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適合大廈用多聯(lián)式空調等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存在使在室外機和中繼單元之間循環(huán)的制冷劑與在中繼單元和室內機之間循環(huán)的水等熱介質進行熱交換、進行空氣調節(jié)的大廈用多聯(lián)式空調等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此時,要減少熱介質的輸送動力以實現節(jié)能(例如參考專利文獻I)。另外,還存在采取了當制冷劑使用碳氫化合物時防止制冷劑泄漏措施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在該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在制冷劑泄漏時,利用電磁閥遮斷制冷劑流路(例如參考專利文獻2)。而且,還有避免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劑的情況下制冷劑泄漏時發(fā)生爆炸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在該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一旦設置在室外機框體內的制冷劑泄漏傳感器檢測到制冷劑泄漏,就使制冷劑排出用擋板動作。并且,利用送風機向框體內輸送空氣(例如參考專利文獻3)。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W010/049998號公報(第3頁、圖1等)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6801號公報(第2頁、圖1等)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2-115939號公報(第5頁、圖3等)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述的大廈用多聯(lián)式空調那樣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構成為使制冷劑在室外機和中繼單元之間循環(huán),使水等熱介質在中繼單元和室內機之間循環(huán),在中繼單元使制冷劑與水等熱介質進行熱交換,可以防止制冷劑向室內側泄漏。但問題是,對于在制冷劑是可燃性的情況下成問題的向室外機等的框體內的泄漏防止則沒有采取特別的措施。另外,專利文獻2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在制冷劑泄漏時,進行利用電磁閥遮斷流路的使制冷劑停止泄漏的處理動作。但在專利文獻2中沒有就動作進行具體描述。另外,未對送風機的風量進行規(guī)定。另外,專利文獻3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在機組運行時,如果檢測到制冷劑泄漏,就使送風機逆轉,使制冷劑排出用擋板動作。但在機組停止時不能使送風機動作。另外,未對送風機的風量進行規(guī)定。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做出的,得到可防止框體內的制冷劑泄露導致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增加、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具備冷凍循環(huán)裝置和熱介質側裝置,冷凍循環(huán)裝置利用配管連接輸出可燃性的制冷劑的壓縮機、用于切換制冷劑的循環(huán)路徑的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用于使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熱源側熱交換器、用于調整制冷劑壓力的制冷劑節(jié)流裝置以及能使制冷劑與不同于制冷劑的熱介質進行熱交換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構成使制冷劑循環(huán)的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熱介質側裝置利用配管連接用于使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的熱交換相關的熱介質循環(huán)的熱介質輸出裝置以及進行熱介質與空調對象空間的空氣的熱交換的利用側熱交換器,構成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至少壓縮機、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熱源側熱交換器收容于室外機,至少熱介質間熱交換器、制冷劑節(jié)流裝置收容于熱介質變換器,利用側熱交換器收容于室內機,室外機、熱介質變換器以及室內機分別單獨地形成,并能夠設置在彼此分離的位置,熱介質變換器的框體具有開口部,該開口部能夠使熱介質間熱交換器的收容空間與收容空間外進行通風,在制冷劑泄漏的情況下也是安全的且可提高能效。發(fā)明的效果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在熱介質變換器設置開口部,可以將泄漏的制冷劑排出,可以將制冷劑濃度維持成不足規(guī)定濃度,因此可以防止可燃性制冷劑的制冷劑泄漏等引起的起火等,可以得到安全性高的熱介質變換器、空氣調節(jié)裝置。另外,與冷機等空氣調節(jié)裝置相比,可以縮短使熱介質循環(huán)的配管距離,減少了輸送功率。因此,可實現節(jié)能。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系統(tǒng)結構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另外的系統(tǒng)結構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系統(tǒng)回路圖。圖3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另外的系統(tǒng)回路圖。圖4是表示涉及空間中的制冷劑濃度變化的實驗結果的一個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基于附圖就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和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設置例子的示意圖?;趫D1和圖2就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設置例子進行說明。該空氣調節(jié)裝置通過利用具有構成使可燃性的熱源側制冷劑(制冷劑)、水等作為制冷劑的熱介質分別循環(huán)的回路(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冷凍循環(huán)回路)A、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B)的設備等的裝置,各室內機可以自由地選擇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作為運行模式。另外,包括圖1在內,在以下的附圖中,各組成部件大小的關系可能與實際部件關系不同。另外,就利用添標進行區(qū)分等的多個同類設備等,在不需要特別區(qū)分或特別確定的情況下,有時也省略添標地進行記載。在圖1中,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具有:作為熱源機的一臺室外機1、多臺室內機2、介于室外機I和室內機2之間的熱介質變換器3。熱介質變換器3利用在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中循環(huán)的熱源側制冷劑與相對熱源側制冷劑成為負荷(熱交換對象)的熱介質進行熱交換。室外機I與熱介質變換器3利用導通熱源側制冷劑的制冷劑配管4連接。熱介質變換器3與室內機2利用導通熱介質的配管(熱介質配管)5連接。并且,在室外機I生成的冷能或熱能通過熱介質變換器3被向室內機2輸送。在圖2中,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具有:一臺室外機1、多臺室內機2、介于室外機I和室內機2之間的分割成多個的熱介質變換器3 (主熱介質變換器3a、副熱介質變換器3b)。室外機I與主熱介質變換器3a利用制冷劑配管4連接。主熱介質變換器3a與副熱介質變換器3b利用制冷劑配管4連接。副熱介質變換器3b與室內機2利用配管5連接。并且,在室外機I生成的冷能或熱能(熱量)通過主熱介質變換器3a和副熱介質變換器3b被向室內機2輸送。室外機I通常配置在大廈等建筑物9之外的空間(例如屋頂上等)即室外空間6,通過熱介質變換器3向室內機2供應冷能或熱能。室內機2配置在能向建筑物9的內部空間(例如居室等)即室內空間7供應制冷用空氣或制熱用空氣的位置,向作為空調對象空間的室內空間7供應制冷用空氣或制熱用空氣。熱介質變換器3作為與室外機I和室內機2分開的框體,構成為可以設置在與室外空間6及室內空間7不同的位置上。另外,室外機I和室內機2分別通過制冷劑配管4和配管5連接,向室內機2傳輸從室外機I供應的冷能或熱能。如圖1及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使用兩根制冷劑配管4連接室外機I和熱介質變換器3,使用兩根配管5連接熱介質變換器3和各室內機2。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使用兩根配管(制冷劑配管4、配管5)連接各單元(室外機
