔12b,該潤滑油通道孔12b用于使儲存在形成于隔板12的右側的機外排出空間31的下部的潤滑油、和儲存于電動機部空間33或壓縮機后部空間34的下部的潤滑油流通來調整各空間的壓力。就潤滑油通道孔12b而言,上端部呈大致水平。接下來,對氣體罩16的一個實施例進行說明。氣體罩16由一張薄的鋼板形成。如圖4A所示,在中央部形成有用于與副軸承11的外周面Ils嵌合的安裝孔16j。另外,在安裝孔16 j連接有拉深部16d,從而提高了安裝孔16 j部的剛性。作為氣體罩16的上端部的上邊16k為與安裝孔16j同心的圓弧形狀。上邊16k的左右兩側為從圓弧形狀向下方以直線狀切掉的形狀,其形成為后述的冷媒氣體排出孔邊緣16g。氣體罩16的下端部是在中央部具有突出的部分的直線形狀,其形成為氣體罩的下邊16m。下邊16m的中央部的突出部是用于防止冷媒氣體被吸入至位于氣體罩16的右側的供油管17的供油管罩部16f。因此,供油管罩部16f的下端延伸至供油管17的下端在進行組裝時從旋轉軸部5a的軸端側觀察能夠被隱藏的程度。并且,對于供油管罩部16f的寬度而言,即使供油管17從鉛垂方向傾斜2度左右,也成為從旋轉軸部5a的軸端側觀察能夠被隱藏的程度的寬度。將氣體罩上邊16k與氣體罩下邊16m作為端部,在中央具有安裝孔16j的部分形成為平坦面16b。氣體罩下邊16m的左右兩側為向斜上方切成直線狀的形狀,其形成為潤滑油流通孔邊緣16h。上端為冷媒氣體排出孔邊緣16g、下端為潤滑油流通孔邊緣16h的部分是從平坦面16b折彎未到90度的平面,其形成為傾斜面16e。傾斜面16e是用于確保平坦面16b的剛性的支撐物。在傾斜面16e的兩端側,形成有矩形形狀的、且彎折成與平坦面16b平行的固定部16c。固定部16c用于將該氣體罩16熔敷于隔板12來進行固定。由于像這樣形成氣體罩16,從而由氣體罩16與隔板12形成截面呈四邊形的筒,而形成為氣液分離空間32。筒的上部以及下部敞開,側部也在上端部近旁以及下端部近旁形成開口。在此,氣體罩16的上邊16k的外徑為比底殼體15的內周面15s的內徑稍小的值。因此,在底殼體的內周面15s與氣體罩的上邊16k之間形成間隙。另外,氣體罩的上邊16k的外徑比形成于隔板12的冷媒氣體通道孔12a的最大半徑位置還大。即,成為防止如下情況的半徑位置,即,通過隔板12的冷媒氣體通道孔12a的含有潤滑油的冷媒氣體不撞擊該氣體罩16地向機外排出空間流入。在通過臥式壓縮機具備像這樣構成的本實施例的氣體罩16以及隔板12而使電動機部空間33的潤滑油的液面18s比潤滑油通道孔12b的上端位置還高的情況下,被壓縮機構部壓縮而產生的壓縮冷媒從形成于隔板12的冷媒氣體通道孔12a向氣體罩16側流入,一部分通過底殼體15的內周面15s與氣體罩的上邊16k之間的間隙沿大致軸向(圖5的右方向)水平地向機外排出空間31流入。剩余的壓縮冷媒從底殼體15的內周面與氣體罩16的冷媒氣體排出孔邊緣16g之間的間隙向軸的直角方向(圖5的與紙面垂直的方向)暫時流出,之后向機外排出空間31的下方側流入。在此,流入氣液分離空間32、從氣體罩的上邊16k的外徑側的間隙向軸向流出的冷媒氣體,是潤滑油成分比較少的輕的氣體,是即使不撞擊氣體罩16也被去除了潤滑油成分的氣體。另一方面,流入氣液分離空間32、從冷媒氣體排出孔邊緣16g的上方的間隙流出的冷媒氣體,至少在改變流動方向時幾乎全部撞擊氣體罩16,從而在該撞擊時潤滑油成分被除去。當然,在變化流動方向之前,撞擊氣體罩16的平坦部16b的情況也較多。在儲存于電動機部空間的潤滑油的液面18s低于潤滑油通道孔12b的上端部的情況下,壓縮冷媒氣體也從潤滑油通道孔12b向氣液分離空間32流入。當潤滑油通道孔12b為相對于冷媒氣體而打開的狀態(tài)時,潤滑油液面18s起泡的情況較多,從而冷媒氣體容易含有大量的潤滑油。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冷媒氣體在氣液分離空間32上升時撞擊氣體罩16。或者,當冷媒氣體從冷媒氣體排出孔邊緣16g的上方的間隙向機外排出空間31流出時變化其流動方向,因此此時撞擊氣體罩16來從冷媒氣體除去潤滑油成分。另外,在潤滑油從電動機部空間33經由潤滑油通道孔12b向氣液分離空間32移動的情況下,有該潤滑油中含有冷媒氣體的情況。