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由外罩(enclosure)覆蓋的輪機的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執(zhí)行該方法的裝置、該裝置的設置方法。
本申請基于2014年6月26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特愿2014-131542號要求優(yōu)先權,將其內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術:
燃氣輪機通常具備對大氣進行壓縮的壓縮機、使燃料在被壓縮機壓縮后的空氣中燃燒而生成燃燒氣體的燃燒器、以及由燃燒氣體驅動的渦輪。壓縮機與進氣通道連接。該燃氣輪機配置于汽機房內。燃氣輪機在汽機房內被外罩覆蓋。
在以下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如下方法:使用安裝于汽機房的橋式起重機將進氣通道的一部分分解,進而對位于該進氣通道的鉛垂下方的燃氣輪機的軸承進行檢查。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07745號公報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在燃氣輪機的部件的安裝以及拆卸過程中,尤其是在使部件移動時使用橋式起重機,因此包含部件的安裝以及拆卸過程在內的修理檢查工序中的橋式起重機的占有時間變長。而且,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例如無法與燃氣輪機的進氣側的部件的修理檢查一并地進行燃氣輪機的排氣側的部件的修理檢查。因此,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存在燃氣輪機的修理檢查工序所花費的時間變長這一問題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對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縮短輪機的修理檢查工序所花費的時間的技術。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作為用于解決上述問題點的發(fā)明的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懸吊裝置具備:架設構件,其架設在一對側壁板各自的上端,并具有行進路,所述一對側壁板是構成對輪機的外周進行包圍的外罩的板中的、夾著所述輪機彼此對置的一對側壁板;以及吊具,其懸掛所述輪機的部件并沿著所述行進路行進。
即使不使用橋式起重機,通過使用該懸吊裝置,也能夠使輪機的部件移動。因此,通過使用該懸吊裝置,能夠大幅縮短部件的修理檢查過程中的橋式起重機的占有時間,而且例如通過一并使用該懸吊裝置和橋式起重機,能夠與輪機的進氣側的部件的修理檢查一并地進行輪機的排氣側的部件的修理檢查。
在此,在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具備腿構件,該腿構件被置于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并支承所述架設構件,該腿構件調節(jié)所述架設構件的高度。
在該懸吊裝置中,能夠使架設構件的高度為目的高度。因此,能夠使架設構件的行進路的高度、以及安裝于該行進路的吊具的高度為目的高度。
在具備所述腿構件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腿構件具有檐部,該檐部限制該腿構件向一對所述側壁板并排的橫向移動。
在該懸吊裝置中,即使向腿構件、或由該腿構件支承的架設構件施加橫向載荷,也能夠防止腿構件從側壁板的上端向橫向脫落。
在具備所述腿構件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具備底座,所述底座配置于所述側壁板的上端與所述腿構件之間,該底座的在一對所述側壁板并排的橫向上的中央部平滑地向上方突出。
在該懸吊裝置中,即使腿構件略微傾斜,也能夠緩和朝向腿構件、側壁板的上端的角等產生的應力集中。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行進路具有沿著所述一對側壁板并排的橫向延伸的橫向路。
在該懸吊裝置中,能夠使由吊具懸掛的部件沿著橫向移動。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行進路具有沿著所述輪機的旋轉軸線的延伸方向即軸向延伸的軸向路。
在該懸吊裝置中,能夠使由吊具懸掛的部件沿著軸向移動。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行進路具有:橫向路,其沿著所述一對側壁板并排的橫向延伸;軸向路,其沿著所述輪機的旋轉軸線的延伸方向即軸向延伸;以及連接路,其連接所述橫向路與所述軸向路,以使得所述吊具能夠在所述橫向路與所述軸向路之間移動。
