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建設技術(shù)領域,尤其是涉及隧道襯砌臺車的端頭模板。
背景技術(shù):
在隧道施工中,都是先挖出拱形的隧道并對隧道內(nèi)壁進行初次襯砌后,再采用整體液壓式移動臺車完成隧道的二次襯砌。由于隧道一般較長,臺車長度較短,因此隧道的二次襯砌都是分段式完成的。采用分段式完成二次襯砌將會在縱向方向上形成環(huán)向施工縫,因此極易出現(xiàn)滲漏水現(xiàn)象,對隧道后期運營帶來極大的危害。根據(jù)設計要求,施工縫必須埋設止水帶(中埋使止水帶和背貼式止水帶)。
傳統(tǒng)的施工方法是在襯砌臺車端頭設置木模,采用鋼筋夾對中埋式止水帶進行固定,采用木模封端需對模板采用外部斜撐,保證模板的穩(wěn)定性。隨著施工技術(shù)的優(yōu)化,襯砌臺車端頭模板逐漸采用鋼端模,其針對中埋式止水帶形成固定的夾緊作用,且可保證襯砌施工縫端頭的外觀。同時,由于采用了鋼端模,在襯砌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可對端頭進行混凝土振搗,此項工藝的改變大大提高了施工縫處的混凝土質(zhì)量,保證了混凝土的密實度,同時還減少了端頭模板斜撐的措施,施工操作大大簡化。
然而,傳統(tǒng)的鋼端模設計雖然合理可行,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端頭板的拆裝復雜,每次推移臺車都需要拆除和安裝,且結(jié)構(gòu)的設計存在支撐力不夠,多數(shù)仍需要進行外部的斜支撐。
為此,專利申請?zhí)枮镃N201410058588.6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該鋼端模包括兩個端模與絲桿,絲桿與其中一個端模形成可拆卸式的固定配合以對止水帶進行夾緊并令端模能承受混凝土的沖擊。但該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的絲桿需與端模進行拆裝,增加施工步驟并因拆裝而造成絲桿與端模之間連接可靠性降低的隱患。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拆裝靈活、減少施工步驟的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
為實現(xiàn)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包括夾板、端頭板、絲桿、栓接耳板,絲桿的第一端部穿過端頭板,絲桿的第一端部旋接有限位件以將絲桿固定連接于端頭板,端頭板的第一端部與夾板的第一端部連接,栓接耳板的第一端部與端頭板的第二端部連接。
由上述方案可見,絲桿與端頭板連接可減少施工步驟并能提高支撐的穩(wěn)定性,端頭板的第一端部與夾板的第一端部連接可對中埋式止水帶可靠夾緊,栓接耳板的第一端部與端頭板的第二端部連接則便于轉(zhuǎn)動端頭板,提高操作便利性。
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是,栓接耳板的第二端部與絲桿的第二端部連接。
由此可見,通過旋轉(zhuǎn)栓接耳板,可帶動絲桿移動,從而令端頭板的轉(zhuǎn)動更易實現(xiàn)。
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是,端頭板包括第一端板與第二端板,夾板包括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
由此可見,端頭板與夾板可對中埋設止水帶形成可靠夾緊并能承受混凝土的沖擊。
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是,第一端板與第一夾板活動連接。
由此可見,活動連接便于操作。
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是,第一端板與栓接耳板固定連接。
由此可見,便于通過旋轉(zhuǎn)栓接耳板而帶動端頭板旋轉(zhuǎn)。
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是,第一端板與第二端板形成的端頭板為L型。
由此可見,L型端頭板既可對中埋設止水帶形成有效壓緊,亦可有效承受混凝土的沖擊。
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是,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形成的夾板為L型。
由此可見,L型夾板既可對中埋設止水帶形成有效壓緊,亦可有效承受混凝土的沖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實施例的初始結(jié)構(gòu)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實施例的端頭板接觸中埋式止水帶而夾板尚未夾緊中埋式止水帶時的結(jié)構(gòu)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實施例的中埋式止水帶被夾緊后完成混凝土澆注后的結(jié)構(gòu)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實施例的把鋼端模從中埋式止水帶拆卸后的結(jié)構(gòu)圖。
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施例的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100包括絲桿1、端頭板2、夾板3、栓接耳板4。絲桿1的兩端分別安裝在端頭板2與栓接耳板4上,端頭板2安裝在栓接耳板4上,夾板2與端頭板2通過活動連接件5而相互連接。
