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能夠實現(xiàn)干燥劑塊的維護對應的容易化。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具有:制冷劑回路,其通過制冷劑配管連接壓縮機(3)、流路切換裝置(4)、第一換熱器(5)、減壓裝置和第二換熱器(7)而成;框體(2),其具有配置了第一換熱器(5)和第二換熱器(7)的風路;干燥劑塊(8),其能夠自由拆裝地設置在框體(2)內(nèi)的第一換熱器(5)和第二換熱器(7)之間,進行水分的吸附和解吸??蝮w(2)具有將干燥劑塊(8)取出到框體的外部的取出口。
【專利說明】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除濕功能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的具有除濕功能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蒸發(fā)器和除霜加 熱器構成,在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的制冷循環(huán)內(nèi)填充了制冷劑。在制冷循環(huán)中,被壓縮機壓縮的制 冷劑成為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并被送入冷凝器。而且,流入冷凝器的制冷劑通過向空氣 放出熱量而液化。該液化的制冷劑被膨脹閥減壓,成為氣液二相狀態(tài)的制冷劑,然后,在蒸 發(fā)器中從周圍空氣吸熱,由此氣化,并在壓縮機中流通。在該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被用于冷凍或冷 藏倉庫的情況下,需要以保持比l〇°C低的溫度帶的方式進行控制,所以蒸發(fā)器中的蒸發(fā)溫 度比0°C低。因此,在蒸發(fā)器中產(chǎn)生霜,使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的冷凍能力(除濕能力)下降。
[0003] 因此,通過安裝在蒸發(fā)器中的除霜加熱器,定期地進行除霜運轉。其結果是,與進 行除霜運轉相應地,不必要地消耗能量,引起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的效率的降低。而且,除濕運轉 后,冷凍或冷藏倉庫內(nèi)的溫度上升,施加于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的負載增大,消耗電力增加。另外, 在能夠控制壓縮機的轉速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的情況下,在制冷的中間期(梅雨季、秋季等),制 冷負載變小,因此,使壓縮機的轉速降低,由此,遵循該負載。其結果是,蒸發(fā)器的蒸發(fā)溫度 上升,能夠除去室內(nèi)的顯熱,但陷入不能除去室內(nèi)的潛熱的狀況,室內(nèi)的相對濕度上升,使 處于室內(nèi)的人的不適感增大。
[0004] 因此,以往以來,公開了一種技術,其組合制冷劑冷凍機和水分吸附構件,通過水 分吸附構件預先除去流入蒸發(fā)器(吸熱器)的空氣中的水分,由此,不需要除霜運轉。專利文 獻1公開了具有除濕轉子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該專利文獻1將被水分吸附構件即除濕轉子進 行了除濕的空氣向蒸發(fā)器(吸熱器)供給,另外,對于吸濕了的水分吸附構件(除濕轉子)的 水分進行脫水而循環(huán)利用,并將被冷凝器(散熱器)加熱了的空氣向該水分吸附構件(除濕 轉子)供給。
[0005] 另外,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也與專利文獻1同樣地,公開了通過除濕轉子進行 除濕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或除濕裝置。
[0006] 另外,專利文獻4公開了一種除臭裝置,從空氣通路的上游側開始按順序配置第 一換熱器、除臭單元及第二換熱器,通過切換第一換熱器及第二換熱器的加熱及冷卻,來進 行使臭氣成分吸附于除臭單元的吸附運轉、和對吸附于除臭單元的臭氣成分進行分解的分 解運轉的切換。
[0007]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8] 【專利文獻】
[0009]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241693號公報(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6、第6頁?第 8頁、圖2)
[0010]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308236號公報(權利要求1、0015段、圖2)
[0011]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6-150305號公報(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7、圖1)
[0012]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148832號公報(權利要求1、圖1)
[0013] 但是,在這些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3中,在除濕轉子中流通的空氣相對于除濕轉 子不是在一個方向上流動,而是向雙方向流動,所以,將通過了除濕轉子的空氣導入蒸發(fā)器 或冷凝器的風路變得復雜。因此,除濕轉子的更換是困難的。
