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
背景技術:
1、現(xiàn)有轉向器的限位結構與轉向器殼體裝配,通過限制內拉桿球頭底座的極限位置來控制轉向器的行程。但是現(xiàn)有的技術方案由于限位結構的機械結構及尺寸設計不合理,會導致轉向器在工作到極限位置時內拉桿球頭座擠壓限位結構,限位結構與轉向器殼體之間產(chǎn)生兩個受力面,限位結構受力變形后與轉向器殼體之間容易出現(xiàn)非正常磨損,甚至使限位結構的橡膠部分被轉向器殼體剪切,導致限位結構的性能下降;而磨損掉落的橡膠存在掉入齒輪齒條和助力機構位置中的風險,從而導致轉向器轉向卡滯、手感變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2、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包括:限位圈、內拉機構、齒條和轉向器殼體;所述限位圈與所述轉向器殼體適配卡接,所述齒條穿過所述限位圈,并與所述內拉機構連接,所述內拉機構與所述限位圈抵接,所述限位圈、所述內拉機構和所述齒條均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內,所述限位圈的外徑小于所述轉向器殼體的內徑。
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限位圈與轉向器殼體適配卡接,并將限位圈的外徑設置為小于轉向器殼體的內徑,有利于使轉向器在工作到極限位置,并通過內拉機構擠壓限位圈時,限位圈只通過一個受力面與轉向器殼體接觸,避免出現(xiàn)限位圈變形后與轉向器殼體之間的非正常磨損,以及限位圈的橡膠部分被轉向器殼體剪切的問題,進而緩沖內拉機構對轉向器殼體以及齒條、齒輪軸之間的沖擊,降低工作噪音,提高整車轉向的舒適性,并延長轉向器的使用壽命。
4、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5、進一步,所述限位圈包括限位圈抵接部和限位圈擠壓部,所述限位圈抵接部和所述限位圈擠壓部均為環(huán)狀結構,所述限位圈抵接部與所述內拉機構抵接,所述限位圈擠壓部與所述轉向器殼體適配卡接。
6、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圈抵接部與內拉機構抵接,有利于將齒條傳動的動力通過內拉機構傳遞給限位圈,進而使限位圈擠壓部與轉向器殼體之間擠壓受力,抵消內拉機構施加的推力,避免轉向器在工作到極限位置時對轉向器內部零件產(chǎn)生損傷。
7、進一步,所述限位圈擠壓部遠離所述限位圈抵接部一端的外圈上設置有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所述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為環(huán)形凸塊。
8、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通過與轉向器殼體適配卡接,有利于在受到內拉機構的推力時,只與轉向器殼體之間通過一個受力面受力。
9、進一步,所述轉向器殼體包括:轉向器殼體主體、轉向器殼體下凸部和轉向器殼體抵接部;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為管狀結構,所述轉向器殼體抵接部為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端部的環(huán)狀結構,所述轉向器殼體下凸部為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內徑上的環(huán)形凸塊,所述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適配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與所述轉向器殼體下凸部、所述轉向器殼體抵接部所形成的環(huán)形凹槽中。
10、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適配設置在轉向器殼體主體與轉向器殼體下凸部、轉向器殼體抵接部所形成的環(huán)形凹槽中,一方面有利于對限位圈進行限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在限位圈受到內拉機構的推力時,只通過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與轉向器殼體抵接部之間的接觸面進行受力。
11、進一步,所述限位圈抵接部的外徑小于所述轉向器殼體下凸部的內徑。
12、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在限位圈受到內拉機構的推力時,限位圈抵接部能順利通過轉向器殼體下凸部,不與轉向器殼體下凸部之間發(fā)生接觸擠壓變形,從而避免出現(xiàn)限位圈變形后與轉向器殼體之間的非正常磨損,以及限位圈的橡膠部分被轉向器殼體剪切的問題。
13、進一步,所述限位圈抵接部為金屬材質,所述限位圈擠壓部為橡膠材質。
14、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圈擠壓部為橡膠材質有利于避免限位圈擠壓部與轉向器殼體之間產(chǎn)生硬接觸,從而對轉向器之間的零部件造成不必要的磨損。
15、進一步,所述內拉機構包括:內拉桿球頭座、內拉桿球頭和內拉桿;所述內拉桿球頭適配安裝在所述內拉桿球頭座內,且遠離所述內拉桿球頭座的一端與所述內拉桿連接,所述內拉桿球頭座與所述限位圈抵接部抵接。
16、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轉向器轉向運動帶動齒條運動,有利于帶動內拉機構運動,從而在轉向器運動到極限位置時使內拉桿球頭座與限位圈抵接部之間抵接,對限位圈施加推力。
1.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圈(1)、內拉機構(2)、齒條(3)和轉向器殼體(4);所述限位圈(1)與所述轉向器殼體(4)適配卡接,所述齒條(3)穿過所述限位圈(1),并與所述內拉機構(2)連接,所述內拉機構(2)與所述限位圈(1)抵接,所述限位圈(1)、所述內拉機構(2)和所述齒條(3)均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4)內,所述限位圈(1)的外徑小于所述轉向器殼體(4)的內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1)包括限位圈抵接部(11)和限位圈擠壓部(12),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和所述限位圈擠壓部(12)均為環(huán)狀結構,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與所述內拉機構(2)抵接,所述限位圈擠壓部(12)與所述轉向器殼體(4)適配卡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擠壓部(12)遠離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一端的外圈上設置有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121),所述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121)為環(huán)形凸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器殼體(4)包括:轉向器殼體主體(41)、轉向器殼體下凸部(42)和轉向器殼體抵接部(43);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41)為管狀結構,所述轉向器殼體抵接部(43)為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41)端部的環(huán)狀結構,所述轉向器殼體下凸部(42)為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41)內徑上的環(huán)形凸塊,所述限位圈擠壓部上凸位(121)適配設置在所述轉向器殼體主體(41)與所述轉向器殼體下凸部(42)、所述轉向器殼體抵接部(43)所形成的環(huán)形凹槽中。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的外徑小于所述轉向器殼體下凸部(42)的內徑。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為金屬材質,所述限位圈擠壓部(12)為橡膠材質。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轉向器限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拉機構(2)包括:內拉桿球頭座(21)、內拉桿球頭(22)和內拉桿(23);所述內拉桿球頭(22)適配安裝在所述內拉桿球頭座(21)內,且遠離所述內拉桿球頭座(21)的一端與所述內拉桿(23)連接,所述內拉桿球頭座(21)與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