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棒材輸送接落料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移動式棒材接落料裝置。
背景技術:
棒材落料和布料是棒材生產(chǎn)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方便棒材打捆的前提條件?,F(xiàn)有棒材生產(chǎn)技術中,棒材輸送落料過程通常采用電動液壓組合撥料裝置,即棒材從輥道上由電動液壓組合撥料裝置翻到鏈床上,然后隨鏈條的運動送至料筐,在整個落料布料過程中對齊工藝落后,導致料筐內棒材錯根、布料雜亂現(xiàn)象嚴重,給用戶使用造成了極大不便。有些廠家為解決棒材打捆后錯根亂捆的問題,采取了人工輔助的辦法,但這大大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影響了經(jīng)濟性。因此,現(xiàn)有的棒材輸送設備存在對齊工藝落后、易出現(xiàn)錯根和亂捆的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移動式棒材接落料裝置,解決現(xiàn)有棒材接落料設備存在對齊工藝落后、打捆后易出現(xiàn)錯根和亂捆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移動式棒材接落料裝置,其中:它包括若干機架、料框、升降裝置和平移接料裝置;
所述若干機架豎直安裝于地基上,在每一架機架兩側的中間設置有導向槽,在機架頂部設置有升降裝置,平移接料裝置設置于機架的中間并與升降裝置連接,平移接料裝置中的齒條的一端與料框一側的下部連接,料框接料時位于打捆機輥道的上方。
進一步,所述升降裝置包括第一帶馬達減速機和至少兩個升降機構,所述每個升降機構包括傳動軸、鏈輪、鏈輪座和鏈條,所述鏈輪座設在機架頂部,鏈輪設在傳動軸上,傳動軸設在鏈輪座上,鏈條一端的末鏈節(jié)鉸接在鏈輪上且使其纏繞于鏈輪上,鏈條的另一端與平移接料裝置中的升降小車的上端連接;第一帶馬達減速機設在升降機構的一側,其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傳動軸連接,各升降機構中的傳動軸通過連接套連接。
進一步,所述平移接料裝置包括第二帶馬達減速機和至少兩個平移接料機構,每個平移接料機構包括齒輪、齒輪軸、齒條、升降小車、導向輪、上支撐輪、下支撐輪和連接軸,齒輪設在齒輪軸上并通過齒輪座裝在升降小車下部的后端,齒條設在升降小車設置的齒條孔中且齒條的后部與齒輪相嚙合,上支撐輪設在升降小車設置的齒條孔上部的后邊,下支撐輪設在升降小車設置的齒條孔下部的前邊,齒條位于上支撐輪和下支撐輪之間,導向輪設在升降小車兩側的上下兩端并位于機架兩側中間設置的導向槽內;第二帶馬達減速機設在平移接料機構的一側,其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齒輪軸連接,各平移接料機構中的齒輪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連接軸連接。
本發(fā)明設置升降裝置以及平移接料裝置,實現(xiàn)了料框的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運動,可對料框內的棒材進行逐層排列布置;料框在接料的同時隨第一帶馬達減速機的轉動逐步下降,使得落差穩(wěn)定,避免了落料過程中棒材排列錯亂的缺點。與背景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落料平穩(wěn)、棒材排放整齊和輸送效率高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移動式棒材接落料裝置,其中:它包括若干機架3、料框4、升降裝置1和平移接料裝置2;
所述若干機架3豎直安裝于地基上,在每一架機架3兩側的中間設置有導向槽1-6,在機架3頂部設置有升降裝置1,平移接料裝置2設置于機架3的中間并與升降裝置1連接,平移接料裝置2中的齒條2-2的一端與料框4一側的下部連接,料框4接料時位于打捆機輥道的上方。
所述升降裝置1包括第一帶馬達減速機1-1和至少兩個升降機構,所述每個升降機構包括傳動軸1-2、鏈輪1-3、鏈輪座1-4和鏈條1-5,所述鏈輪座1-4設在機架3頂部,鏈輪1-3設在傳動軸1-2上,傳動軸1-2設在鏈輪座1-4上,鏈條1-5一端的末鏈節(jié)鉸接在鏈輪1-3上且使其纏繞于鏈輪1-3上,鏈條1-5的另一端與平移接料裝置2中的升降小車2-4的上端連接;第一帶馬達減速機1-1設在升降機構的一側,其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傳動軸1-2連接,各升降機構中的傳動軸1-2通過連接套連接在一起以便于同時提升升降小車2-4。
所述平移接料裝置2包括第二帶馬達減速機2-3和至少兩個平移接料機構,每個平移接料機構包括齒輪2-1、齒輪軸2-9、齒條2-2、升降小車2-4、導向輪2-5、上支撐輪2-6、下支撐輪2-7和連接軸2-8,齒輪2-1設在齒輪軸2-9上并通過齒輪座裝在升降小車2-4下部的后端,齒條2-2設在升降小車2-4設置的長方形齒條孔中且齒條2-2的后部與齒輪2-1相嚙合,上支撐輪2-6設在升降小車2-4設置的長方形齒條孔上部的后邊,下支撐輪2-7設在升降小車2-4設置的長方形齒條孔下部的前邊,齒條2-2位于上支撐輪2-6和下支撐輪2-7之間,導向輪2-5設在升降小車2-4兩側的上下兩端并位于機架3兩側中間設置的導向槽1-6內;第二帶馬達減速機2-3設在平移接料機構的一側,其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齒輪軸2-9連接,各平移接料機構中的齒輪軸2-9通過聯(lián)軸器與連接軸2-8連接以使齒條2-2能同時伸出或收回。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
如圖1至圖3所示,使用時,棒材由鏈床連續(xù)落下,啟動第二帶馬達減速機2-3,第二帶馬達減速機2-3驅動齒輪2-1和齒條2-2帶動料框4前后均勻移動,將棒材均布于料框4內,隨著棒材的不斷落下,啟動第一帶馬達減速機,料框在接料的同時隨第一帶馬達減速機的轉動逐步下降,使棒材的落差穩(wěn)定;當料框4接滿時,鏈床停止落料,將料框4移動到打捆機輥道上方,啟動第一帶馬達減速機1-1,帶動傳動軸1-2驅動各個機架上的升降小車2-4先快速下降再減速下降,直至將棒材平穩(wěn)放置于打捆機輥道上,然后升降小車2-4繼續(xù)下降,當料框4下降到極限后,通過第二帶馬達減速機2-3驅動齒輪2-1和齒條2-2帶動料框4橫移到輥道外側,再通過第一帶馬達減速機1-1提升升降小車2-4并帶動料框4升起到上極限位置后停止,接著再將料框4前移至輥道上方,繼續(xù)下一循環(huán)工作。
本發(fā)明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發(fā)明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限于前述的細節(jié),而應在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權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圍內的變化和改型都應為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