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噴油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發(fā)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應用于電子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脈沖式燃油泵的噴油嘴。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申請CN1474910A提供的一種新型的進氣道噴射,中國專利ZL01103954.X和美國專利US6422836B1提出的缸內直噴系統(tǒng)采用脈沖式電子燃油噴射裝置作為其供油單元。上述的脈沖式電子燃油噴射裝置由脈沖式油泵和噴油嘴兩部分構成,形成一個泵噴嘴或者一個由高壓油管連接的泵和噴嘴單元。這種應用于脈沖式油泵的噴嘴要求體積小,結構簡單,能夠比較方便地設定噴射方向,噴嘴的座面免受火焰的直接侵害。
上述脈沖式燃油噴射裝置所普遍采用的是一種外開式軸針噴嘴。軸針噴嘴有兩大類一類是內開式的,即閥體開啟的方向與噴射方向相反,例如,一些早期的預燃室式柴油機所用的噴嘴屬于這一類;另一類是外開式的,即閥體的開啟方向與噴射方向相同。相對于內開式軸針式噴嘴,外開式的結構要簡單的多。但外開式軸針噴嘴顯然存在以下缺點第一,噴射霧錐的方向只能與油閥同軸,不可靈活改變;第二,油閥座面暴露于外界,影響使用壽命。由于這種外開式軸針噴嘴的噴射方向不能靈活設定,上述各種脈沖式泵噴嘴在應用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例如,當脈沖式泵噴嘴應用于摩托車時,因噴射方向的限制使得進氣道難以布置;在舷外機的應用上,因噴嘴的密封座面直接暴露于燃燒室的火焰之中會導致座面下沉等嚴重問題。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多孔式噴嘴能夠設定噴射方向并且座面可以免受火焰的直接侵害。多孔式噴嘴廣泛應用于活塞式發(fā)動機的供油系統(tǒng),它主要包括油閥和噴孔,其中油閥主要由作為閥體的油針和閥座組成,油針和閥座往往是高精密度配件,尤其閥座,是一種中孔一座面結構,加工難度極高。這種多孔式噴嘴的最大缺點是體積大,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
顯然,現(xiàn)有的噴嘴應用于上述脈沖式電子燃油噴射裝置都不夠理想。它們不能夠同時滿足體積小,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可以方便地設定噴射方向,并且座面免受燃燒火焰侵害的要求。因此,需要發(fā)明一種全新的噴嘴結構,能夠滿足應用于發(fā)動機電子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脈沖式燃油泵對噴油嘴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問題,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小,結構簡單,能夠靈活設定燃油噴射方向,座面免受燃燒室火焰侵害的新型燃油噴嘴。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噴油嘴,其包括腔體、油閥和噴嘴帽,當所述油腔中的燃油壓力高于所定值時,油閥開啟,燃油通過噴嘴帽噴出,其特征在于油閥由閥體、閥座和彈簧組成,閥座的后端與腔體連接形成油腔,腔體設有進入油腔的入口通道,彈簧位于油腔內,并作用于閥體和閥座之間使油閥關閉,閥座的前端與噴嘴帽連接形成殘余容積,噴嘴帽設有與殘余容積連接的噴孔。
本發(fā)明之噴油嘴之油閥依靠油腔內的燃油壓力開啟,依靠位于油腔內并作用于閥體和閥座之間的彈簧力關閉,從而使得閥體-彈簧-閥座形成一個結構緊湊的油閥整體。