1、室內機2和熱介質變換器3),從而容易進行施工。如圖2所示,也可以將熱介質變換器3分成一個主熱介質變換器3a和從主熱介質變換器3a派生的兩個副熱介質變換器3b (副熱介質變換器3b (I)、副熱介質變換器3b
(2))。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相對一個主熱介質變換器3a連接多個副熱介質變換器3b。在這樣的結構中,連接主熱介質變換器3a和副熱介質變換器3b的制冷劑配管4是三根。之后將就該回路的具體內容進行具體說明(參考圖3A)。另外,在圖1中和圖2中,以熱介質變換器3設置在雖然是建筑物9的內部但不同于室內空間7的空間即天花板背部等空間(以下僅稱為空間8)的狀態(tài)為例進行表示。空間8不是密封的空間,構成為通過設置在建筑物的通風口 9A可以與室外空間6通風。另外,建筑物的通風口 9A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構成為在熱源側制冷劑泄漏到空間8的情況下、通過自然對流或強制對流而可以與室外空間6進行通風來防止空間8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濃度過度上升即可。另外,在圖1和圖2中,表示了室內機2是天花板盒式的例子,但不受此限制,若為天花板埋入式或天花板懸掛式等、直接或利用管道等可以向室內空間7排出制熱用空氣或制冷用空氣,則任何類型都可以。在圖1和圖2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在制冷劑回路循環(huán)的熱源側制冷劑使用可燃性制冷劑??扇夹灾评鋭├缡褂没瘜W式用C3H2F4表示的四氟丙烯(用CF3CF=CH2表示的HF01234yf、用CF3CH=CHF表示的HF01234ze等)或化學式用CH2F2表示的二氟甲烷(R32)。另夕卜,也可以是含有這些物質的混合制冷劑,混合制冷劑例如是HF01234yf為80%,R32為20%等。另外,也可以使用R290 (丙烷)等強燃性制冷劑。因此,例如即使是天花板背部以外,若為居住空間以外且與戶外可以進行某種方式的通風的空間,則在任何地方都可設置熱介質變換器3。例如也可以設置在作為有電梯等的公用空間、可以與戶外通風的空間等。
在圖1和圖2中表示了室外機I設置在室外空間6的例子,但不受此限制。例如,室外機I也可以設置在帶通風口的機房等被包圍的空間,只要是可以與室外空間6通風的地方都可以設置。而且,室外機1、室內機2和熱介質變換器3的連接數量不局限于圖1和圖2所示的數量,可以根據設置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建筑物9來決定數量。另外,即使在熱源側制冷劑從熱介質變換器3泄漏的情況下,為了防止熱源側制冷劑向室內空間7泄漏,最好構成為設置熱介質變換器3的空間8與室內7之間不通風的結構。但是,即使在空間8與室內7之間例如有使配管穿過的孔等的小通風口,若將空間8與空間7之間的通風口的通風阻力設定成大于空間8與室外空間6之間的通風口的通風阻力,則泄漏的熱源側制冷劑就被向戶外排出,因此沒有問題。另外,如圖1和圖2所示,使連接室外機I和熱介質變換器3的制冷劑配管4通過戶外空間6或通過管軸20。管軸是使配管通過的管道,由于周圍被金屬等包圍,因此,即使在熱源側制冷劑從制冷劑配管4泄漏的情況下,也不會向周圍擴散。并且,管軸設置在居住空間以外的非空調對象空間或戶外,因此,從制冷劑配管4泄漏的熱源側制冷劑從管軸通過非空調對象空間8或者直接向戶外排出,不會向室內泄漏。另外,也可以將熱介質變換器3設置在管軸內。這里,在熱介質變換器3上設置按規(guī)定的風量(換氣風量以上)進行驅動、進行框體內的換氣的變換器送風機60。在此,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上,在釋放變換器送風機60的空氣的位置設置開口部61,將泄漏到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的熱源側制冷劑排出,防止滯留在框體內。此時,如果將變換器送風機60設置在盡量不妨礙由送風形成的空氣流動(通風阻力小)的位置(例如與變換器送風機60面對的位置、框體的面板間隙等),就可以通過空間8向戶外空間6排出。在此,開口部61具有第一孔61A和設置在其他位置的一個以上的第二孔61B (參考圖3)。通過變換器送風機60和第一孔61A以及第二孔61B的作用,可以排出泄漏到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的熱源側制冷劑,可以使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低于恒定值。這里,如果第一孔和第二孔的總計開口面積相對框體的大小過小,則通風阻力就會過大,就不能得到足夠的風量(排出量)。根據經驗可知,如果第一孔61A和第二孔61B的總計開口面積為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的表面積(包括總計開口面積部分)的10%以上,框體內就可以進行充分的換氣。因此,如果這樣就可以高效率地排出泄漏在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熱源側制冷劑,使制冷劑濃度低于恒定值,可以得到安全的裝置。另外,根據對建筑物的換氣的研究,明確了如果使建筑物的開口率為10%以上,則換氣時的阻力系數就不怎么大幅下降,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上開設的孔如果也大于等于上述開口率,則框體內也可以進行充分的換氣,可以高效率地使制冷劑濃度低于恒定值。另外,也可以在熱介質變換器3上設置從外部輸送的風可以通過內部的大小的可孔,例如熱介質變換器的框體的表面積的10%以上的孔,在空間8設置送風機。即使不在熱介質變換器3上直接安裝送風機,也可以使空氣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流動。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以下稱為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的回路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回路結構示意圖?;趫D3就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室外機I與熱介質變換器3通過熱介質變換器3具備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利用制冷劑配管4連接。另外,熱介質變換器3與室內機2也通過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利用配管5連接。另外,關于制冷劑配管4將在下面進行具體說明。[室外機I]在室外機I上利用制冷劑配管4串聯(lián)地連接安裝壓縮機10、四通閥等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1、熱源側熱交換器12以及蓄能器19。另外,在室外機I上設置了第一連接配管4a、第二連接配管4b、止回閥13a、止回閥13b、止回閥13c以及止回閥13d。通過設置第一連接配管4a、第二連接配管4b、止回閥13a、止回閥13b、止回閥13c以及止回閥13d,無論要求室內機2進行什么樣的運行,都可以使流入熱介質變換器3的熱源側制冷劑向著恒定方向流動。壓縮機10用于吸入熱源側制冷劑,然后壓縮該熱源側制冷劑形成高溫且高壓的狀態(tài),例如可由能進行容量控制的變頻壓縮機等構成。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1用于切換制熱運行時(全制熱運行模式時和制熱主體運行模式時)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和制冷運行時(全制冷運行模式時和制冷主體運行模式時)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熱源側熱交換器12在制熱運行時發(fā)揮蒸發(fā)器的功能,在制冷運行時發(fā)揮冷凝器(或者散熱器)的功能。此時,在從室外機送風機(未圖示)供應的空氣與熱源側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使該熱源側制冷劑進行蒸發(fā)氣化或冷凝液化。蓄能器19設置在壓縮機10的吸入側,儲存過剩的熱源側制冷劑。止回閥13a設置在熱源側熱交換器12與熱介質變換器3之間的制冷劑配管4上,只允許熱源側制冷劑向規(guī)定的方向(從室外機I向熱介質變換器3的方向)流動。止回閥13b設置在第一連接配管4a上,在進行制熱運行時使從壓縮機10排出的熱源側制冷劑向熱介質變換器3流通。止回閥13c設置在第二連接配管4b上,在進行制熱運行時使從熱介質變換器3返回的熱源側制冷劑向壓縮機10的吸入側流通。止回閥13d設置在熱介質變換器3與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1之間的制冷劑配管4上,只允許熱源側制冷劑向規(guī)定的方向(從熱介質變換器3向室外機I的方向)流動。第一連接配管4a用于在室外機I內連接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1與止回閥13d之間的制冷劑配管4和止回閥13a與熱介質變換器3之間的制冷劑配管4。第二連接配管4b用于在室外機I內連接止回閥13d與熱介質變換器3之間的制冷劑配管4和熱源側熱交換器12與止回閥13a之間的制冷劑配管4。