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輕質節(jié)能磚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粘土磚禁用后,墻材雖有材質輕且隔熱保溫性較佳的加氣水泥砌塊,但投資大而不易普及,特別是材質松化、掛漿易脫,做外墻易透水,強度低而保安性差,目前的水泥多孔磚僅以水泥和沙石料或礦碴等破碎料混合制作,無論是沙石料磚、粉煤灰磚或金屬礦碴粉磚及煤矸石磚,都沒有輕質保溫材料摻配制作,不但磚體太重,且易透水透熱,易脫層及破損、不耐久、造價高、工期長。
其中,加氣水泥磚以石粉和粉煤灰為主料,水泥為膠凝料發(fā)泡而成,所以磚體較松化,粉煤灰輕體磚以粉煤灰為主料和氧化鎂為膠凝料,但氧化鎂等菱鎂制品易返鹵,國家已有限令,且成本高,后期易變質松化。
專利號CN 103332888 A具體涉及一種輕質節(jié)能磚,該輕質節(jié)能磚由如下材料混合制成:膠凝料20份,主碴料50份至70份,輕質填充料10份至20份,除臭助劑0.1份-0.2份,該技術方案雖然加入工農業(yè)廢棄物的輕質料,經除臭等工藝后制成產品,開發(fā)新資源的同時降低成本,但其保溫、防水、抗震、耐久不足。
專利號CN 105418016 A涉及蜂窩節(jié)能磚及其制造方法。該蜂窩節(jié)能磚主要由巖棉蜂窩芯材和混凝土網架結構這兩部分組成,巖棉蜂窩芯材由粒狀巖棉組成,混凝土網架結構由混凝土砂漿組成。通過巖棉蜂窩芯材的制作、混凝土網架結構的備料和蜂窩節(jié)能磚的成型等步驟完成該材料的制造。該技術方案生產出的蜂窩節(jié)能磚雖然保溫節(jié)能效果好,但生產成本高,不利于推廣。
因此,需要設計出一種能夠解決以上問題的輕質節(jié)能磚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輕質節(jié)能磚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輕質節(jié)能磚,按重量份計,包括太湖淤泥20 -35份、城市污泥10 -20份、干混劑1 -5份、輕質填充料10-15份、秸稈包覆顆粒5-10份、凹凸棒土5-10份、沸石8-15份、粉煤灰5-10份、椰殼炭3-5份、陶粒3-5份、改性海泡石3-5份、稠化粉1-2份、膠凝料5-10份、除臭助劑0.1-0.3份、水8-10份。
優(yōu)選的,按重量份計,包括太湖淤泥28份、城市污泥15份、干混劑3份、輕質填充料13份、秸稈包覆顆粒8份、凹凸棒土8份、沸石10份、粉煤灰8份、椰殼炭3份、陶粒3份、改性海泡石5份、稠化粉2份、膠凝料5份、除臭助劑0.2份、水8份。
優(yōu)選的,所述太湖淤泥是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干燥粉碎得到的含水率1%- 4%、10 目- 100 目的泥粉,所述的太湖淤泥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化學成分 : SiO2 55 - 75%, Fe2O3 4 - 12%, Al2O310 - 16%,燒失量 6-12%。
優(yōu)選的,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硅藻土25-35份、植物秸稈粉20-30份、水玻璃15-25份、羧甲基纖維素1-2份、粘土3-5份。
優(yōu)選的,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的制備過程為: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10-120℃下以500-8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20-30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0-15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000-1500rpm 的速度共混5-10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2-4mm,即得秸稈包覆顆粒。
優(yōu)選的,所述干混劑為界面劑或粘結劑,所述膠凝料為水泥,所述輕質填充料為瓊脂渣或陶粒,所述除臭助劑為氫氧化鈉。
優(yōu)選的,所述改性海泡石由下列方法制備:海泡石置于400-450℃窯爐中焙燒2-3h,粉碎研磨成100-150 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一種制備輕質節(jié)能磚的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原料制備: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過振動篩過濾、脫水,得到含水率 18%~ 35%的半成品,再經過晾曬,得到含水率1%~4%的泥塊,最后破碎成 10 目~ 100 目的泥粉,從而制成太湖淤泥,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10-120℃下以500-8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20-30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0-15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000-1500rpm 的速度共混5-10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2-4mm,制備成秸稈包覆顆粒,海泡石置于400-450℃窯爐中焙燒2-3h,粉碎研磨成100-150 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b.按重量份稱取太湖淤泥20 -35份、城市污泥10 -20份、干混劑1 -5份、輕質填充料10-15份、秸稈包覆顆粒5-10份、凹凸棒土5-10份、沸石8-15份、粉煤灰5-10份、椰殼炭3-5份、陶粒3-5份、改性海泡石3-5份、稠化粉1-2份、膠凝料5-10份、除臭助劑0.1-0.3份;
c.混合:將稱取好的原料加水攪拌混合,攪拌時間為5-10min;
d. 陳化:將制得的混合料堆放陳化2-3 天;
e. 制坯:將混合后的原料輪碾捏合成均勻的泥條,將泥條真空擠壓成型得到濕坯,成型壓力為 2.0 ~ 4.0MPa,成型壓力時間不少于 3 秒;濕坯在 100~200℃下干燥 2 ~ 4 小時得到干燥坯體;
f. 燒制:將上述干燥坯體在燒成溫度為1000~1200℃下燒成3~20小時;
g. 養(yǎng)護:將燒制后的坯體碼垛,碼垛后,第二天開始堆放,并每天噴水養(yǎng)護一次至二次,第五天后自然養(yǎng)護,十至十五天后可得成品。
