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公交車骨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公交車骨架右側圍。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公交車骨架均采用鋼制結構,在宣傳綠色節(jié)能的今天,也出現(xiàn)了鋁制結構的公交車骨架,例如,公開號為CN204736924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公交車骨架的左圍,包括前立柱、上橫梁、腰梁、窗立柱、輪立柱以及輔助型材,所述上橫梁與腰梁水平設置且兩這個之間通過數(shù)根窗立柱連接,所述窗立柱將上橫梁與腰梁之間的間隔區(qū)域分隔成數(shù)個玻璃安裝框;所述前立柱與上橫梁、腰梁和最前端的窗立柱前端形成一駕駛室玻璃安裝框;所述前輪安裝區(qū)域后輪安裝區(qū)之間通過數(shù)根輔助型材形成加強結構。公交車骨架采用鋁制結構,腰梁作為貫穿前后的一根主橫梁,雖然可以保證公交車骨架左圍的整體結構強度,但是腰梁長度較長,運輸不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運輸便捷且質(zhì)量輕的公交車骨架右側圍。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公交車骨架右側圍,包括至少兩根上下貫穿的長立柱、至少兩根上橫梁、至少兩根腰梁,所述上橫梁位于所述長立柱的上部的左右兩側,所述腰梁位于所述長立柱的中部的左右兩側;
其中兩根的長立柱與一根的上橫梁圍成后側車門窗口,其中一根的長立柱與一根的上橫梁和外設的公交車前圍的右立柱圍成前側車門窗口。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一根的上短立柱,所述上短立柱的上端與所述上橫梁連接,所述上短立柱的下表面與所述腰梁的上表面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一根的下短立柱,所述下短立柱的上表面與所述腰梁的下表面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一根的下橫梁,所述下橫梁一端與所述長立柱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短立柱連接,或者所述下橫梁的兩端均與所述下短立柱連接,或者所述下橫梁一端與所述長立柱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兩根C形橫梁,所述C形橫梁的一端與所述長立柱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短立柱連接,或者所述C形橫梁的兩端均與所述下短立柱連接,或者所述C形橫梁的兩端均與所述長立柱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連接件,所述長立柱、上橫梁、腰梁的截面形狀均為由兩個π字形件和兩個H字形件間隔拼接而成,所述π字形件和H字形件的底部相連接成一個封閉的腔體,所述H字形件的外側面與相連的所述π字形件的側面之間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連接件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外形為π字形或者L形。
進一步的,還包括封邊鋁型材,所述封邊鋁型材的其中一個側面上延伸有一個插接凸起和至少一個的邊緣板,所述插接凸起插接在所述長立柱的H字形件中。
進一步的,所述封邊鋁型材與所述后側車門窗口處的長立柱的側面連接,所述封邊鋁型材還與所述前側車門窗口處的長立柱的側面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公交車骨架右側圍為鋁制結構,具有整體重量輕、耐腐蝕性好的優(yōu)點;長立柱上下貫穿設置,腰梁的端面與長立柱的左側面或者右側面連接,上橫梁的端面與長立柱的左側面或者右側面連接,使上橫梁和腰梁的長度較短,便于運輸;另外,前側車門窗口借用了公交車前圍的右立柱,減少了公交車骨架右側圍的骨架數(shù)量,減輕了公交車骨架的重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公交車骨架右側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長立柱的斷面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π字形連接件的正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L形連接件與π字形連接件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長立柱、腰梁、π字形連接件、L形連接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長立柱與封邊鋁型材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1、長立柱;11、H字形件;12、π字形件;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
2、上橫梁;3、腰梁;4、上短立柱;5、下短立柱;6、下橫梁;7、C形橫梁;8、第一連接件;9、第二連接件;
10、封邊鋁型材;101、插接凸起;102、邊緣板;
21、后側車門窗口;22、前側車門窗口;23、公交車前圍的右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nèi)容、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腰梁和上橫梁的端面均與長立柱的側面連接,運輸便捷;前側車門窗口借用公交車前圍的右立柱,減輕公交車骨架右側圍的重量。
