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油氣藏能源開發(f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方法。
背景技術:
(1)控水穩(wěn)油主要技術
針對儲層特征和油藏流體動力學特征,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在開發(fā)過程中控水的技術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合理控制單井采油速度和生產壓差,延長無水采油期防止油井過早水淹:合理控制單井采油速度和生產壓差,是油田開發(fā)的重要原則。塔河油田開發(fā)初期大多數高產油井在生產過程中采取了放嘴提高油井產量的措施,導致油井采油強度過大,過早見水,反過來造成產量的迅速遞減。適當減小油嘴,控制生產壓差可以降低水錐高度,從而推遲油井見水時間和減緩含水上升速度,使得產量相對穩(wěn)定或產量遞減速度變緩。采油速度主要影響油田開發(fā)效果和水驅采收率。只有合理控制采油速度,才能達到較好的開發(fā)效果和較高的采收率。根據地質及開采條件分析,塔河油田的采油速度一般應控制在1.5%~2.0%。大量油田開發(fā)實踐表明,在一定地質條件下,油田的合理采油速度與其驅動方式和注采井網系統(tǒng)密切相關。在地層能量比較充足、注采井網比較完善的條件下,油田可以相對較高的采油速度生產并能達到較長的相對穩(wěn)產期;反之,如果地層能量供應不足,注采井網不夠完善,油田只能以較低的采油速度生產,而且產量遞減快,生產過程不穩(wěn)定。
②油井見水初期或出現見水信號時,主動降低采速大幅度縮小生產壓差,防止油井含水進一步上升或水淹: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由于其儲集體結構的特殊性,常常會出現油井一旦見水,含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至100%,顯著地不同于常規(guī)均質砂巖油藏含水緩慢上升或帶水穩(wěn)定生產。針對這一特點,塔河縫洞型油藏開發(fā)中探索和實踐縮小工作制度降低生產壓差的控水技術政策,魯新便、羅娟、龍喜彬等人還針對油井見水前出現的異常信號來預判油井見水,提前控制生產壓差,能更有效的控制底水突破和含水進一步上升。
③油井中高含水后的關井壓錐控水技術:2010年榮元帥、涂興萬、劉學利等人提出針對縫洞型油藏的關井壓錐技術,其理論依據主要是利用油水的重力分異實現水錐的自然回落,降低含水。關井壓錐應主要選擇邊底水能量強、生產層段位于油水界面以上、前期含水率呈緩慢上升型或臺階型、前期縮嘴壓錐或控液壓錐有效的高含水油井;油井應在含水率大于80%后開始實施關井壓錐;在關井壓錐期間,關井時間須根據油井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為10~20d,開井后工作制度保持在前期正常生產時產液量的75%左右為宜。
④縫洞型油藏單井、單元注水技術:
單井注水壓錐技術:2009年陸正元、竇之林等針對塔河油田四區(qū)tk440,tk449h和tk424c井等3口相互連通的油井見水直至水淹的開發(fā)過程表明產油層存在多個不同的邊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漸見水的常規(guī)特征。在3口油井水淹之后,通過低部位的tk440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24c井含水下降,而tk449h則變成不產水,使兩口井的油產量明顯提高。根據注水過程中的油水關系變化研究,提出tk440井組的儲層概念模式和全新的注水壓錐模式,即低部位注水可能實現對高部位水淹井從原水侵相反方向上補充剩余油體能量,導致高部位水淹井含水下降起到壓制水錐的效果,從而達到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單元注水驅油技術: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是多期構造運動與古風化巖溶共同作用形成的,主要以縫洞為儲集體,裂縫為流動通道的強非均質油藏。開發(fā)井網也以不規(guī)則井網模式部署,在油井開采至高含水期井間仍有大量剩余的存在,因此塔河油田自2005年開始在多井縫洞單元進行注水開發(fā)試驗,實現剩余油的橫向驅替動用,降低含水。實踐中竇之林、張烈輝、魯新便、劉學利等開展了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注水開發(fā)研究,完善了縫洞型油藏單元注水方式,優(yōu)化了縫洞型油藏單元注水的注采參數,進一步完善了不同類型巖溶縫洞儲集體注水技術政策。此后任文博、陳小凡等人針對油藏因極強的非均質性,注水極易形成優(yōu)勢通道,導致油井快速水淹的問題,提出了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非對稱不穩(wěn)定注水完善了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的注水技術。通過塔河油田奧陶系碳酸鹽巖縫洞油藏的開發(fā)實踐證明進一步證實了“單元注水是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減緩自然遞減的主要方式之一”。
⑤縫洞型油藏單井、單元注氣技術: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開發(fā)后期,油井產層水淹,剩余油在縱向上主要富集于油藏中高部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于井間及未布井部位,通過注氣驅油能有效動用油藏中高部位的原油。注氮氣驅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機理是:氮氣溶解于原油降低原油黏度以改善流動性,通過體積膨脹補充地層能量,較小的油氣界面張力可驅替出微小孔徑中的原油,通過重力分異置換油藏頂部剩余油。塔河油田自2012開始實施注氣實踐,效果顯著。
⑥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堵水調整產出剖面,抑制地層水的產出:針對含水80%以上的油井,塔河油田開展了調剖堵水的治理實踐。常用的堵水方法通常可分為化學堵水和機械堵水兩大類:化學堵水工藝是注入化學堵劑封堵大裂縫,建立大壓差,采出中小裂縫的低含水原油;機械堵水工藝簡單,是采用封隔器或水泥塞等機械方式封堵主要產水層段,釋放油層產能實現控水穩(wěn)油。隨著技術的進步,還發(fā)展形成了適合于縫洞型儲層油水同出井堵水密度選擇性堵水工藝。堵水可作為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治水控水的常規(guī)有效措施之一,已在塔河油田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和較大的技術進步。
