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副車架。
背景技術:
副車架擺臂大軸套安裝位為避免與縱梁通過螺栓連接時縱梁產(chǎn)生變形,采用的支撐管材質(zhì)來提高了縱梁的局部強度,雖然保證了副車架在強度和剛度上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但成本較高,重量較大,與當今推崇低油耗、輕污染的國情相背離。
此外,由于擺臂大軸套安裝座與副車架需通過螺栓實現(xiàn)連接,支撐管與縱梁上下板安裝孔的同軸度不易保證,通過兩根支撐管確保擺臂大軸套安裝尺寸,精度要求較高,兩個支撐管任一焊接出現(xiàn)問題就會接造成后期裝配困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副車架,其中的支撐板作為一個整體,在保證副車架的擺臂大軸套安裝位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足夠的同時,能夠降低安裝難度,使其不會影響第一安裝孔和第三安裝孔的同軸度、第二安裝孔和第四安裝孔的同軸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副車架,包括:副車架縱梁,所述副車架縱梁包括:副車架縱梁上板,所述副車架縱梁上板設置有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副車架縱梁下板,所述副車架縱梁下板和所述副車架縱梁上板限定出縱梁空腔,所述副車架縱梁下板設置有第三安裝孔和第四安裝孔,所述第三安裝孔與所述第一安裝孔正對,所述第四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安裝孔正對;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設置在所述縱梁空腔內(nèi),所述支撐板的至少部分支撐在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周圍與所述第三安裝孔的周圍之間、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周圍與所述第四安裝孔的周圍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以及用于連接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支撐部支撐在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周圍與所述第三安裝孔的周圍之間,所述第二支撐部支撐在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周圍與所述第四安裝孔的周圍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構造為筒狀結構,所述第一支撐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三安裝孔正對,所述第二支撐部與所述第二安裝孔和所述第四安裝孔正對。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實體部分不小于自身圓周的三分之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部與所述副車架縱梁上板或所述副車架縱梁下板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支撐部與所述副車架縱梁上板或所述副車架縱梁下板焊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下端與所述副車架縱梁下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下端與所述副車架縱梁下板焊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中的至少一個為長圓孔,所述第三安裝孔和所述第四安裝孔中的至少一個為長圓孔。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上設置有減重孔。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的上側邊和所述連接部的下側邊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彎曲。
進一步的,所述副車架還包括:擺臂大軸套安裝支座,所述擺臂大軸套安裝支座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所述副車架縱梁上。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副車架具有以下優(yōu)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副車架,其上的支撐板作為一個整體,在保證副車架的擺臂大軸套安裝位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足夠的同時,能夠降低安裝難度,使其不會影響第一安裝孔和第三安裝孔的同軸度、第二安裝孔和第四安裝孔的同軸度。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副車架與橫臂配合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擺臂大軸套安裝座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副車架的示意圖(未示出左側副車架縱梁的副車架縱梁上板);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副車架縱梁下板與支撐板配合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副車架縱梁下板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副車架縱梁的爆炸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支撐板的一個方向的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支撐板的另一個方向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副車架100,
副車架縱梁110,副車架縱梁上板111,第一安裝孔101,第二安裝孔102,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第三安裝孔103,第四安裝孔104,
支撐板120,第一支撐部121,第一通孔105,第二支撐部122,第二通孔106,連接部123,減重孔107,缺口108,
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副車架作為連接車身與懸掛的緩沖裝置,其結構設計優(yōu)劣決定了其自身剛度及強度是否滿足使用要求。副車架主體由前橫梁、后橫梁、左縱梁及右縱梁組成,作為連接件,副車架為擺臂提供安裝位,擺臂通過橡膠襯套與副車架實現(xiàn)柔性連接,來緩沖來自路面的振動及沖擊。對于副車架而言,一般縱梁由上、下板扣合焊接而成,擺臂大軸套安裝座與副車架之間通過螺栓實現(xiàn)連接,為避免擺臂軸套與副車架連接時副車架縱梁產(chǎn)生變形同時增加此處的強度及剛度,現(xiàn)副車架多會在相應位置內(nèi)側采用兩個無縫鋼管來對縱梁上的擺臂安裝位進行支撐。