[0014] 另外,在專利文獻4中,在框體內(nèi)收容有除臭單元,但由于沒有考慮將該除臭單元 取出到框體的外部,所以除臭單元的更換是困難的。
【發(fā)明內(nèi)容】
[0015] 本發(fā)明是以上述課題為背景而研發(fā)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夠實現(xiàn)容易地應對干燥劑 塊的維護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
[0016] 本發(fā)明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制冷劑回路,其通過制冷劑配管將壓縮 機、流路切換裝置、第一換熱器、減壓裝置及第二換熱器連接起來;框體,其具有配置了第一 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的風路;干燥劑塊,其能夠自由拆裝地設置在框體內(nèi)的第一換熱器和 第二換熱器之間,進行水分的吸附和解吸,框體具有將干燥劑塊取出到框體的外部的取出 □。
[0017] 發(fā)明的效果
[0018]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在框體上設置有取出口,所以通過從該取出口取出干燥劑塊,能 夠容易地應對干燥劑塊的維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是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概要圖。
[0020] 圖2是干燥劑塊8所使用的固體吸附材料的水分吸附特性圖。
[0021]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干燥劑塊8的主視圖。
[0022] 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干燥劑塊8的側視圖。
[0023] 圖5是表示第一運轉模式時的空氣的狀態(tài)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
[0024] 圖6是表示第二運轉模式時的空氣的狀態(tài)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
[0025] 圖7是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側視圖。
[0026] 圖8是實施方式3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主視圖。
[0027] 附圖標記
[0028] 1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2框體,2a頂棚懸掛框體,3壓縮機,4流路切換裝置,5第一換熱 器,5a第三換熱器,6膨脹閥,7第二換熱器,7a第四換熱器,8干燥劑塊,9送風裝置,10風路 室,10a吸入口,10b吹出口,11機械室,11a機械室單元,12、12a排水盤,13溫濕度傳感器, 14控制裝置,15風路形成板,15a孔,16干燥劑塊固定件,16a支承體,16b固定部件,16c把 手,17干燥劑塊固定件,17a支承體,17b連結部件,18風路室,18a吸入口,18b吹出口,21上 部開口部,21a上部檢查蓋,22側面開口部,22a側面檢查蓋,23側面開口部,23a側面檢查 蓋,24下部開口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9] 以下,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的實施方式。此外,本發(fā)明不被以下 說明的實施方式限定。另外,包含圖1在內(nèi),在以下的附圖中,各構成部件的大小關系存在 與實際不同的情況。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為容易理解,適當使用表達方向的術語(例如 "上"、"下"、"右"、"左"、"前"、"后"等),但這僅是為了說明,這些術語不限定本申請發(fā)明。
[0030] 實施方式1
[0031] 圖1 (a)、(b)是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概要圖。其中,圖1 (a)是空氣 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主視圖,圖1 (b)是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側視圖。基于該圖1 (a)、(b)說明空 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如圖1 (a)、(b)所示,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在框體2內(nèi)具有壓縮機3、流路切換 裝置4、第一換熱器5、作為減壓裝置的膨脹閥6、與第一換熱器5平行地配置的第二換熱器 7,它們通過制冷劑配管被連接成環(huán)狀而構成制冷劑回路A??蝮w2內(nèi)部被配置在第一換熱 器5和第二換熱器7的下方的排水盤12劃分成風路室10和機械室11。而且,在機械室11 中配置有壓縮機3和流路切換裝置4,第一換熱器5及第二換熱器7被配置在風路室10中。 此外,該排水盤12用于接收從第一換熱器5及第二換熱器7滴下的水。
