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數控刀具磨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磨床用磨輪主軸具有抵觸報警的上下移動機構。
背景技術:
:
在機械加工領域,尤其是在切削或是鉆削加工的過程中,當切削或是鉆削刀具磨損的時候需要對刀具進行磨刀,傳統(tǒng)的磨刀過程一般采用手動方式,就是手持刀具在高速旋轉的砂輪上進行研磨使得刀具具有鋒利的刃口,這是磨刀方式比較依賴操作工人的個人技能,磨刀的質量不穩(wěn)定,而且這種磨刀方式效率比較低,現在有很多領域采用數控控制自動進行磨刀,數控磨刀的最大特點為磨刀效率高,但是一般的磨床其安裝磨刀的砂輪的位置只能前后移動而無法上下移動,其靈活性受到制約,而有些具有上下移動的砂輪其設備移動處無保護措施來防止鐵削等進入滑軌或者是移動部件上,影響設備零部件的正常運行,降低使用壽命;
在數控加工生產技術領域,在加工生產之前需要對刀以確定加工工件的數控坐標位置,現有技術中的對刀過程為通過刀具與需要加工的工件進行對刀,該過程中需要肉眼進行輔助對刀,在加工柱狀的工件的時候,一般也只能進行外圓周面的徑向對刀,對刀準確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磨床用磨輪主軸具有抵觸報警的上下移動機構,它可以使安裝砂輪的驅動設備進行上下移動來實現磨刀砂輪的上下調節(jié),同時,其具有的上波紋套和下波紋套具有防止鐵削等進入主傳動絲桿部位,提 高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同時,其安裝有對刀裝置可以提高對刀的精度和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種磨床用磨輪主軸具有抵觸報警的上下移動機構,它包括下支撐板和上支撐板,下支撐板和上支撐板固定在機架上,上波紋套的上端固定連接在上支撐板的下平面、下端固定連接在磨輪主軸連接塊的上平面上,下波紋套的上端固定在磨輪主軸連接塊的下平面上、下端固定在下支撐板上;
主傳動絲桿螺接在磨輪主軸連接塊中,主傳動絲桿的上端伸出磨輪主軸連接塊并穿過上波紋套鉸接在上支撐板上,主傳動絲桿的下端伸出磨輪主軸連接塊并穿過下波紋套通過聯軸器與下支撐板的下平面固定有的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相固定;
主傳動絲桿的外側位于磨輪主軸連接塊上、下均設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焊接于主傳動絲桿,壓力傳感器的輸入端上設置有壓力接收器,壓力傳感器的輸出端上設置有電線。
磨輪主軸連接塊的主連接箱體上設有對刀裝置,對刀裝置包括對刀基體和對刀部件,對刀部件安裝在對刀基體上,對刀基體固定在主連接箱體上,所述對刀部件的下部具有一探針,所述對刀部件的側面具有一對刀平面,所述對刀部件與感應器相接觸,所述感應器通過數據線與數控系統(tǒng)主機相連接。
所述對刀基體固定在橫向塊狀體上,所述橫向塊狀體后端部上固定有縱向塊狀體,縱向塊狀體固定在主連接箱體上。
所述磨輪主軸連接塊由主連接箱體和主連接箱體的上端和下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的螺接塊組成,主傳動絲桿的中部插套在主連接箱體中并螺接在螺接塊的螺孔中。
所述下支撐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凸起圈,凸起圈內插套有支撐套筒,支撐 套筒固定在下支撐板的上表面上,支撐套筒中固定有支撐軸承,主傳動絲桿的下端固定在支撐軸承中,主傳動絲桿的下端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均插套在支撐套筒中。
所述上支撐板中成型有上連接通孔,上支撐軸承固定在上連接通孔中,主傳動絲桿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撐軸承中。
所述主連接箱體的側壁上成型有主軸驅動電機殼體,主軸驅動電機殼體內固定有主軸驅動電機。
所述上波紋套和下波紋套均為矩形橡膠波紋套;
對刀基體為一內部中空的桶狀體,對刀部件為可活動地插設安裝在對刀基體的中空部,所述對刀基體的中空部內設置有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與對刀部件的后端部相接觸。
所述對刀基體上設置有一導線出口,穿設在導線出口中的數據線一端與感應器電連接、另一端電連接于數控系統(tǒng)主機。