副車架擺臂大軸套安裝位為避免與縱梁通過螺栓連接時縱梁產(chǎn)生變形,采用的支撐管材質(zhì)來提高了縱梁的局部強度,雖然保證了副車架在強度和剛度上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但成本較高,重量較大,與當今推崇低油耗、輕污染的國情相背離。
此外,由于擺臂大軸套安裝座與副車架需通過螺栓實現(xiàn)連接,支撐管與縱梁上下板安裝孔的同軸度不易保證,通過兩根支撐管確保擺臂大軸套安裝尺寸,精度要求較高,兩個支撐管任一焊接出現(xiàn)問題就會接造成后期裝配困難。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副車架,該副車架可以保證擺臂大軸套安裝位的結構強度,同時自身的重量低,能夠降低車輛的油耗。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副車架100包括副車架縱梁110和支撐板120。
其中,如圖3和圖5所示,副車架縱梁110包括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副車架縱梁上板111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二安裝孔102,副車架縱梁下板112上設置有第三安裝孔103和第四安裝孔104。
副車架縱梁上板111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且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限定出縱梁空間。第一安裝孔101與第三安裝孔103正對,第二安裝孔102與第四安裝孔104正對。
支撐板120設置在縱梁空腔內(nèi),支撐板120的至少部分支撐在第一安裝孔101周圍與第三安裝孔103周圍之間、第二安裝孔102周圍與第四安裝孔104周圍之間。
換言之,支撐板120的至少部分支撐在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之間,且支撐板120與副車架縱梁上板111接觸的部分為第一安裝孔101的周圍部分和第三安裝孔103的周圍部分,支撐板120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接觸的部分為第二安裝孔102的周圍部分和第四安裝孔104的周圍部分。
由于支撐板120的至少部分支撐在第一安裝孔101周圍與第三安裝孔103周圍之間、第二安裝孔102周圍與第四安裝孔104周圍之間,因此支撐板120支撐在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之間的支撐部分形成有第一通孔105和第二通孔106,第一通孔105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正對,第二通孔106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正對。
支撐板120作為一個整體結構,可以同時調(diào)整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附近的支撐部分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附近的支撐部分,進而可以同時調(diào)整第一通孔105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的同軸度、第二通孔106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的同軸度,確保支撐板120上的第一通孔105和第二通孔106分別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的同軸度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的同軸度保持一致。
由此,可以方便地調(diào)整支撐板120,使得通過螺紋緊固件固定在副車架縱梁110上的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安裝更加容易。
具體地,如圖1-2所示,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設置有間隔開的支座上側壁和支座下側壁,副車架縱梁110夾設在支座上側壁和支座下側壁之間,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可以通過螺紋緊固件安裝在副車架縱梁110上。
例如,第一螺紋緊固件可以穿設支座上側壁、第一安裝孔101、第一通孔105、第三安裝孔103和支座下側壁后與螺母緊固,第二螺紋緊固件可以穿設支座上側壁、第二安裝孔102、第二通孔106、第四安裝孔104和支座下側壁后與螺母緊固,進而將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安裝在副車架縱梁110上。
支撐板120支撐在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之間,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副車架縱梁110上的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的安裝位的強度和剛度,避免縱梁產(chǎn)生變形。
此外,支撐板120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同時對其上的第一通孔105和第二通孔106進行調(diào)節(jié),使得第一通孔105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的同軸度保持一致、第二通孔106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的同軸度保持一致,方便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配合固定以及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的安裝。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圖7-8所示,支撐板120包括第一支撐部121、第二支撐部122和連接在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之間的連接部123,第一支撐部121支撐在第一安裝孔101周圍與第三安裝孔103周圍之間,第二支撐部122支撐在第二安裝孔102周圍和第四安裝孔104周圍之間。
第一支撐部121限定出第一通孔105,第二支撐部122限定出第二通孔106,第一通孔105可以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正對,第二通孔106可以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正對。
具體地,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構造為筒狀結構,以方便第一支撐部121限定出第一通孔105、第二支撐部122限定出第二通孔106,筒形的第一支撐部121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正對,筒形的第二支撐部122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正對。