[0032] 壓縮機3壓縮吸入的制冷劑并使其成為高壓。另外,流路切換裝置4以使制冷劑 沿圖1 (a)的實線方向或虛線方向流動的方式切換流路,在切換成圖1 (a)的實線的流路 的情況下,構成了從壓縮機3排出的制冷劑按照流路切換裝置4、第一換熱器5、膨脹閥6、第 二換熱器7及流路切換裝置4的順序流動并返回壓縮機3的制冷循環(huán)。在該結構中,第一 換熱器5作為冷凝器(散熱器)工作,第二換熱器7作為蒸發(fā)器工作。
[0033] 另一方面,在流路切換裝置4的流路被切換成圖1 (a)的虛線的流路的情況下,構 成了從壓縮機3排出的制冷劑按照壓縮機3、流路切換裝置4、第二換熱器7、膨脹閥6、第一 換熱器5及流路切換裝置4的順序流動并返回壓縮機3的制冷循環(huán)。在該結構中,第二換 熱器7作為冷凝器(散熱器)工作,第一換熱器5作為蒸發(fā)器工作。
[0034] 作為該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制冷劑,例如使用R410A。此外,制冷劑不限于R410A,除 此以外,還能夠使用HFC類制冷劑、HC制冷劑或HF0制冷劑等,另外,還能夠使用C0 2或NH3 等自然制冷劑。在使用C02制冷劑時,在高壓為臨界壓力以上的運轉的情況下,冷凝器作為 散熱器工作。
[0035] 另外,第一換熱器5及第二換熱器7例如由板式翅片管換熱器構成,成為在傳熱管 內(nèi)流動的制冷劑和在翅片周圍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結構。膨脹閥6是開度固定的閥, 使通過的制冷劑減壓膨脹。此外,膨脹閥6也可以采用開度可變的電子式膨脹閥。
[0036] 在框體2的風路室10-側,在框體2的側面上形成有將除濕對象空氣導入內(nèi)部的 吸入口 10a,在框體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將除濕了的空氣排出到外部的吹出口 10b。而且, 在圖1 (a)的箭頭α的方向上,被與吹出口 l〇b連接的送風裝置9輸送的空氣從吸入口 l〇a流向吹出口 10b。在風路室10內(nèi),第一換熱器5、與第一換熱器5平行地配置的干燥劑 材料即干燥劑塊8及與第一換熱器5平行地配置的第二換熱器7串聯(lián)地配置,在第二換熱 器7的上方配置有送風裝置9,形成了風路B。
[0037] 在框體內(nèi),在第一換熱器5、干燥劑塊8及第二換熱器7的上方設置有截面L字形 的風路形成板15。通過該風路形成板15,將在第一換熱器5、干燥劑塊8及第二換熱器7中 流通的空氣導入配置在第二換熱器7的上方的送風裝置9,形成了風路B。該風路形成板15 的垂直部與送風裝置9的側部相對,另外,風路形成板15的水平部與第一換熱器5、干燥劑 塊8及第二換熱器7的上部相對。由此,從吸入口 10a被吸入風路B內(nèi)的空氣在風路B內(nèi) 按照第一換熱器5、干燥劑塊8及第二換熱器7的順序直線地流動,之后,流到送風裝置9, 從吹出口 l〇b被排出到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外部。
[0038] 另外,在風路形成板15的水平部設置有孔15a。而且,為了將從風路形成板15的 上方取出的干燥劑塊8取出到框體2的外部,在風路形成板15的上方的框體2的側面形成 有取出口即上部開口部21。此外,在該上部開口部21上以堵塞上部開口部21的方式設置 有上部檢查蓋21a,在檢查時,能夠拆下該上部檢查蓋21a。另外,風路形成板15的水平部 和框體2的頂棚之間的間隙比干燥劑塊8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寬,由此,能夠將干燥劑塊8取 出到風路形成板15的上方。
[0039] 以下,對干燥劑塊8進行說明。干燥劑塊8是將干燥劑材料成型為固態(tài)且成型為 矩形而成的,由吸附和解吸水分的材料構成。作為該材料,使用例如沸石、硅膠、介孔二氧化 硅或高分子類吸附材料等。圖2是干燥劑塊8所使用的固體吸附材料的水分吸附特性圖。 在該圖2中,橫軸是相對濕度,縱軸是平衡吸附率。圖2中的C是硅膠或沸石等。另外,圖2 中的D是多孔硅材料,水分的平衡吸附率相對于相對濕度從約30%至40%的范圍內(nèi)的相對 濕度的變化率(傾斜),比水分的平衡吸附率相對于未達到30%的范圍及超過40%的范圍內(nèi) 的相對濕度的變化率大。該多孔硅材料例如是開設有大量的約1. 5nm的微孔的物質(zhì)(介孔 二氧化硅)。而且,圖2中的E是高分子類吸附材料,相對濕度高的范圍內(nèi)的平衡吸附率極 商。
[0040] 作為干燥劑塊8的干燥劑材料也可以選擇圖2中的C、D、E的任意一個,但圖2中 的D、E在水分的解吸時,不需要使相對濕度成為低濕度。因此,第一換熱器5作為冷凝器工 作時(后述的第一運轉模式時),利用其吹出空氣能夠進行干燥劑塊8所含有的水分的解吸。 此外,作為干燥劑材料選擇了圖2中的C時,僅通過來自第一換熱器5的吹出空氣不能完全 地進行水分的解吸,有時還需要另行設置輔助加熱器(未圖示)。
[0041] 該干燥劑塊8通過干燥劑塊固定件16固定。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干燥劑塊8 的主視圖,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干燥劑塊8的側視圖。該圖4是在圖3中從第二換熱 器7這一側觀察干燥劑塊8的側視圖。在干燥劑塊8中,如圖3、圖4所示,在與第二換熱器 7相對的這一側,例如通過粘接劑等安裝有支承干燥劑塊8的支承體16a。而且,該支承體 16a的上部與連結支承體16a和配置在干燥劑塊8的上方的風路形成板15的、截面U字形 的固定部件16b的底部相接。而且,該固定部件16b的包含底部的下部穿插在風路形成板 15的孔15a中,固定部件16b的從2個立起部的上端部水平地延伸的凸緣被安裝在風路形 成板15的水平部的上部。由此,該固定部件16b將干燥劑塊8固定在風路形成板15上。
