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由旋轉的氣缸,旋轉的活塞,堵氣環(huán),防逆轉卡,周期性變速齒輪組,氣缸冷卻系統(tǒng),氣缸冷卻系統(tǒng)等組成,其他部分和現(xiàn)在的一般內燃機相同。在運轉方向上,活塞在前,活塞在后,周期性變速齒輪將氣缸以由主軸的大齒輪(2)轉動給氣缸軸的小齒輪,使氣缸產生快速旋轉?;钊杂芍鬏S的小齒輪(2)轉動給活塞軸的大齒輪,使活塞產生慢速旋轉。使氣缸內腔體積增大,來完成吸氣沖程或爆炸沖程。氣缸以由主軸的小齒輪(1)轉動給氣缸軸的大齒輪,使氣缸產生慢速旋轉?;钊杂芍鬏S的大齒輪(1)轉動給活塞軸的小齒輪,使活塞產生快速旋轉。使氣缸內腔體積減小,來完成排氣沖程或壓縮沖程。完成一個周期,周而復始,轉動下去。用堵氣環(huán)來代替排氣閥和進氣閥及機構。
【專利說明】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
[0001]一,【技術領域】:機械領域
[0002]二,【背景技術】:內燃機技術
三,
【發(fā)明內容】
:
[0003]1,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由旋轉的氣缸,旋轉的活塞,堵氣環(huán),防逆轉卡,周期性變速齒輪組,氣缸冷卻系統(tǒng),活塞冷卻系統(tǒng)等組成,其他部分和現(xiàn)在的一般內燃機相同。見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工作原理示意圖1,圖2。
[0004]2,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由旋轉的氣缸,旋轉的活塞,在運轉方向上,氣缸在前,活塞在后。
[0005]3,為防止氣缸,活塞逆向轉動,設置氣缸防逆轉卡,活塞防逆轉卡。
[0006]4,當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氣缸內腔頂部和活塞外頂部處于最接近時,例如以17: I的壓縮比來設計,其四個沖程為:
[0007](I)吸氣沖程:氣缸以由主軸的大齒輪(2)轉動給氣缸軸的小齒輪,主軸大齒輪(2)旋轉10度,氣缸軸小齒輪旋轉170度,則主軸的小齒輪(2)和氣缸軸大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氣缸產生快速旋轉?;钊杂芍鬏S的小齒輪(I)轉動給活塞軸的大齒輪,主軸小齒輪(I)旋轉170度,活塞大齒輪旋轉10度,則主軸的小齒輪(I)和氣缸軸大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活塞產生慢速旋轉,使氣缸旋轉170度,活塞旋轉10度,使氣缸內氣體容增大,將氣體吸氣膨脹
[0008](2),壓縮沖程:氣缸以由主軸的小齒輪(2)轉動給氣缸軸的大齒輪,主軸小齒輪
(2)旋轉170度,氣缸軸大齒輪旋轉10度,則主軸的大齒輪(2)和氣缸軸小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氣缸產生慢速旋轉,活塞以由主軸的大齒輪(I)轉動給活塞軸的小齒輪,主軸大齒輪(I)旋轉10度,活塞小齒輪旋轉170度,則主軸的小齒輪(I)和氣缸軸大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活塞產生快速旋轉,使氣缸旋轉170度,活塞旋轉10度,使氣缸內氣體容積減小,將氣體壓縮
[0009]5,爆炸沖程重復吸氣沖程。
[0010]6,排氣沖程重復壓縮沖程。
[0011]完成一個周期,周而復始,轉動下去。
[0012]7,氣缸的冷卻,冷卻水由位于氣缸軸的中心的冷卻水進水管進入,流經氣缸臂進水管,再流入氣缸,經環(huán)流冷卻作用后,流入氣缸臂排水管,再流入位于氣缸軸的靠外周邊的冷卻水出水管流出,由于出水管位于位于氣缸軸的靠外周邊,氣缸軸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能將水抽出來,不需要另設抽水機
[0013]8,活塞的冷卻,冷卻水由位于活塞軸的中心的冷卻水進水管進入,流經活塞臂進水管,再流入活塞,經環(huán)流冷卻作用后,流入活塞臂排水管,再流入位于活塞軸的靠外周邊的冷卻水出水管流出,
[0014]由于出水管位于位于活塞軸的靠外周邊,氣缸軸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能將水抽出來,不需要另設抽水機[0015]9,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潤滑,在機殼內注入一定量的潤滑油,由氣缸活塞的高速旋轉可使?jié)櫥惋w濺。來潤滑。主軸齒輪和氣缸軸齒輪,活塞軸齒輪的潤滑可和機殼連通一起潤滑,也可以組成齒輪組箱單獨潤滑。
[0016]10.用堵氣環(huán)來代替排氣閥和進氣閥及機構,11,其他部分,如油泵,空氣濾清器,若為汽油機時,火花塞等和現(xiàn)在的內燃機相同。
[0017]12,用途及解決的問題
[0018]1,往返式活塞內燃機,活塞連桿總是不斷作相反往返運動,克服往返相反運動的慣性而不斷消耗能量,使熱功轉化有用功低。此機只有一個旋轉方向,不克服作相反運動的慣性消耗能量,使熱功轉化有用功高
[0019]2活塞連桿總是作往返相反運動,速度總是要達到零后,才能作相反運動,速度難也大的提高,此機只有一個旋轉方向,利用旋轉慣性,轉速能有大的提高,適用范圍廣,如直升機。
[0020]3,往返式活塞內燃機,活塞無法冷卻,此機活塞也可冷卻。
[0021]4,只需再添置一組氣缸活塞,就可雙缸運行。
[0022]5此機沒進氣閥和排氣閥和與此相聯(lián)系的連桿和凸等機構。只有一個堵氣環(huán),整機
構造簡單。重量小
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工作原理示意圖1,圖2。是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是結構圖和工作原理示意圖,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由旋轉的氣缸,旋轉的活塞,堵氣環(huán),防逆轉卡,周期性變速齒輪組,氣缸冷卻系統(tǒng),氣缸冷卻系統(tǒng),其他部分和現(xiàn)在的一般內燃機相同