在該懸吊裝置中,能夠使由吊具懸掛的部件沿著橫向以及軸向移動。
在具有所述連接路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橫向路、所述軸向路以及所述連接路設置于同一假想平面上,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具備連接路旋轉支承部,該連接路旋轉支承部將所述連接路支承為能夠以所述橫向路的延長線與所述軸向路的延長線的交點為中心繞與所述假想平面垂直的軸旋轉。
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設構件具有橫向梁構件,該橫向梁構件沿著一對所述側壁板并排的橫向延伸,并架設在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并且安裝有所述行進路。
在具有所述軸向路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設構件具有:橫向梁構件,其沿著一對所述側壁板并排的橫向延伸,并架設在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以及軸向梁構件,其安裝于所述橫向梁構件,且沿著所述軸向延伸并安裝有所述軸向路。
在具有所述軸向梁構件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中,也可以是,具備軸向梁支承座,該軸向梁支承座固定于所述輪機的進氣通道的內表面,且支承所述軸向梁構件的端部。
在該懸吊裝置中,在進氣通道內使吊具沿著軸向路軸向移動的情況下,通過由軸向梁支承座對安裝有該軸向路的軸向梁構件的端部進行支承,能夠穩(wěn)定支承架設構件。
作為用于解決上述問題點的發(fā)明的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懸吊裝置的設置方法,其是具備所述軸向梁構件的所述部件的懸吊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所述懸吊裝置的設置方法執(zhí)行:外罩分解工序,在該工序中,拆卸所述外罩中的覆蓋所述輪機的上部的上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而使一對所述側壁板的上端露出;開口工序,所述進氣通道具有在所述軸向上彼此對置的前板和后板,在該工序中,拆卸所述后板中的比所述旋轉軸線靠上方的一部分而在所述后板的一部分形成開口;座配置工序,在該工序中,在所述前板中的位于所述后板側的面即內表面固定所述軸向梁支承座;插入工序,在該工序中,從所述開口將所述軸向梁構件以及所述軸向路的一部分插入所述進氣通道內;端部支承工序,在該工序中,將插入所述進氣通道內的所述軸向梁構件的所述端部置于所述軸向梁支承座之上;以及橫向梁構件配置工序,在該工序中,將所述橫向梁構件架設在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
作為用于解決上述問題點的發(fā)明的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其是由外罩覆蓋的輪機的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其中,所述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執(zhí)行:外罩分解工序,在該工序中,拆卸所述外罩中的覆蓋所述輪機的上部的上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而使夾著所述輪機彼此對置的一對側壁板的上端露出;架設構件配置工序,在該工序中,將具有行進路的架設構件架設在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以及部件移動工序,在該工序中,在能夠沿著所述行進路行進的吊具上懸掛所述部件,使所述吊具沿著所述行進路移動而使懸掛于所述吊具的所述部件移動。
在所述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設構件配置工序包括高度調節(jié)工序,在該工序中,將支承所述架設構件的腿構件置于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并調節(jié)所述架設構件的高度。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行進路具有沿著所述一對側壁板并排的橫向延伸的橫向路,在所述部件移動工序中,使所述吊具沿著所述橫向路移動。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行進路具有沿著所述輪機的旋轉軸線的延伸方向即軸向延伸的軸向路,在所述部件移動工序中,使所述吊具沿著所述軸向路移動。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行進路具有:橫向路,其沿著所述一對側壁板并排的橫向延伸;軸向路,其沿著所述輪機的旋轉軸線的延伸方向即軸向延伸;以及連接路,其連接所述橫向路與所述軸向路,以使得所述吊具能夠在所述橫向路與所述軸向路之間移動,在所述部件移動工序中,使所述吊具沿著所述橫向路、所述連接路以及所述軸向路移動。
