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秸桿炭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
目.0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全球溫室效應日益惡化,能源供需矛盾的日趨加劇,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課題。節(jié)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開發(fā)利用可再生能源成為世界的發(fā)展主旋律。
[0003]農作物秸桿如高粱桿、王米桿、棉桿和秫秸等秸桿來源廣泛。秸桿中有40%被農民用作生活燃料和養(yǎng)畜飼料,剩余60%被丟棄就地焚燒,不僅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還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農作物秸桿是一種有機物,它由可燃質、無機質和水組成,主要含有碳、氫、氧及少量的氮元素和硫元素等。對農作物秸桿進行炭化處理制炭是充分利用這些農業(yè)廢棄物作為生物質原料的有效途徑之一,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采用秸桿炭化系統(tǒng)來完成秸桿制炭。如中國專利號“201020120143.3”在2010年11月10日公開了一種臥式秸桿炭化裝置,其技術方案為該裝置包括螺旋上料機、預熱旋轉爐、炭化旋轉爐、螺旋出炭機、熄炭倉,防爆除塵器、洗滌器、冷凝器、燃燒器、沉淀池。秸桿經螺旋上料機進入預熱旋轉爐,經連接通道進入炭化旋轉爐,由螺旋出炭機輸入熄炭倉冷卻后自動落出,煙氣預熱秸桿后經洗滌、冷凝提取焦油和醋酸后輸入燃燒器,作為炭化爐熱源。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秸桿炭化后的溫度較高,需要對其進行冷卻,但以上述專利文件為代表的現(xiàn)有技術,均是通過熄炭倉等設備自然冷卻制得的成品炭,這種冷卻方式不僅導致冷卻時間長,制炭效率低,還導致成品炭的熱量白白流失,未能對熱能有效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本實用新型既能夠快速冷卻成品炭,又能夠把成品炭在冷卻過程中的大量熱能加以回收利用。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種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冷風區(qū)、熱風區(qū)和成品炭的換熱區(qū),所述換熱區(qū)位于冷風區(qū)與熱風區(qū)之間,所述冷風區(qū)上設置有冷風進口,所述熱風區(qū)上設置有與秸桿烘干器連接的熱風出口,所述換熱區(qū)內設置有換熱管,所述換熱管的兩端分別與冷風區(qū)和熱風區(qū)相通。
[0007]所述殼體上部設置有自動開閉式蓋板,所述殼體下部設置有自動開閉式底板。
[0008]所述換熱管的數量為多根,多根換熱管分多層固定在換熱區(qū)內,且每層包括多根均勻設置的換熱管。
[0009]所述換熱管內均勻設置有多個傾斜的翅片,所述翅片的傾斜方向與冷風的流動方向相反。
[0010]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
[001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冷風區(qū)能使冷風以較為平緩的速度進行換熱管,既保證冷風與成品炭的換熱效果更好,又保證冷風的利用率更高,同時,這樣的結構還有利于減小冷卻裝置的占地面積。而通過熱風區(qū)又能使換熱后的熱風通過熱風出口快速流向秸桿烘干器,進而能夠減小熱能的損失和提高秸桿的烘干效果。與中國專利號“201020120143.3”為代表的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既能夠快速冷卻成品炭,又能夠把成品炭在冷卻過程中的大量熱能加以回收利用,有效防止熱量白白流失。
[0012]二、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殼體上部的自動開閉式蓋板有利于快速地將待冷卻的成品炭裝入殼體內,通過殼體下部的自動開閉式底板有利于快速地將冷卻后的成品炭從殼體內卸出。同時,通過蓋板和底板的配合,能夠防止冷卻中炭層與空氣中氧氣接觸,以及確保粉塵不進入生產車間。
[0013]三、本實用新型中,多根換熱管分層均勻設置在換熱區(qū)內,該結構從內部冷卻堆積在殼體內的成品炭,能夠進一步加快成品炭的冷卻效率和進一步提尚成品炭的冷卻效果。
[0014]四、本實用新型中,在換熱管內均勻設置多個與冷風流動方向相反的傾斜翅片,能夠延長冷風在換熱管內的流動時間、增大冷風與換熱管的接觸面積和加大冷風在熱風管的接觸力度,進而有利于更進一步的提升成品炭的冷卻效果和冷卻速度。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標號為:1、殼體,2、冷風區(qū),3、熱風區(qū),4、換熱區(qū),5、換熱管,6、自動開閉式蓋板,7、自動開閉式底板,8、翅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1