本發(fā)明之噴油嘴的閥座之座面可以是一個大端開向殘余容積的內錐面,也可以是一個與前端面一致的平面。根據(jù)彈簧與閥體和閥座之間的關系,閥體在油壓作用下的開啟方向只能是與燃油的流動方向一致,因此將閥座座面設成大端開向殘余容積的錐面是一種較優(yōu)選擇,因為它既有較好的密封性,也能夠承受閥體的落座力。如果油閥的開啟壓力較低,可以將閥座的前端面設為座面,座面也可以采用某種密封材料。
本發(fā)明之閥體的座面可以是一個大端朝向殘余容積的外錐面,也可以是一個球面。閥體的外錐面與閥座的內錐面可以具有相同的角度以增強其耐磨性,也可以存在一定的差異以提高其密封性。將閥體的座面設為球面可以在制造工藝上得到簡化。
本發(fā)明之閥體升程可以通過調節(jié)閥體的彈簧支座,與閥座端面的距離來設定,也可以通過調節(jié)閥體端面與噴嘴帽中殘余容積的內壁面之間的距離來設定。閥體的升程對噴嘴流量影響較大,前一種設定方式有利于油閥的整體化制造,而后一種方式則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之殘余容積的大小和形狀可以通過改變設在閥體前端的突出體的尺寸和形狀來調整。殘余容積的大小和形狀直接影響噴射的流量和質量,在流量保證的前提下,殘余容積越小對發(fā)動機燃燒越有利。
本發(fā)明之閥座上設有油孔,圍繞油孔設有燃油過濾網(wǎng),從而保證只有經過過濾網(wǎng)的燃油才能到達閥體與閥座精密配合的部位。閥體與閥座之間存在精密的配合關系,燃油中存在的顆粒雜質對其正常工作影響較大,所述的過濾網(wǎng)是為顆粒雜質設置的最后一道屏障。
本發(fā)明之噴孔的方向可以與油閥的軸線垂直,也可以成一定角度或者平行,從而可以靈活地設定噴射方向。燃油的噴射方向對于發(fā)動機的燃燒系統(tǒng)至關重要,例如,進氣口噴射要求燃油能夠直接噴射到進氣閥,直噴式燃燒系統(tǒng)要求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噴射到火花塞附近。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噴射裝置如脈沖式泵噴嘴裝置中,難以實現(xiàn)多方位設定噴射方向的問題。
在所述噴油嘴的入口通道處設有一個單向閥,其目的是保持油腔內的殘余壓力,當溫度升高時以防止氣泡產生而影響正常噴射。
本發(fā)明之噴油嘴,一種比較優(yōu)選的方案是在入口通道處設有單向閥,以保持油腔內的殘余壓力并防止受熱后產生燃油蒸汽,閥座座面的形狀是一個開向殘余容積內錐面,閥體座面是一個與閥座座面形狀相適應的外錐面,閥體設有供彈簧支座,閥體的升程由所述彈簧支座與閥座后端面之間的距離確定,在閥座上設有進入油閥的油孔,圍繞油孔設有過濾網(wǎng),噴孔與油閥的軸線垂直。
總之,本發(fā)明之噴油嘴的基本結構特征之一,即彈簧位于油腔之中并作用于閥體和閥座之間將油閥關閉,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結構形式;基本特征之二,即在油閥的前端設有噴嘴帽,此帽能夠將發(fā)動機燃燒室火焰與噴嘴座面相互隔離;基本特征之三,即一個或者多于一個的噴孔開設于噴嘴帽上,從而可以靈活地改變噴射方向和噴霧的覆蓋范圍。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燃油噴嘴的一個實施例的縱向剖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燃油噴嘴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縱向剖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燃油噴嘴的應用實施例具體實施方式
圖1顯示了本發(fā)明噴油嘴的實施例1的結構。
圖1所示的燃油噴嘴,包括油閥10和腔體31以及固定于閥座12前端的噴嘴帽21。
油閥10由閥體11、閥座12、彈簧13構成,閥體11主要由供運動導向和燃油流動用的閥桿11a、閥體座面11b以及彈簧支座16三部分組成,閥座12設有與閥桿11a滑動配合的通道14a、閥座座面12b、彈簧座12c、油孔14,油閥10的一端與腔體31連接,形成為噴嘴的油腔32,油閥10的另一端與噴嘴帽21連接,形成殘余容積22;彈簧13的一端抵靠在設于閥體11上的彈簧支座16,另一端抵靠在閥座彈簧座12c上;在彈簧13的作用下,閥體11的座面11b與閥座座面12b相貼合,使得油閥10處于關閉狀態(tài),閥桿11a上設有供燃油通過的流道,油腔32中的燃油通過油孔14和所述流道到達油閥座面11b/12b。