但是,在流入氣液分離空間32時,含有冷媒氣體的潤滑油撞擊氣體罩16的平坦面16b,冷媒氣體成為氣泡而被分離,并在氣液分離空間32上升,從而能夠防止冷媒氣體被供油管17吸入而使?jié)櫥阅艿拖碌氖聭B(tài)的產生。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由一張薄板構成氣體罩,所以擔心冷媒氣體撞擊平坦面16b而使其振動、產生噪音,但將氣體罩16設為彎折構造,通過傾斜面16e以及中央部的拉深部16d來提高氣體罩16的剛性,從而能夠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根據圖5至圖6B,對提高氣體罩的剛性而減少噪音產生的實施例進一步進行說明。圖5是與圖2對應的圖,是包括氣體罩26的臥式壓縮機50的縱向局部剖視圖。圖6A是氣體罩26的主視圖、左側剖視圖、仰視圖。并且,圖6B是由氣體罩26與隔板12構成的氣液分離機構的立體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氣體罩26的平坦面26b形成凹凸。氣體罩26的其它的部分以及隔板12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如圖6A所示,在氣體罩26中,在中央部形成有針對副軸承11的安裝孔26j,在安裝孔26j的周圍形成有用于提高剛性的拉深部26d。并且,在隔著安裝孔26j的平坦面26b的上部以及下部形成有分別向機外排出空間31側突出的上部突起部26p以及下部突起部26q。本實施例中,上部突起部26p是與平坦面26b的上邊對應的圓弧形狀的突起,下部突起部26q是與平坦面26b的下邊對應的直線狀的突起。在平坦面26b的下邊的中央部形成有供油管防止罩部26f,該供油管防止罩部26f防止冷媒氣體流入供油管17。在平坦面26b的左右兩側彎折地形成有傾斜部26e,傾斜部26e提高氣體罩26的剛性。在傾斜部26e的兩端側彎折地形成有腿部26c,該腿部26c用于熔敷固定于隔板12。另外,安裝孔26j的內周面26s使用在安裝于副軸承11時的定位上。若使用本實施例所示的氣體罩26來構成氣液分離機構,則如圖6B所示,如空心箭頭所示地從電動機部空間33流入該氣液分離空間32的冷媒氣體,其一部分從氣體罩26的平坦面26b的上邊與底殼體15的內周面15s之間的空間流入機外排出空間31。如空心箭頭所示,其它的冷媒氣體從在形成于平坦面26b的左右的傾斜部26e的上部形成的間隙朝下流入機外排出空間31。并且,如空心箭頭所示,通過形成于隔板12的下部的潤滑油通道孔12b而被氣液分離的冷媒氣體也主要從形成于傾斜部26e的上方的間隙朝下流入機外排出空間31。通過該冷媒氣體的流動來實現(xiàn)氣液分離,但此時,含有潤滑油的冷媒氣體撞擊平坦部26b、傾斜部26e,成為產生振動以及噪音的一個原因。然而,根據本實施例,通過傾斜部26e以及拉深部26d的形成來提高氣體罩26的剛性,并且進一步形成上部突起部26p以及下部突起部26q來抑制平坦面的面內振動,從而能夠降低噪音。圖7表示應用于上述實施例的氣體罩的制作方法的一個例子。從厚度Imm左右的鋼制原材料板161,以比底殼體15的內徑稍小的內徑160c來在沖壓機沖裁氣體罩原材料160。在該沖裁中,也同時沖裁傾斜部、腿部、供油管罩部的形狀以及中央的貫通孔部160a。接下來,使用沖頭171與沖模172,來在中央部形成拉深部170a (由左圖的X-X剖面表示)。沖頭171形成為沖頭主體部171a與對應于拉深部170a的形狀的突起狀的拉深部171b。在沖模172中,在沖模主體172a的中央部形成有拉深部172b,通過以荷載FA將沖頭171按壓于平板的氣體罩(中間品)170,來形成拉深部170a。最后,使用沖頭181以及沖模182來將僅形成有拉深部170a的氣體罩(中間品)180a的左右兩側部彎折成兩個臺階,從而形成氣體罩(完成品)180。在該彎折過程中,在沖頭主體181a形成有對應于彎折形狀的傾斜面181b與平坦面181c,在沖模182形成有對應于彎折形狀的傾斜面182c以及平坦面182b,除此之外,還在中央部形成有接受氣體罩180的拉深部的拉深部182a。