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動車鋼圈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無內胎鋼圈。
背景技術:
輪轂又叫輪圈、鋼圈、轱轆、胎鈴,是輪胎內廓支撐輪胎的圓桶形的、中心裝在軸上的金屬部件。輪轂根據直徑、寬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種類繁多。由于無內胎輪胎安全性、經濟性、環(huán)保性等性能均較好,目前已普遍采用,取代有內胎的車輪,因此無內胎鋼圈應用越來越廣泛。
安裝在無內胎鋼圈上的輪胎需要更換時,先卸下車輪,再扒下輪胎。普通的更換方式是,在扒胎時用竹板撬起一邊后,將車胎兩邊盡量向中間壓,此種換胎方式稍不注意容易將車胎兩邊緣弄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快速拆卸無內胎輪胎,且不傷害鋼圈的無內胎鋼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無內胎鋼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輪輞、輻板和氣門嘴;所述輪輞邊緣向兩側延伸并凸起形成輪胎座,輪胎座邊緣向兩側延伸凸起形成輪緣;所述輪輞內圓側設有輻板,輻板上設有氣門嘴;
所述輪緣上設有輪胎更換輔助裝置,包括撬板和把手;所述撬板為弧形板狀結構,設置在輪緣上,且其弧度與輪緣相配合,所述撬板外側設有一轉軸,輪緣外側設有與轉軸相配合轉軸支撐座,所述撬板通過轉軸與轉軸支撐座轉動連接,撬板邊緣設有一圈密封條;所述轉軸一端開有一盲孔,盲孔的橫截面為多邊形,所述把手包括一長條形手柄,手柄一端垂直設有柄頭,所述柄頭的形狀和盲孔形狀相配合。
基于上述結構,在更換無內胎輪胎時,將把手的柄頭嵌入盲孔內,轉動手柄即可帶動轉軸轉動,撬板即可輕松將輪胎邊緣撬起,將無內胎輪胎從無內胎鋼圈上拆下,同時不對鋼圈造成傷害。
可選擇的,本實用新型所述輪胎更換輔助裝置的個數為1個。
可選擇的,本實用新型所述輪胎更換輔助裝置的個數為2個以上,且沿輪緣圓周均勻分布。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盲孔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柄頭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柄頭橫截面的邊長略小于盲孔橫截面的邊長。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1、在更換無內胎輪胎時,將把手的柄頭嵌入盲孔內,轉動手柄即可帶動轉軸轉動,撬板即可輕松將輪胎邊緣撬起,將無內胎輪胎從無內胎鋼圈上拆下,同時不對鋼圈造成傷害。
2、撬板邊緣設有一圈密封條,有效避免撬板處漏氣同時避免撬板傷害鋼圈和輪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A剖視圖。
圖3為圖2局部放大圖。
圖4為撬板和把手結構示意圖一。
圖5為撬板和把手結構示意圖二。
圖6為撬板和把手結構示意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無內胎鋼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輪輞1、輻板2和氣門嘴3;所述輪輞1邊緣向兩側延伸并凸起形成輪胎座4,輪胎座4邊緣向兩側延伸凸起形成輪緣5;所述輪輞1內圓側設有輻板2,輻板2上設有氣門嘴3。
如圖3、圖4所示,所述輪緣5上設有輪胎更換輔助裝置14,包括撬板6和把手7。所述撬板6為弧形板狀結構,設置在輪緣5上,且其弧度與輪緣5相配合,所述撬板6外側設有一轉軸8,輪緣5外側設有與轉軸8相配合轉軸支撐座9,所述撬板6通過轉軸8與轉軸支撐座9轉動連接,撬板6邊緣設有一圈密封條10;所述轉軸8一端開有一盲孔11,盲孔11的橫截面為多邊形,所述把手7包括一長條形手柄12,手柄12一端垂直設有柄頭13,所述柄頭13的形狀和盲孔11形狀相配合。
如圖5、圖6所示,在更換無內胎輪胎時,將把手7的柄頭13嵌入盲孔11內,轉動手柄12即可帶動轉軸8轉動,撬板6即可輕松將輪胎邊緣撬起,將無內胎輪胎從無內胎鋼圈上拆下,同時不對鋼圈造成傷害。
可選擇的,輪胎更換輔助裝置14的個數為1個。輪胎更換輔助裝置14的個數也可為2個以上,多個輪胎更換輔助裝置14沿輪緣圓周均勻分布。根據鋼圈的大小可設置適當個數的輪胎更換輔助裝置14,更加快速地將輪胎從鋼圈上拆下。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盲孔11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柄頭13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柄頭13橫截面的邊長略小于盲孔11橫截面的邊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