由于油閥10是依靠油壓開啟,彈簧13完全處于油腔32之內,并作用于閥體11和閥座12之間,形成一個結構緊湊的油閥整體。從而可以實現(xiàn)小型化,例如,長短尺寸可以控制在30mm之內。比以往多孔式噴嘴將彈簧13作用于閥體11和腔體31之間的結構優(yōu)異。
噴嘴帽21設有與殘余容積22連通的噴孔23,噴孔23的方向可以與油閥10的軸線相垂直,也可以依照對噴射方向的要求,設定或者改變噴射方向,噴孔23可以是一個或者多于一個,多個噴孔可以提高霧化質量,靈活地改變噴射方向和油霧的分布。這種能夠實現(xiàn)噴射方向與油閥10之軸線垂直的特性在摩托車的應用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因為否則就要重新改變整車的設計甚至影響發(fā)動機的性能,例如,這種噴嘴可以適應于現(xiàn)有的市場普及的125CC騎式摩托車各種整車結構。
閥體11的座面11b相對于閥座12的座面12b靠近殘余容積22一側,當油腔32中的燃油的壓力大于彈簧13的預緊力時,閥體11向殘余容積22的方向移動并開啟油閥10。
閥座12的座面12b為軸心對稱的內錐面,大口開向殘余容積22的方向,閥體11的座面11b與閥座12的錐形座面12b為一對能夠形成密封環(huán)帶的接觸面,閥體11的錐面11b也對應地大端朝向殘余容積。
在閥體11的錐形底面設有一個圓臺形的突出體15,突出體15與殘余容積22的幾何形狀相適應,從而形成一定的流體通道并減小殘余容積22的容積。
圍繞油孔14設有過濾網(wǎng)40,燃油必須經過過濾網(wǎng)40才能進入油閥10的座面11b/12b、滑動配合通道14a等精密配合部位。
閥體11的開啟可以根據(jù)需要設計成被閥座端面12a所限位,也可以被殘余容積22之內壁面22a所限位,本實施例的限位由閥座端面12a完成。
對于本實施例所描述的噴油嘴,一個典型的工作過程是來源于燃油入口33的燃油進入油腔32,當油壓對閥體11所產生力的能夠克服彈簧13的預緊力時,閥體11向殘余容積方向運動,油閥10隨之開啟,燃油通過過濾網(wǎng)40經油孔14進入油閥10到達殘余容積22,再由噴孔23噴出,閥體11的開啟受到端面12a的限制,此時閥體11達到其升程,當油腔32中的油壓對于閥體11產生的作用力低于彈簧13的作用力時,閥體11開始落座,油閥隨之關閉,一個燃油噴射周期結束。
圖2顯示了本發(fā)明的噴油嘴實施例2的結構。
如圖2所示的噴油嘴結構,在燃油入口33入口處設有一個單向閥50,單向閥50是由單向閥座51、單向閥體52以及彈簧53構成,彈簧53的一端將閥體52壓在閥座51的密封端面上,另一端頂壓在腔體31上,單向閥50內的油腔55與燃油入口33和油腔32保持連通。設置單向閥50的目的在于噴射結束后保持油腔32中的殘余油壓,并能夠防止高溫汽油的蒸發(fā)。
圖2所示結構的殘余容積22的形狀,一方面有利于燃油的流通,另一方面可以減小殘余容積的容積。
圖2所示結構的噴嘴帽21與腔體31連為一體,油閥10位于其中將油腔32與殘余容積22隔開。
其它部分同于實施例1。
應用實施例圖3所示系統(tǒng)是本發(fā)明的噴油嘴的一個典型應用,圖示的脈沖式電子燃油泵3與本發(fā)明的噴油嘴1的結合形成了一個汽油機進氣道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供油組件。
在所示系統(tǒng)中,來自油箱6的燃油經過濾與汽液分離器7及低壓進油管4進入脈沖式電子燃油泵3,在PWM電壓波的驅動下,一部分燃油被燃油泵3壓送到噴嘴1,然后噴入發(fā)動機2的進氣道,另一部分燃油經回油管5回到燃油箱6,油箱內設有蒸汽排出管8。
上述系統(tǒng)同樣適用于缸內直噴系統(tǒng)和代用燃料發(fā)動機,這時,噴嘴1將燃料直接噴入氣缸。