[0042] 另外,在該固定部件16b的上部安裝有把手16c,通過把持該把手16c,能夠同時搬 運干燥劑塊8、支承體16a及固定部件16b。通過這些支承體16a、固定部件16b及把手16c 構成了干燥劑塊固定件16。此外,該干燥劑塊固定件16能夠與干燥劑塊8 -起,通過拆下 上部開口部21的上部檢查蓋21a,而從上部開口部21取出到框體2的外部。
[0043]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作用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 所述,能夠從設置在干燥劑塊8的上方的風路形成板15的孔15a,將干燥劑塊8與干燥劑塊 固定件16 -起從風路形成板15的上方取出。而且,能夠從設置在框體2上的上部開口部 21,將從風路形成板15的上方取出的干燥劑塊8及干燥劑塊固定件16取出到框體2的外 部。像這樣,本實施方式通過干燥劑塊固定件16將干燥劑塊8固定在風路形成板15上,另 外,由于上部開口部21被設置在框體2上,所以能夠容易地將干燥劑塊8取出到框體2的 外部。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干燥劑塊8的維護對應。
[0044] 另外,在風路室10中設置有測量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吸入空氣的溫濕度(空氣調(diào)節(jié) 裝置1周圍的溫濕度)的溫濕度傳感器13。另外,在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內(nèi)的機械室11這一側 設置有控制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動作的控制裝置14。該控制裝置14進行后述的除濕運轉控 制(與溫濕度傳感器13的檢測信號相應的流路切換裝置4的切換等)、送風裝置9的轉速控 制、壓縮機3的轉速控制及膨脹閥6的開度控制等各種控制。
[0045] 以下,對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除濕運轉動作進行說明。在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中,能夠通 過流路切換裝置4的流路切換實現(xiàn)2個運轉模式。以下,按順序進行說明。
[0046](第一運轉模式:制冷循環(huán)的動作)
[0047] 首先,對流路切換裝置4的流路被切換到圖1 (a)的實線的情況即第一運轉模式 的動作進行說明。第一運轉模式下的制冷循環(huán)的動作如下所述。通過壓縮機3吸入低壓的 氣體之后,將其壓縮,使其成為高溫且高壓的氣體。通過壓縮機3被排出的制冷劑經(jīng)由流 路切換裝置4流入第一換熱器5。流入第一換熱器5的制冷劑向在風路B中流動的空氣散 熱,在加熱空氣的同時,制冷劑本身被冷卻并冷凝,成為高壓的液體制冷劑并從第一換熱器 5流出。從第一換熱器5流出的液體制冷劑在膨脹閥6中被減壓,成為低壓的二相制冷劑。 然后,制冷劑流入第二換熱器7,從在風路B中流動的空氣吸熱,在冷卻空氣的同時,制冷劑 本身被加熱并蒸發(fā),成為低壓的氣體。然后,制冷劑經(jīng)由流路切換裝置4被吸入壓縮機3。
[0048] (第一運轉模式:空氣的動作)
[0049] 以下,基于圖5對第一運轉模式下的空氣的動作進行說明。圖5是表示第一運轉模 式時的空氣的狀態(tài)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縱軸是空氣的絕對濕度,橫軸是空氣的干球溫度。 另外,圖5的曲線表示飽和空氣,飽和空氣的相對濕度是100%。
[0050] 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周圍的空氣(圖5、a點)流入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之后,被第一換熱器 5加熱,在溫度上升的同時,相對濕度降低(圖5、b點)。然后,空氣流入干燥劑塊8,由于空 氣的相對濕度低,所以,被干燥劑塊8保持的水分解吸(放出),空氣含有的水分量增加。另 一方面,從流入干燥劑塊8的空氣,奪取伴隨解吸產(chǎn)生的解吸熱,空氣的溫度降低,并且成 為高濕度的狀態(tài)(圖5、c點)。然后,空氣流入第二換熱器7,被冷卻。此外,制冷劑回路A以 第二換熱器7內(nèi)的制冷劑溫度比空氣的露點溫度低的方式運轉,空氣通過第二換熱器7被 冷卻,同時被除濕,成為低溫且絕對濕度低的狀態(tài)(圖5、d點)。然后,空氣流入送風裝置9, 并從吹出口 l〇b被排出到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外部。
[0051] (第二運轉模式:制冷循環(huán)的動作)
[0052] 以下,對流路切換裝置4的流路切換到圖1 (a)的虛線的情況即第二運轉模式的 動作進行說明。第二運轉模式下的制冷循環(huán)的動作如下所述。通過壓縮機3吸入低壓的氣 體之后,將其壓縮,使其成為高溫且高壓的氣體。從壓縮機3排出的制冷劑經(jīng)由流路切換裝 置4流入第二換熱器7。流入第二換熱器7的制冷劑向在風路B中流動的空氣散熱,在加熱 空氣的同時,制冷劑本身被冷卻并冷凝,成為高壓的液體制冷劑并從第二換熱器7流出。從 第二換熱器7流出的液體制冷劑在膨脹閥6中被減壓,成為低壓的二相制冷劑。然后,制冷 劑流入第一換熱器5,從在風路B中流動的空氣吸熱,在冷卻空氣的同時,制冷劑本身被加 熱并蒸發(fā),成為低壓的氣體。然后,制冷劑經(jīng)由流路切換裝置4被吸入壓縮機3。
