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道路工程材料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背景技術(shù)】
[0002]隨著我國公路建設(shè)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瀝青道路總里程數(shù)逐年增加,與此同時,許多前期建成的瀝青道路陸續(xù)進入了養(yǎng)護階段。瀝青道路的建設(shè)速度和養(yǎng)護速度已基本持平。傳統(tǒng)的瀝青路面養(yǎng)護采用挖除面層和基層后重新鋪筑的方法,不僅重新建造費用高、工期長,而且銑刨下來的瀝青路面材料的剩余價值得不到充分利用。
[0003]瀝青路面再生技術(shù)使得舊瀝青路面材料得到重新利用,減少了新礦料的使用,節(jié)約了資源和能源,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瀝青路面再生技術(shù)在國外已有較長的應(yīng)用歷史,且再生路面性能可靠,在國內(nèi)的應(yīng)用尚處于探索階段。
[0004]瀝青路面再生技術(shù)主要有:場拌熱再生、就地?zé)嵩偕?、場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就地冷再生是指采用專用的就地冷再生設(shè)備,對原瀝青路面進行現(xiàn)場銑刨、破碎和篩分得到路面銑刨料;按照要求摻入一定量的新集料、再生結(jié)合料(主要指乳化瀝青)、活性填料(主要指水泥、石灰和粉煤灰)、水;在常溫下完成拌合、攤鋪、碾壓等工序后,一次性實現(xiàn)舊瀝青路面再生的技術(shù)。
[0005]現(xiàn)有技術(shù)無法在常溫下再生利用回收瀝青路面材料(即廢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對回收瀝青路面材料中瀝青的利用只能采用“熱恪”方法。然而,高溫加熱過程中,既耗費了大量的燃料,又使得混合料中的瀝青成分進一步老化,影響了瀝青的技術(shù)性能。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再生瀝青混合料,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0007]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由以下重量份組分組成:
[0008]廢瀝青混合料:75-95份;
[0009]地溝油:1-5份;
[0010]柴油:2-4份;
[0011]消石灰:0.3-0.6份;
[0012]木質(zhì)素纖維:0.5-1份;
[0013]氯化鋁:2-3份;
[0014]粉煤灰:3-5份;
[0015]二苯甲酮:0.5-1 份;
[0016]對甲苯磺酸:0.2-0.3份;
[0017]苯胺:0.3-0.6份;
[0018]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
[0019](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3-5分鐘,以溶解其中的瀝青成分;(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5-10分鐘;(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3-5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0020]更進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組分組成:
[0021]廢瀝青混合料:83份;
[0022]地溝油:4份;
[0023]柴油:3份;
[0024]消石灰:0.45份;
[0025]木質(zhì)素纖維:0.7份;
[0026]氯化鋁:2.2份;
[0027]粉煤灰:4.3份;
[0028]二苯甲酮:0.85 份;
[0029]對甲苯磺酸:0.28份;
[0030]苯胺:0.36份;
[0031 ]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
[0032](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4分鐘;(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8分鐘;(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4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0033]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通過使用改進配方的冷再生混合料,獲得具有改善的性能的冷再生混合料。如此獲得的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路面銑刨料再生利用率高,施工性能好;就地冷再生路面的高溫穩(wěn)定性和水穩(wěn)定性得以明顯提高。簡化了工藝流程,無需耗費燃料且無廢氣排放,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瀝青冷再生”,有利于“節(jié)能減排”和保護環(huán)境。
【具體實施方式】
[0034]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由以下組分組成(重量份):
[0035]廢瀝青混合料:75-95份;地溝油:1_5份;柴油:2_4份;消石灰:0.3-0.6份;木質(zhì)素纖維:0.5-1份;氯化鋁:2-3份;粉煤灰:3-5份;二苯甲酮:0.5-1份;對甲苯磺酸:0.2-0.3份;苯胺:0.3-0.6份;
[0036]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
[0037](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3-5分鐘,以溶解其中的瀝青成分;(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5-10分鐘;(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3-5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0038]實施例1
