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fā)動機及其缸體。
背景技術:
冷卻對于發(fā)動機而言至關重要,合適的冷卻可以使發(fā)動機工作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潤滑油以及各零部件均能夠發(fā)揮其最大效用,同時也能夠做到較為理想的節(jié)能減排效果。
活塞式發(fā)動機通常分為兩沖程發(fā)動機和四沖程發(fā)動機,通常情況下,兩沖程發(fā)動機在摩托車或者小型機械上較為常見,其采用的冷卻方式通常為風冷,而四沖程發(fā)動機一般在四輪機車上較為常見,其采用的冷卻方式通常為水冷。
然而,無論是兩沖程還是四沖程發(fā)動機,目前均采用單一的冷卻方式進行冷卻,實際上,發(fā)動機在工作時,缸體頂端的溫度最高,而缸體根部的溫度相對而言較低,若對缸體整體采用一種冷卻方式,容易造成缸體一部分冷卻過度,而另一部分冷卻不足的問題。
因此,如何能夠對發(fā)動機缸體整體進行均勻的冷卻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用發(fā)動機的缸體,以便能夠進一步提高對發(fā)動機的冷卻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缸體的發(fā)動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fā)動機的缸體,包括氣缸本體和設置在所述氣缸本體外且用于對氣缸本體進行冷卻的冷卻結構,所述冷卻結構包括水冷部分和風冷部分,所述風冷部分為固連在所述氣缸本體外側且位于所述氣缸本體根部的風冷散熱片,所述水冷部分為設置在所述氣缸本體外側,并與所述氣缸本體形成容水腔的水冷套,所述水冷套靠近所述氣缸本體的頂部設置,且其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回水口。
優(yōu)選的,靠近所述缸體頂端的缸體側壁呈圓柱狀。
優(yōu)選的,所述水冷套包括套筒和端蓋,所述套筒套裝于所述缸體側壁上,且所述套筒靠近所述風冷部分的一端設置有朝向所述氣缸本體中心翻折的折邊,所述折邊與所述風冷部分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端蓋通過螺栓緊固在所述缸體頂端,并將所述套筒和所述第一密封圈壓緊在所述風冷部分上。
優(yōu)選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端蓋與所述缸體頂端之間,且用于防止冷卻水流入火花塞安裝孔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被所述端蓋與所述缸體頂端擠緊。
優(yōu)選的,所述風冷散熱片包括間隔設置的多個,且所述風冷散熱片沿所述缸體的軸向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發(fā)動機的缸體為上述任意一項所公開的缸體。
優(yōu)選的,所述發(fā)動機為二沖程發(fā)動機。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缸體包括氣缸本體和設置在氣缸本體外的冷卻結構,并且冷卻結構包括水冷部分和風冷部分,風冷部分為固連在氣缸本體外側的風冷散熱片,水冷部分為設置在氣缸體外側,并與氣缸本體形成容水腔的水冷套,并且水冷套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回水口。
相比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缸體既設置了水冷部分,又設置了風冷部分,冷卻能力較高的水冷部分被設置在了氣缸本體的頂部,冷卻能力相對而言較低的風冷部分被設置在了氣缸本體的根部,這與氣缸本體頂部熱量高,根部熱量低的熱場分布相適應,這可以使得整個氣缸本體的冷卻趨于一致,保證了氣缸本體的整體具有均勻的冷卻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發(fā)動機由于具有上述缸體,因此該發(fā)動機兼具上述缸體相應的技術優(yōu)點,本文中對此不再進行贅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缸體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圖1所公開的缸體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圖1所公開的缸體的A-A剖視示意圖。
其中,1為螺栓,2為風冷散熱片,3為進氣道,4為第一密封圈,5為套筒,6為進水口,7為冷卻水,8為端蓋,9為火花塞安裝孔,10為第二密封圈,11為回水口,12為排氣道,13為氣缸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種發(fā)動機的缸體,以便能夠進一步提高對發(fā)動機的冷卻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缸體的發(fā)動機。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發(fā)動機缸體,包括氣缸本體13和設置在氣缸本體13外的冷卻結構,冷卻結構用于對氣缸本體13進行冷卻,該發(fā)動機缸體的冷卻結構包括水冷部分和風冷部分,其中,風冷部分為固連在氣缸本體13外側,且位于氣缸本體13根部的風冷散熱片2,水冷部分為設置在氣缸本體13外側,并與氣缸本體13形成容水腔的水冷套,水冷套靠近氣缸本體13的頂部設置,并且水冷套上開設有進水口6和回水口11。
實際工作過程中,發(fā)動機的缸體頂部產生的熱量經過氣缸本體13傳遞至冷卻水,冷卻水通過外部的循環(huán)裝置將熱量帶走,發(fā)動機根部的熱量通過風冷散熱片2將熱量散發(fā)至外界。
上述實施例中所公開的發(fā)動機的缸體既設置了水冷部分,又設置了風冷部分,冷卻能力較高的水冷部分被設置在了氣缸本體13的頂部,冷卻能力相對而言較低的風冷部分被設置在了氣缸本體13的根部,這與氣缸本體13頂部熱量高,根部熱量低的熱場分布相適應,這可以使得整個氣缸本體13的冷卻趨于一致,保證了氣缸本體13的整體具有均勻的冷卻效果。
缸體外壁的形狀實際不受限制,考慮到設計和制造上的方便,本實施例中靠近氣缸本體13頂端的缸體側壁呈圓柱狀,如圖2和圖3中所示,相應的,套設在其上的水冷套也設計為圓柱狀,圓柱狀的缸體側壁方便水冷套的套設。
如圖3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水冷套具體包括套筒5和端蓋8,也就是說,水冷套為分體式結構,套筒5套裝在缸體側壁上,并且套筒5靠近風冷部分的一端設置有朝向氣缸本體13的中心翻折的折邊,折邊與風冷部分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4,端蓋8通過螺栓1緊固在氣缸本體13的頂端,并將套筒5和第一密封圈4壓緊在風冷部分上。
更進一步的,為了避免冷卻水滲入到火花塞安裝孔9,本實施例中還在端蓋8與氣缸本體13頂端之間設置了第二密封圈10,螺栓緊固在氣缸本體13頂端上的端蓋8將第二密封圈10擠緊,第二密封圈10將火花塞安裝孔9與冷卻水隔離。
如圖2中所示,為了達到預期的散熱效果,風冷散熱片2包括多個,多個風冷散熱片2間隔設置,并且風冷散熱片2沿氣缸本體13的軸向均勻分布。
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中還公開了一種發(fā)動機,該發(fā)動機的缸體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缸體。
由于采用了上述缸體,該發(fā)動機應當兼具上述缸體相應的技術優(yōu)點,本文中對此不再進行贅述。
需要進行說明的是,上述缸體對于二沖程和四沖程發(fā)動機均適用,圖1-3中的示意圖為二沖程發(fā)動機的缸體,缸體的側壁上開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
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發(fā)動機以及發(fā)動機缸體冷卻能力較高的水冷部分被設置在了氣缸本體的頂部,冷卻能力相對而言較低的風冷部分被設置在了氣缸本體的根部,這與氣缸本體頂部熱量高,根部熱量低的熱場分布相適應,這可以使得整個氣缸本體的冷卻趨于一致,保證了氣缸本體的整體具有均勻的冷卻效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發(fā)動機及其缸體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