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精減排器,特別是一種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
背景技術:
當今世界,各種燃能機動汽車節(jié)能和尾氣環(huán)保排放等要求,早已成為國內外汽車行業(yè)重點研發(fā)課題之一,但至今各種汽車尤其是乘用汽車所配置使用的尾氣排放器技術還相當滯后,由于汽車擁有量日益增大,在造成大量能源浪費的同時,隨之帶來嚴重的尾氣排放與噪聲污染等不利后果。為此,有必要發(fā)明一種技術結構超前、性能優(yōu)適應廣、多層除噪降污和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汽車尾氣精濾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汽車專用尾氣精濾裝置技術滯后和汽車產(chǎn)業(yè)市場發(fā)展需求問題,提供一種技術結構超前、性能優(yōu)適用廣、多層除噪降污、安用可靠便利、制用成本極低和綜合性價比更高的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
本發(fā)明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所采用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包括主件、附件兩個部分,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主件包括外殼體、微濾網(wǎng)、后隔層、內殼體、后磁管、中隔層、細濾網(wǎng)、過濾器、次濾網(wǎng)、下隔層、前磁管、前隔層、初濾網(wǎng)、熱夾層,所述外殼體設置于內殼體外側并與之形成熱夾層,所述微濾網(wǎng)設置于內殼體后端內側和外殼體后端內側與上隔層上側之間,所述上隔層設置于內殼體后端內側和微濾網(wǎng)下側與后磁管上側之間,且中間設有通孔與后磁管后端連通,所述內殼體設置于外殼體內側并與之形成熱夾層,所述后磁管設置于內殼體后端內側和上隔層下側與中隔層上側之間,且前、后端口分別與上隔層、中隔層通孔連通,所述中隔層設置于內殼體后端內側和后磁管下側與細濾網(wǎng)上側之間,且中間設有通孔與后磁管前端連通,所述細濾網(wǎng)設置于內殼體中間內側和中隔層與過濾器之間,所述過濾器為若干個磁性直通管合成置于內殼體中間和細濾網(wǎng)下側與次濾網(wǎng)上側之間,所述次濾網(wǎng)設置于過濾器下側與下隔層上側之間,所述下隔層設置于內殼體前端內側和次濾網(wǎng)下側與前磁管之間,且中間設有通孔與前磁管后端連通,所述前磁管設置于內殼體前端內側和下隔層下側與前隔層上側之間,且前、后端口分別與下隔層、前隔層通孔連通,所述前隔層設置于內殼體前端內側和前磁管下側與初濾網(wǎng)上側之間,且前、后端口分別與下隔層、前隔層通孔連通,所述初濾網(wǎng)設置于內殼體前端內側與前隔層下側之間,所述熱夾層位于外殼體內側與內殼體外側之間;
所述附件包括內污管、煙氣管、熱氣管、標排管,所述內污管連通于外殼體和內殼體下側,所述煙氣管連通于外殼體和內殼體下側中間,所述熱氣管連接于外殼體一側并與熱夾層相通,所述標排管連通于外殼體和內殼體上側中間。
由于采取上述技術結構方案,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是采用超前綜合設計理念與技術結構,將現(xiàn)有各種汽車專用尾氣排放過濾器技術滯后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剔除、揉和、優(yōu)化與提高,設計成以主件和附件的外殼體、微濾網(wǎng)、后隔層、內殼體、后磁管、中隔層、細濾網(wǎng)、過濾器、次濾網(wǎng)、下隔層、前磁管、前隔層、初濾網(wǎng)、熱夾層、內污管、煙氣管、熱氣管、標排管所構成的綜合技術性能超前和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汽車尾氣精濾裝置,該器以多層次和多功能濾污降噪為主進行綜合設置,可有效克服現(xiàn)有普通汽車尾氣排放過濾器影響節(jié)能和污染環(huán)境量大等弊端,其可廣泛適用于各種車輛尤其是乘用汽車運行的尾氣排放過濾和提高節(jié)能環(huán)保力度,其使用綜合節(jié)能增效率比現(xiàn)有普通汽車專用尾氣排放器高35%以上,并相對降噪降污減排35%以上。因此,本發(fā)明具有綜合技術性能優(yōu)越、性能優(yōu)適用廣、制用簡捷便利、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安全可靠耐用,推廣使用綜合經(jīng)濟效益與環(huán)保效益極為明顯。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的立體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1-外殼體,2-微濾網(wǎng),3-后隔層,4-內殼體,5-后磁管,6-中隔層,7-細濾網(wǎng),8-過濾器,9-次濾網(wǎng),10-下隔層,11-前磁管,12 -前隔層,13-初濾網(wǎng),14-內污管,15-煙氣管,16-熱氣管,17-熱夾層, 18--標排管。