另外,在圖3中表示了設置了第一連接配管4a、第二連接配管4b、止回閥13a、止回閥13b、止回閥13c和止回閥13d的例子,但不受其限制,也可以不設置這些。[室內機2]在各個室內機2上分別安裝利用側熱交換器26。該利用側熱交換器26通過配管5與熱介質變換器3的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連接。該利用側熱交換器26在從省略了圖示的風扇等送風機供應的空氣與熱介質之間進行熱交換,生成用于向室內空間7供應的制熱用空氣或制冷用空氣。圖3表示了四臺室內機2與熱介質變換器3連接的情況,從紙面下側起圖示了室內機2a、室內機2b、室內機2c和室內機2d。另外,與室內機2a 室內機2d對應地,作為利用側熱交換器26也從紙面下側起圖示了利用側熱交換器26a、利用側熱交換器26b、利用側熱交換器26c和利用側熱交換器26d。另外,與圖1和圖2 —樣,室內機2的連接數量不局限于圖3所示的四臺。[熱介質變換器3]在熱介質變換器3上安裝兩個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兩個節(jié)流裝置16、兩個開閉裝置17、兩個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兩個泵21、四個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四個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以及四個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另外,關于將熱介質變換器3分成主熱介質變換器3a和副熱介質變換器3b的方式將在圖3A中說明。兩個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 (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發(fā)揮冷凝器(散熱器)或蒸發(fā)器的功能進行熱交換,成為將儲存了在室外機I生成的冷能或熱能的熱源側制冷劑向熱介質傳輸的負荷側熱交換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設置在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A中的節(jié)流裝置16a與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a之間,用于在制冷制熱混合運行模式時冷卻熱介質。另外,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設置在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A中的節(jié)流裝置16b與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b之間,用于在制冷制熱混合運行模式時加熱熱介質。雖然在此設置了兩臺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但也可以設置一臺,還可以設置三臺以上。兩個節(jié)流裝置16 (節(jié)流裝置16a、節(jié)流裝置16b)具有減壓閥、膨脹閥的功能,用于使熱源側制冷劑減壓并膨脹。節(jié)流裝置16a在制冷運行時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中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的上游側。節(jié)流裝置16b在制冷運行時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中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的上游側。兩個節(jié)流裝置16可以由可變化地控制開度的裝置例如電子膨脹閥等構成。兩個開閉裝置17 (開閉裝置17a、開閉裝置17b)由二通閥等構成,用于打開關閉制冷劑配管4。開閉裝置17a設置在熱源側制冷劑的入口側的制冷劑配管4上。開閉裝置17b設置在連接了熱源側制冷劑的入口側和出口側的制冷劑配管4的配管上。兩個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 (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a、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b)例如由四通閥構成,根據運行模式切換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a在制冷運行時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中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的下游側。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b在全制冷運行模式時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中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的下游側。兩個泵21 (泵21a、泵21b)按照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設置,用于使導通配管5的熱介質循環(huán)。泵21a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與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之間的配管5上。泵21b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與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之間的配管5上。兩個泵21例如可由可控制容量的泵等構成。四個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 (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a 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d)由三通閥等構成,用于切換熱介質的流路。根據室內機2的設置數量來設置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的數量(在此為四個)。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的三個通路中的一個通路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連接,三個通路中的一個通路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連接,三個通路中的一個通路與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連接,設置在利用側熱交換器26的熱介質流路的出口側。另外,與室內機2相對應地,從紙面下側起圖示了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a、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b、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c、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d。四個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 (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a 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d)由三通閥等構成,用于切換熱介質的流路。根據室內機2的設置數量來設置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的數量(在此為四個)。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的三個通路中的一個通路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連接,三個通路中的一個通路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連接,三個通路中的一個通路與利用側熱交換器26連接,設置在利用側熱交換器26的熱介質流路的入口側。另外,與室內機2相對應地,從紙面下側起圖示了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a、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b、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c、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d。四個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 (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a 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d)由可控制開口面積的二通閥等構成,用于控制在配管5中流動的流量。