[0019]—種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I內設置有四塊隔板,用于將殼體I分成冷風區(qū)2、熱風區(qū)3和成品炭的換熱區(qū)4,所述冷風區(qū)2和熱風區(qū)3分別位于殼體I的兩端,所述換熱區(qū)4位于冷風區(qū)2與熱風區(qū)3之間,所述冷風區(qū)2上設置有與鼓風機連接的冷風進口,所述熱風區(qū)3上設置有與秸桿烘干器連接的熱風出口,所述換熱區(qū)4內設置有換熱管5,所述換熱管5固定在隔板上,換熱管5的兩端分別與冷風區(qū)2和熱風區(qū)3相通。
[0020]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I上部設置有自動開閉式蓋板6,所述殼體I下部設置有自動開閉式底板7,所述的自動開閉式蓋板6和自動開閉式底板7均通過機械式開關與殼體I連接,能夠實現(xiàn)自動打開或關閉。進一步的,所述自動開閉式蓋板6與殼體I之間設置有耐高溫的密封圈,所述自動開閉式底板7與殼體I之間設置有耐高溫的密封圈,防止炭層與空氣中氧氣接觸,以及確保粉塵不進入生產車間。
[0021]本實施例中,所述換熱管5的數量為多根,多根換熱管5分多層固定在換熱區(qū)4內,且每層包括多根均勻設置的換熱管5。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熱風區(qū)3的熱風出口通過保溫管與秸桿烘干器連接,防止熱能流失。
[0023]本實施例的實施原理為:先打開自動開閉式蓋板6,將待冷卻成品炭裝入殼體I內,再關閉自動開閉式蓋板6,然后通過鼓風機將冷風送入殼體I內的冷風區(qū)2,冷風進入冷風區(qū)2后,通過換熱管5與換熱區(qū)4的成品炭進行換熱,換熱后的冷風變成熱風進入熱風區(qū)3,并經熱風出口進入秸桿烘干器,冷卻后的成品炭從自動開閉式底板7處卸出。
[0024]實施例2
[0025]—種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I內設置有冷風區(qū)2、熱風區(qū)
3和成品炭的換熱區(qū)4,所述換熱區(qū)4位于冷風區(qū)2與熱風區(qū)3之間,所述冷風區(qū)2上設置有冷風進口,所述熱風區(qū)3上設置有與秸桿烘干器連接的熱風出口,所述換熱區(qū)4內設置有換熱管5,所述換熱管5的兩端分別與冷風區(qū)2和熱風區(qū)3相通,所述換熱管5內均勻設置有多個傾斜的翅片8,所述翅片8的傾斜方向與冷風的流動方向相反,以便于增大冷風與換熱管5的接觸面積。
【主權項】
1.一種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I)內設置有冷風區(qū)(2)、熱風區(qū)(3)和成品炭的換熱區(qū)(4),所述換熱區(qū)(4)位于冷風區(qū)(2)與熱風區(qū)(3)之間,所述冷風區(qū)(2)上設置有冷風進口,所述熱風區(qū)(3)上設置有與秸桿烘干器連接的熱風出口,所述換熱區(qū)(4)內設置有換熱管(5),所述換熱管(5)的兩端分別與冷風區(qū)(2)和熱風區(qū)(3)相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I)上部設置有自動開閉式蓋板(6 ),所述殼體(I)下部設置有自動開閉式底板(7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5)的數量為多根,多根換熱管(5)分多層固定在換熱區(qū)(4)內,且每層包括多根均勻設置的換熱管(5)。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5)內均勻設置有多個傾斜的翅片(8),所述翅片(8)的傾斜方向與冷風的流動方向相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秸稈炭化系統(tǒng)用冷卻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冷風區(qū)、熱風區(qū)和成品炭的換熱區(qū),所述換熱區(qū)位于冷風區(qū)與熱風區(qū)之間,所述冷風區(qū)上設置有冷風進口,所述熱風區(qū)上設置有與秸稈烘干器連接的熱風出口,所述換熱區(qū)內設置有換熱管,所述換熱管的兩端分別與冷風區(qū)和熱風區(qū)相通。本實用新型既能夠快速冷卻成品炭,又能夠把成品炭在冷卻過程中的大量熱能加以回收利用。
【IPC分類】C10B53/02
【公開號】CN20484875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604343
【發(fā)明人】鄧光銀, 曹慶祥, 李航, 曾雪梅
【申請人】德陽市哥倫布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