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折疊式電動滑板車,特別涉及一種折疊把避震式便攜電動滑板車。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市場上有多款電動折疊滑板車,由于結(jié)構(gòu)和構(gòu)造等原因,折疊后還不能達到放入背包中的滿意程度。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車把以快捷折疊車把型的新型折疊方式,折疊完后能夠放入背包中的——折疊把避震式便攜電動滑板車。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折疊把避震式便攜電動滑板車,包括快捷折疊車把、前叉、前架、下連桿、上連桿、中梁、快拆、后叉、踏板、前輪、后輪和電動驅(qū)動系統(tǒng),其特征是:折疊把避震式便攜滑板車,包括快捷折疊車把、前叉、前架、下連桿、上連桿、中梁、快拆、后叉、踏板、前輪和后輪,其特征是:快捷折疊車把包括左手把、右手把、上鎖接件、左鎖接件、右鎖接件、折疊基件和兩手把定位件,左手把和右手把是由圓管的上端部作直角彎曲而成,左手把的下端和右手把的下端各開有一對穿孔,左手把的上端部連接上鎖接件的左部件,右手把的上端部連接上鎖接件的右部件,左手把的下端部連接左鎖接件,右手把的下端部連接右鎖接件,左手把下端的對穿孔連接于折疊基件的左邊槽,右手把下端的對穿孔連接于折疊基件的右邊槽,折疊基件前部的左邊有一豎向的左邊槽,折疊基件前部的右邊有一豎向的右邊槽,折疊基件左邊槽的右后方有一豎向的左圓通孔,折疊基件左圓通孔的右后方有一豎向的左矩形孔,折疊基件左矩形孔中緊配塞入左扁方銷,左扁方銷的左前側(cè)擰接左半圓頭螺栓,折疊基件右邊槽左后方有一豎向的右圓通孔,折疊基件右圓通孔的左后方有一豎向的右矩形孔,折疊基件右矩形孔中緊配塞入右扁方銷,右扁方銷的右前側(cè)擰接右半圓頭螺栓,折疊基件左圓通孔和折疊基件右圓通孔連接前叉,左鎖接件能與折疊基件的左半圓頭螺栓鎖接,右鎖接件能與折疊基件的右半圓頭螺栓鎖接,上鎖接件的左部件能與上鎖接件的右部件鎖接,兩手把定位件分別連接于前叉左輪叉桿的下端部和右輪叉桿的下端部,左手把和右手把折疊后,左手把卡入位于左輪叉桿的手把定位件的C形卡口中,右手把卡入位于右輪叉桿的手把定位件的C形卡口中;前架由前連件、旋轉(zhuǎn)部件和后連件構(gòu)成,前連件的前抱接孔固定連接于前叉中部,前連件是鋁擠型的切斷加工件,前連件的前后各有抱接孔,旋轉(zhuǎn)部件安裝于前連件的后抱接孔上,后連件是鋁擠型的切片加工件,后連件的前端呈槽型,后連件槽型的上下兩側(cè)有相互的對穿孔,后連件后端的上下方各有一橫向孔,后連件槽型相互的對穿孔通過對鎖螺栓連接旋轉(zhuǎn)部件;下連桿由矩形管和Ω型連件連接而成,下連桿前端的橫向孔通過對鎖螺栓與后連件后端下方的橫向孔轉(zhuǎn)動連接,上連桿是由金屬圓桿制成的部件,上連桿的前端與后連件后端上方的橫向孔轉(zhuǎn)動連接;中梁由梁管、連接件和折角鎖片構(gòu)成,梁管由矩形管制成,梁管的矩形管呈寬型的矩形管,梁管設(shè)置于位置偏向右側(cè),梁管的前端上方的偏左位置固定連接連接件,梁管的前端部的左側(cè)固定連接折角鎖片,連接件是前后端各有一橫向孔的部件,連接件前橫向孔通過對鎖