[0039]一種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由以下組分組成(重量份):廢瀝青混合料:88份;地溝油:3.5份;柴油:2.5份;消石灰:0.45份;木質(zhì)素纖維:0.68份;氯化鋁:2.4份;粉煤灰:3.6份;二苯甲酮:0.66份;對甲苯磺酸:0.26份;苯胺:0.35份;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3.5分鐘,以溶解其中的瀝青成分;(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6分鐘;(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4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0040] 實施例2
[0041 ] 一種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由以下組分組成(重量份):廢瀝青混合料:79份;地溝油:1.35份;柴油:3.65份;消石灰:0.46份;木質(zhì)素纖維:0.8份;氯化鋁:2.3份;粉煤灰:3.3份;二苯甲酮:0.7份;對甲苯磺酸:0.26份;苯胺:0.44份;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4分鐘,以溶解其中的瀝青成分;(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6分鐘;
(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4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0042]實施例3
[0043]一種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由以下組分組成(重量份):廢瀝青混合料:83份;地溝油:4份;柴油:3份;消石灰:0.45份;木質(zhì)素纖維:0.7份;氯化鋁:2.2份;粉煤灰:4.3份;二苯甲酮:0.85份;對甲苯磺酸:0.28份;苯胺:0.36份;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4分鐘;(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8分鐘;(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4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0044]本發(fā)明所列舉的各原料都能實現(xiàn)本發(fā)明,以及各原料的上下限取值、區(qū)間值都能實現(xiàn)本發(fā)明;在此不--列舉。對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修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yīng)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quán)項】
1.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組分組成: 廢瀝青混合料:75-95份; 地溝油:1-5份; 柴油:2-4份; 消石灰:0.3-0.6份; 木質(zhì)素纖維:0.5-1份; 氯化招:2_3份; 粉煤灰:3-5份; 二苯甲酮:0.5-1份; 對甲苯磺酸:0.2-0.3份; 苯胺:0.3-0.6份。 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 (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3-5分鐘,以溶解其中的瀝青成分;(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5-10分鐘;(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3-5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組分組成: 廢瀝青混合料:83份; 地溝油:4份; 柴油:3份; 消石灰:0.45份; 木質(zhì)素纖維:0.7份; 氯化鋁:2.2份; 粉煤灰:4.3份; 二苯甲酮:0.85份; 對甲苯磺酸:0.28份; 苯胺:0.36份。 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方法,步驟如下: (1)按上述比例,在回收的廢瀝青混合料中添加地溝油和柴油,攪拌4分鐘;(2)然后按上述比例依次消石灰、木質(zhì)素纖維、苯胺和對甲苯磺酸,攪拌8分鐘;(3)最后,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鋁、粉煤灰和二苯甲酮,攪拌4分鐘,制得冷再生瀝青混合料。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由以下重量份組分組成:廢瀝青混合料:75-95份;地溝油:1-5份;柴油:2-4份;消石灰:0.3-0.6份;木質(zhì)素纖維:0.5-1份;氯化鋁:2-3份;粉煤灰:3-5份;二苯甲酮:0.5-1份;對甲苯磺酸:0.2-0.3份;苯胺:0.3-0.6份。通過使用改進配方的冷再生混合料,獲得具有改善的性能的冷再生混合料。如此獲得的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路面銑刨料再生利用率高,施工性能好;就地冷再生路面的高溫穩(wěn)定性和水穩(wěn)定性得以明顯提高。簡化了工藝流程,無需耗費燃料且無廢氣排放,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瀝青冷再生”,有利于“節(jié)能減排”和保護環(huán)境。
【IPC分類】C04B26/26, C04B18/16
【公開號】CN10546125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823951
【發(fā)明人】馬濤, 張德育, 袁浩, 黃曉明, 趙永利, 葉勤
【申請人】東南大學(xué)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