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囊,特別是副駕駛位氣囊,包括一后側的充氣口、一用于乘客碰撞的前壁、兩個對置的側壁以及一上壁與一下壁。
背景技術:
對于氣囊,依據(jù)內室尺寸和(特別是儀表板的)鄰接面的外形輪廓來采用具有不同特性的氣囊。在表面很平以及外形輪廓簡單的情況下應使用能夠有利地加以制造的所謂二維氣囊。對于這樣的氣囊,有可能由一單件式織物部件制造出該氣囊,在這種情況下是將該織物部件疊合并在因疊合而鄰接的邊緣上加以縫合。不過,如上所述,這樣的二維氣囊更適用于較簡單的外形輪廓。對于氣囊,重要的是,它在乘客碰撞時能貼靠到鄰接的汽車部件上并支承于其上。此外值得追求的是,接合縫應不受熱過載。下文中,“接合縫”的概念優(yōu)選是針對實際上相互縫合的邊緣,但這并不是限制性的,因為已經存在相互焊接或者粘結的接合縫,它們同樣應該被理解為所說“接合縫”。US 5 316 337提供了一種所謂二維氣囊的實例。此外也還存在所謂的三維氣囊,其中,氣囊具有一種在充氣狀態(tài)下復雜的外形輪廓并且包括多個相互縫合的零件,特別是包括兩個側壁和一個條形環(huán)繞的中間部件,該中間部件將側壁相互連接,從而產生一種卷筒型式,但它不必是圓筒狀的,而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狀,這取決于側壁的幾何特征。這種三維氣囊難以進行縫合,因為待縫合的邊緣不能經由氣囊織物的簡單折疊相互重疊。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氣囊,特別是一種副駕駛位正面氣囊,它能非常簡單和有利地進行制造,主要特點是其結構設計可以很快地適配于不同的內室外形輪廓。該適配性尤其是對于新車的優(yōu)化試驗非常重要。因為全新的氣囊設計會顯著提高用于進行氣囊對內室匹配優(yōu)化的時間投入和成本花費。該目的通過一種開頭所述型式的氣囊得以實現(xiàn),其中,上壁和/或下壁分別被分成兩個部分并且包括并排布置的、沿著對置的邊緣相互連接的側面部段。通過將上壁和/或下壁(優(yōu)選沿著中心對稱軸線)分成兩個部分,可以很簡單和有效地改變上壁與下壁的幾何特征,從而使氣囊形狀適配于內室。在US 5 316 337中,不是上壁與下壁、而是各側壁由兩個部段組成。這樣,如果人們想在這些區(qū)域內改變上壁與下壁的幾何特征并從而改變氣囊形狀,這卻是不可能的或者只能是很有限的。與此不同,通過很簡單地對相應的邊緣另作不同構造設計,側面部段(由其組成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的上壁與下壁)就可以很快和容易地實現(xiàn)適配。優(yōu)選的是,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各側面部段的相互連接的邊緣呈直線延伸。而另一實施形式則規(guī)定,各邊緣呈非直線延伸。在這里,所述邊緣例如向外成弧形延伸,從而產生一拱形部。氣囊因此在其上壁和/或下壁上得到朝外定向的凸起。通過該凸起,有可能實現(xiàn)上壁和/或下壁在充氣的氣囊的側視圖中觀察并不是呈直線延伸,而是得到一種彎曲型式,通過它氣囊便可以適配于儀表板外形輪廓。由此使得所述凸起在儀表板上成直接支承面的型式。相應的氣囊容積減小了在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與儀表板的垂直部段之間的空間,該空間在以往的氣囊中幾乎都不能被填滿。這導致當乘客撞到氣囊上時在止動保持情況下只有通過下述方式才會填滿該空間,即,氣囊被壓進該空間中,此后氣囊才能支承在基本垂直延伸的儀表板部段上。優(yōu)選將所述凸起設置為,使其在充氣的氣囊的側視圖中看是成三角形突出,該三角形由儀表板的正面和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所形成,當下文談到“中等身材乘客”時,則是涉及標準化的所謂50百分位假人(50-Prozent-Dummy)。所述凸起按照另一實施形式特別是這樣設置,S卩,使其靠到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上。另一實施形式規(guī)定,下壁在充氣的氣囊的側視圖中看具有兩個部段,亦即一個基本水平的部段用以支靠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和一個或多或少地傾斜向上延伸的部段用以支承在儀表板的正面上。