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飛機襟翼,尤其涉及一種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
背景技術:
1、為了提高最大升力系數,提高飛機的氣動性能,降低飛機大迎角下的失速速度,并減少起飛、著陸距離,在飛機設計上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后緣襟翼,其中,單縫襟翼作為結構簡單的后緣襟翼在小型飛機、無人機上的應用最為廣泛。通常情況下,單縫襟翼通過鉸接連桿或者滑軌機構實現(xiàn)向后平動和向下的轉動。但目前的襟翼設計通常只能沿著垂直于機翼后緣方向實現(xiàn)收放,如圖10(a)和10(b)所示,這種襟翼設計在平直翼或者后掠角度較小的機翼上應用對氣動增升效果影響較小,但若用在高速大后掠角度的機翼上,氣動損失較大,增升效果不明顯,一般只能通過增加襟翼長度或者面積的方式彌補大后掠帶來的氣動損失。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2、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該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包括:舵機組件、驅動轉軸、轉軸支座、搖臂、固定連桿、支撐連桿和連桿支座,舵機組件一端與機身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驅動轉軸轉動連接;驅動轉軸與轉軸支座轉動連接;轉軸支座與機身固定連接以支撐驅動轉軸;搖臂分別與驅動轉軸和固定連桿轉動連接;固定連桿與襟翼組件固定連接;支撐連桿兩端分別與固定連桿和連桿支座轉動連接;連桿支座與機身固定連接以支撐支撐連桿;其中,該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通過舵機組件的伸縮帶動驅動轉軸轉動,通過驅動轉軸、搖臂、固定連桿和支撐連桿四連桿機構實現(xiàn)襟翼組件平行于航向的收放。
3、進一步地,舵機組件包括舵機支座和直線舵機,舵機支座與機身固定連接,直線舵機分別與舵機支座和驅動轉軸轉動連接。
4、進一步地,直線舵機分別與舵機支座和驅動轉軸采用鉸鏈連接。
5、進一步地,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還包括第一鉸鏈連接軸和第一球鉸連接軸,搖臂通過第一鉸鏈連接軸與驅動轉軸實現(xiàn)鉸鏈連接,第一鉸鏈連接軸垂直于驅動轉軸的軸線;搖臂通過第一球鉸連接軸與固定連桿實現(xiàn)球鉸連接。
6、進一步地,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還包括第二鉸鏈連接軸和第二球鉸連接軸,固定連桿通過第二鉸鏈連接軸與支撐連桿實現(xiàn)鉸鏈連接,支撐連桿通過第二球鉸連接軸與連桿支座實現(xiàn)球鉸連接。
7、進一步地,在飛機起飛或降落過程中,襟翼組件在驅動轉軸、搖臂、固定連桿和支撐連桿四連桿的作用下實現(xiàn)沿航向向后向下的平動,以及向下的轉動。
8、進一步地,襟翼組件為放下狀態(tài)時,固定連桿與搖臂呈共線狀態(tài)且受拉力作用。
9、進一步地,轉軸支座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轉軸支座分別與驅動轉軸的兩端轉動連接。
10、進一步地,搖臂、固定連桿、支撐連桿和連桿支座的數量均為兩個,兩個轉軸支座、兩個搖臂、兩個固定連桿、兩個支撐連桿、兩個連桿支座一一對應設置。
11、進一步地,驅動轉軸包括轉軸本體和耳片,耳片一端與直線舵機轉動連接,一端與轉軸本體固定連接。
12、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該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通過舵機組件的伸縮帶動驅動轉軸轉動,通過驅動轉軸、搖臂、固定連桿和支撐連桿四連桿機構實現(xiàn)了襟翼組件平行于航向的收放。相比于現(xiàn)有的滑軌結構的襟翼收放機構,本發(fā)明的襟翼驅動機構可固定于大后掠角機翼后緣位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避免了收放過程中因受力不均滑軌卡澀的風險,同時占用空間更小。
1.一種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包括:舵機組件、驅動轉軸(3)、轉軸支座(4)、搖臂(5)、固定連桿(6)、支撐連桿(7)和連桿支座(8),所述舵機組件一端與機身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轉軸(3)轉動連接;所述驅動轉軸(3)與所述轉軸支座(4)轉動連接;所述轉軸支座(4)與機身固定連接以支撐所述驅動轉軸(3);所述搖臂(5)分別與所述驅動轉軸(3)和所述固定連桿(6)轉動連接;所述固定連桿(6)與襟翼組件(200)固定連接;所述支撐連桿(7)兩端分別與所述固定連桿(6)和所述連桿支座(8)轉動連接;所述連桿支座(8)與機身固定連接以支撐所述支撐連桿(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機組件包括舵機支座(1)和直線舵機(2),所述舵機支座(1)與機身固定連接,所述直線舵機(2)分別與所述舵機支座(1)和所述驅動轉軸(3)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舵機(2)分別與所述舵機支座(1)和所述驅動轉軸(3)采用鉸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還包括第一鉸鏈連接軸(9)和第一球鉸連接軸(10),所述搖臂(5)通過所述第一鉸鏈連接軸(9)與所述驅動轉軸(3)實現(xiàn)鉸鏈連接,所述第一鉸鏈連接軸(9)垂直于所述驅動轉軸(3)的軸線;所述搖臂(5)通過所述第一球鉸連接軸(10)與所述固定連桿(6)實現(xiàn)球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還包括第二鉸鏈連接軸(11)和第二球鉸連接軸(12),所述固定連桿(6)通過所述第二鉸鏈連接軸(11)與所述支撐連桿(7)實現(xiàn)鉸鏈連接,所述支撐連桿(7)通過所述第二球鉸連接軸(12)與所述連桿支座(8)實現(xiàn)球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飛機起飛或降落過程中,所述襟翼組件在所述驅動轉軸(3)、所述搖臂(5)、所述固定連桿(6)和所述支撐連桿(7)四連桿的作用下實現(xiàn)沿航向向后向下的平動,以及向下的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組件為放下狀態(tài)時,所述固定連桿(6)與所述搖臂(5)呈共線狀態(tài)且受拉力作用。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支座(4)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轉軸支座(4)分別與所述驅動轉軸(3)的兩端轉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5)、所述固定連桿(6)、所述支撐連桿(7)和所述連桿支座(8)的數量均為兩個,兩個轉軸支座(4)、兩個搖臂(5)、兩個固定連桿(6)、兩個支撐連桿(7)、兩個連桿支座(8)一一對應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后掠角襟翼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轉軸(3)包括轉軸本體(32)和耳片(31),所述耳片(31)一端與所述直線舵機(2)轉動連接,一端與所述轉軸本體(32)固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