螺栓與下連桿的Ω型連件轉(zhuǎn)動連接,連接件后橫向孔與上連桿的后端轉(zhuǎn)動連接;快拆連接于下連桿的后端,快拆鎖接于中梁的折角鎖片上,后叉由兩后叉片、避震連片和避震塊構(gòu)成,兩后叉片與避震連片連接,兩后叉片通過對鎖螺栓與中梁的后端部連接,避震連片連接避震塊,踏板連接于中梁上,前輪安裝于前軸,后輪安裝于兩后叉片的后端,打開快拆,將中梁向上折疊,在下連桿和上連桿的作用下,中梁與下連桿和上連桿一起向前叉桿收攏,加之快捷折疊車把的折疊,達到完美的折疊效果;電動驅(qū)動系統(tǒng)包括電機、電池、控制器和控制開關(guān),電機設(shè)置于后輪,電池和控制器都放置在中梁的梁管內(nèi)。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型材件的巧妙配合,使得整個車架基本上沒有電焊焊接,代表了滑板車的制造工藝的一種新趨勢;本發(fā)明的車把采用快捷折疊車把的形式,使得車把的折疊達到既最簡單,而又達到最有效;前叉連接于下夾件前端的左右抱接孔中,前連件后端的上下向圓孔連接旋轉(zhuǎn)部件,后連件的前端通過對鎖螺栓與旋轉(zhuǎn)部件連接,讓轉(zhuǎn)彎機構(gòu)既簡單而又有效;上連桿和下連桿的前端分別連接于后連件后端的上下方,上連桿和下連桿的后端分別連接于中梁連接件的后橫孔和前橫孔,從而形成了四聯(lián)桿的聯(lián)動結(jié)構(gòu);連接于避震連片的避震塊與梁管后端配合,能到達有效的避震效果;將中梁的梁管又兼帶作為電池盒,使得結(jié)構(gòu)更加簡單和更加緊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快捷折疊車把的展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快捷折疊車把的收攏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折疊過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折疊完畢圖;
圖中:1——快捷折疊車把,2——前叉,3——前架,41——下連桿,42——上連桿,51——中梁,52——快拆,6——后叉片,7——踏板,81——前輪,82——后輪,9——電動驅(qū)動系統(tǒng);其中快捷折疊車把1還包括:11——左手把,12——右手把, 13——上鎖接件,14——左鎖接件,15——右鎖接件,16——折疊基件,17——手把定位件。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所述的折疊把避震式便攜電動滑板車,包括快捷折疊車把1、前叉2、前架3、下連桿41、上連桿42、中梁51、快拆52、后叉片6、踏板7、前輪81、后輪82和電動驅(qū)動系統(tǒng)9;
所述的快捷折疊車把1包括左手把11、右手把12、上鎖接件13、左鎖接件14、右鎖接件15、折疊基件16和手把定位件17,所述的左手把11和所述的右手把12都是由圓管的上端部作直角彎曲而成,所述左手把11的下端和所述右手把12的下端管孔中各塞有一厚壁金屬圓管,所述左手把11的下端連帶著位于其中的厚壁金屬圓管開有一對穿孔,所述左手把11的下端對穿孔的孔心延長線與所述左手把11的直角彎曲呈俯視的45°夾角,所述左手把11下端對穿孔的上方開有一螺紋孔,所述左手把11螺紋孔孔心延長線與所述左手把11下端對穿孔的孔心延長線呈俯視的垂向,所述右手把12的下端連帶著位于其中的厚壁金屬圓管開有一對穿孔,所述右手把12的下端對穿孔的孔心延長線與所述右手把12的直角彎曲呈俯視的45°夾角,所述右手把12下端對穿孔的上方開有一螺紋孔,所述右手把12螺紋孔孔心延長線與所述右手把12下端對穿孔的孔心延長線呈俯視的垂向。
