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加熱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加熱、保溫裝置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加工的各個領域,也常見于鐳射膜加工行業(yè)。
現(xiàn)有的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采用內、外桶結構,內桶加入涂料,內、外桶之間容置腔加入水,該容置腔底部設有加熱裝置。加熱裝置工作時,容置腔底部的水先被加熱,再將熱傳導到內桶的涂料。該加熱方式因內桶整體受熱不均,易導致涂料局部爆沸,飛濺,從而引發(fā)加熱裝置短路起火,將涂料點燃的安全事故。另外,該加熱裝置工作時產(chǎn)生的熱量,有一部分會被外桶底部結構吸收,導致容置腔內的水升溫慢,整體熱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其加熱均勻,防止涂料因局部爆沸、飛濺引起加熱裝置短路起火,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熱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包括恒溫水箱和加熱桶,恒溫水箱設有進口和出口,加熱桶包括外桶、內桶和桶蓋,內桶位于外桶內部,桶蓋蓋在外桶的開口處,內桶與外桶之間形成容置腔,外桶的上部設有三個進水口,三個進水口沿外桶的周向呈分散設置,外桶的下部設有出水口,三個進水口均分別通過管道連接于恒溫水箱的出口,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于恒溫水箱的進口。
進一步,恒溫水箱的出口連接有出水主管,三個進水口分別通過一根進水分管連接于出水主管。
進一步,出水主管上還設有第一閥門。
進一步,出水口與恒溫水箱的進口之間的管道上設有第二閥門。
進一步,三個進水口到外桶的底部的高度相同。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包括恒溫水箱和加熱桶,恒溫水箱設有進口和出口,加熱桶包括外桶、內桶和桶蓋,內桶位于外桶內部,桶蓋蓋在外桶的開口處,內桶與外桶之間形成容置腔,外桶的上部設有三個進水口,三個進水口沿外桶的周向呈分散設置,外桶的下部設有出水口,三個進水口均分別通過管道連接于恒溫水箱的出口,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于恒溫水箱的進口,實現(xiàn)了涂料與帶電設備隔絕,確保安全,恒溫的熱水經(jīng)恒溫水箱加熱后從三個進水口進入內桶與外桶之間的容置腔,并對內桶內的涂料進行加熱,熱水分別沿內桶外側面從上部往下流,使內桶受熱均勻,避免涂料爆沸,飛濺,另外,內桶上部和下部同時加熱,且水溫差距小,熱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的剖視圖;
圖2是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
其中,圖1、圖2包括:
1、外桶 2、內桶
31、第一容置腔 32、第二容置腔
41、第一進水口 42、第二進水口
43、第三進水口 5、出水口
6、桶蓋 7、第一閥門
8、第二閥門 91、第一進水分管
92、第二進水分管 93、第三進水分管
10、出水主管 11、接觸處。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及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包括恒溫水箱(圖未示)和加熱桶,所述恒溫水箱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加熱桶包括外桶1、內桶2和桶蓋6,內桶2位于外桶1內部,桶蓋6蓋在外桶1的開口處,內桶2與外桶1之間形成第一容置腔31和第二容置腔32,內桶2的底部與外桶1的底部接觸處11有間隙,使第一容置腔31和第二容置腔32連通。外桶1的上部設有第一進水口41、第二進水口42和第三進水口43,三個進水口到外桶1的底部的高度相同。三個進水口沿外桶1的周向呈分散設置,具體地,第一進水口41的中心軸線與第二進水口42的中心軸線所成的夾角a為90°,第一進水口41的中心軸線與第三進水口43的中心軸線所成的夾角b為90°。第一進水口41、第二進水口42和第三進水口43分別通過第一進水分管91、第二進水分管92和第三進水分管93連接于出水主管10,出水主管10連接于所述恒溫水箱的出口。外桶1的下部設有出水口5,出水口5通過管道連接于所述恒溫水箱的進口。出水主管10連接有第一閥門7,出水口5通過管道連接有第二閥門8。
使用所述鐳射膜涂料加熱裝置時,先往內桶2加入涂料,蓋好桶蓋6。開啟所述恒溫水箱(圖未示)并將水加熱,打開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熱水通過出水主管10分別進入第一進水口41、第二進水口42和第三進水口43,繼而分別流到內桶2外側面的上部并沿該外側面往下流,使內桶2均勻受熱。熱水循環(huán)地進入第一容腔31并從第二容腔32排出,對內桶2持續(xù)地加熱。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