[0053] (第二運轉模式:空氣的動作)
[0054] 以下,基于圖6對第二運轉模式下的空氣的動作進行說明。圖6是表示第二運轉模 式時的空氣的狀態(tài)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縱軸是空氣的絕對濕度,橫軸是空氣的干球溫度。 另外,圖6的曲線表示飽和空氣,飽和空氣的相對濕度是100%。
[0055] 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周圍的空氣(圖6、a點)流入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之后,被第一換熱器 5冷卻。此外,制冷劑回路A以第一換熱器5內(nèi)的制冷劑溫度比空氣的露點溫度低的方式運 轉,空氣被第一換熱器5冷卻的同時被除濕,成為低溫且高相對濕度的狀態(tài)(圖6、e點)。然 后,空氣流入干燥劑塊8,由于空氣的相對濕度高,所以水分被干燥劑塊8吸附,空氣含有的 水分量減少,進一步被除濕。另一方面,流入干燥劑塊8的空氣被伴隨吸附產(chǎn)生的吸附熱加 熱,其溫度上升,成為高溫且低濕度的狀態(tài)(圖6、f點)。然后,空氣流入第二換熱器7并被 加熱,成為高溫(圖6、g點)。然后,空氣流入送風裝置9,從吹出口 10b被排出到空氣調(diào)節(jié) 裝置1外部。
[0056] 像這樣,在第二運轉模式中,在通過第一換熱器5中的制冷劑冷卻而實施除濕(圖 6 :絕對濕度a-e之差)的基礎上,還實施了通過干燥劑塊8的吸附進行的除濕(圖6 :絕對濕 度e-f之差)。因此,比較圖5和圖6可知,第二運轉模式與第一運轉模式相比,能夠確保更 多的除濕量。因此,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中的主要除濕在第二運轉模式中被實施。
[0057] 在本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中,交替地反復實施第一運轉模式和第二運轉 模式。例如,在持續(xù)實施第二運轉模式的情況下,由于干燥劑塊8含有的水分量存在上限, 所以運轉一定時間后,水分不再被干燥劑塊8吸附,除濕量降低。因此,在干燥劑塊8的保持 水分量接近上限的階段,切換到第一運轉模式,并實施從干燥劑塊8放出水分的運轉。像這 樣,通過交替地實施第一運轉模式和第二運轉模式,依次進行干燥劑塊8的吸附解吸作用, 維持通過干燥劑塊8的吸附解吸作用產(chǎn)生的除濕量增加效果。
[0058] 另外,干燥劑塊8的解吸時,第二換熱器7作為蒸發(fā)器發(fā)揮作用,如果被作為板式 翅片管換熱器的蒸發(fā)器的翅片保持的水分(凝結水)被保持在翅片間而不落下,在干燥劑塊 8的吸附時,即,第二換熱器7作為冷凝器發(fā)揮作用時,保持在翅片間的水分再蒸發(fā),反而可 能會進行加濕。為避免該情況,第二換熱器7采用使水分的滑落性提高的構造,第二換熱器 7作為蒸發(fā)器工作時,水分不被保持在翅片間。
[0059] 如以往那樣,在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中,在使用了除濕轉子的結構中,需要用于旋轉驅動 除濕轉子的馬達及其固定構造等,裝置結構復雜。另外,以往,需要在吸附部和解吸部中分 開風路,需要氣密地分離吸附部和解吸部的邊界部分的密封構造。而在本實施方式1中,風 路B為一個,通過流路切換裝置4的切換,能夠切換干燥劑塊8的吸附和解吸,從而不需要 以往的密封構造,能夠簡化裝置結構,實現(xiàn)低成本化。
[0060]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1的第二運轉模式下,對于被輸送的空氣,進行通過第一換熱 器5實施的除濕及通過干燥劑塊8實施的除濕。如以往那樣,在僅在制冷循環(huán)中進行除濕 (僅第一換熱器5除濕)的情況下,輸送的空氣的溫度成為約10°C以下時,在第一換熱器5上 結霜,從而需要頻繁地除霜,不能持續(xù)地除濕,所以除濕能力極端地降低。而在本實施方式 中,在通過第一換熱器5進行除濕的基礎上,還進行干燥劑塊8的除濕。因此,即使輸送的 空氣的溫度成為約l〇°C以下,第一換熱器5的除濕能力降低,干燥劑塊8的除濕也能負擔該 降低的部分,所以,能夠抑制以往那樣的除濕能力極端地降低的情況。
[0061] 另外,如以往那樣,僅在制冷循環(huán)中進行除濕時,得到40%左右的相對濕度成為極 限。而在本實施方式的第二運轉模式下,在通過第一換熱器5進行的除濕及通過干燥劑塊8 進行的除濕的基礎上,還通過第二換熱器7進行加熱。因此,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吹出空氣成 為高溫且水分少的狀態(tài)(圖6、g點),能夠使相對濕度成為例如20%以下的低相對濕度。這 樣的低相對濕度的空氣是適于干燥用途的空氣,若使這樣的空氣直接接觸洗滌物等被干燥 物,則能夠促進被干燥物的干燥,能夠實現(xiàn)更高性能的干燥功能。
[0062](第一運轉模式及第二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
[0063]以下,對第一運轉模式及第二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進行說明。第一運轉模式及第 二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也可以是分別預先設定的時間,各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中,分別存 在與空氣條件及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運轉狀態(tài)等相應的合理值。因此,為能夠以該合理值進 行運轉,也可以基于空氣條件及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運轉狀態(tài)等決定各運轉模式。