所述的上鎖接件13包括左部件和右部件,所述的左部件由改性尼龍制成,所述左部件的左端有豎向的開縫孔,所述左部件開縫孔開縫的垂向由一相互的對穿孔,所述左部件的右端部呈向右的伸展的圓柱形,所述左部件圓柱形的右端有向右的凸肩,所述左部件凸肩上有外螺紋,所述左部件的開縫孔套接于所述左手把11上端部直角彎曲的下方,并用螺栓穿入所述左部件開縫的垂向相互的對穿孔中,用螺母配合擰緊,將所述左部件的開縫孔緊抱于所述左手把11的上端部。
所述的右部件由連接座和旋擰套構(gòu)成,連接座由改性尼龍制成,連接座的右端有豎向的開縫孔,連接座開縫孔開縫的垂向由一相互的對穿孔,連接座左端部呈向左的伸展的圓桿形,連接座圓桿形的左端有軸向的螺紋孔,連接座的開縫孔套接于所述右手把12上端部直角彎曲的下方,并用螺栓穿入連接座開縫的垂向相互的對穿孔中,用螺母配合擰緊,將連接座的開縫孔緊抱于所述右手把12的上端部,旋擰套由改性尼龍制成,旋擰套的左端有一沉孔,旋擰套的沉孔中帶有內(nèi)螺紋,旋擰套的右端部的軸向有一圓通孔,旋擰套軸向的圓通孔與旋擰套的帶有內(nèi)螺紋的沉孔貫通,旋擰套軸向的圓通孔套接于連接座向左的伸展的圓桿形上,并通過螺栓與墊片的配合,將旋擰套旋轉(zhuǎn)連接于連接座上,旋擰套的帶有內(nèi)螺紋的沉孔能與所述左部件凸肩上的外螺紋擰接鎖住。
所述的左鎖接件14,包括左鎖接座、左鎖接鉤、左定位螺栓和左鎖接彈簧,所述的左鎖接座由鋁擠型材切片制成,所述左鎖接座的左前端為豎向的圓孔,所述左鎖接座的右后端為豎向的槽型,所述左鎖接座豎向槽型的兩側(cè)有一相互的對穿孔,所述左鎖接座通過豎向的圓孔緊配套接于左手把11的下端部、并位于所述左手把11螺紋孔的下方,所述的右鎖接件15,包括右鎖接座、右鎖接鉤、右定位螺栓和右鎖接彈簧,所述的右鎖接座由鋁擠型材切片制成,所述右鎖接座的右前端為豎向的圓孔,所述右鎖接座的左后端為豎向的槽型,所述右鎖接座豎向槽型的兩側(cè)有一相互的對穿孔,所述右鎖接座通過豎向的圓孔緊配套接于右手把12的下端部、并位于所述右手把12螺紋孔的下方。
所述的左鎖接鉤由鋁擠型材切片制成,所述左鎖接鉤的上部是鎖鉤柄,所述左鎖接鉤的鎖鉤柄呈豎向的條形片狀,所述左鎖接鉤鎖鉤柄中部開有一長圓孔,所述左鎖接鉤下方的左前端為圈形部,所述左鎖接鉤下方的右后端呈向下的鉤形,所述左鎖接鉤的圈形部通過對鎖螺栓與所述左鎖接座豎向槽型相互的對穿孔轉(zhuǎn)動連接,左定位螺栓穿入所述左鎖接鉤鎖鉤柄的長圓孔中和左鎖接彈簧中,再擰入到所述左手把11下端部的螺紋孔中,并且左定位螺栓的螺栓頭作為所述左鎖接鉤鎖鉤柄外彈的限位,所述的右鎖接鉤由鋁擠型材切片制成,所述右鎖接鉤的上部是鎖鉤柄,所述左鎖接鉤的鎖鉤柄呈豎向的條形片狀,所述右鎖接鉤鎖鉤柄中部開有一長圓孔,所述右鎖接鉤下方的右前端為圈形部,所述右鎖接鉤下方的左后端呈向下的鉤形,所述右鎖接鉤的圈形部通過對鎖螺栓與所述右鎖接座豎向槽型相互的對穿孔轉(zhuǎn)動連接,右定位螺栓穿入所述右鎖接鉤鎖鉤柄的長圓孔中和右鎖接彈簧中,再擰入到所述右手把12下端部的螺紋孔中,并且右定位螺栓的螺栓頭作為所述右鎖接鉤鎖鉤柄外彈的限位。
