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芎陀迷搨鳠峁艿膿Q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屬傳熱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壁光滑,內壁三維強化的傳熱管,特別涉及一種管內蒸發(fā)或冷凝、管外液體對流傳熱的強化傳熱管。
背景技術:
房間空調器的蒸發(fā)器和冷凝器主要形式為使用銅管套鋁翅片的管翅式換熱器,目前銅管普遍使用內螺紋銅管,其管內換熱系數(shù)提高了是光管的1.5~3倍。在現(xiàn)有技術中,內螺紋傳熱管的換熱性能與其換熱面積及內螺紋的形狀(如螺旋角、翅高、翅頂角…)直接相關。中國專利ZL 02232596.4公開了一種“斷續(xù)齒內螺紋無縫高效傳熱管”,是在管內表面制有多條帶螺紋升角的螺旋形等高螺紋齒,沿齒頂脊上開有規(guī)則/不規(guī)則間距的切斷脊式溝槽,由此加大了傳熱管內表面積,并有利于提高制冷劑在管內沿程蒸發(fā)或冷凝時的不同干度狀態(tài)下的管內換熱效率。中國專利ZL02802107.X中公開了“具有帶凹槽的內表面的改進傳熱管”,它通過幾組輥子將預定圖案印到板上,該板卷成型并焊接成管,形成所需的強化內表面。
現(xiàn)有技術的內壁強化的換熱管外徑一般小于10mm,絕大部分以盤管形式供貨,主要用于加熱或冷卻管外空氣的空調器場合;為提高空氣側換熱系數(shù),減小鋁箔與換熱管外表面的間隙,換熱管必須與板式鋁翅片相脹接,脹接方法分液壓法和機械法兩種,不管哪種方法,在內壁齒型復雜細小時,內壁容易在脹管時變形,與脹管前預測的性能相比,大大降低了換熱性能,這點也制約了該類內壁三維換熱管的市場化。對于焊接管而言,設備投入和加工成本都較高,另外業(yè)界對于焊縫的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的擔憂也有待長期使用的驗證。
在中大型冷凍機(如冷水機組、熱泵機組和熱回收機組)應用中大量采用殼管式的干式蒸發(fā)器或冷凝器(總量50%以上),與普通空調器不同,其管外是水或其它液體載冷劑或冷卻劑。例如,在干式蒸發(fā)器中管內為制冷劑的蒸發(fā)或冷凝,管外為載冷劑水的對流換熱?,F(xiàn)有技術的換熱管也廣泛采用來復線形式的內螺紋銅管,外徑為9mm~25mm,其內螺紋形狀也是綜合了蒸發(fā)和冷凝換熱要求并優(yōu)化尺寸。而隨著冷凍機能效要求的提高,對于換熱管的換熱性能及管內壓降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另外新環(huán)保制冷劑的逐步采用也對傳統(tǒng)內螺紋管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于這類殼管式換熱器,主要通過管端與管板的脹接來連接換熱管及殼體,因而中間管段的強化表面不會因受壓而變形,另外在該領域目前還未曾采用復雜的三維內表面換熱管,因而在管殼式換熱器中采用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芫哂懈蟮目尚行?。采用?yōu)化的三維內表面可以比單純內螺紋增加換熱面積,提高制冷劑相變的換熱系數(shù)。例如,對于蒸發(fā)工況,管內氣化核心的數(shù)量增多,從而可提高蒸發(fā)傳熱系數(shù);而對于冷凝工況,優(yōu)化的三維內表面換熱管有利于冷凝液的流動,減薄冷凝液膜,提高冷凝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無縫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埽瓤商岣邆鳠峁苷舭l(fā)/冷凝性能,又可以避免在常規(guī)空調器應用中因脹管損傷內壁翅片而降低性能。
本發(fā)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包括傳熱管主體,其中管內由主齒和副齒形成三維凸臺或交叉部分。由于三維內表面凸臺的存在,可保障在蒸發(fā)過程中,沿程不同制冷劑干度的情形下,換熱管內表面能保持濕潤,有利于整段管內蒸發(fā)持續(xù)高效進行;對于冷凝工況,因三維凸臺形成了表面各點處的曲率不同,有利于冷凝液的流動,并降低液膜的厚度,從而減少熱阻,提高冷凝性能。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的內表面具有強化換熱表面,成品管兩端或中間段有光端或無齒段,光端位置和無齒段長度可根據(jù)用途及性能要求調整。以便于脹管,增加使用的可靠性。
所述的管主體可以是常規(guī)直管結構、波紋管、外徑周期變化或非周期變化的縮放管結構中的任一種。因為根據(jù)現(xiàn)有的技術,這些方法都可以強化換熱管的傳熱,可以理解在本發(fā)明的基礎上,按這些結構形式,進行二次加工可進一步提高換熱管內的蒸發(fā)和冷凝換熱系數(shù)的同時提高管外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
