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震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其特點是車輪自身具有減弱和吸收有害振動的能力。
目前,公知的車輪構造是由輪轂、輪輻、輪圈和輪胎組成。輪胎套于輪圈的凹槽中,輪圈和輪轂通過輪輻連接,再通過輪轂安裝到軸上。這類車輪,除輪胎有彈性外,其余部件都是鋼性件,因而只有輪胎能部分的吸收和減弱車輪在進行中由于道路的不平而產(chǎn)生的有害振動。遇到道路有較大的凹凸時,還會砸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輪,它除輪胎具有彈性外,輪輻和撐桿也具有彈性。輪輻與輪轂和輪圈鉸接;撐桿和輪轂鉸接,與輪圈通過其端頭的滾輪滾動接觸,緊鄰的撐桿間有可調節(jié)松緊的拉簧,車輪在行進中遇到一凸起物,先是上升到凸起物的高度,越過后,又降低高度,恢復正常,在車輪上升過程中,由于慣性作用,輪轂及軸仍以原來的方向前進,這時處于輪轂中心水平面以下的輪輻在外力作用下瞬時縮短;同時撐桿拉簧被拉伸,緊鄰撐桿間的夾角增大,以適應輪轂及輪圈間距離的減小,而處于輪轂中心水平面以上的輪輻在外力作用下瞬時伸長,同時撐桿在拉簧的作用下互相靠攏,夾角減小,以彌補輪圈和輪轂間距離的增加。當車輪越過凸起物高度下降時,輪轂和軸仍在慣性作用下沿原方向前移,輪輻與撐桿的變化正好與前面的過程相反。
由上述的過程可以看出,該車輪在越過凸起物或凹坑時,由于輪輻和撐桿能瞬時適應輪圈和輪轂間距離的變化,使輪轂(軸)相對路面的高度的變化量達到較小,故可達到減振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圖2是輪轂(1)的軸向剖視圖圖3是輪輻(6)的剖視圖圖4是撐桿(2)的軸向剖視圖圖中1.輪轂(蓋)、2.撐桿、3.拉簧、4.輪圈、5.滾輪、6.輪輻、7.輪轂蓋緊固螺栓、8.支撐圈、9.套管螺帽、10.彈簧、11.套管、12.拉簧螺帽、13.滾輪架緊固螺栓、14.滾輪架、15.鉸接螺栓在
圖1中,輪轂(1)和撐桿(2)及輪輻(6)通過鉸接螺栓(15)鉸接,撐桿(2)和輪圈(4)之間通過滾輪(5)滾動接觸,緊鄰的撐桿間有拉簧(3)。
在圖2中,前后兩輪轂蓋(1)和支撐圈(8)用螺栓(7)緊固成一體。
在圖3中,輪輻(6)通過套管螺帽(9)的中心孔部分裝于套管(11)內(nèi),同時在套管(11)內(nèi)裝有兩根彈簧(10)。
在圖4中,撐桿(2)上套有拉簧螺帽(12),其上有掛拉簧的凹槽(圖中未標)并可沿撐桿上的螺紋調節(jié)與滾輪架(14)間的距離,從而調節(jié)拉簧(3)的張緊度。滾輪架(14)通過螺栓(13)固定于撐桿(2)的端頭,滾輪(5)的側面是內(nèi)凹曲面,以能和輪圈(4)的內(nèi)表面緊密吻合為好。
由于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車輪,其輪輻(6)具有伸縮性。撐桿(2)借助滾輪(5)可在輪圈(4)內(nèi)表面上滾動,調節(jié)撐桿夾角的大小,從而適應輪轂(1)和輪圈(4)間距離的變化。因而使車輪在行進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害振動,被輪轂(1)和輪圈產(chǎn)生的反相振動大幅度吸收和減弱,最終達到減振目的。
權利要求1.減震輪,由輪轂、輪輻、撐桿、輪圈及輪胎構成,其特征是輪輻與輪轂和輪圈均鉸接,撐桿與輪轂鉸接,借助其端頭的滾輪與輪圈滾動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其特征在于輪輻的套管(11)內(nèi)裝有彈簧(1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其特征在于撐桿(2)之間掛有可調節(jié)松緊的拉簧(3);撐桿端頭的滾輪上的凹槽可與輪圈(4)的內(nèi)表面緊密吻合。
專利摘要一種能減弱震動的車輪,它是在已有的由輪輻、輪轂、輪圈和輪胎構成的車輪中,用由內(nèi)桿、套管,套管內(nèi)裝有彈簧使輪輻具有伸縮性的彈性輪輻代替通常的剛性輪輻,同時增加撐桿,撐桿借助拉簧和其端頭的滾輪與輪圈內(nèi)表面滾動接觸,通過改變緊鄰的撐桿間夾角的大小自動適應輪轂及輪圈間距離的變化,從而達到減震目的。
文檔編號B60B9/00GK2157878SQ93204248
公開日1994年3月2日 申請日期1993年3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3月10日
發(fā)明者牛永鴻 申請人:牛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