所述的折疊基件16由鋁擠型材制成,所述的折疊基件16還包括有左扁方銷、右扁方銷、左半圓頭螺栓和右半圓頭螺栓,所述折疊基件16前部的左邊有一豎向的左邊槽,所述折疊基件16前部的右端有一豎向的右邊槽,所述折疊基件16左邊槽呈開口向左前方的U型槽,所述折疊基件16左邊槽下端的兩側(cè)開有相互的對穿孔,所述折疊基件16右邊槽呈開口向右前方的U型槽,所述折疊基件16右邊槽下端的兩側(cè)開有相互的對穿孔,所述折疊基件16左邊槽的右后方有一豎向的左圓通孔,所述折疊基件16左圓通孔的右后方有一豎向的左矩形孔,所述折疊基件16左矩形孔中緊配塞入左扁方銷,左扁方銷的左前側(cè)擰接左半圓頭螺栓,所述折疊基件16右邊槽左后方有一豎向的右圓通孔,所述折疊基件16右圓通孔的左后方有一豎向的右矩形孔,所述折疊基件16右矩形孔中緊配塞入一右扁方銷,右扁方銷的右前側(cè)擰接一右半圓頭螺栓,所述折疊基件16的左圓通孔中和所述折疊基件16的右圓通孔中緊配套接于所述前叉2的兩上端,所述的左鎖接件14能與所述折疊基件16的左半圓頭螺栓鎖接,所述的右鎖接件15能與所述折疊基件16的右半圓頭螺栓鎖接,所述上鎖接件13右部件的旋擰套能與所述上鎖接件13左部件的凸肩擰接。
所述的手把定位件17有改性尼龍制成,所述手把定位件17 的后端有一豎向的開縫孔,所述手把定位件17開縫孔開縫的垂向有一相互的對穿孔,所述手把定位件17 的前端有一俯視的開口向前的C形卡口,一所述的手把定位件17通過開縫孔套接于所述左前叉桿的下端部,用螺栓穿入所述手把定位件17開縫垂向相互的對穿孔中、配上螺母擰接固定,另一所述的手把定位件17通過開縫孔套接于所述右前叉桿的下端部,用螺栓穿入所述手把定位件17開縫垂向相互的對穿孔中、配上螺母擰接固定,當所述的左手把11和所述的右手把12折疊后,所述的左手把11卡入位于左輪叉桿的手把定位件的C形卡口中,所述的右手把12卡入位于右輪叉桿的手把定位件的C形卡口中。
所述的前叉2由左前叉桿和右前叉桿構(gòu)成,所述的左前叉桿和所述的右前叉桿都由金屬圓管制成,所述左前叉桿的下端和所述右前叉桿的下端都呈壓扁狀,所述左前叉桿的下端壓扁處和所述右前叉桿的下端壓扁處都開有∩形的豁口,所述左前叉桿的上端與所述折疊基件16的左圓通孔緊配套接、并用銷釘加固,所述右前叉桿的上端與所述折疊基件16的右圓通孔緊配套接、并用銷釘加固。
所述的前架3包括前連件、旋轉(zhuǎn)部件和后連件,所述的前連件是鋁擠型的切斷件,所述的前連件呈俯視的V字形,所述前連件的兩前端和一后端各有一帶開縫的圓孔,所述前連件的兩前端的兩帶開縫圓孔的開縫垂向各開有一橫向?qū)Υ┛?,所述前連件前端的帶開縫圓孔連帶著開縫垂向的橫向?qū)Υ┛追Q之為前抱接孔,所述前連件后端的帶開縫圓孔的開縫垂向開有一橫向?qū)Υ┛?,所述前連件后端的帶開縫圓孔連帶著開縫垂向的橫向?qū)Υ┛追Q之為后抱接孔,所述前連件的兩前抱接孔通過螺栓螺母的擰接固定連接于前叉中部,所述前連件的后抱接孔通過螺栓螺母的擰接固定連接旋轉(zhuǎn)部件的前軸管,所述的旋轉(zhuǎn)部件包括有前軸管和兩軸承,前軸管管孔的上下端各銑有放置旋軸承的沉孔,兩軸承分別鑲嵌于前軸管上下端的沉孔中,并將兩軸承的內(nèi)孔,對應(yīng)于所述后連件前端槽型上下兩側(cè)面相互的對穿孔,所述的后連件是鋁擠型的切片加工件,所述后連件的前端呈槽型,所述后連件槽型的上下兩側(cè)開有相互的對穿孔,所述前連件槽型的上下兩側(cè)沖壓成圓角,所述后連件后端的上下方各有一橫向孔,所述后連件槽型相互的對穿孔通過對鎖螺栓連接旋轉(zhuǎn)部件。
