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茶葉栽培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及其有機肥。
背景技術(shù):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是中國的國飲,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同時也為全人類開發(fā)了最文明、最有益于健康、最富有詩意的神奇飲料茶。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人們已逐步把品茶從單純的物質(zhì)生活需要中分離出來,升華成為一種道心文趣兼?zhèn)?,雅俗共賞;茶可以啟人心智、滌人心源,使人在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享受中,怡然自得地去醒悟自性、體悟自然、契悟大道、徹悟人生、完善自我的品茶新境界。
隨著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感悟到小小的茶壺中有宇宙的奧妙、有人生的哲理、有無限的商機。日常把茶作為健康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為的途徑、友誼的紐帶。目前,茶文化不亞于酒文化。茶的銷量不亞于酒的銷量。真是“美酒千杯難成主吃,清茶一盞也能醉人”。茶道已經(jīng)是二十一世紀人們最佳的保健養(yǎng)生之道。
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nóng)業(yè)的方法進行生產(chǎn)加工的茶葉,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有機茶園經(jīng)常受到害蟲的困擾,且有機茶的產(chǎn)量不高,難以形成生產(chǎn)規(guī)模。
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及其有機肥。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shù)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及其有機肥,其不僅使茶樹高產(chǎn)、質(zhì)優(yōu)、抗病力強,而且生產(chǎn)的茶葉具有色美、香清、甘醇等特點,滋味既保留原名茶的韻味更具湛江地方獨特風格,達到了安全、質(zhì)優(yōu)、營養(yǎng)的標準。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園地準備:選擇周圍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邊遠山區(qū)作為種植地,并選取坡度在5-10度、土壤ph值在4.8-5.8的土地作為園地,對園地進行大氣、水和土壤的測試,確保其符合有機茶園的要求,進行除草和深翻,且深翻的深度為25-30cm,并將園地隔離起來;
s2,混種:將茶苗移栽至園地,至第二年在園地中混種紫花苜蓿,每5平方米一叢,一叢3-5株;
s3,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成年茶樹的樹冠表層3-4cm,并在春茶后進行,保持茶行間距在20-30cm,將修剪掉的茶樹枝條埋入土中作為綠肥;
s4,水分管理:定期向園地進行灌溉,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溉;
s5,施肥管理:在茶葉采摘之前的兩個月,使用有機肥堆肥2-3個月,埋入茶葉根部土壤中,在每年的秋季時,對園地開溝施肥,在茶樹旁挖穴,穴深為20-30cm、穴寬為15-25cm,按照每畝500-700kg向穴內(nèi)施有機肥;
s6,物理防治:在園中設(shè)置殺蟲燈、誘蟲器,并定期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春茶采摘之后,利用煙草的葉莖泡水,泡2-3天后,用該液體將茶樹全面噴濕;
s7,生物防治:在茶園周圍每隔5-10米種植1棵苦楝樹,進行防蟲。
優(yōu)選地,所述s3中,每年一次剪去成年茶樹的樹冠表層3.5cm,并在春茶后進行,保持茶行間距在25cm,將修剪掉的茶樹枝條埋入土中作為綠肥。
優(yōu)選地,所述s6中,所述煙草的葉莖與水的重量比為1:10。
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有機茶園養(yǎng)護用有機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35-55份、羊糞30-45份、油枯60-120份、米糠4-8份、花生粕3-8份、豆粕17-28份、鉀礦粉2.5-3.5份、糠醛渣2-4份、風化煤4-6份、云母粉1-5份。
優(yōu)選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40-50份、羊糞35-40份、油枯80-100份、米糠5-7份、花生粕4-7份、豆粕20-25份、鉀礦粉2.7-3.3份、糠醛渣2.5-3.5份、風化煤4.5-5.5份、云母粉2-4份。
優(yōu)選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45份、羊糞37份、油枯90份、米糠6份、花生粕5份、豆粕22份、鉀礦粉3份、糠醛渣3份、風化煤5份、云母粉3份。
優(yōu)選地,所述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份量配比稱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羊糞、油枯、米糠、花生粕、豆粕、鉀礦粉、糠醛渣、風化煤、云母粉,將上述原料依次放入混煉機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s2,將混合物堆肥發(fā)酵,持續(xù)1-2天;
s3,將發(fā)酵后的混合物進行干燥,并粉碎至20-50目,包裝入庫。