在通過所述部件移動工序而使所述吊具沿著所述橫向路、所述連接路以及所述軸向路移動的所述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設構件具有:橫向梁構件,其沿著所述橫向延伸,并架設在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以及軸向梁構件,其固定于所述橫向梁構件,沿著所述軸向延伸并安裝有所述軸向路,形成所述輪機的進氣通道的板具有在所述軸向上彼此對置的前板以及后板,所述架設構件配置工序包括:開口工序,在該工序中,拆卸所述后板中的比所述旋轉軸線靠上方的一部分而在所述后板的一部分形成開口;插入工序,在該工序中,將所述軸向路以及所述軸向梁構件的一部分從所述開口插入所述進氣通道;端部支承工序,在該工序中,將插入所述進氣通道的所述軸向梁構件的端部支承于所述前板;以及橫向梁配置工序,在該工序中,將所述橫向梁構件架設在一對所述側壁板各自的上端。
另外,在包括端部支承工序的所述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設構件配置工序包括在所述前板中的位于所述后板側的面即所述進氣通道的內表面固定軸向梁支承座的座配置工序,在所述端部支承工序中,將插入所述進氣通道內的所述軸向梁構件的所述端部置于所述軸向梁支承座之上。
發(fā)明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一技術方案中,能夠縮短輪機的修理檢查工序所花費的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成套設備的主要部分剖切側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燃氣輪機的主要部分剖切側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進氣通道的主要部分剖切側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進氣通道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懸吊裝置的立體圖。
圖6是圖5中的VI向視圖。
圖7是圖5的VII向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腿構件的主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吊具的側視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實施部件的拆卸之前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外罩分解工序、開口工序以及座配置工序后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其1)。
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其2)。
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其3)。
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其4)。
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端部支承工序以及橫向梁配置工序后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部件移動工序中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其1)。
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部件移動工序中的成套設備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其2)。
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燃氣輪機的部件的拆卸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輪機的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執(zhí)行該方法的裝置、該裝置的設置方法的一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
首先,對適用本發(fā)明的輪機的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的成套設備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成套設備具備燃氣輪機10、通過燃氣輪機10的驅動進行發(fā)電的發(fā)電機55、向燃氣輪機10引導大氣的進氣通道30、對流入進氣通道30的空氣進行凈化的進氣過濾裝置49、供來自燃氣輪機10的廢氣流動的排氣通道50、覆蓋燃氣輪機10的外罩60、收納燃氣輪機10以及發(fā)電機55的汽機房70、以及設置于汽機房70的橋式起重機75。