根據室內機2的設置數量來設置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的數量(這里為四個)。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的一個通路與利用側熱交換器26連接,另一個通路與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連接,設置在利用側熱交換器26的熱介質流路的出口側。另外,與室內機2相對應地,從紙面下側起圖示了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a、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b、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c和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d。另外,也可以將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設置在利用側熱交換器26的熱介質流路的入口側。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熱介質變換器3具備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和遮斷裝置50。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例如具有制冷劑濃度傳感器(濃度檢測機構)41。并且,如果判斷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41檢測的制冷劑濃度的檢測值為恒定值以上,就向遮斷裝置50發(fā)出指示信號,進行關閉制冷劑流路的處理。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就將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設置在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設置在例如熱介質變換器3的外部且接近熱介質變換器3的位置,利用軟管等檢測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部的制冷劑濃度。另外,遮斷裝置50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制冷劑流入口和流出口基于指示信號關閉制冷劑流路,使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入流出停止。以下,考慮例如熱源側制冷劑從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配管連接處向熱介質變換器3內泄漏的情況。在制冷劑回路循環(huán)的熱源側制冷劑使用弱燃性、強燃性等的可燃性制冷劑的情況下,泄漏的熱源側制冷劑有可能引火、起火等(以下稱為起火等)。可燃性制冷劑是否起火等與空間的制冷劑濃度有關。濃度越低,起火等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低于界限就不會起火等。這里將可燃性制冷劑不起火等的界限濃度(kg/m3)稱為“LFL”(可燃界限,LowerFlammability Limit)。例如即使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熱源側制冷劑泄漏,如果可以將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LFL”,則在框體內就不至于起火等,可以實現安全。在此,各制冷劑的“LFL”不同。例如,R32 的“LFL”為 0.306 (kg/m3)、HF01234yf 的“LFL”為 0.289 (kg/m3)??梢酝ㄟ^以下的公式(I)計算當空間有制冷劑泄漏時的空間內的濃度變化。這里,V是空間容積(m3),C是空間內的制冷劑濃度(kg/m3),Mr是制冷劑泄漏速度(kg/s),Q是換氣風量(m3/s)。VXdC/dt=Mr-CXQ— (I)
圖4是表示與空間內的制冷劑濃度變化相關的實驗結果的一個例子的圖。在進行恒定量的換氣的空間,制冷劑從配管的連接處泄漏的情況下,空間的制冷劑濃度從開始泄漏起一下子上升。然后,配管內的制冷劑壓力降低,從而從配管泄漏的制冷劑量下降,上升放緩。然后,制冷劑濃度顯示了最大值后,若泄漏的制冷劑量低于換氣風量Q,則制冷劑濃度就降低。這里,就使制冷劑從空氣調節(jié)裝置向進行換氣的空間泄漏時的制冷劑濃度的變化,進行了使封入制冷劑量、泄漏地點、其他條件進行了變化的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明確了在一般使用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從開始泄漏到顯示最大制冷劑濃度為止的時間(無論條件如何)為250秒以下。具備設置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內部的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和設置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制冷劑出入口的遮斷裝置50,考慮利用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檢測制冷劑泄漏,如果該檢測值為規(guī)定值以上,就關閉遮斷裝置50,關閉制冷劑流路。此時,例如設定熱介質變換器3的內部的制冷劑配管內存在的制冷劑量為I (kg),則考慮制冷劑泄漏速度Mr為Mr=0.004 (kg/s) (=1 (kg)/250 (s))地進行泄漏即足夠。所說的存在于熱介質變換器3的內部的制冷劑配管內的制冷劑量,是指在考慮到各環(huán)境條件下的各運行模式的情況下的運行時的最大制冷劑量,或者通過在熱內變換器3內的制冷劑配管以及各制冷劑零部件的內容積的總計值(m3)上乘以制冷劑密度(kg/m3)而求出的制冷劑量。在此,假設例如制冷劑為液體制冷劑,則制冷劑的密度約為1000 (kg/m3)。因此,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制冷劑配管和制冷劑所通過的設備的內容積的總計值(m3)乘以1000 (kg/m3)所得的制冷劑量,作為存在于熱介質變換器3內部的制冷劑配管中的制冷劑量是最大的?;谧畲蟮闹评鋭┝?,如果通過公式(I)求出換氣風量Q,就可以得到更安全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根據公式(1),無論空間容積V (m3)如何,制冷劑濃度的到達點都一樣。如果制冷劑是R32,若變換器送風機60產生的換氣風量Q達到0.01307 (m3/s)以上,即0.0784 Cm3/min)以上,就可以將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R32的“LFL”即0.306(kg/m3)。另外,如果制冷劑是HF01234yf,若使變換器送風機60產生的換氣風量Q為0.01384(m3/s)以上,即0.830 (m3/min)以上,就可以將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 HF01234yf 的 “LFL” 即 0.289 (kg/m3)。這里,制冷劑的泄漏速度Mr與制冷劑量m成比例。因此,在存在于熱介質變換器3的制冷劑配管內的制冷劑量為m (kg)的情況下,為了將熱介質變換器3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LFL”,只要使變換器送風機60產生的換氣風量Q為上述值的m倍以上即可。例如,熱源制冷劑使用R32的情況下,使變換器送風機60的換氣風量Q為0.784Xm(m3/min)以上。另外,如果熱源側制冷劑使用HF01234yf,則使變換器送風機60的換氣風量Q為0.830Xm (m3/min)以上。這樣,通過將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與制冷劑對應的“LFL”,就可以安全地使用系統(tǒng)。而且,如果是混合制冷劑,則利用各制冷劑成分的比率進行計算。例如,如果是HF01234yf與R32的混合制冷劑,則使變換器送風機60產生的換氣風量Q為(0.784XR32的比率(%)+0.830XHF01234yf的比率(%)) Xm (m3/min)以上即可。例如,如果例如形成含有20% (0.2)的R32、80% (0.8)的HF01234yf的混合制冷劑,則換氣風量Q為(0.1568+0.664) Xm=0.8228Xm (m3/min)以上。
另外,如果熱源側制冷劑使用“LFL”為0.239 (kg/m3)的R411B,則需要1.004Xm=(m3/min)以上的換氣風量Q。另外,如果使用“LFL”為0.43 (kg/m3)的R141b,則需要