[0024]1,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有旋轉的氣缸,旋轉的活塞,在運轉方向上,氣缸在前,活塞在后
[0025]2,周期性變速齒輪組,將氣缸以由主軸的大齒輪(2)有齒部分轉動給氣缸軸的小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小齒輪(2)和氣缸軸大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氣缸產生快速旋轉。活塞以由主軸的小齒輪(I)有齒部分轉動給活塞軸的大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大齒輪(I)和氣缸軸小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活塞產生慢速旋轉。使氣缸內腔體積增大,來完成吸氣沖程或爆炸沖程。
[0026]氣缸以由主軸的小齒輪(2)有齒部分轉動給氣缸軸的大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大齒輪(2)和氣缸軸小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氣缸產生慢速旋轉。活塞以由主軸的大齒輪(I)有齒部分轉動給活塞軸的小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小齒輪(I)和氣缸軸大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活塞產生快速旋轉。使氣缸內腔體積減小,來完成排氣沖程或壓縮沖程。完成一個周期,周而復紿,轉動下去。
[0027]3.用堵氣環(huán)來代替排氣閥和進氣閥及機構。堵氣環(huán)口和氣缸進氣排氣連通,并固
定在一起。
[0028]4,為防止氣缸逆向轉動,設置氣缸防逆轉卡,為防止活塞逆向轉動,設置活塞防逆轉卡。
[0029]5,氣缸的冷卻,冷卻水由位于氣缸軸的中心的冷卻水進水管進入,流經氣缸臂進水管,再流入氣缸,經環(huán)流冷卻作用后,流入氣缸臂排水管,再流入位于氣缸軸的靠外周邊的冷卻水出水管流出,由于出水管位于位于氣缸軸的靠外周邊,氣缸軸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能將水抽出來,不需要另設抽水機
[0030]6.活塞的冷卻,冷卻水由位于活塞軸的中心的冷卻水進水管進入,流經活塞臂進水管,再流入活塞,經環(huán)流冷卻作用后,流入活塞臂排水管,再流入位于活塞軸的靠外周邊的冷卻水出水管流出,由于出水管位于位于活塞軸的靠外周邊,活塞軸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能將水抽出來,不需要另設抽水機。
[0031]五,【具體實施方式】:和他人合作研發(fā)。
【權利要求】
1.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有旋轉的氣缸,旋轉的活塞,在運轉方向上,氣缸在前,活塞在后。
2.周期性變速齒輪組,將氣缸以由主軸的大齒輪(2)有齒部分轉動給氣缸軸的小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小齒輪(2)和氣缸軸大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氣缸產生快速旋轉?;钊杂芍鬏S的小齒輪(I)有齒部分轉動給活塞軸的大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大齒輪(I)和氣缸軸小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活塞產生慢速旋轉。使氣缸內腔體積增大,來完成吸氣沖程或爆炸沖程。 氣缸以由主軸的小齒輪(2)有齒部分轉動給氣缸軸的大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大齒輪(2)和氣缸軸小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氣缸產生慢速旋轉?;钊杂芍鬏S的大齒輪(I)有齒部分轉動給活塞軸的小齒輪有齒部分,則主軸的小齒輪(I)和氣缸軸大齒輪應嚙合部分處于無齒狀態(tài),使活塞產生快速旋轉。使氣缸內腔體積減小,來完成排氣沖程或壓縮沖程。完成一個周期,周而復始,轉動下去。
3.用堵氣環(huán)來代替排氣閥和進氣閥及機構。堵氣環(huán)口和氣缸進氣排氣連通,并固定在一起。
4.為防止氣缸逆向轉動,設置氣缸防逆轉卡,為防止活塞逆向轉動,設置活塞防逆轉卡。
5.氣缸的冷卻,冷卻水由位于氣缸軸的中心的冷卻水進水管進入,流經氣缸臂進水管,再流入氣缸,經環(huán)流冷卻作用后,流入氣缸臂排水管,再流入位于氣缸軸的靠外周邊的冷卻水出水管流出,由于出水管位于位于氣缸軸的靠外周邊,氣缸軸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能將水抽出來,不需要另設抽水機。
6.活塞的冷卻,冷卻水由位于活塞軸的中心的冷卻水進水管進入,流經活塞臂進水管,再流入活塞,經環(huán)流冷卻作用后,流入活塞臂排水管,再流入位于活塞軸的靠外周邊的冷卻水出水管流出,由于出水管位于位于活塞軸的靠外周邊,活塞軸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能將水抽出來,不需要另設抽水機。
7.旋轉式四沖程無閥門內燃機潤滑,在機殼內注入一定量的潤滑油,由氣缸活塞的高速旋轉可使?jié)櫥惋w濺。來潤滑。主軸齒輪和氣缸軸齒輪,活塞軸齒輪的潤滑可和機殼連通一起潤滑,也可以組成齒輪組箱單獨潤滑。
【文檔編號】F01M9/06GK103573399SQ201210258609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馮石文, 馮子函 申請人:馮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