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線纜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線纜加壓擠出模具。
背景技術:
線纜主要包括內部的導線和包覆在導線外部的膠皮;膠皮為液態(tài)膠體通過模具擠壓包覆在導線的外側?,F有的膠皮包覆模具包括押出內模和押出外模,押出內模上的凸臺設置在押出外模的對應凹槽內,液態(tài)膠體通過凸臺與凹槽之間的間隙構成的進液口進入模具內部,進而包覆到導線的外側形成膠皮。但是,液態(tài)膠體在凸臺與凹槽之間的間隙內無任何壓力的變化,導致最終形成的包覆在導線外部的膠皮與導線接觸不緊密,同時形成的膠皮厚度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加壓擠出模具,擠壓成型的線纜內部的導線與包覆在導線外部的膠皮能夠緊密貼合,且膠皮厚度均勻。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線纜加壓擠出模具,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基座上設有安裝通孔,所述安裝通孔的一端設有押出內模,所述安裝通孔的另一端設有押出外模,所述押出內模靠近所述押出外模的一端設有折狀凸臺,所述押出外??拷鲅撼鰞饶5囊欢嗽O有折狀凹槽,所述折狀凸臺設于所述折狀凹槽內,所述折狀凸臺與所述折狀凹槽之間的間隙構成進液口,所述折狀凹槽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折狀凹槽靠近所述押出內模的一端,所述第三斜面位于所述折狀凹槽遠離所述押出內模的一端,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三斜面之間。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折狀凸臺包括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和第六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位于所述折狀凸臺靠近所述押出外模的一端,所述第六斜面位于所述折狀凸臺遠離所述押出外模的一端,所述第五斜面位于所述第四斜面與所述第六斜面之間。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六斜面平行;
和\或,所述第二斜面與所述第五斜面平行;
和\或,所述第三斜面與所述第四斜面平行。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押出內模上設有第一過線通孔,所述押出外模上設有第二過線通孔。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過線通孔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過線通孔的軸線共線。
作為優(yōu)選,所述固定基座上設有灌膠孔,所述灌膠孔位于所述進液口的上方。
作為優(yōu)選,所述灌膠孔在所述進液口上的投影區(qū)域位于所述進液口的邊界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灌膠孔靠近所述安裝通孔的一端的空口上設有溫度傳感器。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安裝通孔的內壁設有內螺紋。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押出內模的外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紋;
和\或,所述押出外模的外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設置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使得液態(tài)膠體依次被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加壓,最終在導線的外側形成包覆緊密的膠皮,同時膠皮的厚度均勻。
附圖說明
圖1是線纜加壓擠出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押出外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時押出內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固定基座;101、安裝通孔;102、灌膠孔;
2、押出內模;201、第一過線通孔;202、第四斜面;203、第五斜面;204、第六斜面;
3、押出外模;301、第二過線通孔;302、第一斜面;303、第二斜面;304、第三斜面;
4、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線纜加壓擠出模具,包括固定基座1,基座上設有安裝通孔101,安裝通孔101的一端設有押出內模2,安裝通孔101的另一端設有押出外模3,押出內模2靠近押出外模3的一端設有折狀凸臺,押出外模3靠近押出內模2的一端設有折狀凹槽,折狀凸臺設于折狀凹槽內,折狀凸臺與折狀凹槽之間的間隙構成進液口,折狀凹槽包括第一斜面302、第二斜面303和第三斜面304,第一斜面302位于折狀凹槽靠近押出內模2的一端,第三斜面304位于折狀凹槽遠離押出內模2的一端,第二斜面303位于第一斜面302與第三斜面304之間。
具體地,押出內模2與押出外模3設置在安裝通孔101的兩端;押出內模2與押出外模3用于對導線4進行限位。折狀凸臺與折狀凹槽之間的間隙構成進液口,液態(tài)狀的膠體通過進液口進入折狀凸臺與折狀凹槽之間;折狀凹槽上設置的第一斜面302、第二斜面303和第三斜面304依次對膠體進行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加壓,且第一斜面302、第二斜面303和第三斜面304相對于押出外模3的角度不同;所以膠體受到的三次加壓過程為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加壓;受到三次加壓的膠體最終包覆在導線4的四周,由于三次加壓的作用,膠體自身的結構更加緊密且均勻,同時三次加壓使得膠體對導線4包覆的緊密度有進一步的提高。最終得到膠體對導線4緊密包覆且膠體厚度均勻的線纜。
于本實施例中,折狀凸臺包括第四斜面202、第五斜面203和第六斜面204,第四斜面202位于折狀凸臺靠近押出外模3的一端,第六斜面204位于折狀凸臺遠離押出外模3的一端,第五斜面203位于第四斜面202與第六斜面204之間。具體地,第一斜面302與第六斜面204平行;第二斜面303與第五斜面203平行;第三斜面304與第四斜面202平行。當然,于其他實施例中,視使用需求與使用環(huán)境的不同,第一斜面302與第六斜面204也可不平行;第二斜面303與第五斜面203也可不平行;第三斜面304與第四斜面202也可不平行。
于本實施例中,押出內模2上設有第一過線通孔201,押出外模3上設有第二過線通孔301。具體地,第一過線通孔201的軸線與第二過線通孔301的軸線共線。導線4從第一過線通孔201進入從第二過線通孔301出來,這樣導線4就水平設置在押出內模2與押出外模3的內部。由于押出內模2與押出外模3之間也即折狀凸臺與折狀凹槽之間存在間隙,液態(tài)狀的膠體從上述間隙流入并與導線4的外部接觸,并將導線4緊密包覆。
于本實施例中,固定基座1上設有灌膠孔102,灌膠孔102位于進液口的上方。液態(tài)狀的膠體從灌膠孔102灌入,然后流入折狀凸臺與折狀凹槽之間的間隙構成的進液口,最終與設置在押出內模2與押出外模3內部的導線4接觸。進一步的,灌膠孔102在進液口上的投影區(qū)域位于進液口的邊界內,這樣灌膠孔102內的所有液態(tài)膠體都會流入進液口,不會浪費材料同時避免了模具內部的阻塞。
于本實施例中,灌膠孔102靠近安裝通孔101的一端的空口上設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可實時對膠體的溫度進行監(jiān)控,若膠體的溫度不在最佳溫度,則對膠體的溫度進行實時調控。
于本實施例中,安裝通孔101的內壁設有內螺紋。具體地,押出內模2的外部設有與內螺紋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紋,同時押出外模3的外部設有與內螺紋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紋。當然,于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外螺紋與第二外螺紋可以為任意之一。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僅僅是為了在描述上加以區(qū)分,并沒有特殊的含義。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