0.55Xm= (m3/min)以上的換氣風量Q。根據上述說明,如果設置可以實現這些換氣風量Q的變換器送風機60,對于在空氣調節(jié)裝置(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A)中使用的各熱源側制冷劑,可以將熱介質變換器3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LFL”。因而,可以構成安全的系統(tǒng)。另外,如果將強燃性制冷劑即R290 (丙烷)作為熱源側制冷劑使用,R290的“LFL”為0.038 (kg/m3),需要6.3Xm= (m3/min)以上的換氣風量Q。另外,如果將R1270 (丙烯)作為熱源側制冷劑使用,R1270的“LFL”為0.043 (kg/m3),需要5.5Xm= (m3/min)以上的換氣風量Q。在此,在上述的說明中,設置遮斷裝置50,盡量減少從空氣調節(jié)裝置泄漏的制冷劑量。但不局限于此。例如,關于空氣調節(jié)裝置(制冷劑回路)整體的制冷劑量,如果變換器送風機60具有可將熱介質變換器3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LFL”的能力,則也可以不設置遮斷裝置50。例如,設被封入在空氣調節(jié)裝置整體的制冷劑量為m (kg),當m (kg)為10 (kg)時,如果熱源側制冷劑使用R32,變換器送風機60的換氣風量Q為0.784 Cm3/min)以上即可。另外,如果熱源側制冷劑使用HF01234yf,換氣風量Q為0.830 (m3/min)以上即可。如上所述,即使不設置遮斷裝置50也可以實現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安全。另外,對于變換器送風機60的控制,通過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的輸出,既可以進行使變換器送風機60接通/斷開的操作,也可以控制變換器送風機60的轉速。另外,如果判斷制冷劑濃度的檢測值不足規(guī)定值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規(guī)定時間,可以使室外送風機60停止。另外,也可以控制風量的增減。另外,制冷劑泄漏也有可能發(fā)生在空氣調節(jié)裝置停止運行時(壓縮機I停止時)。因此,使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基于空氣調節(jié)裝置停止運行時的制冷劑濃度進行判斷。即,即使壓縮機10處于停止狀態(tài),在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的檢測值超過規(guī)定值的情況下,也發(fā)生制冷劑泄漏,因此使變換器送風機60動作,將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LFL”。這樣就可以得到安全的裝置,而且如果利用遮斷裝置50關閉制冷劑流路,可以得到更安全的裝置。另外,如果始終(也包括空氣調節(jié)裝置停止運行時)按換氣風量以上來驅動變換器送風機60,將熱介質變換器3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LFL”,則也可以不設置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另外,也可以每隔一分鐘等地每隔恒定時間就按換氣風量以上來驅動變換器送風機60。另外,例如可以在設置了熱介質變換器3的空間8設置具有與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相同功能的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將換氣用的第二送風機設置在可以將空氣從空間8向戶外6送出的位置。另外,與變換器送風機60 —樣,通過將空間8的制冷劑濃度抑制成不足“LFL”,從而可以實現使用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建筑物9的安全。此時,也可以與變換器送風機60 —樣,根據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的輸出來進行接通/斷開操作、轉速控制、始終動作
坐寸ο另外,在熱介質變換器3上設置各種檢測設備(兩個熱介質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1、四個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四個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以及制冷劑壓力檢測裝置36)。這些檢測裝置檢測出的信息(溫度信息、壓力信息)被輸送到總體控制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的動作的例如室外機控制裝置70,用于控制壓縮機10的驅動頻率、省略圖示的送風機的轉速、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1的切換、泵21的驅動頻率、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的切換、熱介質流路的切換等。兩個熱介質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1 (熱介質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1a、熱介質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1b)用于檢測從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流出的熱介質,即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的出口處的熱介質溫度,例如可以由熱敏電阻等構成。熱介質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1a設置在泵21a的入口側的配管5上。熱介質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1b設置在泵21b的入口側的配管5上。四個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 (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a 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d)設置在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與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之間,用于檢測從利用側熱交換器26流出的熱介質的溫度,可以由熱敏電阻等構成。根據室內機2的設置數量來設置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的數量(這里為四個)。另外,與室內機2相對應地,從紙面下側起圖示了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a、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b、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c、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4d。四個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 (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a 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d)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的熱源側制冷劑的入口側或出口側,用于檢測流入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溫度或從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流出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溫度,可以由熱敏電阻等構成。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a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與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a之間。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b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與節(jié)流裝置16a之間。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c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與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b之間。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d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與節(jié)流裝置16b之間。制冷劑壓力檢測裝置(壓力傳感器)36與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5d的設置位置一樣,設置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與節(jié)流裝置16b之間,用于檢測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與節(jié)流裝置16b之間流動的熱源側制冷劑的壓力。