該正面特別是至少局部垂直延伸的。如果在氣囊的結構設計中出現(xiàn)下述情形氣囊的上壁或下壁的各并排布置的邊緣至少接近呈直線地延伸,則兩個所屬的織物部件也可以制成單件式的。在此,不僅上壁而且下壁都可以構造為單件式的。這首先取決于鄰接的汽車內室?guī)缀翁卣鳎貏e是儀表板的外形輪廓或擋風玻璃的傾斜和拱形結構。然后通過織造技術制造兩個呈直線延伸的邊緣,從而可以節(jié)省縫合過程,并且在坯料中不必設置接合縫裕量。然后,將相應織物部件沿著兩個應置于上壁或下壁中的邊緣加以縫合并接著與前壁縫合。通過使用一個附加的細長形織物部件,它在下壁中置入兩個鄰接的邊緣之間,可達到對儀表板幾何特征的進一步改善的適配。該細長形織物部件有利地具有一種稍微隆凸的形狀,借此,在氣囊充氣的情況下達到在儀表板上的一種更好的支承。這樣的氣囊大體上包括四個主織物部件、一個前壁、兩側壁連同構成上壁與下壁的側面部段和在兩個下側面部段之間插入的附加的織物部件。在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中特別是涉及一種大容積的氣囊,亦即不涉及膝蓋或側面氣囊,而涉及一種具有在70與130升之間、優(yōu)選110升的大容積的氣囊。各側壁優(yōu)選構造為無縫的。這意味著,側壁是由一單獨的織物部段或織物部件構成?!翱椢锊考笔且粏为毜牟眉粝铝系膯渭娇椢锊考?,而“織物部段”則或者是一完整的織物部件或者是一織物部件的一個部段。對于副駕駛位氣囊,在氣囊的內部,在充氣口的區(qū)域內優(yōu)選設置一所謂氣體轉向裝置。該氣體轉向裝置特別是一單獨的織物條,它如同一卷筒那樣圍繞氣體發(fā)生器延伸并且由氣體發(fā)生器直接向其吹氣。該織物卷筒是側面敞開的,從而氣體轉向側面。該實施形式與無縫的側壁相結合是特別有利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在側壁區(qū)域內不再存在直接迎著熱氣流的接合縫。每一側壁連同與其鄰接的上和下側面部段優(yōu)選構造為單件式的織物部段,特別是也構造為單件式的單獨的織物部件。
單件式的織物部段成錐形地向充氣口邊緣的相關部段延伸過去。充氣口邊緣由多個、更準確地說是由兩半部組成。單件式的織物部段成錐形延伸到所述充氣口邊緣半部,后者由單件式的織物部段所確定。優(yōu)選的是,充氣口邊緣、更準確地說是充氣口邊緣的配置于該織物部段的半部是通過織物部段中的一個V形凹部所構成。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一個側面部段的被固定在前壁的一上和下邊緣上的那些邊緣以及該(先前所述的)側面部段的要相應對置的側面部段連接的邊緣可以成錐形地相互相向延伸,而形成一個三角形。在這里產生的也可能是一種最廣泛意義上的三角形。該三角形也可以構造為單獨的織物部件或者構造為織物部件的部段。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規(guī)定氣囊由一單件式織物部件構成,亦即成一體地連在一起的織物層。如果由多個部件組成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則可以實現(xiàn)較少的織物下腳料。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織物部件具有一中心的對稱軸線。如果多個織物部件共同構成氣囊坯料,則它們應該相互鄰接設置,具體而言,是處在各氣囊口邊緣部段形成側向的最外面的部段的位置,并且用于形成前壁的中心的部段接觸到側向的織物部件。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該氣囊具有一中心的織物部段用以形成前壁和兩個逆著各充氣口邊緣延伸的外面的織物部段(或織物部件),所述外面的織物部段從所述中心的織物部段開始首先是傾斜向上和向下延伸到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角點并從該角點出發(fā)傾斜向外和向內延伸到充氣口邊緣。這便得到一種蝙蝠外形輪廓的型式,該蝙蝠外形輪廓包括一中心體,該中心體沿軸向方向短于“翼翅”。
由以下描述和由以下參考附圖可得出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圖中示出圖1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的坯料的俯視圖,在這里示出了具有唯一一個織物部件的