本發(fā)明中,采用科學的養(yǎng)護方法對有機茶園進行管理,著重改善有機茶的品質(zhì),在有機茶生長過程中,嚴格控制相關(guān)參數(shù),有機肥可以促進有機茶園內(nèi)的茶樹快速成長,使用有機肥,無公害無污染,而且能使茶樹在生長中形成對人健康的有效保健成分,本發(fā)明不僅使茶樹高產(chǎn)、質(zhì)優(yōu)、抗病力強,而且生產(chǎn)的茶葉具有色美、香清、甘醇等特點,滋味既保留原名茶的韻味更具湛江地方獨特風格,達到了安全、質(zhì)優(yōu)、營養(yǎng)的標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解說。
實施例一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園地準備:選擇周圍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邊遠山區(qū)作為種植地,并選取坡度在5度、土壤ph值在4.8的土地作為園地,對園地進行大氣、水和土壤的測試,確保其符合有機茶園的要求,進行除草和深翻,且深翻的深度為25cm,并將園地隔離起來;
s2,混種:將茶苗移栽至園地,至第二年在園地中混種紫花苜蓿,每5平方米一叢,一叢3株;
s3,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成年茶樹的樹冠表層3cm,并在春茶后進行,保持茶行間距在20cm,將修剪掉的茶樹枝條埋入土中作為綠肥;
s4,水分管理:定期向園地進行灌溉,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溉;
s5,施肥管理:在茶葉采摘之前的兩個月,使用有機肥堆肥2個月,埋入茶葉根部土壤中,在每年的秋季時,對園地開溝施肥,在茶樹旁挖穴,穴深為20cm、穴寬為15cm,按照每畝500kg向穴內(nèi)施有機肥;
s6,物理防治:在園中設(shè)置殺蟲燈、誘蟲器,并定期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春茶采摘之后,利用煙草的葉莖泡水,泡2天后,用該液體將茶樹全面噴濕;
s7,生物防治:在茶園周圍每隔5米種植1棵苦楝樹,進行防蟲。
其中,有機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35份、羊糞30份、油枯60份、米糠4份、花生粕3份、豆粕17份、鉀礦粉2.5份、糠醛渣2份、風化煤4份、云母粉1份。
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份量配比稱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羊糞、油枯、米糠、花生粕、豆粕、鉀礦粉、糠醛渣、風化煤、云母粉,將上述原料依次放入混煉機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s2,將混合物堆肥發(fā)酵,持續(xù)1天;
s3,將發(fā)酵后的混合物進行干燥,并粉碎至20目,包裝入庫。
實施例二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園地準備:選擇周圍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邊遠山區(qū)作為種植地,并選取坡度在6度、土壤ph值在5.0的土地作為園地,對園地進行大氣、水和土壤的測試,確保其符合有機茶園的要求,進行除草和深翻,且深翻的深度為26cm,并將園地隔離起來;
s2,混種:將茶苗移栽至園地,至第二年在園地中混種紫花苜蓿,每5平方米一叢,一叢3株;
s3,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成年茶樹的樹冠表層3.2cm,并在春茶后進行,保持茶行間距在22cm,將修剪掉的茶樹枝條埋入土中作為綠肥;
s4,水分管理:定期向園地進行灌溉,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溉;
s5,施肥管理:在茶葉采摘之前的兩個月,使用有機肥堆肥2個月,埋入茶葉根部土壤中,在每年的秋季時,對園地開溝施肥,在茶樹旁挖穴,穴深為22cm、穴寬為17cm,按照每畝550kg向穴內(nèi)施有機肥;
s6,物理防治:在園中設(shè)置殺蟲燈、誘蟲器,并定期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春茶采摘之后,利用煙草的葉莖泡水,泡2天后,用該液體將茶樹全面噴濕;
s7,生物防治:在茶園周圍每隔6米種植1棵苦楝樹,進行防蟲。
其中,有機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40份、羊糞35份、油枯80份、米糠5份、花生粕4份、豆粕20份、鉀礦粉2.7份、糠醛渣2.5份、風化煤4.5份、云母粉2份。
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份量配比稱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羊糞、油枯、米糠、花生粕、豆粕、鉀礦粉、糠醛渣、風化煤、云母粉,將上述原料依次放入混煉機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s2,將混合物堆肥發(fā)酵,持續(xù)1天;
s3,將發(fā)酵后的混合物進行干燥,并粉碎至30目,包裝入庫。
實施例三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園地準備:選擇周圍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邊遠山區(qū)作為種植地,并選取坡度在7度、土壤ph值在5.2的土地作為園地,對園地進行大氣、水和土壤的測試,確保其符合有機茶園的要求,進行除草和深翻,且深翻的深度為27cm,并將園地隔離起來;
s2,混種:將茶苗移栽至園地,至第二年在園地中混種紫花苜蓿,每5平方米一叢,一叢4株;
s3,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成年茶樹的樹冠表層3.5cm,并在春茶后進行,保持茶行間距在25cm,將修剪掉的茶樹枝條埋入土中作為綠肥;
s4,水分管理:定期向園地進行灌溉,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溉;
s5,施肥管理:在茶葉采摘之前的兩個月,使用有機肥堆肥2.5個月,埋入茶葉根部土壤中,在每年的秋季時,對園地開溝施肥,在茶樹旁挖穴,穴深為25cm、穴寬為20cm,按照每畝600kg向穴內(nèi)施有機肥;
s6,物理防治:在園中設(shè)置殺蟲燈、誘蟲器,并定期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春茶采摘之后,利用煙草的葉莖泡水,泡2.5天后,用該液體將茶樹全面噴濕;
