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座椅腰托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手動拉筋驅動器。
背景技術:
隨著車輛交通領域的科技發(fā)展,人們對于車輛乘坐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種車輛領域座椅的腰背部簡易手動調節(jié)支撐技術也應運而生,并逐步得到市場的應用。
以往,此類手動調節(jié)的座椅腰托支撐技術通常采用與手柄同軸的齒輪驅動牽引鋼絲繩的方式,調節(jié)用以支撐靠背海綿承載墊的簧架的位置,實現(xiàn)座椅靠背椅面的局部凸起或平伏,進而實現(xiàn)對人體的腰背部支撐作用。通過轉動手柄,帶動與該手柄的同軸轉動的齒輪,齒輪上固定有鋼絲繩,從而齒輪可拉動鋼絲繩,鋼絲繩與簧架連接,繼而帶動簧架擺動,從而實現(xiàn)腰托調節(jié)的作用。
此類腰部支撐產(chǎn)品的手動拉筋驅動器,就是將一個桿式調節(jié)手柄或輪式調節(jié)手柄進行轉動,同軸驅動手動拉筋驅動器的拉筋驅動齒輪。拉筋驅動齒輪上,掛接有鋼絲繩的拉筋,并釋放或收緊。鋼絲繩的拉筋伸縮長度,決定了牽引靠背內支撐靠背海綿承載墊的簧架的繃緊高度,實現(xiàn)座椅靠背椅面不同隆起高度的調節(jié)。
然而,此類傳統(tǒng)的手動拉筋驅動器,通常采用調節(jié)手柄驅動拉筋驅動齒輪轉動,受到手柄轉動力矩偏大的影響,使得手動操作較為費力。為此,有些廠商采用齒輪組的形式,以降低轉動力矩,但是在相對狹窄的座椅靠背內部的骨架旁接板布置時由于結構外形偏大,不易布置,安裝操作繁瑣,而被各個汽車座椅廠所抱怨。
因此,如何在降低轉動力矩的前提下,降低手動拉筋驅動器的體積,以方便布置,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動拉筋驅動器,以在降低轉動力矩的前提下,降低手動拉筋驅動器的體積,以方便布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動拉筋驅動器,包括:
殼體;
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從動內齒輪,所述從動內齒輪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拉筋的拉筋掛接結構;
與所述從動內齒輪嚙合的主動外齒輪;
手柄,用于驅動所述主動外齒輪轉動;
拉筋,一端固定于所述拉筋掛接結構,另一端用于與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連接。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還包括與所述主動外齒輪同軸連接的手動驅動軸,所述手柄與所述手動驅動軸連接。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手動驅動軸的一端為與所述手柄連接的連接端,另一端具有掛齒結構,所述主動外齒輪上設置有與所述掛齒結構卡接的掛齒端,所述連接端外伸于所述殼體,所述掛齒結構位于所述殼體內。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主動外齒輪的一端插入所述手動驅動軸具有掛齒結構的一端;
所述掛齒結構為開設于所述手動驅動軸上的豁口,所述掛齒端為與所述豁口配合的凸起。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還包括套設于所述手動驅動軸上的緊力彈簧,所述緊力彈簧的兩端均定位于所述手動驅動軸上,且所述緊力彈簧的一端與所述主動外齒輪相連,且在所述主動外齒輪撥動所述緊力彈簧時,所述緊力彈簧膨脹并與所述殼體摩擦。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手柄為桿式調節(jié)手柄或輪式調節(jié)手柄。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主動外齒輪的外齒輪廓半徑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從動內齒輪的內齒輪廓半徑的二分之一。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主動外齒輪采用圓周全齒結構,所述從動內齒輪采用局部內齒結構。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從動內齒輪的軸心通過肋板與所述從動內齒輪的外廓相連,且避讓所述局部內齒結構。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拉筋掛接結構為開設于所述從動內齒輪上的拉筋掛接槽,所述拉筋的端部設置有卡入所述拉筋掛接槽內的拉筋終端鎖塊,所述從動內齒輪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用于限位容納所述拉筋的拉筋包繞槽。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與所述拉筋包繞槽連通的拉筋引出口。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拉筋掛接槽為多個,以適用于不同長度的所述拉筋。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拉筋包繞槽為多個,所述拉筋引出口為與所述拉筋包繞槽一一對應的多個。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為鋼絲框線型腰托、塑料板式腰托、彈簧拉筋式腰托或拉伸繩式腰托。