飛^,圖2至4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的坯料的不同實施形式,以按圖1的實施形式為基礎,圖5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的坯料,具有另一種外部幾何特征,在這里是作為具有唯一一個織物部件的氣囊,圖6至8按圖5的氣囊的坯料在多件式坯料情況下的不同方案,圖9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依第三實施形式的坯料,在此作為具有一單件式織物部件的氣囊,圖10按圖9的氣囊的坯料的一種方案,在此具有多個織物部件,圖11關于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的坯料的不同選擇的第一個概覽,圖12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按圖9在充氣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包括一個50百分位假人;圖13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在充氣狀態(tài)下的透視圖,包括儀表板,圖14按圖9的氣囊的坯料的另一方案,在此具有兩個織物部件,以及圖15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依第四實施形式的坯料,在此作為具有四個織物部件的 ~1 :,
圖16-1和16-2關于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的坯料的不同選擇的第二個概覽,包括坯料方案16a至161。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中示出了用于副駕駛位的所謂二維氣囊的坯料,其中,該氣囊被裝入儀表板中并且是為正面碰撞而設計。在該實施形式中,氣囊由唯一一個織物部件構成,其各邊緣通過簡單的折疊相互疊置和相互連接,正如以下還要更詳細說明的那樣。圖12和13中示出按圖9的氣囊,其與圖1相比稍有不同,在此,為了闡釋之目的首先描述按圖13的氣囊,以便得到關于織物部段和織物部件的大致了解。氣囊10具有一后側的充氣口 12和一逆對的前壁14,乘客撞到該前壁上。此外還設置有兩個對置的側壁16、18,它們過渡到一上壁20和一下壁22。所述這些壁是通過按圖1的單件式織物部件所構成。前壁14按圖1是一中心的織物部段,它成一體地連接于一左邊的和一右邊的較大織物部段對、26。所述左邊的織物部段M和右邊的織物部段沈用于構成上述那些壁中的其余全部各壁。從前壁14上邊緣28和下邊緣30出發(fā),坯料亦即織物材料首先沿著邊緣32、34向上或向下以及在側面傾斜向外延伸到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角點36、38并從該角點出發(fā)傾斜向外和向內沿著邊緣40、42延伸到一 V形的凹部44,該凹部的邊緣46確定了充氣口 12。在此,每一 V形凹部44以其邊緣46構成充氣口邊緣的半部。下面將兩織物部段MJ6再次細分為一些部段,這些部段負責各個壁的確定。上壁與下壁20、22分別通過兩個部段50、52得以確定。將各上部段50 (在每一織物部段24、 26上有一個部段50)在邊緣40處相互縫合(見圖13),同樣將各部段52沿邊緣42相互縫合。通過簡單的折疊而使邊緣40、42相互重疊。沿著邊緣40、42的相應接合縫于是基本上居中地在汽車縱向方向上從前壁向充氣口方向延伸,如圖13所示。在一織物部段M、26的大致呈梯形的側面部段50、52之間設置有一織物部段,該織物部段確定和形成側壁16、18。為了更好地加以說明,圖1中用虛線將各個部段彼此分開。下面來闡釋按圖1的氣囊的制造。首先,將坯料亦即織物部件沿一條中心軸線(它同時形成一條對稱軸線60)進行折疊并沿著各邊緣40、42將其相互連接起來,例如縫合、粘結或焊接。接著,沿箭頭方向向內翻轉各邊緣32 (可重新通過一次簡單的折疊實現(xiàn)),從而使它們進入中心部段的上邊緣觀的相應部段中并與該邊緣部段觀連接。用各邊緣34和邊緣30實現(xiàn)同樣情況。如圖1中可清楚看出的那樣,側壁16、18具有一種三角形的型式,但在此應強調的是在充氣狀態(tài)下形成的楔(在側視圖中看)是強烈拱起的,從而產生一種水滴形狀。側壁16、18構造為無縫的。在氣囊的內部設置有一管形的氣體轉向裝置70(管形的織物層)(圖13),它圍繞著一氣體發(fā)生器并使流入的氣體在側面向外轉向。通過朝側壁 16、18方向的轉向,熱氣就直接流抵側壁。由于在這些區(qū)域內未設置接合縫,因此也就不需要用于實現(xiàn)熱保護的附加費用。