另外,室內側控制裝置70由微型計算機等構成,基于有關各種檢測設備的檢測的信號和來自遙控器的指令,控制壓縮機10的驅動頻率、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1的切換、泵21的驅動、節(jié)流裝置16的開度、開閉裝置7的開閉、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的切換、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的切換、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的切換以及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的開度等,進行運行。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由微型計算機等構成的變換器控制裝置71。變換器控制裝置71基于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的檢測進行變換器送風機60的控制。在此,分別設置了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和變換器控制裝置71,但也可以使控制裝置進行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的處理。另外,也可以將室內側控制裝置70和變換器控制裝置71集成為一體,使室內側控制裝置70控制變換器送風機60。導通熱介質的配管5由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連接的配管和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連接的配管組成。根據與熱介質變換器3連接的室內機2的數量,配管5被分路成配管5a 5d(在此分為四路)。另外,配管5利用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連接。通過控制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來決定是使來自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的熱介質流入利用側熱交換器26,還是使來自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的熱介質流入利用側熱交換器26。例如,在利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雙方對熱介質進行冷卻或加熱的情況下,被控制為,使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雙方進行了熱交換的熱介質在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合流,然后流入利用側熱交換器26,在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分路后返回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另外,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冷卻熱介質、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加熱熱介質的情況下,被控制為,切換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選擇冷卻后的熱介質或經過加熱后的熱介質的其中之一,使其流入利用側熱交換器26。另外,在空氣調和裝置100中,利用制冷劑配管4連接壓縮機10、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1、熱源側熱交換器12、開閉裝置17、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的制冷劑流路、節(jié)流裝置16以及蓄能器19,構成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A。另外,利用配管5連接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的熱介質流路、泵21、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利用側熱交換器26以及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構成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B。即,在各個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上并聯(lián)地連接多臺利用側熱交換器26,將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B形成為多個系統(tǒng)。因此,在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中,室外機I和熱介質變換器3通過設置在熱介質變換器3上的熱介質間熱交換 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連接,熱介質變換器3和室內機2也通過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連接。S卩,在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中,利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使在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A中循環(huán)的熱源側制冷劑與在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B中循環(huán)的熱介質進行熱交換。圖3A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以下稱為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A)的回路結構的另一個例子的回路結構示意圖?;趫D3A就將熱介質變換器3分成主熱介質變換器3a和副熱介質變換器3b的情況下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A的回路構成進行說明。如圖3A所示,熱介質變換器3按主熱介質變換器3a和副熱介質變換器3b將框體分開地構成。根據這樣的結構,如圖2所示,可將多個副熱介質變換器3b與一個主熱介質變換器3a連接。在主熱介質變換器3a上設置氣液分離器14和節(jié)流裝置16c。其他的構成元件設置在副熱介質變換器3b上。氣液分離器14與連接于室外機I的一根制冷劑配管4和連接于副熱介質變換器3b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以及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的兩根制冷劑配管4連接,將室外機I供應的熱源側制冷劑分離成蒸汽狀制冷劑和液體狀制冷劑。節(jié)流裝置16c設置在氣液分離器14的液體狀制冷劑的流動的下游側,具有減壓閥、膨脹閥的功能,使熱源側制冷劑減壓并膨脹,在制冷制熱混合運行時,將節(jié)流裝置16c的出口控制在中壓。節(jié)流裝置16c可以由可變化地控制開度的裝置例如電子膨脹閥等構成。根據這樣的結構,可在主熱介質變換器3a上分別用三根配管連接多臺副熱介質變換器3b。[制冷劑配管4]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具備若干個運行模式。在這些運行模式下,熱源側制冷劑在連接室外機I和熱介質變換器3的配管4中流動。[配管5]在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執(zhí)行的若干個運轉模式下,水或防凍液等熱介質在連接熱介質變換器3和室內機2的配管5中流動。