(2)現有碳酸巖鹽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上述碳酸巖鹽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技術覆蓋了油藏的開發(fā)初期-中期和后期,包含了油藏開發(fā)理論和采油工藝技術,能夠較好的解決絕大部分油井控水問題。但遺憾的是,上述技術除了單元注水以外,其余的控水措施均從采油井的角度提出治理對策,而缺乏油藏開發(fā)單元的整體均衡把控。另外上述的控水技術也普遍存在“被動”和“犧牲產能”的不足。具體如下:
①控制合理壓差的控水方法,理論上這是控水的最佳手段,只要能夠從一開就以“合理的”壓差生產,就能實現控水提高采收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油藏的復雜性和差異性,難以確定每一口油井合理壓差,而且受油價的變化不同的時間段合理采速也不盡相同,因此實際開發(fā)過程這種合理壓差的確定是提高采收率和效益最大化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
②油井見水初期或出現見水信號時,主動降低采速大幅度縮小生產壓差控水的方法:這是油田開發(fā)實踐的普遍做法,它確實能有效地控制含水的上升,但是這種方式會大幅度的降低油井產能,關井壓錐更是一種極端的手段,將生產壓差降為0。
③注水是行之有效地控水、提高采收率的手段,但是單井注水壓錐的適用范圍太窄,僅在特殊的井儲結構下有效,不具備大范圍推廣價值。
④縫洞型油藏單井、單元注氣技術,其作用主要原理是利用氮氣的難混相,幾乎不溶于原油的特性在地下形成人工氣頂驅替油井產層溢出口以上的“閣樓油”,并降低油水界面。但這種控水方式對于構造平緩的油井或單元,控水增油作用不明顯,而且受地層壓力高的影響注氣成本較高。
⑤堵水技術,可作為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治水控水的常規(guī)有效措施之一,但是該技術在選井選層上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機械堵水;另外從前期實踐來看單次堵水作業(yè)有效期通常難以超過200天,增油在1000噸左右,作業(yè)成本高,經濟效益比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fā)明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方法。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方法,包括:
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進行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
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的結果,對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進行評價;
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結果,進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
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結果和所述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對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進行評價;
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和所述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評價結果,重新構建所述縫洞單元的流勢平衡。
進一步地,所述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進行精細識別和刻畫進一步包括:
對溶洞儲集體首先采用振幅梯度屬性或瞬時能量屬性進行輪廓識別,再結合最大曲率屬性和相干屬性進行地震溶洞相的聚類分析,進行地震溶洞相的識別和刻畫;
對裂縫儲集體首先利用最大曲率屬性進行裂縫識別,再結合地層傾角和相干屬性,進行地震裂縫相的識別和刻畫。
進一步地,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的結果,對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進行評價進一步包括:
采用螞蟻體追蹤技術進行靜態(tài)連通縫洞的追蹤,對所述縫洞單元內儲集體結構的連通關聯(lián)關系進行劃分;
結合所述縫洞單元油井的井間干擾、生產特征相似性、水淹特征、示蹤劑監(jiān)測開發(fā)動態(tài)信息進行動態(tài)連通性驗證。
進一步地,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的結果,進行所述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進一步包括:
以所述縫洞單元的儲集體的邊界作為約束,根據所述縫洞單元的儲集體的內部結構以及充填程度確定流體流動和所述縫洞單元的儲集體介質流勢表征的方向;
應用所述縫洞單元內油井的井底壓力差異來計算所述流勢表征的大小。
進一步地,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的結果和所述縫洞單元內部流勢表征,對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進行評價進一步包括:
通過標定所述縫洞單元內油井的控制儲量范圍,確定剩余未控制儲量的分布;
采用容積法計算已動用儲量的大小,并結合水淹特征,確定已動用儲量中剩余油的分布特點。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和所述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評價,重新構建所述縫洞單元的流勢平衡包括:建立所述縫洞單元的流勢調整關系和設計優(yōu)化調整參數。