如圖2所示,燃氣輪機10具備對來自進氣通道30的空氣進行壓縮的壓縮機11、使燃料在被壓縮機11壓縮后的空氣中燃燒而生成燃燒氣體的燃燒器21、由來自燃燒器21的燃燒氣體驅動的渦輪25、以及將來自渦輪25的廢氣向排氣通道50引導的排氣殼體28。
壓縮機11具有以旋轉軸線Ar作為中心旋轉的壓縮機轉子12、以及以使該壓縮機轉子12能夠旋轉的方式覆蓋該壓縮機轉子12的壓縮機殼體13。以下,將旋轉軸線Ar延伸的方向設為軸向Da。渦輪25具有以旋轉軸線Ar作為中心旋轉的渦輪轉子26、以使該渦輪轉子26能夠旋轉的方式覆蓋該渦輪轉子26的渦輪殼體27。壓縮機轉子12和渦輪轉子26位于同一旋轉軸線Ar上,彼此連結而形成燃氣輪機轉子16。該燃氣輪機轉子16與所述的發(fā)電機55的發(fā)電機轉子連結。
壓縮機殼體13、渦輪殼體27、排氣殼體28沿軸向Da依次排列并彼此連接,從而形成燃氣輪機殼體17。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將在軸向Da上相對于渦輪殼體27的壓縮機殼體13的一側設為上游側或前側,將在軸向Da上相對于壓縮機殼體13的渦輪殼體27的一側設為下游側或后側。另外,將與軸向Da垂直的水平方向設為橫向Dh。而且,將與軸向Da以及橫向Dh垂直的方向設為鉛垂方向Dv。
進氣通道30配置于壓縮機殼體13的前側,排氣通道50配置于排氣殼體28的后側。
燃氣輪機10還具備將燃氣輪機轉子16的前側支承為能夠旋轉的前軸承18a、以及將燃氣輪機轉子16的后側支承為能夠旋轉的后軸承18b。
如圖1所示,進氣通道30具有壓縮機連接部31、通道鉛垂部45、通道彎曲部46、以及通道水平部47。壓縮機連接部31與壓縮機殼體13連接。通道鉛垂部45從壓縮機連接部31向鉛垂上方延伸。通道彎曲部46與通道鉛垂部45的上端連接。通道水平部47沿著軸向Da延伸且該通道水平部47的軸向Da的后側與通道彎曲部46連接,該通道水平部47的軸向Da的前側與進氣過濾裝置49連接。
橋式起重機75具有沿著橫向Dh延伸且在軸向Da上彼此對置的一對行進導軌76、沿著軸向Da延伸且兩端部支承于行進導軌76的梁77、以及安裝于梁77的升降機78。一對行進導軌76配置于比燃氣輪機10以及外罩60靠上方且比汽機房70的屋頂71靠下方的位置。一對行進導軌76中的一方的行進導軌76在軸向Da上配置于比燃氣輪機10靠前側的位置,另一方的行進導軌76在軸向Da上配置于比燃氣輪機10靠后側的位置。梁77的軸向Da上的兩端部支承于一對行進導軌76而在一對行進導軌76上沿著橫向Dh行進。升降機78以能夠沿著軸向Da移動的方式安裝于梁77。
外罩60具有覆蓋燃氣輪機10的上方的上部外罩65、以及覆蓋燃氣輪機10的側周的下部外罩61。下部外罩61具有在軸向Da上彼此對置的前壁板62以及后壁板63、以及在橫向Dh上彼此對應的一對側壁板64。在軸向Da上的前壁板62與后壁板63之間配置有燃氣輪機10。在前壁板62形成有供連結軸56穿過的開口,該連結軸56將發(fā)電機55的轉子與燃氣輪機轉子16機械連結。在后壁板63形成有供排氣通道50穿過的開口。在橫向Dh上的一對側壁板64之間配置有燃氣輪機10。上部外罩65具有在下部外罩61的前壁板62上設置的前壁板66、在下部外罩61的后壁板63上設置的后壁板67、在下部外罩61的一對側壁板64上設置的一對側壁板68、以及頂板69。上部外罩65的頂板69封蓋由上部外罩65的前壁板66的上緣、上部外罩65的后壁板67的上緣、以及上部外罩65的一對側壁板68的上緣形成的上部外罩65的開口。在頂板69形成有供進氣通道30穿過的開口。
如圖3所示,壓縮機殼體13具有以旋轉軸線Ar為中心形成為筒狀的外側殼體14以及內側殼體15。內側殼體15覆蓋壓縮機轉子12的軸向Da上的前側的外周。另外,外側殼體14覆蓋壓縮機轉子12的大致整體的外周。在筒狀的外側殼體14的徑向內側與筒狀的內側殼體15的徑向外側之間,以旋轉軸線Ar為中心形成有環(huán)狀的空氣流路。
如圖3以及圖4所示,進氣通道30的壓縮機連接部31具有以旋轉軸線Ar為中心形成為筒狀且安裝于內側殼體15的前端15a的連接筒32、沿著與旋轉軸線Ar垂直的方向擴展且在軸向Da上隔開間隔地對置的前板33以及后板34、以及將前板33的徑向外側緣和后板34的徑向外側緣連結起來的側板39。
后板34固定于外側殼體14的前側外周緣14a。前板33固定于連接筒32的前端32a。如上所述,側板39位于前板33的徑向外側緣與后板34的徑向外側緣之間且將兩者連結起來。但是,該側板39未與作為前板33的徑向外側緣的一部分的上緣以及作為后板34的徑向外側緣的一部分的上緣相連結。換言之,前板33的上緣與后板34的上緣未被側板39連結。因此,由側板39的上緣、前板33的上緣以及后板34的上緣形成壓縮機連接部31的開口。后板34具有形成有沿著軸向Da貫穿的開口(以下稱作后板開口36)的后板主體35、以及對后板開口36進行封蓋的蓋37。后板開口36形成于比后板主體35的上緣靠下側且比燃氣輪機10的旋轉軸線Ar靠上側的位置。在連接筒32的內周側配置有燃氣輪機10的前軸承18a。
