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回轉式預熱器轉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nèi)外已知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均為圓柱形,其高溫端和低溫端介質流通截面積相等,造成了高溫端的流速是低溫端的I. 5倍以上,事實上當介質流速在一定范圍內(nèi)時傳熱效率才能達到最佳。預熱器的設計是控制高溫端介質流速,使介質流過受熱面的傳熱效率和產(chǎn)生的阻力在較佳數(shù)值,這樣低溫端由于介質流速過低,傳熱效率低下,總的換熱效率無法達到較佳;同時由于低溫端介質流速過低,極易積灰和形成堵塞。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改進流過預熱器介質流速不均問題,提高了預熱器的總換熱效率并降低了介質流過的總阻力,改善了預熱器低溫端極易積灰狀況并且降低了預熱器高溫端氣流的沖刷磨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包括外圈板和設于外圈板內(nèi)的圓柱形中心筒,所述外圈板呈圓臺狀,外圈板與中心筒之間設有若干層平行排列的圓形傳熱元件托架,中心筒外壁安裝有轉子中心板,所述轉子中心板外側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徑向隔板,徑向隔板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并與外圈板固定。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與外圈板和轉子中心板形成一上下兩端均開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轉子中心板外側設有轉子內(nèi)隔板,轉子內(nèi)隔板的頂端連接轉子上,轉子內(nèi)隔板外壁沿圓周方向安裝有若干均勻排列的徑向隔板,徑向隔板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并與外圈板固定。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與外圈板和轉子內(nèi)隔板形成一上下兩端開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轉子內(nèi)隔板為圓臺狀。所述傳熱元件托架上開設有孔。所述外圈板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以及轉子內(nèi)隔板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α,且 80° <α〈9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提高了預熱器冷端的煙風速度,增加了自清洗能力和預熱器抗堵塞能力;降低了預熱器熱端的煙風速度,減輕了對熱端傳熱元件的沖刷,提高了熱端元件壽命;而且在總換熱量相等時,傳熱元件重量會降低,預熱器的支承載荷會下降,降低了投資成本;在總傳熱面積相等時,增加了換熱量,降低了排煙溫度,煙風阻力降低;改進了流過預熱器介質流速不均問題,提高了預熱器的總換熱效率并降低了介質流過的總阻力,改善了預熱器低溫端極易積灰狀況并且降低了預熱器高溫端氣流的沖刷磨損。
下面根據(jù)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11]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的結構示意圖三;圖6是圖5的俯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的結構示意圖四;圖8是圖7的俯視圖。圖中I、外圈板;2、中心筒;3、傳熱元件托架;4、轉子中心板;5、徑向隔板;6、轉子內(nèi)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包括外圈板I和設于外圈板I內(nèi)的圓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圓臺狀,外圈板I與中心筒2之間設有I層平行排列的圓形傳熱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轉子,傳熱元件托架3為板件開孔結構,便于介質流動,中心筒2外壁安裝有轉子中心板4,所述轉子中心板4外側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徑向隔板5,徑向隔板5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3并與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5與外圈板I和轉子中心板4形成一上下兩端均開口的扇形通道。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以及轉子內(nèi)隔板6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α且80。<α <90°。如圖3-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包括外圈板I和設于外圈板I內(nèi)的圓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圓臺狀,外圈板I與中心筒2之間設有3層平行排列的傳熱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轉子,傳熱元件托架3為板件開孔結構,便于介質流動,中心筒2外壁安裝有轉子中心板4,所述轉子中心板4外側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徑向隔板5,徑向隔板5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3并與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5與外圈板I和轉子中心板4形成一上下兩端均開口的扇形通道。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以及轉子內(nèi)隔板6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α且80。<α <90°。