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有效解決了太湖淤泥清理及堆放問題,而且還能夠減少對粘土、頁巖的開挖,避免了由于淤泥堆積地表或耕地上對耕地造成的破環(huán)和對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利用植物秸稈粉包覆硅藻土,提高污泥磚的保溫效果和強度,很好地解決污泥磚強度和保溫性能不能兼得的矛盾,對海泡石進行進行改性,可以提高其對污泥磚釋放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吸附性,生產成本低便于推廣的同時,生產出的輕質節(jié)能磚具有質量輕、保溫、防水、抗震、耐久的優(yōu)點,減少了城市污泥的任意排放,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輕質節(jié)能磚,按重量份計,包括太湖淤泥20份、城市污泥10份、干混劑1份、輕質填充料10份、秸稈包覆顆粒5份、凹凸棒土5份、沸石8份、粉煤灰5份、椰殼炭3份、陶粒3份、改性海泡石3份、稠化粉1份、膠凝料5份、除臭助劑0.1份、水8份。
其中,所述太湖淤泥是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干燥粉碎得到的含水率3%、10 目的泥粉,所述的太湖淤泥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化學成分 : SiO2 75%, Fe2O3 12%, Al2O311%,燒失量 6-12%。
其中,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硅藻土25份、植物秸稈粉20份、水玻璃15份、羧甲基纖維素1份、粘土3份。
其中,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的制備過程為: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10℃下以5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20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0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000rpm 的速度共混5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2mm,即得秸稈包覆顆粒。
其中,所述干混劑為界面劑,所述膠凝料為水泥,所述輕質填充料為陶粒,所述除臭助劑為氫氧化鈉。
其中,所述改性海泡石由下列方法制備:海泡石置于400℃窯爐中焙燒2h,粉碎研磨成100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一種制備輕質節(jié)能磚的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原料制備: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過振動篩過濾、脫水,得到含水率 18%的半成品,再經過晾曬,得到含水率1%的泥塊,最后破碎成 10 目目的泥粉,從而制成太湖淤泥,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10℃下以5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20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0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000rpm 的速度共混5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2mm,制備成秸稈包覆顆粒,海泡石置于400℃窯爐中焙燒2h,粉碎研磨成100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b.按重量份稱取太湖淤泥20份、城市污泥10份、干混劑1份、輕質填充料10份、秸稈包覆顆粒5份、凹凸棒土5份、沸石8份、粉煤灰5份、椰殼炭3份、陶粒3份、改性海泡石3份、稠化粉1份、膠凝料5份、除臭助劑0.1份;
c.混合:將稱取好的原料加水攪拌混合,攪拌時間為5min;
d. 陳化:將制得的混合料堆放陳化2天;
e. 制坯:將混合后的原料輪碾捏合成均勻的泥條,將泥條真空擠壓成型得到濕坯,成型壓力為 2.0MPa,成型壓力時間3 秒;濕坯在 100℃下干燥 2小時得到干燥坯體;
f. 燒制:將上述干燥坯體在燒成溫度為1000℃下燒成10小時;
g. 養(yǎng)護:將燒制后的坯體碼垛,碼垛后,第二天開始堆放,并每天噴水養(yǎng)護二次,第五天后自然養(yǎng)護,十五天后可得成品。
實施例2:
一種輕質節(jié)能磚,按重量份計,包括太湖淤泥28份、城市污泥15份、干混劑3份、輕質填充料13份、秸稈包覆顆粒8份、凹凸棒土8份、沸石10份、粉煤灰8份、椰殼炭3份、陶粒3份、改性海泡石5份、稠化粉2份、膠凝料5份、除臭助劑0.2份、水8份。
其中,所述太湖淤泥是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干燥粉碎得到的含水率4%、100 目的泥粉,所述的太湖淤泥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化學成分 : SiO2 75%, Fe2O3 12%, Al2O313%,燒失量12%。
其中,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硅藻土30份、植物秸稈粉20-305、水玻璃20份、羧甲基纖維素1份、粘土4份。
其中,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的制備過程為: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20℃下以8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30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5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500rpm 的速度共混10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4mm,即得秸稈包覆顆粒。
其中,所述干混劑為界面劑,所述膠凝料為水泥,所述輕質填充料為瓊脂渣,所述除臭助劑為氫氧化鈉。