通道鉛垂部45經由膨脹件48(Expansion)與壓縮機連接部31的上緣連接。膨脹件48是為了抑制壓縮機連接部31的振動等向通道鉛垂部45傳遞而設置的。
接著,對執(zhí)行燃氣輪機10的部件的安裝或拆卸方法的裝置即懸吊裝置進行說明。
如圖5~圖7所示,懸吊裝置100具備:架設構件110,其具有行進路120;吊具130,其懸掛燃氣輪機10的部件并在行進路120上行進;腿構件140,其支承架設構件110;底座150,其配置于腿構件140與下部外罩61的側壁板64之間;以及軸向梁支承座160,其對架設構件110的端部進行支承。
架設構件110具有:橫向梁構件111,其沿著橫向Dh延伸且架設在一對側壁板64各自的上端;軸向梁構件115,其沿著軸向Da延伸;橫向路121,其沿著橫向Dh延伸且安裝于橫向梁構件111;軸向路125,其沿著軸向Da延伸且安裝于軸向梁構件115;連接路129,其以使吊具130能夠在橫向路121與軸向路125之間移動的方式將橫向路121和軸向路125連接起來;以及連接路旋轉支承部119,其將連接路129支承為能夠旋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行進路120具有橫向路121、連接路129以及軸向路125。
橫向梁構件111例如由方鋼形成。該橫向梁構件111的橫向Dh的長度比一對側壁板64的彼此間隔長一些。軸向梁構件115具有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例如由方鋼形成。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均沿著軸向Da延伸,以該順序從后側向前側在直線上排列且彼此接合。第一軸向梁構件116以其下表面與橫向梁構件111的下表面共面的方式與該橫向梁構件111的橫向Dh上的中間部接合。第二軸向梁構件117與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的前端側的下表面接合。第三軸向梁構件118與第二軸向梁構件117的前端側的上表面接合。因此,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在從鉛垂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沿著軸向Da在直線上排列,但在從橫向Dh觀察的情況下中間的第二軸向梁構件117相對于第一軸向梁構件116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向下側偏置。
橫向路121通過張力懸掛件109等從橫向梁構件111向該橫向梁構件111的下側懸掛。該橫向路121在橫向梁構件111的下方沿著該橫向梁構件111的橫向Dh的大致整體進行配置,但沒有在橫向梁構件111的橫向Dh的中央部以及橫向Dh的兩端部配置。
軸向路125通過張力懸掛件109等從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向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下側懸掛,以使其與橫向路121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
連接路129被連接路旋轉支承部119支承為:該連接路129與橫向路121以及軸向路125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且能夠以橫向路121的延長線與軸向路125的延長線的交點作為中心繞與假想平面垂直的軸旋轉。該連接路旋轉支承部119安裝于在橫向梁構件111中沒有設置橫向路121的橫向梁構件111的中央部、以及在軸向梁構件115中沒有設置軸向路125的第一軸向梁構件116。
腿構件140是用于使行進路120的設置高度為目的高度的構件。如圖8所示,該腿構件140具有沿著鉛垂方向Dv延伸的腿141、以及與腿141的下端接合的腿座142。腿座142由槽形鋼形成。因而,該腿座142具有彼此平行且對置的一對凸緣部(檐部)143和將一對凸緣部143連結起來的腹部144。該腿座142以一對凸緣部143在橫向Dh上對置且腹部144位于一對凸緣部143的上側的方式配置。一對凸緣部143的彼此間隔的尺寸比側壁板64的橫向Dh的尺寸、即側壁板64的厚度尺寸t大。因而,在將該腿座142配置于側壁板64上時,形成為由該腿座142的一對凸緣部143夾著側壁板64。在腹部144的上表面接合有腿141。在腿141的上端接合有橫向梁構件111的橫向Dh的端部。
如圖8所示,在腿構件140與下部外罩61的側壁板64之間配置的底座150形成為大致長方體形狀,具有在橫向Dh上彼此對置的一對側面151、在軸向Da上彼此對置的一對端面、下表面153以及上表面154。但是,上表面154不是平面,而是朝向上方凸出的圓周面。因此,該底座150的橫向Dh的中央部平滑地朝向上方突出。另外,上表面154與各側面151的分界被實施了倒角,形成為平滑的曲面。