如圖5-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包括外圈板I和設于外圈板I內(nèi)的圓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圓臺狀,外圈板I與中心筒2之間設有I層平行排列的傳熱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轉子,傳熱元件托架3為板件開孔結構,便于介質流動,中心筒2外壁安裝有轉子中心板4,所述轉子中心板4外側設有轉子內(nèi)隔板6,轉子內(nèi)隔板6的頂端連接中心筒2上,轉子內(nèi)隔板6外壁沿圓周方向安裝有若干均勻排列的徑向隔板5,徑向隔板5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3并與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5與外圈板I和轉子內(nèi)隔板6形成一上下兩端開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轉子內(nèi)隔板6為圓臺狀。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以及轉子內(nèi)隔板6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α 且 80° <α〈90°。如圖7-8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包括外圈板I和設于外圈板I內(nèi)的圓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圓臺狀,外圈板I與中心筒2之間設有3層平行排列的傳熱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轉子,傳熱元件托架3為板件開孔結構,便于介質流動,中心筒2外壁安裝有轉子中心板4,所述轉子中心板4外側設有轉子內(nèi)隔板6,轉子內(nèi)隔板6的頂端連接中心筒2上,轉子內(nèi)隔板6外壁沿圓周方向安裝有若干均勻排列的徑向隔板5,徑向隔板5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3并與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5與外圈板I和轉子內(nèi)隔板6形成一上下兩端開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轉子內(nèi)隔板6為圓臺狀。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以及轉子內(nèi)隔板6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α 且 80° <α〈90°。具體使用時,采用傳統(tǒng)的圓柱形轉子高溫端介質流速為10 m/s,低溫端介質流速為5m/s,則平均介質流速為7. 5 m/s,由于阻力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這樣介質流過預熱器的阻力為125P ;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因可通過截面積變化控制介質流速,預熱器高溫度端介質流速為8m/s,低溫度端介質流速為7m/s,平均介質流速同樣為7. 5 m/s,這樣介質流過預熱器的阻力為113P,相比傳統(tǒng)圓柱形轉子,其阻力下降了約10%。本實用新型采用圓臺結構,通過截面積變化將介質流速控制在有利于預熱器傳熱合理范圍,圓臺結構截面積的變化最適合預熱器溫度從高溫到低溫的遞減。使介質流過預熱器整個受熱面的速度更均勻,保持預熱器全部受熱面的換熱效率在較佳范圍并使介質流過總阻力降低,同時由于預熱器低溫端介質流速的提高使預熱器低溫端的自清洗能力增強,改善了預熱器低溫端極易積灰狀況。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chǎn)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包括外圈板(I)和設于外圈板(I)內(nèi)的圓柱形中心筒(2),其特征在于外圈板(I)與中心筒(2)之間設有若干層平行排列的圓形傳熱元件托架(3),中心筒(2)外壁安裝有轉子中心板(4),所述轉子中心板(4)外側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徑向隔板(5),徑向隔板(5)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3)并與外圈板(I)固定。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5)與外圈板(I)和轉子中心板(4)形成上下兩端均開口的扇形通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中心板(4)外側設有轉子內(nèi)隔板(6),轉子內(nèi)隔板(6)的頂端連接在中心筒(2)上,轉子內(nèi)隔板(6)外壁沿圓周方向安裝有若干均勻排列的徑向隔板(5)且該徑向隔板(5)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3)并與外圈板(I)固定。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兩徑向隔板(5)與 外圈板(I)和轉子內(nèi)隔板(6 )形成上下兩端開口的扇形通道。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板(I)和所述轉子內(nèi)隔板(6)均為圓臺狀。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元件托架(3)上開設有孔。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以及轉子內(nèi)隔板(6)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α,且80。<α <9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轉式預熱器轉子,包括外圈板和設于外圈板內(nèi)的圓柱形中心筒,所述外圈板呈圓臺狀,外圈板與中心筒之間設有若干層平行排列的圓形傳熱元件托架,中心筒外壁安裝有轉子中心板,所述轉子中心板外側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徑向隔板,徑向隔板另一端穿過傳熱元件托架并與外圈板固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提高了預熱器冷端的煙風速度,增加了自清洗能力和預熱器抗堵塞能力;降低了預熱器熱端的煙風速度,減輕了對熱端傳熱元件的沖刷,提高了熱端元件壽命;而且在總換熱量相等時,傳熱元件重量會降低,預熱器的支承載荷會下降,降低了投資成本;在總傳熱面積相等時,增加了換熱量,降低了排煙溫度,煙風阻力降低。
文檔編號F23L15/00GK202494129SQ20122007357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日
發(fā)明者李建平 申請人:哈爾濱興隆鍋爐漏風控制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