所述的管主體的內表面分布有來復線式的內螺紋,管內表面由主齒和副齒形成三維凸臺,該三維凸臺沿軸線和徑向分布。
所述的三維凸臺有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呈棱錐形或棱臺形中的一種或其組合。
其中,管內表面的凸臺間的軸向間距為0.4~1.4mm,凸臺的徑向間距為0.3~1.2mm,周向長度小于或等于軸向長度,凸臺的高度為0.1~0.4mm。
所述的主齒和副齒形成相反角度,主齒與軸線成b角為0~30°,副齒與軸線成a角為0~-30°。
所述的主齒齒距d1+d2為0.4~1.4mm,副齒齒距e1+e2為0.3~1.2mm,d1為0~1.0mm,d2為0.3~1.0mm,e1為0~0.9mm,e2為0.3~1.0mm,三維凸臺高度為0.1~0.45mm。凸臺間沿主副齒形成較長的渠道,因毛細作用,能夠改善液體在兩相物態(tài)轉化中的環(huán)流效應和擾流效應,同時也增加了內表面積。
本發(fā)明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苡糜趥鳠峁芘c管板脹接或焊接,構成換熱器的一部分。
更進一步是用于冷水機組或熱泵機組,將傳熱管使用在管內為制冷劑相變換熱,管外為載冷劑或冷卻劑的換熱器中。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效果(1)管內通過加工形成三維形狀,增加了管內的換熱面積,通過優(yōu)化尺寸,增強管內紊流流動,蒸發(fā)或冷凝的相變換熱系數(shù)增加了30%以上,首次實現(xiàn)了三維內表面換熱管在冷水機組的干式蒸發(fā)器或冷凝器中的應用;(2)與焊接管或其他多道加工工序成型的傳統(tǒng)換熱管相比,應用金屬擠壓加工工藝原理,采用專用機床一次性成型,加工效率高;(3)用于殼管式換熱器中,可在換熱管兩端或中間任意位置留出一定長度的光管段,供脹管或隔板支撐;(4)在該換熱管的基礎上進行波紋管或縮放管加工,在進一步提高換熱管內的蒸發(fā)和冷凝換熱系數(shù)的同時提高管外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
圖1是本發(fā)明內表面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內表面軸側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內表面齒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長度方向光端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工藝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應用實施例圖。
其中圖5中標號芯桿—2;主芯頭—21;副芯頭—22;滾壓體—3;定徑環(huán)—4;精整套—5。
圖6中標號管主體—1;換熱器—6;管板—61;腔室入口—7;腔室出口—8;水室入口—9;水室出口--10。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埽捎们鎻秃系姆绞?,其結構如圖1本發(fā)明內表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茌S側面示意圖和圖3是本發(fā)明內表面齒形示意圖所示,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包括傳熱管主體1,其管內由主齒和副齒形成三維凸臺11或交叉部分,該三維凸臺11沿軸線和徑向分布。管兩端可帶有光端12、13,以便于脹管,以增加使用的可靠性。內表面具有強化換熱表面,成品管兩端或中間段有光端或無齒段,光端位置和無齒段長度可調。
該凸臺有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也可呈棱錐形或棱臺形,使內表面形成了三維的強化表面。主齒和副齒形成相反的角度,但是角度可以不相等,齒形可以是梯形或三角形。主齒和副齒的高度可以相等,也可以有高低分別。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主齒與軸線成b角度為0~30°,副齒與軸線角度a為0~-30°,主齒高度h2為0.1~0.4mm,副齒高度h1為0.1~0.4mm,主齒齒形角為5~30°,副齒齒形角為5~30°,主齒齒距d1+d2為0.4~1.4mm,副齒齒距e1+e2為0.3~1.2mm,d1為0~1.0mm,d2為0.4~1.0mm,e1為0~0.9mm,e2為0.3~1.0mm。三維凸臺高度為0.1~0.4mm,因為應用于殼管式換熱器,在換熱管的加工中,按圖4本發(fā)明長度方向光端示意圖所示,可以在管兩端或管中間任意位置留出光端,便于脹管。
本發(fā)明的加工工藝;按圖5本發(fā)明工藝示意圖所示,加工和制造本發(fā)明換熱管。管主體1材料可選用銅和銅合金材料或其他金屬,換熱管外徑為9~25mm,壁厚為0.5~1mm,采用專用的旋壓機和拉床用旋壓和拉伸的方式進行成形加工,管內和管外同時一體化加工,在管主體內表面上加工成三維凸臺形狀的內螺紋形復雜曲面,形成三維形狀的里脊。