進一步地,建立所述縫洞單元的流勢調整關系進一步包括:
對于未見水的縫洞單元,根據水錐高度和油水界面調整油井壓差;
對于已經見水的縫洞單元,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內油井的位置,選擇一個或多個油井進行抽水處理。
對于有注氣計劃的縫洞單元,根據所述縫洞單元內油井的位置,選擇一部分油井進行注氣處理,另一部分油井進行抽水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設計優(yōu)化調整參數包括:根據所述縫洞單元的流勢表征結果,確定削弱水錐需要的壓差、抑制底水需要的壓差,據此設計抽水井和采油井分別需要改變的壓差。
本發(fā)明通過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進行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的結果,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進行評價;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結果,進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結果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對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進行評價;根據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和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評價結果,重新構建縫洞單元的流勢平衡。本發(fā)明通過對縫洞單元流勢的調整,可以經濟高效地實現縫洞單元的均衡開發(fā),不僅可以防止或抑制底水的過快錐進,而且在調控過程中不會被動的損失油井產能,為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本發(fā)明從縫洞單元調控的角度出發(fā)實現控水,避免了針對單井治理造成的井間儲量的損失,并且本發(fā)明不是被動的犧牲產能,而是通過調控引流改變底水流勢實現控水、降水的目標,油井產能不僅不受損失甚至會得到恢復,最后本發(fā)明的調控方式以動態(tài)調整為主,不會增加額外的成本投入,經濟效益優(yōu)勢顯著,應用范圍廣泛,而且調整過程以油藏的動態(tài)調整為主,調整過程基本可逆,不同于堵水等措施一旦實施井筒資源等再難以恢復。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yōu)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一種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方法的流程圖;
圖2示出了塔河油田ad4縫洞單元流勢調控部署圖;
圖3示出了塔河油田ad4井組流勢調控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本發(fā)明在廣泛調研現有技術方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了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單元流勢調控控水穩(wěn)油方法。單元流勢調控是指針對縫洞單元內現有井組通過改變各油井的生產壓差,以實現縫洞單元內流勢和油水關系的重新分布,從而達到削弱已經形成的水錐或者減緩底水的局部錐進的目的,最終實現縫洞單元的均衡控水開采的目的。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提供的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0,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進行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
針對縫洞型油藏具有的強非均質性的特征,采用地球物理方法進行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識別和刻畫。對溶洞儲集體首先采用振幅梯度屬性或瞬時能量屬性進行輪廓識別,再結合最大曲率屬性和相干屬性進行地震溶洞相的聚類分析,進行地震溶洞相的識別和刻畫;
對裂縫儲集體首先利用最大曲率屬性進行裂縫識別,再結合地層傾角和相干屬性,進行地震裂縫相的識別和刻畫。
利用多屬性融合的巖溶地震相分析技術將同類特征的地震響應歸類,能夠降低對地質特征解釋的多解性,從而實現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精細識別和刻畫。
步驟s200,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的結果,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進行評價。
在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精細識別和刻畫的基礎上,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進行評價。首先采用螞蟻體追蹤技術進行靜態(tài)連通縫洞的追蹤,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關聯(lián)關系進行劃分,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關聯(lián)關系評價的結果確定縫洞單元內井組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一個關聯(lián)井組就代表了在靜態(tài)上具有連通關系的井組,從而確定縫洞單元內井組的靜態(tài)連通結構;
再結合縫洞單元油井的井間干擾、生產特征相似性、水淹特征、示蹤劑監(jiān)測開發(fā)動態(tài)信息進行動態(tài)連通性驗證。
以靜態(tài)連通結構為基礎,動態(tài)連通信息為手段,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進行分析。