[0064] 在第一運轉模式中,到從干燥劑塊8放出合理量的水分并且殘留在干燥劑塊8中 的水分量成為適量所需的時間成為合理值。在干燥劑塊8中,在水分殘留得比適量多的狀 態(tài)下,結束第一運轉模式,在切換到第二運轉模式時,在第二運轉模式下抑制被干燥劑塊8 吸附的水分量,第二運轉模式下的除濕量減少。相反地,第一運轉模式過長時,在第一運轉 模式后半段,幾乎不能從干燥劑塊8解吸水分的狀態(tài)持續(xù),向實現(xiàn)比第一運轉模式高的除 濕量的第二運轉模式的切換變遲。因此,該情況下,總計的除濕量也減少。
[0065] 在第二運轉模式中,由于水分被干燥劑塊8吸附,所以向干燥劑塊8吸附的吸附水 分量成為適量的時間是合理值。無論是否有能夠被干燥劑塊8吸附的余地,都將運轉切換 到第一運轉模式,在該情況下,與第一運轉模式相比,高除濕量的第二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 變短,總計來看,除濕量減少。相反地,第二運轉模式過長時,在第二運轉模式的后半段,干 燥劑塊8不能吸附的狀態(tài)持續(xù),該情況下,除濕量也減少。
[0066] 干燥劑塊8的保持水分量的變化由流入干燥劑塊8的空氣的相對濕度決定,高相 對濕度的空氣流入時,干燥劑塊8內(nèi)的水分難以放出,相反地,水分吸附量變多。另外,低相 對濕度的空氣流入干燥劑塊8時,干燥劑塊8內(nèi)的水分容易放出,相反地,水分吸附量變少。 [0067]以下,對基于吸入空氣的狀態(tài)決定第一運轉模式及第二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的情 況進行說明,所述吸入空氣的狀態(tài)是通過對從除濕對象空間吸入風路內(nèi)的吸入空氣的狀態(tài) 進行檢測的狀態(tài)檢測裝置檢測的。該狀態(tài)檢測裝置例如是設置在風路室10中的溫濕度傳 感器13,通過該溫濕度傳感器13檢測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與該相對濕度相應地分別決定 各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
[0068] 預先設定成為吸入空氣的基準的相對濕度(以下稱為基準相對濕度),并且,分別 預先通過實驗或模擬等求出在該基準相對濕度的吸入空氣通過風路B的情況下成為高除 濕量的各運轉模式的基準運轉時間。而且,根據(jù)實際的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和基準相對濕 度的大小關系,從各運轉模式的各自的基準運轉時間適當增減,分別決定各運轉模式的運 轉時間。
[0069] 在除濕運轉開始時,根據(jù)由溫濕度傳感器13得到的吸入空氣的狀態(tài),求出實際的 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在該相對濕度比預先設定的相對濕度高的情況下,第一運轉模式下 的來自干燥劑塊8的水分放出量比相對濕度為基準相對濕度的情況下的水分放出量少,另 夕卜,第二運轉模式下的干燥劑塊8的水分吸附量比相對濕度為基準相對濕度的情況下的水 分吸附量多。因此,在實際的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比基準相對濕度高的情況下,使第一運轉 模式的運轉時間比第一運轉模式對應的基準運轉時間長,相反地,使第二運轉模式的運轉 時間比第二運轉模式對應的基準運轉時間短。另一方面,在實際的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比 基準相對濕度低的情況下,控制裝置14使第一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比第一運轉模式對應 的基準運轉時間短,相反地,使第二運轉模式時間的運轉時間比第二運轉模式對應的基準 運轉時間長。
[0070] 像這樣,通過調(diào)整第一運轉模式及第二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能夠適當?shù)卮_保干 燥劑塊8的水分保持量,因此,能夠提高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除濕量。
[0071] 實施方式2
[0072] 以下,對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進行說明。圖7是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diào)節(jié) 裝置1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在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中的框體2的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側面開 口部22、23,在這一點上,與實施方式1不同。