按圖2至4的實施形式基本上相應于按圖1的實施形式,因而以下只須進一步討論其區(qū)別。圖3 (圖幻中,為形成氣囊,不是設置唯一一個織物部件,而是有五個織物部件,首先要將它們相互縫合(見接合縫100的箭頭),此后才產生結合圖1已描述過的那些接合縫。圖2中將各側面部段50、52的上角構造為單獨的部件。這對于氣囊的坯料下料是具有優(yōu)點的,以此實現(xiàn)盡可能少的織物消耗量和高的織物利用率。圖3中具有二個織物部件,首先將它們沿一接合縫100相互連接,此后才產生結合圖1描述過的接合縫??椢锊考g的分離線是沿著對稱軸線60延伸。圖4中是圖2和3的坯料的一種組合,在此,在沿著各邊緣產生上述接合縫之前, 首先是要組合總共六個織物部件,從而得到一種按圖1的織物部件。按圖5和8的實施形式基本上相應于按圖1至4的情形,在這里,只是一稍有不同的織物坯料設置在側面部段50、52和在凹部44區(qū)域內充氣口 12的區(qū)域中。但各彼此相應的部段和邊緣都配有相同的、已采用過的標記,因而在細節(jié)上不必再詳細地對其進一步討論。方案6至8則是相應于圖2至4構造的多件式的方案。在圖1至8中,各邊緣呈直線延伸,特別是側面部段50的邊緣40、42,而在按圖9 的實施形式中這些邊緣40、42則構造有一稍微弧形向外的拱形部,從而在這里提供了附加的材料。前壁14的邊緣觀、30以及安置于這些邊緣觀、30上的邊緣32、34也是成弧形向外延伸,從而在充氣狀態(tài)下形成朝外定向的凸起。由此,氣囊得到了一種圓形的幾何形狀。特別是在邊緣42上的拱形部80導致氣囊在充氣狀態(tài)下得到凸起82或凸緣的型式(見圖12),其直接緊貼儀表板84的前部。這樣的凸起82在充氣的氣囊的側視圖中看導致填滿位于儀表板84與中等身材乘客(50百分位假人)之間的空間。所述凸起82因此基本上填滿一個三角形,該三角形在側視圖中是在儀表板84的正面與大腿之間形成。所述凸起82也致使氣囊支靠到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上,從而產生一個基本水平的下壁部段。通過該水平的靠到大腿上的壁部段和一個傾斜向上延伸的在正面支承于儀表板上的部段(見圖1 而得到上述這一步。另外,圖12中所示的氣囊配備有在70與130升之間、優(yōu)選110升的很大的充填容積。在按圖10的實施形式中,是由三個織物部件組成氣囊,亦即一中心的織物部件, 其形成前壁14 ;以及一左邊的和一右邊的織物部件,其形成側壁16、18以及上壁與下壁20、 22。前壁14在該實施形式中構造為基本上圓形的,并且其余的壁呈翼翅狀連接于其上。這里,在上述其余的邊緣相互縫合之前,首先將兩個側面部件縫到前壁14上。在按圖14的實施形式中,是由兩個織物部件組成氣囊、亦即一中心的織物部件, 其形成前壁14 ;以及這樣一個織物部件,其一體地形成側壁16和18以及上壁與下壁20、 22。該單件式的織物部件17在這里所示的實例中沿對稱軸線60是鏡像對稱的,亦即按照圖10的實施形式兩側壁16和18在這里組成了一個單獨的織物部件。對稱軸線60在此從充氣口出發(fā)相應于現(xiàn)在成一件構造的上壁20的兩個邊緣40的延伸走向。下壁依然是通過兩邊緣42的連接構成。在各邊緣42上的拱形部80在這里也導致氣囊在充氣狀態(tài)下得到一凸起。兩邊緣相互疊置地在對稱軸線60與角點38之間縫合。然后將這樣形成的喇叭形或錐形中間構件與前壁部件14的邊緣相縫合。不同于在這里所示的實施例,對稱軸線也可以通過下壁延伸,并通過將兩個邊緣縫合而制成上壁。按圖15的實施形式基本上相應于按圖10的實施形式,其區(qū)別是在下壁22中置入了一附加的第四織物塊90。該長條形的織物塊90以其窄的端側92與前壁14的下邊緣 30相縫合。將兩個長的側面部段94和96與兩側壁16和18的邊緣42相縫合。第二個窄的端側98與兩側壁的邊緣40和42的交接部100共同形成了充氣口 12的邊緣。在按圖1、3、5、7、9和10的實施形式中,相應的側壁16或18連同側面部段50,52 一起構造成單件式的,亦即由唯一一個織物部件或織物部段構成,其中所述側面部段在上面和下面鄰接側壁并形成上壁與下壁20、22的一個部段。在全部的實施形式中,氣囊的坯料都是使那個形成一側壁16、18和鄰接的上和下側面部段50、52的織物部段向充氣口邊緣46成錐形地延伸過去。