步驟s300,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的結果,進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
在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的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油藏開發(fā)過程中,儲集體內流體所具有的勢能主要包括位能、壓能、動能和界面能。結合縫洞型油藏不同儲集體類型的特殊性,對縫洞單元內流勢的大小、方向進行表征。以儲集體的邊界作為約束,根據縫洞單元的儲集體的內部結構以及充填程度確定流體流動和儲集體介質流勢表征的方向,應用油井的井底壓力差異來計算流勢表征的大小。
步驟s400,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的結果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對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進行評價。
在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的結果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的基礎上,進行儲量動用情況計算和標示。由于縫洞型油藏以縫洞為儲集體空間,且組合關系復雜,通過標定油井的控制儲量范圍,確定剩余未控制儲量的分布;同時采用容積法計算已動用儲量的大小,并結合水淹特征,確定已動用儲量中剩余油的分布特點,為縫洞單元的均衡開發(fā)和剩余油挖潛確定目標。
步驟s500,根據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和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評價,重新構建縫洞單元的流勢平衡。
在縫洞單元的流勢表征和儲量動用情況評價的基礎上重新構建縫洞單元的流勢平衡,包括:建立縫洞單元流勢調整關系和設計優(yōu)化調整參數,其中,建立縫洞單元流勢調整關系的目的是通過對縫洞單元內油井的油水情況分析,確定抽水井和采油井;設計優(yōu)化調整參數的目的是根據縫洞單元的流勢表征結果,確定抽水井和采油井分別需要調整的參數以及參數的大小。
具體地,建立縫洞單元流勢調整關系包括:
對于未見水的縫洞單元,對一部分油井進行控制壓差,一部分油井進行放大壓差,從而均衡縫洞單元的油水界面,避免局部錐進,通過對水錐高度和油水界面進行分析,確定抽水井和采油井;
對于已經見水的縫洞單元,選擇一個或多個油井進行抽水處理,削弱已見水的油井水錐能量、降低含水,降低未見水的油井水侵風險,根據縫洞單元內油井的位置,確定抽水井和采油井。
對于有注氣計劃的縫洞單元,根據縫洞單元內油井的位置,選擇一部分油井進行注氣處理,另一部分油井進行抽水處理,控水效果更佳。
具體地,設計優(yōu)化調整參數包括:根據縫洞單元的流勢表征結果,確定削弱水錐需要的壓差、抑制底水需要的壓差,據此設計抽水井和采油井分別需要改變的壓差。
本發(fā)明通過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進行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精細識別和刻畫處理的結果,對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進行評價;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結果,進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的連通性評價結果和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對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進行評價;根據縫洞單元內部的流勢表征和縫洞單元的儲量動用情況評價結果,重新構建縫洞單元的流勢平衡。本發(fā)明通過對縫洞單元流勢的調整,可以經濟高效地實縫洞單元的均衡開發(fā),不僅可以防止或抑制底水的過快錐進,而且在調控過程中不會被動的損失油井產能,為縫洞型油藏控水穩(wěn)油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本發(fā)明從縫洞單元調控的角度出發(fā)實現控水,避免了針對單井治理造成的井間儲量的損失,并且本發(fā)明不是被動的犧牲產能,而是通過調控引流改變底水流勢實現控水、降水的目標,油井產能不僅不受損失甚至會得到恢復,最后本發(fā)明的調控方式以動態(tài)調整為主,不會增加額外的成本投入,經濟效益優(yōu)勢顯著,應用范圍廣泛,而且調整過程以油藏的動態(tài)調整為主,調整過程基本可逆,不同于堵水等措施一旦實施井筒資源等再難以恢復。
圖2示出了塔河油田ad4縫洞單元流勢部署圖。
如圖2所示出的,塔河油田ad4縫洞單元根據儲集體結構刻畫和識別以及儲集體結構連通性評價可以劃分為ad4、th12507和th12514三個連通井組。三個井組相互連通但也存在差異,其中th12507井組能量充足但水體發(fā)育,ad4和th12514兩個井組底水不發(fā)育。
2016年8月,ad4井累產油46萬噸后見水,含水快速上升至30%左右,根據縫洞單元儲集體結構連通性識別和單元流勢表征,確定為縫洞單元底水是從強底水的th12507井組由北東方向向南西方向侵入,導致ad4井見水。通過剩余儲量評級,認為ad4井等井儲量豐富,是主要挖潛目標。據此確定th12507井組抽水,ad4井組采油的縫洞單元均衡政策。
圖3示出了塔河油田ad4井組流勢調控效果圖。
如圖3所示出的,通過縫洞單元北東部的th12507井組內th12507井、th10545井和th2550井抽水,ad4井組內ad4井初實現了含水的穩(wěn)定,并在持續(xù)抽水120天后含水出現明顯的下降,至2017年5月初日含水已經降為0%,同時ad4井組內th12523井含水也出現明顯下降,縫洞單元控水效果顯著。