以下就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執(zhí)行的各運行模式進行說明。該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可基于來自各室內機2的指令,利用該室內機2進行制冷運行或制熱運行。S卩,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可在所有室內機2進行相同運行,而且可在各個室內機2進行不同的運行??諝庹{節(jié)裝置100所執(zhí)行的運行模式具有所驅動的室內機2全部都執(zhí)行制冷運行的全制冷運行模式、所驅動的室內機2全部都執(zhí)行制熱運行的全制熱運行模式、制冷負荷更大的制冷主體運行模式以及制熱負荷更大的制熱主體運行模式。在此,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A執(zhí)行的各運行模式也一樣。在此,在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中,如果在利用側熱交換器26只產生制熱負荷或制冷負荷,就將所對應的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設成中間的開度,使熱介質在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雙方上流動。通過這樣,可以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和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雙方用于制熱運行或制冷運行,因此,熱傳輸面積增加,可以進行高效率的制熱運行或制冷運行。另外,如果在利用側熱交換器26混合產生制熱負荷和制冷負荷,就將與進行制熱運行的利用側熱交換器26對應的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切換到與加熱用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b連接的流路,將與進行制冷運行的利用側熱交換器26對應的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切換到與冷卻用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連接的流路,從而可以在各室內機2自由地進行制熱運行、制冷運行。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只要是三通閥等可以切換三方流路的裝置、開閉閥等對雙方流路進行開閉的裝置等的組合等可以切換流路的裝置即可。另外,組合步進電機驅動式的混合閥等可以使三方流路的流量變化的裝置、電子膨脹閥等可以使雙方流路的流量變化的裝置的組合等,也可以作為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2和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使用。這樣也可以防止流路突然開閉所形 成的水錘。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以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是二通閥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使用具有三方流路的控制閥,與繞過利用側熱交換器26的旁通管一起設置。另外,利用側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可以使用能利用步進電機驅動式控制在流路中流動的流量的裝置,也可以使用二通閥或關閉了三通閥的一端的裝置。另外,利用側熱介質流量控制裝置25也可以使用開閉閥等的打開關閉雙方流路的裝置,反復進行接通/斷開,控制平均流量。另外,雖然顯示了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8是四通閥,但不受其限制,也可以構成為使用多個二通流路切換閥或三通流路切換閥,同樣使熱源側制冷劑流動。就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形成制冷制熱混合運行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受其限制。即使為以下構成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和節(jié)流裝置16分別各為一個,在它們上并聯(lián)地連接多個利用側熱交換器26和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只進行制冷運行或制熱運行之一。另外,即使在只連接一個利用側熱交換器26和一個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的情況下,當然也可以有相同的效果,而且,當然也可以設置多個進行相同運轉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和節(jié)流裝置16。而且,以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5內置于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受其限制,也可以內置于室內機2,也可以與熱介質變換器3和室內機2分體地單獨構成。熱介質例如可以使用載冷劑(防凍液)或水,載冷劑與水的混合液、水與防腐效果好的添加劑的混合液等。因此,在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中,即使熱介質通過室內機2向室內空間7泄漏,由于使用了安全性高的熱介質,因此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另外,一般情況下,在熱源側熱交換器12和利用側熱交換器26a 26d上安裝送風機、通過送風促進冷凝或蒸發(fā)的情況居多,但不受此限制,例如利用側熱交換器26a 26d也可以使用利用輻射的板式加熱器,熱源側熱交換器12也可以使用利用水或防凍液使熱移動的水冷式的類型,只要是可以散熱或吸熱的結構,則無論是什么類型都可以使用。另外,在此以利用側熱交換器26a 26d是四個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局限于此,連接幾個都可以。另外,就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a、15b是兩個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當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可以冷卻或/和加熱熱介質的結構,則設置幾個都可以。另外,對泵21a、21b也不局限于各一個,也可以并聯(lián)地排列多個小容量的泵。另外,就設置在室外機I上的送風機,不局限于本說明的系統(tǒng),即使在使制冷劑循環(huán)到室內機的直接膨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中也同樣適用,具有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空氣調節(jié)裝置100A)由于即使在具有可燃性的熱源側制冷劑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泄漏的情況下,也驅動變換器送風機60,利用規(guī)定的換氣風量排出熱源側制冷劑,因此,可以防止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的增加,防止起火等,提高室外機1、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安全性。此時,通過按照使用的熱源側制冷劑的“LFL”設定換氣風量,可以確實防止起火等。此時,由于相對制冷劑量m (kg)確保0.55Xm (m3/min)以上的換氣風量,因此,可以應對空氣調節(jié)裝置使用的各種制冷劑。此時,基于熱介質變換器3的制冷劑配管、設備等的內容積確定制冷劑量,從而可以更高效率地確定維持安全所需要的換氣風量。并且,設制冷劑密度為1000(kg/m3),根據可假定的最大制冷劑量來確定換氣風量,從而可以確實防止起火等。另外,設置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判斷與制冷劑濃度傳感器41的檢測相關的制冷劑濃度,驅動變換器送風機60,因此,在制冷劑濃度為規(guī)定濃度以上的情況下可以高效率地驅動變換器送風機60。另外,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制冷劑流入流出口具有遮斷裝置50,基于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0的判斷,利用遮斷裝置50遮斷流入流出熱介質變換器3的熱源側制冷劑的流動,因此,可以將泄漏的熱源側制冷劑的量抑制成僅為被關閉在熱介質變換器3內的制冷劑量。另外,由于泄漏的制冷劑量少,因此可以減少變換器送風機60的換氣風量Q。而且,將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的一部分進行開口,形成作為開口部61的第一孔61A、第二孔61B,從而可以排出泄漏在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內的熱源側制冷劑,可以使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不足恒定值。此時,由于使開口部61的總計開口面積為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的表面積的10%以上地進行開口,因此,不會增加通風阻力,可以高效率地向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外排出,使制冷劑濃度不足恒定值,可以得到安全的裝置。