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齒輪箱的冷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注和排出制冷劑的裝置。
現有用于齒輪箱的冷卻器,其內部結構為蛇型銅管,海水從管內流過,通過熱交換將熱量帶走,冷卻能力差。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振動等原因,銅管易損壞漏水,而維修又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卻效果好,維修方便的冷卻器。
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固定在外殼左端的前蓋,固定在外殼右端的后蓋,外殼上有進油口、出油口和放油螺塞,前蓋上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前蓋與外殼之間固定有前端板,在外殼右端內側裝有后端板,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固定有一組平行的銅管、套接在銅管上的隔片,在后端板的外側面裝有芯子蓋,隔片與外殼之間、芯子蓋與后蓋之間分別留有間隙。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帶隔片的一組平行銅管的結構,與現用于齒輪箱的蛇型銅管結構的冷卻器相比,冷卻能力可以提高15%以上。在銅管漏水時也只需更換或維修漏水的一根或幾根銅管,所以維修起來非常方便。
附圖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剖視圖,圖2為
圖1的A-A面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與一種齒輪箱的聯(lián)接關系示意圖。
圖中(1)為外殼,(2)為前蓋,(3)為后蓋,(4)為進油口,(5)為出油口,(6)為放油螺塞,(7)為進水口,(8)為出水口,(9)為前端板,(10)為后端板,(11)為銅管,(12)為隔片,(13)為芯子蓋,(14)為鋅塊,(15)為冷卻器,(16)為過濾器,(17)為油泵,(18)為箱體,(19)為輸入軸,(20)為輪出軸。
附圖給出的實施例中,前蓋(2)與前端板(9)一同通過螺栓固定在外殼(1)左端,后蓋(3)固定在外殼(1)的右端,外殼(1)上有一個進油口(4)、一個出油口(5)和兩個放油螺塞(6),前蓋(2)上有一個進水口(7)和一個出水口(8),后端板(1)無隙自由地裝在外殼(1)右端內側,芯子蓋(13)用螺栓固定在后端板(10)的外側面上,芯子蓋(13)內裝有鋅塊(14),通過螺釘固定,26根平行的銅管(11)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前端板(9)和后端(10)上,銅管(11)上套接著均布的七片隔片(12),隔片(12)與外殼(1)之間、芯子蓋(13)與后蓋(3)之間的間隙分別為3——5mm、10——15mm。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其進油口(4)和出油口(5)通過輸油管與過濾器(16)相接,過濾器(16)與油泵(17)相通,油泵(17)裝在輸入軸(19)的右端,冷卻水由進水口(7)進入冷卻器,再由出水口(8)排出,將機油的熱量帶走。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齒輪箱的冷卻器,包括外殼(1),固定在外殼(1),左端的前蓋(2),固定在外殼(1)右端的后蓋(3),外殼(1)上有進油口(4)、出油口(5)和放油螺塞(6),前蓋(2)上有進水口(7)和出水口(8),其特征在于前蓋(2)和外殼(1)之間固定有前端板(9),在外殼(1)右端內側裝有后端板(10),在前端板(9)和后端板(10)之間固定有一組平行的銅管(11)、套接在銅管(11)上的隔片(12),在后端板(10)的外側面裝有芯子蓋(13),隔片(12)與外殼(1)之間、芯子蓋(13)與后蓋(3)之間分別留有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齒輪箱的冷卻器,其特征在于芯子蓋(13)內裝有鋅塊(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齒輪箱的冷卻器,其特征在于隔片(2)與外殼(1)之間的間隙為3-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齒輪箱的冷卻器,其特征在于芯子蓋(13)與后蓋(3)之間的間隙為10~1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加注和排出制冷劑的裝置,由外殼和固定在外殼內的一組帶隔片的平行的銅管構成,這種結構的冷卻器與現用于齒輪箱的蛇形銅管結構的冷卻器相比,冷卻能力可提高15%以上。在銅管漏水時也只需更換或修理漏水的一根或幾根銅管,維修起來方便。
文檔編號F25D1/00GK2094009SQ90219360
公開日1992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1990年11月26日
發(fā)明者于乃生, 侯丙和, 吳興礦, 陳忠德 申請人:濰坊齒輪箱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