本發(fā)明的噴油嘴在所示系統(tǒng)的應用其優(yōu)點十分明顯由于脈沖式電子燃油泵3的尺寸限制和其對安裝方向的要求,很容易產生與車體之間的裝配干涉問題,本發(fā)明的噴油嘴通過其靈活的噴射方向的設定,可以有效地解決此類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噴油嘴,其包括腔體(31)、油閥(10)和噴嘴帽(21),當腔體(31)內油腔(32)中燃油壓力高于所定值時,油閥(10)開啟,燃油通過噴嘴帽(21)噴出,其特征在于油閥(10)由閥體(11)、閥座(12)和彈簧(13)組成,閥座(12)的后端與腔體(31)連接形成油腔(32),腔體(31)設有進入油腔(32)的入口通道(33),彈簧(13)位于油腔(32)內,并作用于閥體(11)和閥座(12)之間使油閥(10)關閉,閥座(12)的前端與噴嘴帽(21)連接形成殘余容積(22),噴嘴帽(21)設有與殘余容積(22)連通的噴孔(2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閥座(12)的座面(12b)是一個大端面開向殘余容積(22)的內錐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閥體(11)的座面(11b)是一個大端朝向殘余容積(22)的外錐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閥體(11)的座面(11b)是一個球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閥體(11)的開啟升程受限于閥座(12)之端面(12a)。
6.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閥體(11)的開啟升程受限于噴嘴帽(21)之殘余容積之內壁面(22a)。
7.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在閥體(11)位于殘余容積(22)的前端設有一個突出體(15)。
8.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閥座(12)設有進入油閥(10)的油孔(14),圍繞油孔(14)設有過濾網(wǎng)(40)。
9.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噴孔(23)的方向與油閥(10)的軸線垂直。
10.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在入口通道(33)的入口處設有一個單向閥(50)。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油嘴,其特征在于在入口通道(33)的入口處設有單向閥(50),閥座(12)的座面是一個開向殘余容積(22)的內錐面,閥體(11)的座面是一個大端朝向殘余容積(22)的外錐面,閥體(11)的升程受限于閥座(12)之端面(12a),閥座(12)設有進入油閥(10)的油孔(14),圍繞油孔(14)設有過濾網(wǎng)(40),噴孔(23)與油閥(10)的軸線垂直。
全文摘要
一種噴油嘴,屬于發(fā)動機技術領域,包括腔體、油閥和噴嘴帽,當油腔中的燃油壓力高于所定值時,油閥開啟,燃油通過噴嘴帽噴出,油閥由閥體、閥座和彈簧組成,閥座的后端與腔體連接形成油腔,腔體設有進入油腔的入口通道,彈簧位于油腔內,并作用于閥體和閥座之間使油閥關閉,閥座的前端與噴嘴帽連接形成殘余容積,噴嘴帽設有與殘余容積連接的噴孔。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應用于電子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脈沖式燃油泵的全新燃油噴嘴結構。本發(fā)明噴油嘴具有結構簡單、體型小、可靈活設定燃油噴射方向以及能使得座面免受燃燒室火焰侵害等的有益效果。
文檔編號F02M61/18GK1789695SQ200410089530
公開日2006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郗大光, 楊延相, 劉昌文 申請人:浙江飛亞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