1熱源機(室外機),2、2&、213、2(3、2(1室內機,3、3&、313熱介質變換器,4、4、413制冷劑配管,5、5a、5b、5c、5d配管,6室外空間,7室內空間,8空間,9建筑物,9A通風口、10壓縮機,11第一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四通閥),12熱源側熱交換器,13a、13b、13c、13d止回閥,14氣液分離器,15a、15b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6a、16b、16c節(jié)流裝置,17a、17b開閉裝置,18a、18b第二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19蓄能器,20制冷劑間熱交換器,21a、21b泵(熱介質輸出裝置),22&、22以22(3、22(1第一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3&、2313、23(3、23(1第二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25a、25b、25c、25d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26a、26b、26c、26d利用側熱交換器,31a、31b熱介質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4、34a、34b、34c、34d熱介質出口溫度檢測裝置,35、35a、35b、35c、35d制冷劑流入流出溫度檢測裝置,36制冷劑壓力檢測裝置,40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41制冷劑濃度傳感器,50遮斷裝置,60室外機送風機,61開口部,61A第一孔,62B第二孔,70室外機控制裝置,71變換器控制裝置,100、100A空氣調節(jié)裝置,A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B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冷凍循環(huán)裝置和熱介質側裝置, 所述冷凍循環(huán)裝置利用配管連接輸出可燃性的制冷劑的壓縮機、用于切換所述制冷劑的循環(huán)路徑的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用于使所述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熱源側熱交換器、用于調整所述制冷劑的壓力的制冷劑節(jié)流裝置以及能使所述制冷劑與不同于所述制冷劑的熱介質進行熱交換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構成使所述制冷劑循環(huán)的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 所述熱介質側裝置利用配管連接用于使與所述熱介質間熱交換器的熱交換相關的所述熱介質循環(huán)的熱介質輸出裝置以及進行所述熱介質與空調對象空間的空氣的熱交換的利用側熱交換器,構成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 至少所述壓縮機、所述制冷劑流路切換裝置、所述熱源側熱交換器收容于室外機,至少所述熱介質間熱交換器、所述制冷劑節(jié)流裝置收容于熱介質變換器,所述利用側熱交換器收容于室內機,所述室外機、所述熱介質變換器以及所述室內機分別單獨地形成,并能夠設置在彼此分離的位置, 所述熱介質變換器的框體具有開口部,該開口部能夠使所述熱介質間熱交換器的收容空間與該收容空間外進行通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部的總面積為包括所述開口部的總面積的所述熱介質變換器的框體的表面積的10%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 進行送風的變換器送風機;和 對所述變換器送風機進行動作控制用以將所述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維持成不足規(guī)定濃度的控制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即使在所述室外機的所述壓縮機停止的狀態(tài)下,所述控制裝置也使所述變換器送風機動作用以將制冷劑濃度維持成不足規(guī)定濃度。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檢測所述框體內的制冷劑濃度的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 所述控制裝置基于所述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的檢測值使所述變換器送風機動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分別設置在所述熱介質變換器的制冷劑流入流出口并遮斷所述制冷劑的流動的遮斷裝置, 所述控制裝置基于所述制冷劑濃度檢測裝置的所述檢測值使所述遮斷裝置遮斷制冷劑的流動。
7.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換器送風機的換氣風量相對于所述制冷劑循環(huán)回路內的制冷劑量m (kg)為0.55Xm (m3/min)以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換器送風機的換氣風量相對于所述熱介質變換器內的制冷劑量m (kg)為0.55Xm (m3/min)以上。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是R32,所述變換器送風機的換氣風量為0.784Xm (m3/min)以上。
10.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是HF01234yf,所述變換器送風機的換氣風量Q為0.830Xm (m3/min)以上。
11.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至少是HF01234yf與R32的混合制冷劑,所述變換器送風機的換氣風量為(0.784X所述R32的比率+0.830X 所述 HF01234yf 的比率)Xm (m3/min)以上。
12.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是丙烷,所述變換器送風機的換氣風量為6.3Xm (m3/min)以上。
13.根據權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內的制冷劑量m (kg),是基于所述室外機所進行的運行中的制冷劑狀態(tài)的可存在于所述室外機內的最大制冷劑量。
14.根據權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內的制冷劑量m (kg),是在所述室外機內制冷劑所通過的制冷劑配管以及設備的內容積的總計值(m3)與制冷劑密度(kg/m3)之積。
15.根據權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內的制冷劑量m (kg),是在所述室外機內制冷劑所通過的制冷劑配管以及設備的內容積的總計值(m3)與 1000 (kg/m3)之積。
16.根據權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通過利用配管連接所述多個熱介質間熱交換器以及多個所述熱介質輸送裝置,進而利用配管連接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而構成, 所述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進行切換,用以選擇與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的通過以及各熱介質輸出裝置的輸出相關 的熱介質,使其流入流出所述利用側熱交換器。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介質流路切換裝置收容于所述熱介質變換器。
18.根據權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通過利用配管連接對流入流出所述利用側熱交換器的熱介質進行流量調整的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而構成,所述熱介質流量調整裝置收容于所述熱介質變換器。
19.根據權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分別利用兩根配管連接了所述室外機與所述熱介質變換器之間以及所述熱介質變換器與所述室內機之間。
全文摘要
得到可防止因框體內的制冷劑泄漏引起的框體內制冷劑濃度增加、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具備冷凍循環(huán)回路(A)裝置,利用配管連接輸出可燃性制冷劑的壓縮機(10)、能使制冷劑與不同于制冷劑的熱介質進行熱交換的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等,使制冷劑循環(huán);和構成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B)的裝置,該熱介質循環(huán)回路用于使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的熱交換相關的熱介質循環(huán)。至少將壓縮機(10)等收容在室外機(1),至少將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等收容在熱介質變換器(3),將利用側熱交換器(26)收容在室內機(2),分別單獨地形成室外機(1)、熱介質變換器(3)以及室內機(2),可設置在彼此分離的位置,熱介質變換器(3)的框體具有可使熱介質間熱交換器(15)的收容空間與收容空間外進行通風的開口部(61)。
文檔編號F24F1/32GK103221751SQ20108007020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