進一步地,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的實體部分不小于圓周的三分之二。支撐板120為一體成型件,在制作過程中可以將板狀的原材料的兩端彎折成圓筒狀結構以形成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實體部分”即為原材料的彎折部分。
為了確保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能夠有效地分別支撐在第一安裝孔101周圍和第三安裝孔103周圍之間、第二安裝孔102周圍和第四安裝孔104周圍之間,使得副車架縱梁110的擺臂大軸套安裝位(即,副車架縱梁110上安裝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的位置)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的實體部分不小于自身圓周的三分之二。
第一支撐部121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或副車架縱梁上板111焊接固定,第二支撐部122與副車架縱梁上板111或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焊接固定。
例如,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可以同時與副車架縱梁上板111焊接固定,或者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可以同時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焊接固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示例中,第一支撐部121的下端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焊接固定,第二支撐部122的下端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焊接固定。
在副車架縱梁110組裝的過程中,首先將第一支撐部121的下端和第二支撐部122的下端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焊接固定,然后將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焊接固定,此時第一支撐部121的上端和第二支撐部122的上端分別與副車架縱梁上板111間隔開一定距離,如此設計可以方便副車架縱梁上板111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的焊接固定,避免受到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的影響。
然后再將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通過螺紋緊固件安裝在副車架縱梁110上。例如,第一螺紋緊固件可以穿設支座上側壁、第一安裝孔101、第一通孔105、第三安裝孔103和支座下側壁后與螺母緊固,第二螺紋緊固件可以穿設支座上側壁、第二安裝孔102、第二通孔106、第四安裝孔104和支座下側壁后與螺母緊固,進而將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安裝在副車架縱梁110上。
進而第一螺紋緊固件和第二螺紋緊固件可以壓緊副車架縱梁上板111,使得副車架縱梁上板111抵壓在第一支撐部121的上端和第二支撐部122的上端,即第一支撐部121的兩端分別與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接觸,第二支撐部122的兩端分別與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接觸,以完成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支撐在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之間的作用。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二安裝孔102中的至少一個為圓孔,第三安裝孔103和第四安裝孔104為中的至少一個為長圓孔。由此,可以方便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的安裝。
可以理解的是,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的上側壁和下側壁上可以分別設置有圓孔和長圓孔。圓孔為定位孔,長圓孔可以為螺栓的安裝留下較大的活動余量,便于后期擺臂大軸套安裝座130的安裝。
優(yōu)選地,第二通孔106也為長圓孔,或者第二通孔106為圓孔,但第二通孔106的孔徑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的最大孔徑大致相同,以保證第二通孔106不會影響螺栓的活動余量。
支撐板120的連接部123上設置有減重孔107,由此可以降低支撐板120的重量和生產(chǎn)成本,為整車的低油耗和環(huán)保要求做出一定的貢獻。
進一步地,連接部123的上側邊和下側邊朝向靠向彼此的方向彎曲。例如,連接部123的上側和下側構造為弧形缺口108,由此可以進一步降低支撐板120的重量,同時整個支撐板120只有第一支撐部121和第二支撐部122的兩端分別與副車架縱梁下板112和副車架縱梁上板111接觸,焊接精度更容易保障且第一通孔105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的同軸度、支撐板120上的第二通孔106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的同軸度也容易得到保證,便于后期擺臂大軸套安裝支座130的裝配。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支撐板120可以更加容易地支撐在副車架縱梁上板111和副車架縱梁下板112之間,由于支撐板120為一體結構,支撐板120上的第一通孔105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的同軸度、支撐板120上的第二通孔106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的同軸度可以同時調(diào)節(jié),且支撐板120上的第一通孔105與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三安裝孔103的同軸度、支撐板120上的第二通孔106與第二安裝孔102和第四安裝孔104的同軸度也容易得到保證,便于后期擺臂大軸套安裝支座130的裝配。
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支撐板120上具有減重孔107和缺口108,進而支撐板120的重量得到了降低,為整車的低油耗和環(huán)保要求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