優(yōu)選地,在上述手動拉筋驅動器中,所述殼體包括可拆卸連接的底座殼體和蓋板,所述底座殼體設置有與所述從動內齒輪轉動連接的軸體,且所述底座殼體設置有用于通過連接件安裝在座椅內部的側面支撐骨架上的安裝孔。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采用外齒的主動外齒輪與內齒的從動內齒輪,采用內外嵌套的主從雙齒輪組布置形式。具體的可通過它轉動手柄,帶動主動外齒輪轉動,由于主動外齒輪與從動內齒輪嚙合,從而從動內齒輪跟隨轉動,并且拉筋固定在從動內齒輪,所以在從動內齒輪轉動過程中,拉筋被釋放或收縮,從而帶動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實現(xiàn)局部凸起或平伏。本發(fā)明采用內外齒輪組的形式,不僅通過齒輪組實現(xiàn)省力的效果,還可通過嵌套的方式,使得該齒輪組僅占一個主動外齒輪的空間,實現(xiàn)了結構簡易化、小型化、集成式的結構形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爆炸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外齒輪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頂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座椅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00為手動拉筋驅動器,101為底座殼體,1011為安裝孔,1012為拉筋引出口,102為蓋板,103為主動外齒輪,1031為外齒,104為從動內齒輪,1041為內齒,1042為拉筋掛接結構,1043為拉筋包繞槽,105為手動驅動軸,106為緊力彈簧,107為軸體,108為拉筋,1081為鋼絲拉筋,1082為護套管,1083為拉筋終端鎖塊,109為手柄,200為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300為座椅靠背,a為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后位,b為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前位。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手動拉筋驅動器,以在降低轉動力矩的前提下,降低手動拉筋驅動器的體積,以方便布置。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8,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爆炸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外齒輪組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底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頂部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座椅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包括殼體、從動內齒輪104、主動外齒輪103、手柄109和拉筋108。
具體地,殼體可包括可拆卸連接的底座殼體101和蓋板102,底座殼體101設置有與從動內齒輪104轉動連接的軸體107,且底座殼體101設置有用于通過連接件安裝在座椅內部的側面支撐骨架上的安裝孔1011。
從動內齒輪104可轉動地設置于殼體內,從動內齒輪104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拉筋108的拉筋掛接結構1042,拉筋108一端固定于拉筋掛接結構1042,另一端用于與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0連接。拉筋108包括鋼絲拉筋1081和套設在鋼絲拉筋1081上的護套管1082。
主動外齒輪103與從動內齒輪104嚙合,手柄109用于驅動主動外齒輪103轉動。其中,手柄109可以為桿式調節(jié)手柄,也可為輪式調節(jié)手柄。手柄109的轉動驅動手動拉筋驅動器內部的嚙合機構,進而驅動外齒結構特征的主動外齒輪103進行轉動。外齒結構特征的主動外齒輪103與內齒特征的從動內齒輪104成內外包圍狀的布置關系,即外齒結構特征的主動外齒輪103,位于內齒特征的從動內齒輪104的內齒輪廓的包圍范圍之內。
本發(fā)明提供的手動拉筋驅動器100,采用外齒的主動外齒輪103與內齒的從動內齒輪104,采用內外嵌套的主從雙齒輪組布置形式。具體的可通過它轉動手柄109,帶動主動外齒輪103轉動,由于主動外齒輪103與從動內齒輪104嚙合,從而從動內齒輪104跟隨轉動,并且拉筋108固定在從動內齒輪104上,所以在從動內齒輪104轉動過程中,拉筋108被釋放或收縮,從而帶動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0實現(xiàn)局部凸起或平伏。本發(fā)明采用內外齒輪組的形式,不僅通過齒輪組實現(xiàn)省力的效果,還可通過嵌套的方式,使得該齒輪組僅占一個主動外齒輪的空間,實現(xiàn)了結構簡易化、小型化、集成式的結構形式。
