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渦式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給水處理領域中一種使渾水與混凝劑充分混合管式混合器。
混合器是自來水廠將其裝在沉淀池前端的渾水管道中用于進一步混合渾水和混凝劑的一種裝置。目前國內(nèi)現(xiàn)有的管式混合器有文式管式混合器、孔板式混合器、擴散混合器、靜態(tài)混合器等。文式管式混合器和孔板式混合器是利用混合器管路截面的變化,使加混凝劑的渾水通過混合器時其通流截面發(fā)生變化,使水流發(fā)生湍流,從而使渾水與混凝劑進一步混合,這類混合器其混合效果較差。擴散混合器是在管路設置一阻流物,使水流發(fā)生湍流從而進一步混合渾水與混凝劑,這種混合器的混合效果也不佳。而靜態(tài)混合器是在一段較長的管路內(nèi)設置交錯的分流板,這種混合器其混合效果雖較好,但其水頭損失較大,同時由于管內(nèi)分流板交錯設置,管路流道表面難以涂抹防腐材料,故耐腐蝕性較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合率高,水頭損失小,防腐性能好的旋渦式混合器。
本實用新型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在漸縮管(1)和擴散管(7)兩小端之間接一旋渦導流管(6),在旋渦導流管(6)內(nèi)固設一由槳葉(11)和輪轂(12)組成的輪槳,槳葉(11)的葉面朝向漸縮管(1),輪轂(12)的兩端各設有一導流帽(10),在漸縮管(1)上貫穿有1-3根加藥管(2),加藥管(2)的管壁上開有數(shù)十個噴射孔(3),在擴散管(7)大端的管口固設有交叉的擋柵(9)。
使用時,將本旋渦式混合器接在沉淀池前5-15米的渾水管道上,渾水自渾水管流入漸縮管后與加藥管中噴射出的混凝劑混合,隨著漸縮管截面的變小,水流的流速增大,隨后載有混凝劑的水體沿導流帽和管壁進入旋渦導流管內(nèi),通過旋渦導流管內(nèi)槳葉葉面的誘導,迫使水流產(chǎn)生圓周速度,水流通過輪槳進入擴散管后形成紊流及旋渦,從而使混凝劑進一步均勻擴散,當水流旋轉(zhuǎn)流動到擴散管的出口處時與固定的擋柵相碰,加劇了紊動撞擊效應,使混合更為充分,然后均布混凝劑的水體帶著殘余的渦流。經(jīng)過渡管進入沉淀池內(nèi)。經(jīng)過本混合器的混合可使渾水與混凝劑較充分地混合。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為結(jié)構(gòu)簡單、混合效果好、加工安裝方便及防腐性能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jié)構(gòu)圖;圖2為旋渦導流部分的結(jié)構(gòu)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圖2的Ⅰ-Ⅰ剖面展開圖;圖5為圖2的Ⅱ-Ⅱ剖面展開圖;圖6為圖2的Ⅲ-Ⅲ剖面展開圖;圖7為圖2的Ⅳ-Ⅳ剖面展開圖;圖8為圖2的Ⅴ-Ⅴ剖面展開圖。
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述。
漸縮管(1)和擴散管(7)為兩截圓臺狀的管路,將旋渦導流管(6)與由槳葉(11)和輪轂(12)組成的輪槳制成一體,兩導流帽(10)通過螺栓(8)固定在輪轂(12)的兩端,導流帽(10)導流部分的表面采用橢圓拋物面。旋渦導流管(6)通過螺栓(4)與漸縮管(1)和擴散管(7)的兩小端相接,且使槳葉(11)的葉面朝向漸縮管(1),槳葉(11)的形狀采用NACA66翼型,槳葉(11)的葉數(shù)取8葉,在漸縮管(1)的中部貫穿一加藥管(2),在加藥管(2)的管壁上開有30-40個噴射孔,在擴散管(7)的出口處固設一十字交叉的擋柵(9)。在本旋渦式混合器的流道表面進行環(huán)氧樹脂三度防腐處理,以增強其防腐性。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旋渦式混合器,由漸縮管(1)和擴散管(7)組成,其特征是在漸縮管(1)與擴散管(7)兩小端之間銜接有一旋渦導流管(6),在旋渦導流管(6)內(nèi)固設有一由槳葉(11)和輪轂(12)組成的輪槳,槳葉(11)的葉面朝向漸縮管(1),輪轂(12)的兩端各設有一導流帽(10),在漸縮管(1)上貫穿有1-3根加藥管(2),加藥管(2)的管壁上開有數(shù)十個噴射孔(3),在擴散管(7)大端的管口固設有交叉的擋柵(9)。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旋渦式混合器,其特征是所述輪槳槳葉(11)的形狀采用NACA66翼型,槳葉(11)的葉數(shù)為8葉。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旋渦式混合器,其特征是導流帽(10)導流部分的表面為橢圓拋物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城市給水處理領域中的一種管式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漸縮管與擴散管間接有一旋渦導流管,在旋渦導流管內(nèi)固設有一輪槳,輪槳輪轂的兩端各設有一流帽,在漸縮管上貫穿有開有噴射孔的加藥管,在擴散管的出口固設有交叉的擋柵。加有混凝劑的渾水通過本混合器可使混凝劑進一步均勻地擴散,達到較好的混合效果。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安裝方便,且防腐性能好。
文檔編號C02F1/52GK2150918SQ9323635
公開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3年2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3年2月26日
發(fā)明者馮良榮 申請人:馮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