端頭板2包括第一端板21與第二端板24,第一端板21包括第一端部23與第二端部22,第二端板24包括第一端部25與第二端部26。第一端板21的第一端部23與第二端板24的第二端部26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板21與第二端板24通過一體成形的方式形成L型的端頭板2。第一端板21在第一端部23與第二端部22之間形成有絲桿孔(圖中未示出),絲桿1的第一端部11穿過絲桿孔從而與端頭板2形成連接。第二端部22與栓接耳板4的第二端部41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部22與栓接耳板4的第二端部41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第一端部25與第一夾板31的第一端部35通過活動件5而相互活動連接,使得夾板3與端頭板2可沿著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相對旋轉(zhuǎn)。因此,端頭板2與夾板3可對中埋設止水帶9進行夾緊。在本實施例中,活動件5選用栓接耳板。
夾板3包括第一夾板31與第二夾板34,第一夾板31的端部32與第二夾板34的端部33相互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夾板31與第二夾板34通過一體成形的方式形成L型的夾板3。因此,端頭板2與夾板3可對中埋設止水帶9進行夾緊。在本實施例中,活動件5選用栓接耳板。
絲桿1包括第一端部11與第二端部10,第一端部11加工有螺紋,第一端部11穿過第一端板21的絲桿孔以和端頭板2形成連接。第一端部11在穿過絲桿孔后旋接有作為限位件實施例的螺栓楔塊8,螺栓楔塊8的楔塊側(cè)的面與端頭板2接觸。第二端部10裝配螺栓楔塊7后穿過栓接耳板4的頂部孔(圖中未示出),第二端部10與栓接耳板4相互固定連接。因此,絲桿1可隨著栓接耳板4的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襯砌臺車端頭板6形成有滑動槽,絲桿1穿過滑動槽以令絲桿1可轉(zhuǎn)動。
栓接耳板4包括第一端部41與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形成有螺栓孔(圖中未示出),螺栓穿過螺栓孔以連接栓接耳板4與襯砌臺車端頭板6。栓接耳板4可圍繞螺栓孔轉(zhuǎn)動。第一端部41與第一端板21的第二端部22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部22與第二端部41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因此,端頭板2與夾板3可隨著栓接耳板4的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第二端部10穿過頂部孔后與栓接耳板4相互固定連接。因此,絲桿1可著栓接耳板4的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
參見圖2,當臺車到達施工位置后,沿著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栓接耳板4,由于絲桿1、端頭板2與夾板3均可隨著栓接耳板4的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因此,絲桿1、端頭板2與夾板3均沿著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當?shù)谝欢税?1接觸襯砌臺車端頭板6時,第一端部11的一部分螺紋穿過滑動槽并旋接有螺栓楔塊7,第一端部11的一部分螺紋上旋接有螺栓楔塊8。螺栓楔塊7限制絲桿1的順時針轉(zhuǎn)動,螺栓楔塊8限制絲桿1的逆時針轉(zhuǎn)動。因此,螺栓楔塊7與螺栓楔塊8將絲桿1、端頭板2與栓接耳板4進行固定。此時,第一端板21與襯砌臺車端頭板6壓力接觸,中埋設止水帶9鋪設在第二端板24上。端頭板2與夾板3通過栓接耳板5而相互活動連接。此時,夾板3可圍繞栓接耳板5沿著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并將中埋式止水帶9進行夾持。
參見圖3,當夾板3與端頭板2對中埋式止水帶9進行夾持后,將夾板3固定于端頭板2的上方使端頭板2與夾板3對中埋式止水帶9進行夾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板24與第一夾板31相對的位置分別設置有連接孔,固定螺栓穿過第二端板24與第一夾板31的連接孔并把第二端板24與第一夾板31相互夾緊固定。此時,中埋式止水帶9被夾緊于第二端板24與第一夾板31之間。隨后,將調(diào)節(jié)端頭木模91緊貼中埋式止水帶9與第二夾板34放置,調(diào)節(jié)端頭木模91也對背貼式止水帶92進行支撐固定。各部件固定完畢后,進行混凝土澆筑?;炷?3澆筑于由襯砌臺車背板5、第一端板21、調(diào)節(jié)端頭木模91與初期支護94所圍成的區(qū)域內(nèi)。由于螺栓楔塊7與螺栓楔塊8的固定,絲桿1可對端板2進行固定以令端板2承受混凝土的沖擊。
參見圖4,混凝土93澆筑完畢后,中埋式止水帶9與背貼式止水帶92均由混凝土93固定。此時,松開固定螺栓,解除端板2與夾板3對中埋式止水帶9的夾緊狀態(tài),夾板3圍繞栓接耳板5沿順時針轉(zhuǎn)動從而解除與中埋式止水帶9的接觸狀態(tài)。將栓接耳板4沿著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端板2離開襯砌臺車端頭板6。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100的各部件回歸至初始位置,對部件進行清洗與檢查完畢后,繼而推移臺車進行下一版襯砌的施工。
當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實際應用時,本實用新型還有更多的改變,例如,第一端板21與第二端板24可通過焊接的方式形成L型的端頭板2;第二端部22與第二端部41可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進行固定。上述改變同樣可以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最后需要強調(diào)的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