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機站通風換熱系統(tǒng)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智能節(jié)能通風系統(tǒng)通過設置進、排風機組,在室外溫度低于通信基站內控制溫度時,將室外新風空氣直接引入室內,通過室內外空氣的熱濕交換,有效地將基站內的熱量迅速向外遷移,從而達到降低基站內部溫度的目的。送風機組一般安裝在機房內的一側壁下部,排風機組在相對另一側壁頂部,也較好的實現了機房內底部送冷風,頂部排熱風的最佳散熱狀況。該方式大大提高了換熱效率,能夠節(jié)省基站空調全年能耗的30% 80% (根據不同基站環(huán)境而定)。雖然該智能節(jié)能通風系統(tǒng)能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但該通風系統(tǒng)采用將室內外空氣直接混合,室內濕度受到室外空氣的影響,需增設濕度控制裝置;為保證基站潔凈度要求,對進入基站內的新風進行凈化,采用過濾網進行過濾容易被空氣中的灰塵、柳絮及樹葉等雜物堵塞,使風機的送風量降低,因此需要定期的對過濾網進行清洗、更換,其維護工作量較大?,F有的通風系統(tǒng)如需要除塵時,需要另設一個排塵風道和排塵風機才能實現自動除塵,但該通風系統(tǒng)結構比較大,需要有較大的安裝空間;同時該通風系統(tǒng)增設排塵風機, 因而增加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過共用風道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該通風系統(tǒng)結構緊湊,方便安裝,同時可以降低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該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包括外殼和設置在該外殼內的風機組件,該風機組件包括設有風機的機架,在該機架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該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通過與機架固定的風門驅動裝置驅動相對上下移動,其中,所述第一風門與送風風道進口或排塵風道出口匹配,所述第二風門與送風風道出口或排塵風道進口匹配。優(yōu)選地,所述風門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該驅動電機轉軸與機架轉動配合的傳動桿固定,該傳動桿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連桿兩端分別與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兩端分別與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活動連接;所述機架兩端分別設有兩個與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配合的導向孔。優(yōu)選地,位于機架同側的導向孔之間相互平行。優(yōu)選地,所述機架設有與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配合的導向滑槽。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配合的條形孔。優(yōu)選地,在所述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至少一側設有過濾網,在該過濾網上設有與控制器連接壓力傳感器、溫度濕度傳感器和灰塵傳感器。 優(yōu)選地,所述壓力傳感器為分布式壓力傳感器。優(yōu)選地,在所述過濾網上設有受控制器控制的振動裝置。優(yōu)選地,所述機架的截面呈工字型。優(yōu)選地,所述風機為離心風機,該離心風機的軸承與所述機架垂直。本實用新型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該通風系統(tǒng)包括外殼和設置在該外殼上的風機組件,該風機組件包括設有風機的機架,在該機架兩側分別設有同步上下移動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該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通過與機架固定的風門驅動裝置配合,其中,所述第一風門與送風風道進口或排塵風道出口匹配,所述第二風門與送風風道出口或排塵風道進口匹配。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分別位于機架兩側的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通過風門驅動裝置使送風風道處于開狀態(tài),排塵風道處于關閉狀態(tài),形成送風通道;在需要清理灰塵時,可以通過風門驅動裝置使所述送風風道處于關閉狀態(tài),同時排塵風道處于開啟狀態(tài),形成排塵通道。該通風系統(tǒng)可以實現送風風道和排塵風道的平滑轉換,該結構緊湊,體積小,方便裝配;同時可以用一組風機就可以實現送風和排塵,因此可以降低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所述過濾網上設有受控制器控制的振動裝置,可以在需要除塵時,由控制器控制風門驅動裝置使該通風系統(tǒng)處于排塵狀態(tài),再通過振動裝置清除過濾網上的灰塵,并由風機將灰塵通過排風通道排出,提高除塵的效率和效果。在送風風道進風口和排塵風道出風口一側,及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一側設有與機架連接的過濾網,該過濾網上設有與控制器連接的壓力傳感器、溫度濕度傳感器和灰塵傳感器。所述過濾網能很好過濾進入機房內的灰塵。