加工方式是一次成型的方式,在芯桿2上有兩個芯頭,分別是主芯頭21和副芯頭22,滾壓體3在銅管周圍高速旋轉形成主齒和副齒,定徑環(huán)4由平面和斜面組成,調整滾壓體3在定徑環(huán)4中的位置,可以實現(xiàn)光端的加工。精整套5是對已加工的銅管進行精加工以便生產標準的產品。
在需要留有光管的位置,利用電氣控制在該位置滾壓體收起即可,經過一段設定的行程繼續(xù)加工,內壁成型。
按前列的管內壁成型工序后,管主體外表面可二次加工成波紋形式或截面軸向變化的形狀,進一步增強管內換熱。
如圖6本發(fā)明應用實施例圖所示,用本發(fā)明實現(xiàn)熱交換的方式如下將本發(fā)明管體1固定在換熱器6(如干式蒸發(fā)器)的管板61上,制冷劑(如氟里昂)從腔室入口7流經本發(fā)明主管體1的管內,與管外載冷劑(如水)換熱,沿程蒸發(fā),成為過熱蒸汽,再從腔室出口8流出;載冷劑(如水)通過水室入口9進入換熱器,通過折流板后從水室出口10流出換熱器。由于前述的傳熱管管體1的內壁為三維的內螺紋構造,有利于提高管內相變換熱系數(shù),而在管外熱阻較大的場合,換熱管的波紋加工,可有效的進一步提高管內外換熱面積及換熱系數(shù),從而管件整體換熱系數(shù)得到有效的提高,也提高了換熱器6的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包括傳熱管主體,其特征在于管內由主齒和副齒形成三維凸臺或交叉部分。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埽涮卣髟谟?,內表面具有強化換熱表面,成品管兩端或中間段有光端或無齒段,光端位置和無齒段長度可調。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主體可以是常規(guī)直管結構、波紋管、外徑周期變化或非周期變化的縮放管結構中的一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主體的內表面分布有來復線式的內螺紋,管內表面由主齒和副齒形成的三維凸臺,該三維凸臺沿軸線和徑向分布。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臺有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呈棱錐形或棱臺形中的一種或其組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埽涮卣髟谟诠軆缺砻娴耐古_間的軸向間距為0.4~1.4mm,翅臺的徑向間距為0.3~1.2mm,周向長度小于或等于軸向長度,翅臺(2)的高度為0.1~0.4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特征在于主齒和副齒形成相反角度,主齒與軸線成B角度為0~30°,副齒與軸線成A角度為0~-30°。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埽涮卣髟谟谥鼾X齒距d1+d2為0.4~1.4mm,副齒齒距e1+e2為0.3~1.2mm,d1為0~1.0mm,d2為0.3~1.0mm,e1為0~0.9mm,e2為0.3~1.0mm,三維凸臺高度為0.1~0.45mm。
9.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艿挠猛?,其特征在于傳熱管與管板脹接或焊接,構成換熱器的一部分。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冷水機組或熱泵機組,將傳熱管使用在管內為制冷劑相變換熱,管外為載冷劑或冷卻劑的換熱器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埽貏e涉及一種管內蒸發(fā)或冷凝、管外液體對流傳熱的強化傳熱管。本發(fā)明一種三維內表面?zhèn)鳠峁?,包括傳熱管主體,其中,管內由主齒和副齒形成三維凸臺或交叉部分。首次應用于冷水機組的干式蒸發(fā)器或冷凝器中。本發(fā)明突破以往內螺紋高效管內螺紋形狀結構,在管內表面制有多個獨立的凸臺,該凸臺有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也可呈棱錐形或棱臺形,從而增加了傳熱管的內表面積,改善了管內制冷劑蒸發(fā)或冷凝的換熱效果,使熱交換效率有顯著的提高。本發(fā)明可采用金屬擠壓工藝一次成型,加工效率高,應用于殼管式換熱器中,兩端或中間位置留有光端,便于脹管,同時避免了常規(guī)空調器應用中因脹管損傷內壁翅片而降低性能。
文檔編號F28F1/10GK1858541SQ20061002748
公開日2006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9日
發(fā)明者曹建英, 羅忠 申請人:高克聯(lián)管件(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