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本發(fā)明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其包括主件和附件兩個部分。
所述主件包括外殼體1、微濾網(wǎng)2、后隔層3、內殼體4、后磁管5、中隔層6、細濾網(wǎng)7、過濾器8、次濾網(wǎng)9、下隔層10、前磁管11、前隔層12、初濾網(wǎng)13、熱夾層17,
所述外殼體1設置于內殼體4外側并與之形成熱夾層19,其主要作用是設置其它相關主件與配件,
所述微濾網(wǎng)2設置于內殼體4后端內側和外殼體1后端內側與上隔層3上側之間,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進行最后微濾,
所述上隔層3設置于內殼體4后端內側和微濾網(wǎng)2下側與后磁管5上側之間,且中間設有通孔與后磁管5后端連通,其主要作用是隔離微濾網(wǎng)2與后磁管5并設置后磁管5后通口,
所述內殼體4設置于外殼體1內側并與之形成熱夾層19,其主要作用是設置其它相關主件與配件,
所述后磁管5設置于內殼體4后端內側和上隔層3下側與中隔層6上側之間,且前、后端口分別與上隔層3、中隔層6通孔連通,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污染微粒進行最后磁化澄清,
所述中隔層6設置于內殼體4后端內側和后磁管5下側與細濾網(wǎng)7上側之間,且中間設有通孔與后磁管5前端連通,其主要作用是隔離后磁管5與細濾網(wǎng)7并設置后磁管5前通口,
所述細濾網(wǎng)7設置于內殼體4中間內側和中隔層6與過濾器8之間,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微粒進行進一步細濾,
所述過濾器8為若干個磁性直通管合成置于內殼體4中間和細濾網(wǎng)7下側與次濾網(wǎng)9上側之間,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微粒進行中層多管磁化滯留,
所述次濾網(wǎng)9設置于過濾器8下側與下隔層10上側之間,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微粒進行第二次過濾,
所述下隔層10設置于內殼體4前端內側和次濾網(wǎng)9下側與前磁管11之間,且中間設有通孔與前磁管11后端連通,其主要作用是隔離前磁管11與次濾網(wǎng)9并設置前磁管11后通口,
所述前磁管11設置于內殼體4前端內側和下隔層10下側與前隔層12上側之間,且前、后端口分別與下隔層10、前隔層12通孔連通,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污染微粒進行初步磁化澄清,
所述前隔層12設置于內殼體4前端內側和前磁管11下側與初濾網(wǎng)13上側之間,且前、后端口分別與下隔層10、前隔層12通孔連通,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污染微粒進行初步磁化澄清,
所述初濾網(wǎng)13設置于內殼體4前端內側與前隔層12下側之間,其主要作用是對尾氣微粒進行初次過濾,
所述熱夾層17位于外殼體1內側與內殼體4外側之間,其主要作用是擴散和積存內殼體4尾氣熱量;
所述附件包括內污管14、煙氣管15、熱氣管16、標排管18,
所述內污管14連通于外殼體1和內殼體4下側及管口設有封蓋,其主要作用是排除內殼體4內側過濾所滯留的微粒污垢,
所述煙氣管15連通于外殼體1和內殼體4下側中間,其主要作用是將尾氣導入內殼體4中的初濾網(wǎng)13下側,
所述熱氣管16連接于外殼體1一側并與熱夾層17相通,其主要作用是將熱夾層17中的尾氣熱量外排與節(jié)能利用,
所述標排管18連通于外殼體1和內殼體4上側中間,其主要作用是將清潔的尾氣進行國際達標排放。
簡要實施過程:將本發(fā)明高效環(huán)保車船尾氣減排器固定于所需位置,并將煙氣管15前端與燃能汽車發(fā)動機煙氣管連通,這時煙氣即從置于外殼體1中的內殼體4內側初濾網(wǎng)13經(jīng)初次過濾后,并經(jīng)與前隔層12通孔連通的前磁管11磁化,接著煙氣經(jīng)下隔層10通口次濾網(wǎng)9第二次過濾后,再進入過濾器8受多個磁性直管滯留,隨之由細濾網(wǎng)7細致過濾后經(jīng)中隔層6通孔并經(jīng)后磁管5進一步磁化后,煙氣再經(jīng)后隔層3通孔進入微濾網(wǎng)2細微過濾后,即可由標排管18按國際汽車尾氣排放標準進行排除。在精濾裝置工作過程中,內殼體4中的熱能即不斷傳導至熱夾層17中積存,并不斷經(jīng)熱氣管16排除或輸送到車廂中取暖等用。同時,在精濾裝置工作一段時間后將內污管14封蓋打開,即可將內殼體4中的塵污清除干凈。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與簡要實施例,本發(fā)明的技術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所列舉的形式,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及等同替換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