在本實施方式2中,省略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 部分的說明,以與實施方式1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0073]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在框體2的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側面開口部22、23。 該側面開口部22、23設置在與干燥劑塊8水平的位置,在側面開口部22、23上,以堵塞側面 開口部22、23的方式分別設置有側面檢查蓋22a、23a。而且,通過打開該側面檢查蓋22a、 23a,能夠從側面開口部22、23取出干燥劑塊8,來進行維護對應。另外,不僅干燥劑塊8,設 置在干燥劑塊8的兩側的第一換熱器5及第二換熱器7也能從側面開α部22、23取出,來 進行維護對應。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框體2的兩側面上設置有側面開口部22、23及側 面檢查蓋22a、23a,但也可以僅在框體2的一個側面上設置側面開口部及側面檢查蓋。
[0074] 實施方式3
[0075] 以下,對實施方式3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進行說明。圖8是實施方式3的空氣調(diào)節(jié) 裝置1的主視圖。本實施方式與實施方式1的不同點在于:壓縮機3及流路切換裝置4收 納在設置于框體外的機械室單元11a中;框體2是懸掛在頂棚上的頂棚懸掛框體2a ;在框 體2上不設置上部開口部21也不設置風路形成板15。在本實施方式3中,省略與實施方式 1相同的部分的說明,以與實施方式1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0076]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8所示,壓縮機3和作為流路切換裝置的流路切換裝置4被 收納在另外設置于框體外的機械室單元11a中。另外,框體是懸掛在頂棚上的頂棚懸掛框 體2a,在該頂棚懸掛框體2a內(nèi)具有第三換熱器5a、作為減壓裝置的膨脹閥6、與第三換熱器 5a平行地配置的第四換熱器7a。而且,壓縮機3、流路切換裝置4、第三換熱器5a、膨脹閥6 及第四換熱器7a通過制冷劑配管被連接成環(huán)狀而構成了制冷劑回路F。另外,在頂棚懸掛 框體2a內(nèi),在第三換熱器5a及第四換熱器7a下方,配置有接收從這些第三換熱器5a及第 四換熱器7a滴下的水的排水盤12a。
[0077] 壓縮機3壓縮被吸入的制冷劑而使其成為高壓。另外,流路切換裝置4以使制冷 劑沿圖8的實線方向或虛線方向流動的方式切換流路,切換到圖8的實線的流路的情況下, 構成了從壓縮機3排出的制冷劑按照流路切換裝置4、第三換熱器5a、膨脹閥6、第四換熱器 7a及流路切換裝置4的順序流動并返回壓縮機3的制冷循環(huán)。在該結構中,第三換熱器5a 作為冷凝器(散熱器)工作,第四換熱器7a作為蒸發(fā)器工作。
[0078] 另一方面,在流路切換裝置4的流路被切換成圖8的虛線的流路的情況下,構成了 從壓縮機3排出的制冷劑按照壓縮機3、流路切換裝置4、第四換熱器7a、膨脹閥6、第三換 熱器5a及流路切換裝置4的順序流動并返回壓縮機3的制冷循環(huán)。在該結構中,第四換熱 器7a作為冷凝器(散熱器)工作,第三換熱器5a作為蒸發(fā)器工作。
[0079] 在框體2的風路室18這一側,在框體2的側面上形成有將除濕對象空氣導入內(nèi)部 的吸入口 18a,在框體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將被除濕了的空氣排出到外部的吹出口 18b。而 且,沿圖8的箭頭β的方向,通過與吹出口 18b連接的送風裝置9,被輸送的空氣從吸入口 18a向吹出口 18b流動。在風路室18內(nèi),形成有由第三換熱器5a、與第三換熱器5a平行地 配置的干燥劑材料即干燥劑塊8、與第三換熱器5a平行地配置的第四換熱器7a及送風裝置 9串聯(lián)地配置而成的風路G。由此,從吸入口 18a被吸入風路G內(nèi)的空氣在風路G內(nèi)按照第 三換熱器5a、干燥劑塊8、第四換熱器7a及送風裝置9的順序直線地流動,之后,從吹出口 18b排出到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外部。另外,在該頂棚懸掛框體2a的風路室18中,設置有測 量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吸入空氣的溫濕度(頂棚懸掛框體2a周圍的溫濕度)的溫濕度傳感器 13。
[0080] 設置在第三換熱器5a、干燥劑塊8及第四換熱器7a的下方的排水盤12a自由開 閉,另外,在頂棚懸掛框體2a上,在該排水盤12a的下方設置有下部開口部24。而且,將該 排水盤12a向下方打開,通過將排水盤12a的一部分伸出到下部開口部24的外側,能夠從 下部開口部24取出干燥劑塊8。
[0081] 另外,在該干燥劑塊8的與第四換熱器7a相對的一側,例如通過粘接劑等安裝有 支承干燥劑塊8的支承體17a。而且,連結支承體17a的下部、和第三換熱器5a及第四換熱 器7a的管板的底部的、連結部件17b的上部抵接在該支承體17a的下部。通過這些支承體 17a及連結部件17b,將干燥劑塊8固定在第三換熱器5a及第四換熱器7a上。像這樣,通 過這些支承體17a及連結部件17b構成了干燥劑塊固定件17。
[0082] 此外,該干燥劑塊固定件17能夠與干燥劑塊8 -起,從下部開口部24取出到頂棚 懸掛框體2a的外部。由此,不僅干燥劑塊8,第三換熱器5a及第四換熱器7a也能取出到頂 棚懸掛框體2a的外部。另外,也可以在該頂棚懸掛框體2a的側面設置側面開口部,從該側 面開口部取出干燥劑塊8、第三換熱器5a及第四換熱器7a。