如圖9所示,吊具130具有沿著行進路120移動的行車(trolley)131、以及安裝于行車131的鏈滑車135。行車131具有多個輥132、以及將該輥132支承為能夠旋轉的框架133。行進路120由與其長邊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形成為例如帶唇的槽形鋼那樣的形狀的鋼材形成。在行進路120由例如帶唇的槽形鋼形成的情況下,該帶唇的槽形鋼的開口以及唇126朝向下側。行車131的輥132例如在唇126的上表面上滾動。
如圖9所示,軸向梁支承座160對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前端部進行支承。該軸向梁支承座160具有:接受板161,其接受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前端部;以及固定板162,其用于向預先焊接于進氣通道30的內表面的加強板164進行固定。
接著,按照圖19所示的流程圖來說明燃氣輪機10的部件的拆卸方法。
首先,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使用橋式起重機75等從下部外罩61拆卸上部外罩65(S1:外罩分解工序)。
接著,在上部外罩65之上配置懸吊裝置100的架設構件110(S2:架設構件配置工序)。在該架設構件配置工序(S2)中,執(zhí)行開口工序(S3)、座配置工序(S4)、插入工序(S5)、端部支承工序(S6)以及橫向梁配置工序(S7)。
在架設構件配置工序(S2)中,首先,如圖11所示,從進氣通道30的后板主體35拆卸蓋37,打開后板開口36(參照圖4)(S3:開口工序)。接著,通過螺釘?shù)葘⑤S向梁支承座160的固定板162固定于加強板164(參照圖9),該加強板164預先焊接于進氣通道30的內表面中的前板33的表面。進一步,在上部外罩65的一對側壁板64的各上端面上配置底座150(S4:座配置工序)。
需要說明的是,在如圖9所示那樣通過螺釘165將固定板162固定于預先焊接于前板33的加強板164的情況下,需要在加強板164形成有螺紋孔。然而,這樣的螺紋孔在燃氣輪機10運轉時會成為空氣流動的阻力而不優(yōu)選。因此,在此,在加強板164形成有螺紋孔166(參照圖9),并且在燃氣輪機10的運轉期間向該螺紋孔166預先擰入悶頭螺釘。
接著,如圖12至圖15所示,由橋式起重機75使用鋼絲繩等將懸吊裝置100吊起,將懸吊裝置100的軸向梁構件115以及軸向路125從進氣通道30的后板開口36插入進氣通道30內(S5:插入工序)。
在該插入工序(S5)中,首先如圖12所示,在懸吊裝置100的多個部位搭掛鋼絲繩81a、81b,將該鋼絲繩81a、81b鉤掛于橋式起重機75的鉤79。接著,對升降機78進行操作,將在下端安裝有鉤79的升降機78的鋼絲繩卷起,吊起懸吊裝置100。此時,懸吊裝置100的軸向梁構件115與燃氣輪機10的旋轉軸線Ar大致平行且第三軸向梁構件118位于比第一軸向梁構件116靠前側的位置。接著,使橋式起重機75的梁77沿著行進導軌76(參照圖1)移動,進一步根據(jù)需要使升降機78沿著梁77移動,從而以使軸向梁構件115以及軸向路125位于燃氣輪機10的旋轉軸線Ar的上方的方式在燃氣輪機10的進氣通道30的后側配置懸吊裝置100。
在插入工序(S5)中,接著,如圖13所示,以使懸吊裝置100的前端位于后端的下方的方式使懸吊裝置100傾斜,并使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上緣位于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靠下側的位置。此時,延長搭掛于懸吊裝置100的多個鋼絲繩81a、81b中的、搭掛于懸吊裝置100的前側的鋼絲繩81a,縮短搭掛于懸吊裝置100的后側的鋼絲繩81b。
在插入工序(S5)中,接著,如圖14所示,使橋式起重機75的升降機78沿著梁77向軸向Da的前側移動,將傾斜著的懸吊裝置100的第二軸向梁構件117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以及軸向路125的一部分從后板開口36插入進氣通道30內。然后,如圖15所示,對懸吊裝置100的傾斜進行復原,以使軸向路125變得水平。至此,插入工序(S5)結束。
在插入工序(S5)結束時,如圖15以及圖16所示,使橋式起重機75的升降機78沿著梁77向軸向Da的前側進一步移動,將懸吊裝置100的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前端部置于軸向梁支承座160的接受板161(參照圖9)上(S6:端部支承工序)。接著,如圖5以及圖16所示,經由懸吊裝置100的腿構件140以及底座150將懸吊裝置100的橫向梁構件111的端部分別置于下部外罩61的側壁板64上。即,在一對側壁板64各自的上端架設橫向梁構件111(S7:橫向梁配置工序、高度調節(jié)工序)。至此,懸吊裝置100的設置結束。
從上方觀察,在T字型的懸吊裝置100中,在設置結束時,與T字的下端相當?shù)妮S向梁構件115的前端部被軸向梁支承座160支承,與T字的兩臂的兩端相當?shù)臋M向梁構件111的兩端分別經由腿構件140以及底座150被下部外罩61的側壁板64支承。因而,懸吊裝置100在設置狀態(tài)下被穩(wěn)定支承。