所述壓力傳感器實現對過濾網堵塞的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控制排塵的開啟或停止;通過溫度濕度感應器監(jiān)測進入機房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根據機房的要求以及溫度濕度情況控制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工作,保證機房內溫度濕度滿足要求,從而保證機房內設備的正常運行;通過灰塵傳感器監(jiān)測進入機房內空氣的潔凈度,根據機房潔凈度的要求控制通風系統(tǒng)的工作,保證機房內空氣潔凈度滿足要求。在正常裝配時,所述風機的位置的軸承與水平面垂直,由于其軸承不受任何徑向的力,可以延長風機的使用壽命。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實施例結構分觖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風機組件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C部份結構放大示意圖。說明書附圖標記說明外殼1 ;機架2 ;第一風門3 ;第二風門4 ;風機5 ;風門驅動裝置6 ;溫度濕度傳感器7 ;壓力傳感器8 ;灰塵傳感器9 ;蓋板10 ;導向滑槽11 ;固定螺釘12 ;過濾網13 ;導向孔 21 ;驅動電機61 ;傳動桿62 ;第一連桿63 ;條形孔64 ;送風風道進口 A ;送風風道出口 B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實施例。該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包括設有蓋板10的外殼1和設置在該外殼1內的風機組件,該風機組件包括設有風機5的機架2,在該機架2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該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通過與機架2固定的風門驅動裝置6驅動相對上下移動,其中,所述第一風門3與送風風道進口 A或排塵風道出口(附圖未標示)匹配,所述第二風門4與送風風道出口 B或排塵風道進口(附圖未標示)匹配,其中,所述機架2的截面可以設為呈工字型。具體地說,所述風門驅動裝置6包括驅動電機61,該驅動電機61的轉軸與機架2 轉動配合的傳動桿62固定,例如所述傳動桿62通過軸承和軸承座與機架2固定,實現轉動。所述傳動桿62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附圖未標示)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連桿63兩端分別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兩端分別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活動連接;所述機架2兩端分別設有兩個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 4配合的導向孔21,其中該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通過固定螺釘12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固定。在所述通風系統(tǒng)需要送風時,由控制器控制所述風門驅動裝置6,再由風門驅動裝置6通過傳動桿62同步帶動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轉動,從而由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分別帶動與該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配合的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作相對移動,使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分別將排風風道進口和排風風道出口關閉,形成送風風道。所述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作相對移動是指第一風門3向下移動時,第二風門4向上移動,反之亦然。同理,在所述通風系統(tǒng)需要排風時,由控制器控制所述風門驅動裝置6,再由風門驅動裝置6通過傳動桿62同步帶動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從而帶動與該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配合的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作相對移動,使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分別將送風風道進口 A和送風風道出口 B關閉,形成排風風道。由于分別位于機架2兩側的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通過風門驅動裝置6使送風風道處于開狀態(tài),排塵風道處于關閉狀態(tài),形成送風通道;在需要清理灰塵時,可以通過風門驅動裝置6使所述送風風道處于關閉狀態(tài),同時排塵風道處于開啟狀態(tài),形成排塵通道。 該通風系統(tǒng)可以實現送風風道和排塵風道的平滑轉換,該結構緊湊,體積小,方便裝配;同時可以用一組風機就可以實現送風和排塵,因此可以降低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機架2上設有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配合的導向滑槽 11,該導向滑槽11可以使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更平穩(wěn)地上下移動;位于機架2同側的導向孔21之間相互平行,可以更好使所述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與對應的風道配合。