其中,所述改性海泡石由下列方法制備:海泡石置于450℃窯爐中焙燒3h,粉碎研磨成150 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一種制備輕質節(jié)能磚的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原料制備: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過振動篩過濾、脫水,得到含水率35%的半成品,再經過晾曬,得到含水率4%的泥塊,最后破碎成100 目的泥粉,從而制成太湖淤泥,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20℃下以8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30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5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500rpm 的速度共混10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4mm,制備成秸稈包覆顆粒,海泡石置于450℃窯爐中焙燒3h,粉碎研磨成150 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b.按重量份稱取太湖淤泥28份、城市污泥15份、干混劑3份、輕質填充料13份、秸稈包覆顆粒8份、凹凸棒土8份、沸石10份、粉煤灰8份、椰殼炭3份、陶粒3份、改性海泡石5份、稠化粉2份、膠凝料5份、除臭助劑0.2份;
c.混合:將稱取好的原料加水攪拌混合,攪拌時間為10min;
d. 陳化:將制得的混合料堆放陳化3 天;
e. 制坯:將混合后的原料輪碾捏合成均勻的泥條,將泥條真空擠壓成型得到濕坯,成型壓力為4.0MPa,成型壓力時間5秒;濕坯在 200℃下干燥 2 小時得到干燥坯體;
f. 燒制:將上述干燥坯體在燒成溫度為1200℃下燒成15小時;
g. 養(yǎng)護:將燒制后的坯體碼垛,碼垛后,第二天開始堆放,并每天噴水養(yǎng)護一次,第五天后自然養(yǎng)護,十五天后可得成品。
實施例3:
一種輕質節(jié)能磚,按重量份計,包括太湖淤泥35份、城市污泥20份、干混劑5份、輕質填充料15份、秸稈包覆顆粒10份、凹凸棒土10份、沸石15份、粉煤灰10份、椰殼炭5份、陶粒5份、改性海泡石5份、稠化粉2份、膠凝料10份、除臭助劑0.3份、水10份。
其中,所述太湖淤泥是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干燥粉碎得到的含水率3%、50目的泥粉,所述的太湖淤泥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化學成分 : SiO2 75%, Fe2O310%, Al2O315%,燒失量7%。
其中,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硅藻土35份、植物秸稈粉30份、水玻璃25份、羧甲基纖維素2份、粘土5份。
其中,所述秸稈包覆顆粒的制備過程為: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15℃下以6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25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3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300rpm 的速度共混6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3mm,即得秸稈包覆顆粒。
其中,所述干混劑為界面劑,所述膠凝料為水泥,所述輕質填充料為瓊脂渣,所述除臭助劑為氫氧化鈉。
其中,所述改性海泡石由下列方法制備:海泡石置于420℃窯爐中焙燒2h,粉碎研磨成130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一種制備輕質節(jié)能磚的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原料制備:從太湖中抽取的太湖淤泥經過振動篩過濾、脫水,得到含水率20%的半成品,再經過晾曬,得到含水率3%的泥塊,最后破碎成 50目的泥粉,從而制成太湖淤泥,將硅藻土干燥后與羧甲基纖維素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110℃下以8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20min,再加入水玻璃繼續(xù)攪拌15min 后,然后加入植物秸稈粉、粘土以1500rpm 的速度共混10min,烘干后送入造粒機中造粒,粒徑控制在4mm,制備成秸稈包覆顆粒,海泡石置于450℃窯爐中焙燒3h,粉碎研磨成150 目粉末,研細后即得改性海泡石;
b.按重量份稱取太湖淤泥35份、城市污泥20份、干混劑5份、輕質填充料15份、秸稈包覆顆粒10份、凹凸棒土10份、沸石15份、粉煤灰10份、椰殼炭5份、陶粒5份、改性海泡石5份、稠化粉2份、膠凝料10份、除臭助劑0.3份;
c.混合:將稱取好的原料加水攪拌混合,攪拌時間為8min;
d. 陳化:將制得的混合料堆放陳化2天;
e. 制坯:將混合后的原料輪碾捏合成均勻的泥條,將泥條真空擠壓成型得到濕坯,成型壓力為 3.0MPa,成型壓力時間不少于 3 秒;濕坯在 150℃下干燥3小時得到干燥坯體;
f. 燒制:將上述干燥坯體在燒成溫度為1100℃下燒成10小時;
g. 養(yǎng)護:將燒制后的坯體碼垛,碼垛后,第二天開始堆放,并每天噴水養(yǎng)護二次,第五天后自然養(yǎng)護,十天后可得成品。
基于上述,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有效解決了太湖淤泥清理及堆放問題,而且還能夠減少對粘土、頁巖的開挖,避免了由于淤泥堆積地表或耕地上對耕地造成的破環(huán)和對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利用植物秸稈粉包覆硅藻土,提高污泥磚的保溫效果和強度,很好地解決污泥磚強度和保溫性能不能兼得的矛盾,對海泡石進行進行改性,可以提高其對污泥磚釋放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吸附性,生產成本低便于推廣的同時,生產出的輕質節(jié)能磚具有質量輕、保溫、防水、抗震、耐久的優(yōu)點,減少了城市污泥的任意排放,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顯然本發(fā)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