所述上連接通孔的上部側壁成型有環(huán)形凹槽,彈性密封塊插套在上連接通孔中,彈性密封塊的外側壁鑲嵌在環(huán)形凹槽中,彈性密封塊在主傳動絲桿的上端。
所述彈性密封塊結構為,圓形塊體的環(huán)形側壁為錐形,圓形塊體的上端面靠近側壁處成型有環(huán)形下凹槽,環(huán)形下凹槽與圓形塊體的側壁之間成型有至少兩個插孔,圓形塊體的中部成型有凸起部,凸起部的頂面成型有連接螺孔,連接螺孔延伸至圓形塊體的底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使安裝砂輪的驅動設備進行上下移動來實現磨刀砂輪的上下調節(jié),同時,其具有的上波紋套和下波紋套具有防止鐵削等進入主傳動絲桿部位,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壽命,而且其磨輪主軸連接塊由主連 接箱體和主連接箱體的上端和下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的螺接塊組成,當螺接塊損壞時只需要通過擰下螺栓更換螺接塊即可,而無需更換整個磨輪主軸連接塊,其維修方便。
而且本發(fā)明具有一可伸縮活動的對刀部件,該對刀部件上具有對刀平面和一探針,探針的頂部與磨損之后需要磨削的刀具的圓周面進行接觸,而對刀平面則與需要磨削的刀具的端部相接觸,感應器與徑向感應模塊和軸向感應模塊相互配合可實現本發(fā)明徑向對刀和軸線對刀,相較于現有技術中的人工肉眼輔助對刀,本發(fā)明的對刀精度更高,對刀的效率也更加高,同時它相較于現有技術中不能進行端部對刀,本發(fā)明可進行軸線對刀,對刀的功能更加強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換角度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局部剖視圖;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對刀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對刀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對刀裝置的另一種工作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對刀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9為對刀部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體現本發(fā)明原理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見圖1至9所示,一種磨床用磨輪主軸具有抵觸報警的上下移動 機構,它包括下支撐板1和上支撐板2,下支撐板1和上支撐板2固定在機架上,上波紋套3的上端固定連接在上支撐板2的下平面、下端固定連接在磨輪主軸連接塊4的上平面上,下波紋套5的上端固定在磨輪主軸連接塊4的下平面上、下端固定在下支撐板1上;
主傳動絲桿6螺接在磨輪主軸連接塊4中,主傳動絲桿6的上端伸出磨輪主軸連接塊4并穿過上波紋套3鉸接在上支撐板2上,主傳動絲桿6的下端伸出磨輪主軸連接塊4并穿過下波紋套5通過聯軸器與下支撐板1的下平面固定有的驅動電機7的輸出軸相固定;
主傳動絲桿6的外側位于磨輪主軸連接塊4上、下均設有壓力傳感器9,壓力傳感器9焊接于主傳動絲桿6,壓力傳感器9的輸入端上設置有壓力接收器91,壓力傳感器9的輸出端上設置有電線92。
磨輪主軸連接塊4的主連接箱體41上設有對刀裝置,對刀裝置包括對刀基體101和對刀部件102,對刀部件102安裝在對刀基體101上,對刀基體101固定在主連接箱體41上,所述對刀部件102的下部具有一探針1021,所述對刀部件102的側面具有一對刀平面1022,所述對刀部件102與感應器103相接觸,所述感應器103通過數據線107與數控系統(tǒng)主機500相連接。
所述對刀基體101固定在橫向塊狀體104上,所述橫向塊狀體104后端部上固定有縱向塊狀體105,縱向塊狀體105固定在主連接箱體41上;
所述磨輪主軸連接塊4由主連接箱體41和主連接箱體41的上端和下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的螺接塊42組成,主傳動絲桿6的中部插套在主連接箱體4中并螺接在螺接塊42的螺孔中。