請參照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公交車骨架右側圍,包括至少兩根上下貫穿的長立柱1、至少兩根上橫梁2、至少兩根腰梁3,所述上橫梁2位于所述長立柱1的上部的左右兩側,所述腰梁3位于所述長立柱1的中部的左右兩側;
其中兩根的長立柱1與一根的上橫梁2圍成后側車門窗口21,其中一根的長立柱1與一根的上橫梁2和外設的公交車前圍的右立柱23圍成前側車門窗口22。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一根的上短立柱4,所述上短立柱4的上端與所述上橫梁2連接,所述上短立柱4的下表面與所述腰梁3的上表面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短立柱4位于腰梁3以上位置,相鄰的上短立柱4之間,或者上短立柱4與長立柱1之間形成車窗安裝區(qū),結構合理,車窗安裝便捷。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一根的下短立柱5,所述下短立柱5的上表面與所述腰梁3的下表面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下短立柱5位于腰梁3以下位置,對腰梁3以下部位的右側圍蒙皮起到支撐作用,結構合理。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一根的下橫梁6,所述下橫梁6一端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下橫梁6的兩端均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下橫梁6一端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下橫梁6位于相鄰的長立柱1之間,或者相鄰的下短立柱5之間,或者相鄰的長立柱1和下短立柱5之間,或者只一端與長立柱1連接,另一端與外設的立柱連接,下橫梁6使長立柱1與短立柱之間形成網(wǎng)格結構,結構合理穩(wěn)固。
進一步的,還包括兩根C形橫梁7,所述C形橫梁7的一端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C形橫梁7的兩端均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C形橫梁7的兩端均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C形橫梁7位于車輪所在位置處,對車輪處的右側圍蒙皮起到支撐的作用,C形橫梁7位于相鄰的長立柱1之間,或者位于相鄰的下短立柱5之間,或者位于相鄰的長立柱1與下短立柱5之間,結構合理。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連接件8,所述長立柱1、上橫梁2、腰梁3的截面形狀均為由兩個π字形件12和兩個H字形件11間隔拼接而成,所述π字形件12和H字形件11的底部相連接成一個封閉的腔體,所述H字形件11的外側面與相連的所述π字形件12的側面之間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連接件8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3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連接件8一端插接在長立柱1的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插接在上橫梁2或者腰梁3的第一凹槽13中,第一凹槽13的寬度與所述第一連接件8的寬度適配,則第一凹槽13對第一連接件8有卡位作用,可限制第一連接件8相對于長立柱1、上橫梁2、腰梁3的沿著第一凹槽13寬度方向移動的自由度,大大減小用于固定第一連接件8的螺釘或者鉚釘所受的力,提高長立柱1與上橫梁2、長立柱1與腰梁3之間連接的穩(wěn)固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件8的外形為π字形,所述第一連接件8一端插接在所述長立柱1的其中一個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同時插接在所述上橫梁2或者所述腰梁3的兩個第一凹槽13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連接件8的外形為π字形,則第一連接件8一端插接卡位在長立柱1的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同時插接在上橫梁2或者腰梁3的兩個第一凹槽13中,則π字形的第一連接件8與腰梁3或者上橫梁2之間具有互相卡位連接的作用,提高第一連接件8與上橫梁2或者腰梁3之間連接的準確性和穩(wěn)固性,提高公交車骨架右側圍整體的結構強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件8的外形為L形,所述第一連接件8一端插接在所述長立柱1的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插接在所述上橫梁2或者所述腰梁3的第一凹槽13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長立柱1與上橫梁2之間通過兩個L形的第一連接件8進行連接,長立柱1與腰梁3之間通過兩個L形的第一連接件8進行連接,同樣的,L形的第一連接件8的兩端也均卡位在第一凹槽13中,具有結構合理,連接穩(wěn)固的優(yōu)點。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二連接件9,所述第二連接件9的外形為L形,所述H字形件11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之間形成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連接件9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14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連接件9插接在H字形件11所形成的第二凹槽14中,起到加強H字形件11的結構強度和剛度的作用。