所述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配合的條形孔64,該條形孔64可以更好使所述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與第一連桿63和第二連桿配合將風門上下移動??梢栽谠O有送風風道進口 A和排塵風道出口一側設有與機架2連接的過濾網13,在該過濾網13上設有與控制器電連接的壓力傳感器8、溫度濕度傳感器7或/和灰塵傳感器9,其中,該壓力傳感器81為分布式壓力傳感器。該過濾網13過濾通過通風系統(tǒng)進入機房內的灰塵。所述壓力傳感器8通過對過濾網13兩側的壓力進行檢測,確定該過濾網13是否檢測堵塞,并由所述控制器根據檢測結果控制排塵的開啟或停止。所述溫度濕度感應器7監(jiān)測通過通風系統(tǒng)進入機房內空氣的溫度濕度,并由所述控制器根據機房的要求以及溫度濕度設度的閾值控制通風系統(tǒng)工作,保證機房內溫度濕度滿足要求,從而保證機房內設備的正常運行。所述灰塵傳感器9監(jiān)測通過通風系統(tǒng)進入機房內空氣的潔凈度,由所述控制器根據機房潔凈度的要求設定的閾值控制通風系統(tǒng)的工作,保證機房內空氣潔凈度滿足要求。也可根據需要在所述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至少一側設有過濾網13,在該過濾網13上設有與控制器電連接的壓力傳感器8、溫度濕度傳感器7或/和灰塵傳感器9,其中該壓力傳感器81為分布式壓力傳感器,其工作原理與上述相同,不再贅述。根據需要,可以在所述過濾網13上設有受控制器控制的振動裝置(附圖未標示), 該振動裝置可以更好清除將過濾網13上的灰塵,在風機5的配合下,通過排塵通道排至室外提高除塵的效率和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 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包括外殼(1)和設置在該外殼(1)內的風機組件,其特征在于該風機組件包括設有風機( 的機架O),在該機架( 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G),該第一風門C3)和第二風門(4)通過與機架( 固定的風門驅動裝置(6)驅動相對上下移動,其中,所述第一風門( 與送風風道進口(A)或排塵風道出口匹配,所述第二風門(4)與送風風道出口(B)或排塵風道進口匹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門驅動裝置(6)包括驅動電機(61),該驅動電機(61)轉軸與機架( 轉動配合的傳動桿(6 固定,該傳動桿(6 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連桿(6 和第二連桿固定,其中, 所述第一連桿(6 兩端分別與第一風門C3)和第二風門(4)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兩端分別與第一風門( 和第二風門(4)活動連接;在所述機架( 兩端分別設有兩個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配合的導向孔0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位于機架(2) 同側的導向孔之間相互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O)設有與第一風門(3)和第二風門(4)配合的導向滑槽(1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6 和第二連桿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風門( 和第二風門(4)配合的條形孔(64)。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風門C3)和第二風門(4)至少一側設有過濾網(13),在該過濾網(1 上設有與控制器連接壓力傳感器( 、溫度濕度傳感器(7)和灰塵傳感器(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8)為分布式壓力傳感器。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過濾網 (13)上設有受控制器控制的振動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2) 截面呈工字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5) 為離心風機,該離心風機的軸承與所述機架(2)垂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機站通風換熱領域。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雙滑道自動除塵智能通風系統(tǒng),通過分別位于機架兩側的第一風門和第二風門通過風門驅動裝置使送風風道處于開狀態(tài),排塵風道處于關閉狀態(tài),形成送風通道;在需要清理灰塵時,可以通過風門驅動裝置使所述送風風道處于關閉狀態(tài),同時排塵風道處于開啟狀態(tài),形成排塵通道。該通風系統(tǒng)可以實現送風風道和排塵風道的平滑轉換,該結構緊湊,體積小,方便裝配;同時可以用一組風機就可以實現送風和排塵,因此可以降低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
文檔編號F24F13/28GK202024437SQ20112006792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4日
發(fā)明者王慶良, 葛俊 申請人:深圳市中興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