所述的下連桿41由矩形管、悶塞和Ω型連件構(gòu)成,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前端的左右兩側(cè)有橫向穿孔,所述下連桿41的矩形管后端管孔中塞入一段后壁的矩形管,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后端的上下側(cè)連帶著管孔中的一段后壁的矩形管一起開有一豎向相互的對穿孔,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的后端的左側(cè)連帶著管孔中的一段后壁的矩形管一起開有一開口向后的U形豁口,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后端部上側(cè)面的前后各開有一孔,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前端的管孔中塞入悶塞,悶塞是矩形的尼龍悶塞,悶塞上有與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前端的橫向穿孔相對應(yīng)的穿孔,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后端上側(cè)面的前后兩孔,通過兩螺栓和兩螺母與Ω型連件連接,所述的Ω型連件是由一Ω型的鋁擠型材的切片加工的部件,所述Ω型連件的前后各有一豎向孔,所述Ω型連件的中部有一橫向孔,所述下連桿41矩形管前端的橫向穿孔通過對鎖螺栓與所述后連件后端下方的橫向孔轉(zhuǎn)動連接。
所述的上連桿42是由金屬圓桿制成的部件,所述上連桿42的前端和后端都呈向右的直角折彎,所述上連桿42的前端和后端向右的直角折彎的兩端點處各有一橫向的螺紋孔,所述上連桿42前端向右的直角折彎穿入于所述后連件后端上方的橫向孔中,并用一螺栓擰接于所述上連桿42的前端向右直角折彎端點的螺紋孔中定位。
所述的中梁51包括梁管、連接件、折角鎖片和踏板連接片,所述的梁管由矩形管制成,所述梁管的矩形管呈寬型的矩形管,所述梁管的管孔內(nèi)能夠放置鋰電池組和控制器,所述梁管矩形管的設(shè)置位置偏向右邊,梁管的前端上側(cè)面偏左位置的前后各有一孔,所述梁管前端的左側(cè)面有數(shù)個鉚接孔,所述梁管后端部切成后上方呈銳角的形狀,所述梁管后端的左右兩側(cè)開有橫向相互的對穿孔,所述梁管前部和后部的上側(cè)面還連有踏板連接片,所述的連接件由一鋁擠型材的切片加工的部件,所述連接件的前后各有一橫向孔,所述連接件的前后端各開有一豎向孔,所述連接件前后端的兩豎向孔通過兩螺栓和兩螺母與所述梁管前端上側(cè)面偏左位置的前后兩孔固定連接,所述的折角鎖片是由金屬片沖壓而成的部件,所述折角鎖片的上邊有向左的直角折邊,所述折角鎖片的后邊有向左的直角折邊,所述折角鎖片后邊直角折邊上的左端有一開口向左的U形豁口,所述折角鎖片上邊的直角折邊是所述下連桿41后端的折疊限位,所述折角鎖片后邊直角折邊上的U形豁口是所述快拆52的鎖接口,所述的折角鎖片上有數(shù)個鉚接孔,所述折角鎖片上的數(shù)個鉚接孔通過數(shù)顆鉚釘與所述梁管前端左側(cè)面的數(shù)個鉚接孔固定鉚接,所述連接件前橫向孔通過對鎖螺栓與下連桿的Ω型連件的橫向孔轉(zhuǎn)動連接,所述上連桿42后端向右的直角折彎穿入所述連接件的后橫向孔中,并用螺栓擰接于所述上連桿42后端向右直角折彎端點的螺紋孔中定位。