進一步的,還包括封邊鋁型材10,所述封邊鋁型材10的其中一個側面上延伸有一個插接凸起101和至少一個的邊緣板102,所述插接凸起101插接在所述長立柱1的H字形件11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封邊鋁型材10上的插接凸起101與長立柱1H字形件11中,使封邊鋁型材10與長立柱1之間連接快速可靠;封邊鋁型材10的邊緣板102具有遮擋長立柱1的H字形件11的作用,使公交車骨架右側圍具有良好的外觀。
進一步的,所述封邊鋁型材10與所述后側車門窗口21處的長立柱1的側面連接,所述封邊鋁型材10還與所述前側車門窗口22處的長立柱1的側面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后側車門窗口21處的長立柱1側面和前側車門窗口22處的長立柱1側面均設有封邊鋁型材10,使在后側車門窗口21處和前側車門窗口22處的長立柱1具有良好的外觀,同時避免H字形件11的尖銳的外形刮傷乘客,結構合理。
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
一種公交車骨架右側圍,包括至少兩根上下貫穿的長立柱1、至少兩根上橫梁2、至少兩根腰梁3、至少一根的上短立柱4、至少一根的下短立柱5、至少一根的下橫梁6、兩根C形橫梁7,所述上橫梁2位于所述長立柱1的上部的左右兩側,所述腰梁3位于所述長立柱1的中部的左右兩側;其中兩根的長立柱1與一根的上橫梁2圍成后側車門窗口21,其中一根的長立柱1與一根的上橫梁2和外設的公交車前圍的右立柱23圍成前側車門窗口22;所述上短立柱4的上端與所述上橫梁2連接,所述上短立柱4的下表面與所述腰梁3的上表面連接;所述下短立柱5的上表面與所述腰梁3的下表面連接;所述下橫梁6一端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下橫梁6的兩端均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下橫梁6一端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所述C形橫梁7的一端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C形橫梁7的兩端均與所述下短立柱5連接,或者所述C形橫梁7的兩端均與所述長立柱1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為:
一種公交車骨架右側圍,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包括第一連接件8、第二連接件9,所述長立柱1、上橫梁2、腰梁3的截面形狀均為由兩個π字形件12和兩個H字形件11間隔拼接而成,所述π字形件12和H字形件11的底部相連接成一個封閉的腔體,所述H字形件11的外側面與相連的所述π字形件12的側面之間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連接件8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3中;所述第一連接件8的外形為π字形,所述第一連接件8一端插接在所述長立柱1的其中一個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同時插接在所述上橫梁2或者所述腰梁3的兩個第一凹槽13中;所述第二連接件9的外形為L形,所述H字形件11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之間形成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連接件9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14中。
請參照圖1、圖6,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為:
一種公交車骨架右側圍,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包括封邊鋁型材10,所述封邊鋁型材10的其中一個側面上延伸有一個插接凸起101和至少一個的邊緣板102,所述插接凸起101插接在所述H字形件11中;所述封邊鋁型材10與所述后側車門窗口21處的長立柱1的側面連接,所述封邊鋁型材10還與所述前側車門窗口22處的長立柱1的側面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車骨架右側圍,公交車骨架右側圍為鋁制結構,上橫梁2和腰梁3均位于長立柱1的左右兩側,長立柱1、上橫梁2和腰梁3拼接成網(wǎng)狀結構,再連接上短立柱4、下短立柱5、下橫梁6,使網(wǎng)狀結構更加牢固緊密,長立柱1、上橫梁2和腰梁3上設有與第一連接件8寬度適配的第一凹槽13和與第二連接件9寬度適配的第二凹槽14,使第一連接件8插接卡位在第一凹槽13中,并通過第二連接件9起到連接牢固的作用,其中一根長立柱1與公交車前圍的右立柱23和一根上橫梁2共同圍成前側車門窗口22,在后側車門窗口21和前側車門窗口22處還設有封邊鋁型材10,所述公交車骨架重量輕、運輸便捷,外觀良好,長立柱1、上橫梁2、腰梁3之間連接結構穩(wěn)固,承載能力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