[0083]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運轉模式與實施方式1相同,但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 是落地式的,而本實施方式3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是頂棚懸掛式的,在這一點上不同。在空氣 調(diào)節(jié)裝置1為頂棚懸掛式的情況下,由于難以將質(zhì)量大的壓縮機3安裝在頂棚懸掛框體2a 上,所以在本實施方式中,將該壓縮機3和流路切換裝置4收納在機械室單元11a中,但本 發(fā)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將壓縮機3及流路切換裝置4收納在頂棚懸掛框體2a中。此外,也 可以將機械室單元11a置于室外。
[0084]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3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1的作用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 所述,通過打開排水盤12a,能夠將干燥劑塊8與干燥劑塊固定件17 -起取出到頂棚懸掛框 體2a的外部。另外,與此同時,第三換熱器5a及第四換熱器7a也能夠取出到頂棚懸掛框 體2a的外部。因此,與實施方式1同樣地,能夠容易地進行干燥劑塊8的維護應對,并且還 能夠容易地進行第三換熱器5a及第四換熱器7a的維護應對。
【權利要求】
1. 一種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冷劑回路,所述制冷劑回路通過制冷劑配管將壓縮機、流路切換裝置、第一換熱器、 減壓裝置及第二換熱器連接; 框體,所述框體具有配置了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的風路;以及 干燥劑塊,所述干燥劑塊能夠自由拆裝地設置在所述框體內(nèi)的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 第二換熱器之間,進行水分的吸附和解吸, 所述框體具有將所述干燥劑塊取出到所述框體的外部的取出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風裝置,所述送風裝置設置在所述框體內(nèi),使空氣在所述風路內(nèi)流通; 風路形成板,所述風路形成板設置在所述干燥劑塊的上方,將在所述干燥劑塊中流通 的空氣導入所述送風裝置; 支承體,所述支承體支承所述干燥劑塊;以及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連結所述支承體和所述風路形成板,將所述干燥劑塊固定在 所述風路形成板上, 所述取出口在所述框體上具有設置在所述風路形成板的上方的上部開口部, 從所述上部開口部將所述干燥劑塊、所述支承體及所述固定部件取出到所述框體的外 部。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體,所述支承體支承所述干燥劑塊;以及 連結部件,所述連結部件連結所述支承體與所述第一換熱器及所述第二換熱器,將所 述干燥劑塊固定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及所述第二換熱器上。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出口在所述框體的側面上具有設置在與所述干燥劑塊水平的位置上的側面開 口部, 從所述側面開口部將所述干燥劑塊取出到所述框體的外部。
5.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機械室單元,所 述機械室單元設置有所述壓縮機及所述流路切換裝置。
6.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排水盤,所述排水盤設置在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干燥劑塊及所述第二換熱器的 下方,并接收從所述第一換熱器或所述第二換熱器滴下的水,且能夠自由開閉, 所述框體是懸掛在頂棚上的頂棚懸掛框體, 所述取出口在所述頂棚懸掛框體上具有設置在所述排水盤的下方的下部開口部, 打開所述排水盤,從所述下部開口部將所述排水盤的上方的所述干燥劑塊取出到所述 頂棚懸掛框體的外部。
7.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所述流路切換裝置的控制裝置, 所述控制裝置通過所述流路切換裝置的流路切換交替地切換第一運轉模式和第二運 轉模式,在所述第一運轉模式中,所述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或散熱器工作,并且所述第二 換熱器作為蒸發(fā)器工作,對所述干燥劑塊保持的水分進行解吸,在所述第二運轉模式中,所 述第一換熱器作為蒸發(fā)器工作,并且所述第二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或散熱器工作,所述干燥 劑塊從通過所述風路的空氣吸附水分。
【文檔編號】F24F5/00GK104110751SQ201310410955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6日
【發(fā)明者】杉本猛, 伊藤慎一, 畝崎史武, 福原啟三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