所述的快拆52由帶孔圓柱、快拆柄、圈頭螺栓、墊片、彈簧和防滑螺母構(gòu)成,帶孔圓柱是一金屬圓柱的側(cè)面開有一穿孔,帶孔圓柱穿入所述下連桿41后端豎向相互的對穿孔中,快拆柄是一端連有兩并排的圓片、兩并排的圓片上有一相互的偏心孔的部件,快拆柄上相互的偏心孔通過鉚釘與圈頭螺栓的圈頭孔轉(zhuǎn)動連接、并使圈頭螺栓的圈頭位于快拆柄兩并排的圓片之間,圈頭螺栓穿入墊片、再穿入一彈簧中,再穿入連接于位于所述下連桿41后端豎向相互的對穿孔中帶孔圓柱的穿孔中,然后再旋擰于所述的防滑螺母中,所述的快拆52轉(zhuǎn)動于所述下連桿41后端的左側(cè)的U形豁口中,所述的快拆52鎖接于所述中梁51折角鎖片的U形豁口上。
所述的后叉6由兩后叉片、避震連片和避震塊連接而成,所述的后叉片是扁條狀的金屬部件,所述后叉片前端有一孔,所述后叉片前部的前后各有一孔,所述左輪叉和所述右輪叉的后端有U形豁口,所述的避震連片由金屬片沖壓而成,所述避震連片的左右兩邊有向上的折邊,所述避震連片兩折邊的前后各有一孔,所述避震連片中部的前后各開有一螺紋孔,所述避震連片兩折邊的兩孔通過鉚釘與兩所述后叉片前部的前后孔鉚接,兩所述后叉片的前端孔通過對鎖螺栓與所述梁管后端的左右兩側(cè)橫向相互的對穿孔連接,所述的避震連片中部的兩螺紋孔通過兩螺栓與所述的避震塊連接,所述的避震塊由聚氨酯制成,所述的避震塊與所述梁管后端的頂部配合,形成了有效的避震效果。
所述的踏板7由塑料注塑而成,所述踏板7前部和后部的底面有數(shù)個擰接孔,所述踏板7的邊沿有向下的立邊,所述踏板7的底面有縱向和橫向的格子狀的加強筋,所述踏板7邊沿的立邊和所述踏板7底面縱向和橫向的加強筋一體連貫,所述踏板7的向上面上還分布有防滑顆粒,防滑顆粒是上突的尖頂圓點,所述踏板7前部和后部的底面的數(shù)個擰接孔通過自攻螺栓與所述中梁51的踏板連接片連接。
所述的前輪81是8英寸的輪,所述前輪81安裝于所述前叉的下端,所述的后輪82是8英寸的電機輪,所述后輪82通過螺母的配合與兩所述后叉片6的后端的U形豁口連接。
所述的電動驅(qū)動系統(tǒng)9包括:輪轂電機、電池、控制器和控制開關(guān),所述的電機是無刷輪轂電機,所述的電機與所述后輪82的輪轂一體配置結(jié)合,所述的電池是串聯(lián)的鋰電池組,所述的控制器是無刷電機控制器,所述的電池和所述的控制器都放置于所述的梁管中,所述的控制開關(guān)包括調(diào)速轉(zhuǎn)把、斷電閘把和電源控制鈕,所述的電源控制鈕安裝于所述梁管的側(cè)面,調(diào)速轉(zhuǎn)把安裝于所述的右手把12上,斷電閘把安裝于所述的左手把11上和所述的右手把12上,電源控制鎖、調(diào)速轉(zhuǎn)把和斷電閘把,通過連接線和接插件與所述的控制器連接,所述的控制器通過連接線和接插件與所述的電池和所述的后輪82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