各邊緣40、32以及42和;34也向上或向下彼此相向延伸。在這里可以形成一個三角形,它構造為單獨的織物部件,如圖2、4、6和8中所示。圖11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的氣囊的坯料的不同方案。通過多件式的實施形式,可以節(jié)省織物材料,而為此當然必須設置更多的接合縫。在圖16-1和16-2中,各分圖16a至161示出了一些用于幾乎相同的氣囊的一件、 三件或者兩件式織物坯料設計,這些設計是相互作為基礎建立的或者說彼此作為根源派生出來的。在此,上下排列布置的各分圖16a至16d、16e至16g、16h至16j和16k至161分別都表示一種幾乎相同的氣囊的各相關坯料方案。在分圖16a至16d的情況下,將兩件式的坯料設計為,使上壁(分圖16c)或下壁 (分圖16d)構造為單件式的。上壁與下壁的兩個部段在這里在一件或三件式的坯料中(如在分圖16a和16b中可見的那樣)具有基本上呈直線延伸的邊緣。在按分圖16e至16g的坯料方案的情況下,下壁按分圖16g的兩件式實施形式是構造為單件式的。下壁的兩個部段在這里在一件或三件式的坯料中(如在分圖16e和16f 中可見的那樣)具有基本上呈直線延伸的邊緣。上壁的待連接邊緣則構造為彎曲的,從而在這里在縫合狀態(tài)下形成一凸起。在按分圖1 至16 j的坯料序列中,上壁按一件或三件式實施形式具有要成直線連接的邊緣,這些邊緣在按分圖16j的兩件式坯料的情況下取消掉或者用織造技術制成。 在該下壁中,在氣囊制作完成之后構成一凸起。在按分圖1 和16j的氣囊方案中,上壁以及下壁都具有一凸起。在此,待連接的邊緣并不是呈直線延伸,而是以相應的曲線彎曲延伸。因此也就不存在類似于以上各實施例的兩件式坯料方案。
權利要求
1.氣囊,特別是副駕駛位氣囊,包括一后側的充氣口(12)、一用于乘客碰撞的前壁 (14)、兩個對置的側壁(16、18)以及一上壁與一下壁00、22),其中,所述上壁和/或下壁 (20,22)分別被分成兩個部分并且包括并排布置的、沿著對置的邊緣(40、4幻相互連接的側面部段(50,52) 0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部段(50,52)的相互連接的邊緣 (40,42)呈直線延伸。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部段(50、52)的相互連接的邊緣 (40,42)呈非直線延伸。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一個側面部段(50、52)的相互連接的各邊緣(40、似)具有一向外延伸的拱形部(80),并且所述氣囊在其上壁和/或下壁(20、22)上具有一朝外定向的凸起(82)。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2)設置為,使其在充氣的氣囊的側視圖中看是成三角形突出,該三角形由儀表板(84)的正面和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所形成。
6.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2)設置為,使其靠到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上。
7.按照權利要求4至6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壁0 在充氣的氣囊的側視圖中看具有兩個部段,即一個基本水平的部段用以支靠到中等身材乘客的大腿上和一個傾斜向上延伸的部段用以支承在儀表板(84)的正面上。
8.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該氣囊具有在70與130升之間、 優(yōu)選110升的充填容積。
9.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16、18)構造為無縫的。
10.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在氣囊的內部,在充氣口(12) 的區(qū)域內設置有一氣體轉向裝置,該氣體轉向裝置將吹入的氣體往側面轉向側壁(16、18)。
11.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每一側壁(16、18)和所述上壁與下壁O0、22)的鄰接的上和下側面部段(50、52)由一個單件式織物部段構成。