在設置有懸吊裝置100的狀態(tài)下,在置于下部外罩61的側壁板64的上端面上的底座150之上放置腿構件140。如前面使用圖8所述的那樣,該底座150的橫向Dh的中央部平滑地向上方突出,因此即使腿構件140的腿141略微傾斜,也能夠緩和朝向腿141與腿座142的接合部分、側壁板64的上端的角等的應力集中。
另外,在設置有懸吊裝置100的狀態(tài)下,腿座142的各凸緣部(檐部)143位于側壁板64的橫向Dh的兩側,因此即使對腿構件140或與該腿構件140接合的架設構件110略微施加橫向Dh的載荷,也能夠防止腿構件140從側壁板64的上表面沿著橫向Dh脫落。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兩個腿構件140分別設置有一對凸緣部143,但也可以使兩個腿構件140中的一方的腿構件140僅在橫向Dh的第一側設置凸緣部143,使另一方的腿構件140僅在橫向Dh的第二側設置凸緣部143。
另外,在設置有懸吊裝置100的狀態(tài)下,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位于后板開口36的上緣36a的下方,從而使第二梁構件的上表面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36a低,另一方面,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的上表面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上表面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36a高。
在懸吊裝置100的設置結束時,如圖17以及圖18所示,由懸吊裝置100的吊具130將燃氣輪機10的部件P吊起并使該部件P移動(S8:部件移動工序)。在部件移動工序(S8)中,將移動對象即燃氣輪機10的部件P等分解。在分解后,將該部件P經由鋼絲繩139等懸掛于鏈滑車135的鉤136。然后,將鏈滑車135的鏈137卷起而使部件P上升,以使部件P的下端位于比后板開口36的下緣以及壓縮機11的外側殼體14的上緣14b靠上側的位置。之后,使安裝有鏈滑車135的行車131沿著軸向路125向后側移動,將行車131從軸向路125移至連接路129。并且,使支承行車131的連接路129旋轉90°而使連接路129朝向橫向Dh。接著,將行車131從連接路129移至橫向路121,使該行車131沿著橫向路121在橫向Dh上移動。在行車131到達橫向路121的端部時,延長鏈滑車135的鏈137而將部件P放置于外罩60內且位于燃氣輪機10的橫向Dh上。接著,從部件P卸下鋼絲繩139,將該部件P移動到外罩60外,對該部件P進行修理檢查。
圖17所示的狀態(tài)示出了如下狀態(tài):在將進氣通道30的連接筒32的上半部分從進氣通道30卸下后,將鋼絲繩139搭掛于燃氣輪機10的前軸承18a的軸承罩19(P),并將該鋼絲繩139搭掛于鏈滑車135的鉤136。另外,圖18示出了如下狀態(tài):將鏈滑車135的鏈137卷起而使軸承罩19(P)上升,以使軸承罩19(P)的下端位于比后板開口36的下緣以及外側殼體14的上緣14b靠上側的位置。
如圖18所示,在使鏈滑車135所吊著的部件P沿著軸向路125移動時,該部件P的下端需要切實地位于比后板開口36的下緣以及外側殼體14的上緣14b靠上側的位置。而且,部件P優(yōu)選盡量位于上方,以便在使部件P沿著軸向路125移動時,即使部件P傾斜,該部件P的下端也不會與后板開口36的下緣、外側殼體14的上緣14b接觸。因此,軸向路125優(yōu)選在進氣通道30的壓縮機連接部31內盡量配置于上方的位置。
對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7所示,由三個軸向梁構件116、117、118構成位于軸向路125的上側的軸向梁構件115,使位于軸向Da的中間的第二軸向梁構件117相對于其他軸向梁構件116、118向下方偏置。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的上表面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上表面的位置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36a高,也能夠使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位于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36a靠下方的位置。在設置有懸吊裝置100的狀態(tài)下,像這樣使第二軸向梁構件117的上表面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36a低,另一方面,使第一軸向梁構件116的上表面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上表面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36a高。