本方法在塔河油田多個單元進行了現場試驗,實踐證明該方法確實可行。而且本發(fā)明還可以指導開發(fā)井網的完善,對于現有井網無法控制和動用儲量可以通過部署新井進行控制和動用,甚至在縫洞單元開發(fā)方案編制初期就從縫洞單元流勢整體均衡的方面部署井網,本發(fā)明針對現有控水穩(wěn)油技術手段存在影響產能、成本高等不足,從縫洞單元整體流勢調整的角度實現縫洞單元均衡開發(fā),削弱水錐降低含水實現控水穩(wěn)油的目標。本發(fā)明提出的分析思路、形成的構建步驟能較為合理的、全面的表征和反應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的地質特點,該方法針對性強、涉及信息量大,現場應用適應性好,屬系統(tǒng)、高效、適用的調控方法,對縫洞型油藏的控水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此處所提供的說明書中,說明了大量具體細節(jié)。然而,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jié)的情況下實踐。在一些實例中,并未詳細示出公知的方法、結構和技術,以便不模糊對本說明書的理解。
類似地,應當理解,為了精簡本公開并幫助理解各個發(fā)明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在上面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中,本發(fā)明的各個特征有時被一起分組到單個實施例、圖、或者對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應將該公開的方法解釋成反映如下意圖:即所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要求比在每個權利要求中所明確記載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確切地說,如下面的權利要求書所反映的那樣,發(fā)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開的單個實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體實施方式的權利要求書由此明確地并入該具體實施方式,其中每個權利要求本身都作為本發(fā)明的單獨實施例。
在此處所提供的說明書中,說明了大量具體細節(jié)。然而,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jié)的情況下實踐。在一些實例中,并未詳細示出公知的方法、結構和技術,以便不模糊對本說明書的理解。
類似地,應當理解,為了精簡本公開并幫助理解各個發(fā)明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在上面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中,本發(fā)明的各個特征有時被一起分組到單個實施例、圖、或者對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應將該公開的方法解釋成反映如下意圖:即所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要求比在每個權利要求中所明確記載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確切地說,如下面的權利要求書所反映的那樣,發(fā)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開的單個實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體實施方式的權利要求書由此明確地并入該具體實施方式,其中每個權利要求本身都作為本發(fā)明的單獨實施例。
本領域那些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可以對實施例中的設備中的模塊進行自適應性地改變并且把它們設置在與該實施例不同的一個或多個設備中??梢园褜嵤├械哪K或單元或組件組合成一個模塊或單元或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們分成多個子模塊或子單元或子組件。除了這樣的特征和/或過程或者單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組合對本說明書(包括伴隨的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開的任何方法或者設備的所有過程或單元進行組合。除非另外明確陳述,本說明書(包括伴隨的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每個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來代替。
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盡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實施例包括其它實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實施例的特征的組合意味著處于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并且形成不同的實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權利要求書中,所要求保護的實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組合方式來使用。
應該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進行限制,并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的情況下可設計出替換實施例。在權利要求中,不應將位于括號之間的任何參考符號構造成對權利要求的限制。單詞“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權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驟。位于元件之前的單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存在多個這樣的元件。本發(fā)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適當編程的計算機來實現。在列舉了若干裝置的單元權利要求中,這些裝置中的若干個可以是通過同一個硬件項來具體體現。單詞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順序。可將這些單詞解釋為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