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每一織物部段是由一單獨的織物部件所構成,該織物部段包括所述上壁與下壁O0、22)的側面部段(50、52)以及相關側壁(16、 18)。
13.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與下壁O0、22)由一個單件式織物部段構成。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與下壁(20、22)和所述側壁 (16、18)是由一個單件式織物部件(17)所構成。
15.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14)是由一個單獨的織物部件所構成。
16.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前壁(14)的織物部段具有一向外弓形延伸的上和/或下邊緣(觀、30)。
17.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所述上壁和/或下壁O0、22)的側面部段(50、5幻具有一邊緣(32、34),該邊緣被安置于所述前壁(14) 的上和下邊緣(觀、30)上,其中,所述側面部段(50、5幻的邊緣(32、34)優(yōu)選向外弓形地和成弧形地延伸。
18.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單件式的織物部段向充氣口邊緣G6)成錐形延伸過去,該織物部段構成一側壁(16、18)和所述上壁與下壁O0、22)的一鄰接的上側面部段和一下側面部段(50、52)。
19.按照權利要求16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所述充氣口邊緣G6)的部段是由一 V形的凹部04)在一織物部段上構成的。
20.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所述上壁和/或下壁O0、22)的一側面部段(50、52)的被安置于所述前壁(14)的上和下邊緣 (28,30)上的邊緣(32,34)和該側面部段(50,52)的要與對置的側面部段(50,52)相連接的邊緣(40、4 成錐形地彼此相向延伸,優(yōu)選形成一個三角形。
21.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構造為單獨的織物部件。
22.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該氣囊由一個單件式織物部件構成。
23.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織物部件具有一中心的對稱軸線(60)。
24.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氣囊,其特征在于,由氣囊的坯料進行觀察,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織物部件具有一中心的織物部段,用以形成所述前壁(14)和兩個逆著充氣口邊緣G6)的相關部段延伸的外面的織物部段0436),所述外面的織物部段從所述中心的織物部段開始首先是傾斜向上和向下延伸到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角點(36、38)并從該角點出發(fā)傾斜向外以及向內延伸到充氣口邊緣G6)的相關部段。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囊,特別是副駕駛位氣囊,具有一后側的充氣口、一用于乘客碰撞的前壁(14)以及兩個對置的側壁(16、18)和一上壁與一下壁。所述上壁和下壁分別被分成兩個部分并且包括并排布置的、沿著對置的邊緣(40、42)相互連接的側面部段(50、52)。
文檔編號B60R21/231GK102224040SQ200980146005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D·阿蘭祖拉, M·伯克哈德特斯邁爾, N·維爾納, T·皮斯 申請人:Trw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