然而,在與設置了懸吊裝置100的狀態(tài)相同地使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上表面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高的狀態(tài)下,無法將懸吊裝置100的軸向路125以及軸向梁構件115從后板開口36插入進氣通道30內。因此,在插入工序(S5)中,如前面使用圖13以及圖14所敘述的那樣,在以使懸吊裝置100的前端位于后端的下方的方式使懸吊裝置100傾斜而使第二軸向梁構件117以及第三軸向梁構件118的上緣位于比后板開口36的上緣靠下側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將軸向路125以及軸向梁構件115從后板開口36插入進氣通道30內。
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部件P的修理檢查過程中,在將懸吊裝置100設置于下部外罩61上時,使用橋式起重機75。然而,在設置有該懸吊裝置100之后,即使不使用橋式起重機75,也能夠通過該懸吊裝置100來進行部件P的移動。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大幅縮短部件P的修理檢查過程中的橋式起重機75的占有時間,另外,例如通過一并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懸吊裝置100和橋式起重機75,從而能夠與燃氣輪機10的進氣側的部件P的修理檢查一并地進行燃氣輪機10的排氣側的部件的修理檢查。
因而,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縮短燃氣輪機10的修理檢查工序的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說明了對燃氣輪機10的部件P進行拆卸的例子,但在安裝所拆卸的部件P的情況下,反向進行圖19所示的流程圖的各工序的執(zhí)行順序即可。但是,在該情況下,在最后執(zhí)行的工序中,不進行外罩60的分解,而是進行外罩60的組裝。
“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直線狀的連接路129旋轉,從而實現(xiàn)了連接路129與軸向路125連接的狀態(tài)和與橫向路121連接的狀態(tài)。然而,連接路129也可以不旋轉而是固定式的構件。在該情況下,連接路129的一端與軸向路125連接、其另一端與橫向路121連接并且從一端至另一端平滑地彎曲即可。
另外,以上說明了使用懸吊裝置100對配置有進氣通道30的區(qū)域內的燃氣輪機10的部件P進行拆卸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懸吊裝置100來拆卸該區(qū)域外的燃氣輪機10的部件、例如燃燒器21的部件等。像這樣在燃燒器21的部件等的拆卸中無需將懸吊裝置100的一部分插入進氣通道30內的情況下,作為架設構件110的構成要素,也可以省略軸向梁構件115、軸向路125、連接路129以及旋轉支承構件。
另外,在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懸吊裝置100中,以橫向Dh上的橫向梁構件111的中央部為基準在橫向Dh的兩側設置有橫向路121,但也可以以橫向梁構件111的中央部為基準僅在橫向Dh的一側設置有橫向路121,根據(jù)情況,也可以不在橫向梁構件111設置橫向路121。
另外,以上的實施方式以燃氣輪機10的部件為對象,但也可以以蒸汽輪機的部件為對象。
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能夠縮短輪機的修理檢查工序所花費的時間。
附圖標記說明
10、燃氣輪機(或僅是輪機);11、壓縮機;12、壓縮機轉子;13、壓縮機殼體;14、外側殼體;15、內側殼體;16、燃氣輪機轉子;17、燃氣輪機殼體;21、燃燒器;25、渦輪;26、渦輪轉子;27、渦輪殼體;30、進氣通道;31、壓縮機連接部;32、連接筒;33、前板;34、后板;35、后板主體;36、后板開口;37、蓋;45、通道鉛垂部;46、通道彎曲部;47、通道水平部;49、進氣過濾裝置;50、排氣通道;55、發(fā)電機;60、外罩;61、下部外罩;62、前壁板;63、后壁板;64、側壁板;65、上部外罩;70、汽機房;75、橋式起重機;76、行進導軌;77、梁;78、升降機;100、懸吊裝置;110、架設構件;111、橫向梁構件;115、軸向梁構件;116、第一軸向梁構件;117、第二軸向梁構件;118、第三軸向梁構件;119、連接路旋轉支承部;120、行進路;121、橫向路(行進路);125、軸向路(行進路);129、連接路(行進路);130、吊具;131、行車;132、輥;135、鏈滑車;140、腿構件;141、腿;142、腿座;143、凸緣部(檐部);150、底座;160、軸向梁支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