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礦物加工領域,尤其是一種可實現(xiàn)自動檢測的熱礦破碎設備。
背景技術:
熱礦破碎是礦物加工的必要工序之一;現(xiàn)有的熱礦破碎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由于內部礦物對于設備內壁的沖擊,故其極易出現(xiàn)設備的磨損?,F(xiàn)有工藝中采用定期檢修的方式以對于設備進行檢測處理。然而,由于設備磨損頻率較高,上述檢測方式難以針對設備的實時磨損狀態(tài)進行獲知,進而使得設備在磨損過度的情況下極易導致事故。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礦破碎設備,其可實現(xiàn)對于粉碎設備磨損狀態(tài)的實時檢測,以確保粉碎設備的正常工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實現(xiàn)自動檢測的熱礦破碎設備,其包括有破碎機體,破碎機體內部設置有破碎軸,破碎軸由設置在破碎機體外部的驅動電機進行驅動,破碎軸之上設置有多個沿破碎軸徑向延伸的破碎端齒;所述破碎機體外部設置有采用環(huán)形結構的檢測端體,檢測端體的內壁之上設置有多個測厚儀,所述檢測端體的底端面之上連接有多個在豎直方向上進行延伸的連接桿件,每一個連接桿件均連接有升降氣缸。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端體之上設置有至少4個測厚儀,多個測厚儀關于檢測端體的軸線成旋轉對稱。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對于檢測端體以及測厚儀進行穩(wěn)定的升降支撐。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端體的內壁之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導向輪的軸線垂直于檢測端體的軸向延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導向輪的設置以使得檢測端體在相對于破碎機體進行升級的過程中得以導向處理,進而使其移動穩(wěn)定性得以改善,進而使得固定在檢測端體之上的測厚儀的檢測精度亦得以保障。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端體之中,每一個測厚儀均連接有移動氣缸,移動氣缸的軸線沿檢測端體的徑向進行延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移動氣缸的設置以使得測厚儀在非檢測狀態(tài)下遠離破碎機體進行運動,以避免破碎機體內部礦物的撞擊導致測厚儀精度受到影響甚至發(fā)生損壞現(xiàn)象。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可實現(xiàn)自動檢測的熱礦破碎設備,其可通過設置在破碎機體外部的測厚儀以對于破碎機體的壁厚進行檢測,從而通過對于破碎機體壁厚的實時檢測以精確獲知其內部磨損狀況,以在必要的情況下及早對于設備進行檢修處理;上述檢測端體所采用的環(huán)形結構一方面致使可對于破碎機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各個部分進行均勻的檢測,同時其可在檢測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以避免其由于機械振動等因素而導致檢測精度受到影響。此外,檢測端體底部的升降氣缸可驅使連接桿件以及檢測端體在豎直方向上進行升降處理,進而使得檢測端體以及測厚儀可對于破碎機體豎直方向上的各個位置進行檢測處理,進而使其檢測均度以及適用性得以進一步的改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檢測端體俯視圖;
附圖標記列表:
1—破碎機體、2—破碎軸、3—驅動電機、4—破碎端齒、5—檢測端體、6—測厚儀、7—連接桿件、8—升降氣缸、9—導向輪、10—移動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實施例1
如圖1與圖2所示的一種可實現(xiàn)自動檢測的熱礦破碎設備,其包括有破碎機體1,破碎機體1內部設置有破碎軸2,破碎軸2由設置在破碎機體1外部的驅動電機3進行驅動,破碎軸2之上設置有多個沿破碎軸2徑向延伸的破碎端齒4;所述破碎機體1外部設置有采用環(huán)形結構的檢測端體5,檢測端體5的內壁之上設置有多個測厚儀6,所述檢測端體1的底端面之上連接有多個在豎直方向上進行延伸的連接桿件7,每一個連接桿件7均連接有升降氣缸8。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端體之上設置有至少4個測厚儀,多個測厚儀關于檢測端體的軸線成旋轉對稱。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對于檢測端體以及測厚儀進行穩(wěn)定的升降支撐。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可實現(xiàn)自動檢測的熱礦破碎設備,其可通過設置在破碎機體外部的測厚儀以對于破碎機體的壁厚進行檢測,從而通過對于破碎機體壁厚的實時檢測以精確獲知其內部磨損狀況,以在必要的情況下及早對于設備進行檢修處理;上述檢測端體所采用的環(huán)形結構一方面致使可對于破碎機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各個部分進行均勻的檢測,同時其可在檢測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以避免其由于機械振動等因素而導致檢測精度受到影響。此外,檢測端體底部的升降氣缸可驅使連接桿件以及檢測端體在豎直方向上進行升降處理,進而使得檢測端體以及測厚儀可對于破碎機體豎直方向上的各個位置進行檢測處理,進而使其檢測均度以及適用性得以進一步的改善。
實施例2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如圖2所示,所述檢測端體5的內壁之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9,導向輪9的軸線垂直于檢測端體的軸向延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導向輪的設置以使得檢測端體在相對于破碎機體進行升級的過程中得以導向處理,進而使其移動穩(wěn)定性得以改善,進而使得固定在檢測端體之上的測厚儀的檢測精度亦得以保障。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yōu)點均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如圖1所示,所述檢測端體5之中,每一個測厚儀6均連接有移動氣缸10,移動氣缸10的軸線沿檢測端體5的徑向進行延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移動氣缸的設置以使得測厚儀在非檢測狀態(tài)下遠離破碎機體進行運動,以避免破碎機體內部礦物的撞擊導致測厚儀精度受到影響甚至發(fā)生損壞現(xiàn)象。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yōu)點均與實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