如該圖7所示,僅通過拉深以及沖壓加工來彎折一張薄板,可得到提高了剛性的氣體罩。并且,由于以薄板作為原材料,所以能夠提高操作性,并能夠防止氣液分離機構的大型化。另外,與隔板之間的熔敷作業(yè)也變得容易。因此,氣體罩的操作變得容易,并且制作工時減少,也提高了經濟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臥式壓縮機,其具備密閉容器;配置于該密閉容器內的橫軸的壓縮機構部;驅動該壓縮機構部且配置于所述密閉容器內的電動機部;將欲由所述壓縮機構部壓縮的冷媒氣體向所述密閉容器引導的吸入管;以及將被所述壓縮機構部壓縮的冷媒氣體向所述密閉容器外排出的排出管,并且在所述密閉容器的下部儲存潤滑油,該臥式壓縮機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電動機部與所述排出管之間設置用于區(qū)劃所述密閉容器的隔板,在該隔板的與電動機部的相反側安裝上部以及下部開放的氣體罩,所述隔板在上部形成有供被所述壓縮機構部壓縮的冷媒氣體流通的冷媒氣體通道孔,在下部形成有供潤滑油流通的潤滑油通道孔,所述氣體罩形成為其上邊比所述密閉容器的內徑小、且高度為覆蓋所述冷媒氣體通道孔的高度,另外,所述氣體罩彎折成型并形成為截面呈矩形形狀,利用所述隔板與所述氣體罩來構成從所述冷媒分離潤滑油的氣液分離機構,利用該氣液分離機構分離了潤滑油成分的冷媒氣體從所述氣體罩的上邊部以及兩側面的上部引導至所述排出管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體罩的兩側面形成為向斜下方以直線狀被切除的形狀,在該氣體罩的正面中央部形成有拉深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臥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氣體罩的正面隔著所述拉深部的上側以及下側,形成有向所述排出管側突出的突出部。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臥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體罩由拉深加工在沖裁薄板而制成的氣體罩原材料的中心部形成所述拉深部,之后通過沖壓加工彎折加工兩側面而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臥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電動機部的軸端部安裝供油管,該供油管供給對該臥式壓縮機進行潤滑的潤滑油,在所述氣體罩的下邊中央形成有供油管罩部,該供油管罩部具有即使所述供油管從垂直方向傾斜2度而安裝也能覆蓋該供油管的寬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臥式壓縮機,其降低氣體罩排出的冷媒氣體中的油含油量,防止在機外排出空間產生噪音,抑制壓縮冷媒的壓力損失的產生。臥式壓縮機(50)具備密閉容器(1)、壓縮機構部、電動機部、吸入管(7)及排出管(13)。在電動機部與排出管之間設置用于區(qū)劃密閉容器的隔板(12),在該隔板的與電動機部的相反側安裝上部以及下部開放的氣體罩(16)。在隔板的上部形成供冷媒氣體流通壓縮的冷媒氣體通道孔(12a),在下部形成供潤滑油流通的潤滑油通道孔(12b)。氣體罩形成為上邊比密閉容器的內徑(15s)小、且高度為覆蓋冷媒氣體通道孔的高度。氣體罩彎折成型并形成為截面呈矩形形狀,利用隔板與氣體罩來構成氣液分離機構。
文檔編號F04B39/00GK103062013SQ20121003447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羽部恭介, 小野口昌宏, 菅原涉, 島田敦 申請人:日立空調·家用電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