s7,生物防治:在茶園周圍每隔7米種植1棵苦楝樹,進行防蟲。
其中,有機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45份、羊糞37份、油枯90份、米糠6份、花生粕5份、豆粕22份、鉀礦粉3份、糠醛渣3份、風化煤5份、云母粉3份。
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份量配比稱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羊糞、油枯、米糠、花生粕、豆粕、鉀礦粉、糠醛渣、風化煤、云母粉,將上述原料依次放入混煉機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s2,將混合物堆肥發(fā)酵,持續(xù)1.5天;
s3,將發(fā)酵后的混合物進行干燥,并粉碎至35目,包裝入庫。
實施例四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園地準備:選擇周圍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邊遠山區(qū)作為種植地,并選取坡度在8度、土壤ph值在5.3的土地作為園地,對園地進行大氣、水和土壤的測試,確保其符合有機茶園的要求,進行除草和深翻,且深翻的深度為25-30cm,并將園地隔離起來;
s2,混種:將茶苗移栽至園地,至第二年在園地中混種紫花苜蓿,每5平方米一叢,一叢4株;
s3,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成年茶樹的樹冠表層3.5cm,并在春茶后進行,保持茶行間距在28cm,將修剪掉的茶樹枝條埋入土中作為綠肥;
s4,水分管理:定期向園地進行灌溉,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溉;
s5,施肥管理:在茶葉采摘之前的兩個月,使用有機肥堆肥3個月,埋入茶葉根部土壤中,在每年的秋季時,對園地開溝施肥,在茶樹旁挖穴,穴深為28cm、穴寬為22cm,按照每畝650kg向穴內(nèi)施有機肥;
s6,物理防治:在園中設(shè)置殺蟲燈、誘蟲器,并定期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春茶采摘之后,利用煙草的葉莖泡水,泡3天后,用該液體將茶樹全面噴濕;
s7,生物防治:在茶園周圍每隔9米種植1棵苦楝樹,進行防蟲。
其中,有機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50份、羊糞40份、油枯100份、米糠7份、花生粕7份、豆粕25份、鉀礦粉3.3份、糠醛渣3.5份、風化煤5.5份、云母粉4份。
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份量配比稱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羊糞、油枯、米糠、花生粕、豆粕、鉀礦粉、糠醛渣、風化煤、云母粉,將上述原料依次放入混煉機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s2,將混合物堆肥發(fā)酵,持續(xù)2天;
s3,將發(fā)酵后的混合物進行干燥,并粉碎至40目,包裝入庫。
實施例五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有機茶園的養(yǎng)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園地準備:選擇周圍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邊遠山區(qū)作為種植地,并選取坡度在10度、土壤ph值在5.8的土地作為園地,對園地進行大氣、水和土壤的測試,確保其符合有機茶園的要求,進行除草和深翻,且深翻的深度為30cm,并將園地隔離起來;
s2,混種:將茶苗移栽至園地,至第二年在園地中混種紫花苜蓿,每5平方米一叢,一叢5株;
s3,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成年茶樹的樹冠表層4cm,并在春茶后進行,保持茶行間距在30cm,將修剪掉的茶樹枝條埋入土中作為綠肥;
s4,水分管理:定期向園地進行灌溉,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溉;
s5,施肥管理:在茶葉采摘之前的兩個月,使用有機肥堆肥3個月,埋入茶葉根部土壤中,在每年的秋季時,對園地開溝施肥,在茶樹旁挖穴,穴深為30cm、穴寬為25cm,按照每畝700kg向穴內(nèi)施有機肥;
s6,物理防治:在園中設(shè)置殺蟲燈、誘蟲器,并定期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春茶采摘之后,利用煙草的葉莖泡水,泡3天后,用該液體將茶樹全面噴濕;
s7,生物防治:在茶園周圍每隔10米種植1棵苦楝樹,進行防蟲。
其中,有機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55份、羊糞45份、油枯120份、米糠8份、花生粕8份、豆粕28份、鉀礦粉3.5份、糠醛渣4份、風化煤6份、云母粉5份。
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份量配比稱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牛糞、羊糞、油枯、米糠、花生粕、豆粕、鉀礦粉、糠醛渣、風化煤、云母粉,將上述原料依次放入混煉機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s2,將混合物堆肥發(fā)酵,持續(xù)2天;
s3,將發(fā)酵后的混合物進行干燥,并粉碎至50目,包裝入庫。
本發(fā)明不僅使茶樹高產(chǎn)、質(zhì)優(yōu)、抗病力強,而且生產(chǎn)的茶葉具有色美、香清、甘醇等特點,滋味既保留原名茶的韻味更具湛江地方獨特風格,達到了安全、質(zhì)優(yōu)、營養(yǎng)的標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及其發(fā)明構(gòu)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