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fā)明還可包括與主動外齒輪103同軸連接的手動驅動軸105,手柄109與手動驅動軸105連接。手動驅動軸105上可設置外齒,手柄109上設置于外齒咬合的內齒,從而實現(xiàn)手柄109與手動驅動軸105的連接。
具體地,手動驅動軸105的一端為與手柄109連接的連接端,另一端具有掛齒結構,主動外齒輪103上設置有與掛齒結構卡接的掛齒端,連接端外伸于殼體,掛齒結構位于殼體內。主動外齒輪103的一端插入手動驅動軸105具有掛齒結構的一端;掛齒結構為開設于手動驅動軸105上的豁口,掛齒端為與豁口配合的凸起。在將主動外齒輪103插入手動驅動軸105內后,凸起正好插入豁口內,在轉動手動驅動軸105,可通過凸起與豁口的周向限位作用,帶動主動外齒輪103轉動。
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fā)明還可包括套設于手動驅動軸105上的緊力彈簧106。緊力彈簧106的兩端均定位于手動驅動軸105上,且緊力彈簧106的一端與主動外齒輪103相連,且在主動外齒輪103撥動緊力彈簧106時,緊力彈簧106膨脹并與殼體摩擦。在需要調節(jié)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0時,通過手柄109驅動手動驅動軸105轉動,套設在手動驅動軸105緊力彈簧106跟隨轉動,并通過緊力彈簧106的一端與主動外齒輪103相連,使得緊力彈簧106收緊變細,同時主動外齒輪103跟隨轉動,繼而驅動從動內齒輪104轉動。在人體擠壓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0時,擠壓力會通過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傳遞給從動內齒輪104,繼而驅動從動內齒輪104轉動,從動內齒輪104會驅動主動外齒輪103轉動,主動外齒輪103轉動時會撥動緊力彈簧106,使得緊力彈簧106膨脹變粗,并與殼體摩擦,這種摩擦力形成手動拉筋驅動器的自鎖力,使得無法通過人體擠壓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0,使得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0改變位置。
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主動外齒輪103的外齒輪廓半徑尺寸小于或等于從動內齒輪104的從動內齒輪104廓半徑的二分之一。主動外齒輪103采用圓周全齒結構,從動內齒輪104采用局部內齒結構。運行時,主動外齒輪103在從動內齒輪104內部的軸心與從動內齒輪104之間的行跡線范圍內運行。且,由從動內齒輪104內部的軸心與從動內齒輪104之間的行跡線范圍,提供了行程限位。即,行跡線范圍的物理結構阻擋,限制了行跡線的運行長度范圍??梢岳斫猓撔雄E線的運行長度(局部內齒結構的區(qū)域長度),決定了拉筋的伸縮長度。拉筋的伸縮長度,決定了牽引靠背內支撐靠背海綿承載墊的腰托的繃緊高度,實現(xiàn)座椅靠背椅面不同隆起高度的調節(jié)。
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從動內齒輪104的軸心通過肋板與從動內齒輪104的外廓相連,且避讓局部內齒結構。即從動內齒輪104的軸心與齒輪外廓的連接,在避讓從動內齒輪104的內齒與主動外齒輪103行跡線的運行空間后,采用軸心向齒輪外廓延伸連接的結構方式構成。
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拉筋掛接結構1042為開設于從動內齒輪104上的拉筋掛接槽1042,拉筋108的端部設置有卡入拉筋掛接槽內的拉筋終端鎖塊1083,從動內齒輪104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用于限位容納拉筋108的拉筋包繞槽1043。殼體(具體為底座殼體101)上設置有與拉筋包繞槽1043連通的拉筋引出口1012。拉筋108從底座殼體101的拉筋引出口1012導出,與外部的外部腰托執(zhí)行機構相連接。
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拉筋掛接槽1042可以為一個,也可為多個,以適用于不同長度的拉筋108。拉筋108的拉筋終端鎖塊1083掛接在不同的拉筋掛接槽1042,可以實現(xiàn)針對不同長度拉筋108的適應性。
用以限位容納拉筋108的從動內齒輪104上的拉筋包繞槽1043的數(shù)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例如為兩個,拉筋引出口1012為與拉筋包繞槽1043一一對應的多個。以兩個為例,兩個拉筋包繞槽1043,可以同時容納兩個拉筋108同時存在。當配合左、右各一個拉筋引出口1012時,可以實現(xiàn)同時牽引兩個拉筋108進行伸縮運行,實現(xiàn)牽引兩個外部腰托執(zhí)行機構的功能。
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座椅腰部調節(jié)支撐裝置200可以為鋼絲框線型腰托、塑料板式腰托、彈簧拉筋式腰托或拉伸繩式腰托。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