所述下支撐板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凸起圈11,凸起圈11內插套有支撐套筒12,支撐套筒12固定在下支撐板1的上表面上,支撐套筒12中固定有支撐軸 承13,主傳動絲桿6的下端固定在支撐軸承13中,主傳動絲桿6的下端和驅動電機7的輸出軸均插套在支撐套筒12中。
所述上支撐板2中成型有上連接通孔21,上支撐軸承22固定在上連接通孔21中,主傳動絲桿6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撐軸承22中。
所述主連接箱體41的側壁上成型有主軸驅動電機殼體43,主軸驅動電機殼體43內固定有主軸驅動電機,縱向塊狀體105固定在主軸驅動電機殼體43上。
所述上波紋套3和下波紋套5均為矩形橡膠波紋套;
對刀基體101為一內部中空的桶狀體,對刀部件102的后部插套在對刀基體101的中空部,同時,對刀部件102的后部還插套有彈簧,彈簧壓靠在對刀基體101的中空部內設置有的感應器103上,當對刀部件102的探針1021壓靠在待加工刀具200上時,所述感應器103與對刀部件102的后部的端部相接觸,而當對刀部件102的探針1021沒有壓靠在待加工刀具200上時,彈簧將對刀部件102作用,使得對刀部件102的后部的端部沒有與感應器103接觸。
所述對刀基體101上設置有一導線出口106,穿設在導線出口106中的數據線107一端與感應器103電連接、另一端電連接于數控系統(tǒng)主機500。
所述上連接通孔21的上部側壁成型有環(huán)形凹槽23,彈性密封塊8插套在上連接通孔21中,彈性密封塊8的外側壁鑲嵌在環(huán)形凹槽23中,彈性密封塊8在主傳動絲桿6的上端。
所述彈性密封塊8結構為,圓形塊體81的環(huán)形側壁為錐形,圓形塊體81的上端面靠近側壁處成型有環(huán)形下凹槽82,環(huán)形下凹槽82與圓形塊體81的側壁之間成型有至少兩個插孔83,圓形塊體81的中部成型有凸起部84,凸起部84的頂面成型有連接螺孔85,連接螺孔85延伸至圓形塊體81的底面。
工作原理:通過驅動電機7轉動,帶動主傳動絲桿6轉動(其中主傳動絲 桿6的中部均有螺紋,兩端無螺紋),從而使得磨輪主軸連接塊4沿著主傳動絲桿6進行上下移動,在移動時,上波紋套3和下波紋套5具有保護主傳動絲桿6不粘上鐵削等加工產生的碎片的作用,從而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其磨輪主軸連接塊4由主連接箱體41和主連接箱體41的上端和下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的螺接塊42組成,這樣,當螺接塊42損壞時只需要通過擰下螺栓更換螺接塊42即可,而無需更換整個磨輪主軸連接塊4,其維修方便。
而且其下支撐板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凸起圈11,凸起圈11內插套有支撐套筒12,支撐套筒12固定在下支撐板1的上表面上,支撐套筒12中固定有支撐軸承13,主傳動絲桿6的下端固定在支撐軸承13中,此支撐套筒12不僅具有支撐主傳動絲桿6的作用,而且具有保護主傳動絲桿6下部通過聯軸器與驅動電機7的輸出軸相連接部位不受到外界碰撞等影響,提高使用壽命。
而所述上連接通孔21的上部側壁成型有環(huán)形凹槽23,彈性密封塊8插套在上連接通孔21中,彈性密封塊8的外側壁鑲嵌在環(huán)形凹槽23中,彈性密封塊8在主傳動絲桿6的上端,通過彈性密封塊8的密封效果,可以防止上支撐板2的外界的灰塵、鐵削等進入上連接通孔21中從而影響其內的主傳動絲桿6與上支撐軸承22之間的正常運行。
所述彈性密封塊8結構為,圓形塊體81的環(huán)形側壁為錐形,圓形塊體81的上端面靠近側壁處成型有環(huán)形下凹槽82,環(huán)形下凹槽82與圓形塊體81的側壁之間成型有至少兩個插孔83,圓形塊體81的中部成型有凸起部84,凸起部84的頂面成型有連接螺孔85,這樣在安裝時,可以通過螺桿螺接在連接螺孔85中來將圓形塊體81塞入上連接通孔21中,由于環(huán)形下凹槽82的作用,在塞入上連接通孔21中時,彈性密封塊8的外壁向內變形,保證彈性密封塊8能正常塞入,然后移動只環(huán)形凹槽23處時,彈性密封塊8外壁回復,從而使得彈性密 封塊8鑲嵌在環(huán)形凹槽23中,然后將螺桿卸下即可,而當需要卸下彈性密封塊8時,只要將螺桿螺接在連接螺孔85中,連接棒插套并卡置在插孔83中,然后將連接棒之間通過連接線連接,連接線中部進行擰轉或者是向外拉,從而使連接棒向中間靠近,這樣就使得彈性密封塊8的外壁向中間靠近,從環(huán)形凹槽23中移出來,最后拉動螺桿,將其從上連接通孔21中抽出卸下,其與現有的采用端蓋密封的方式相比,其不僅重量輕,而且制作簡單,更換方便。
對刀裝置隨著磨輪主軸連接塊4上下移動,其在工作狀態(tài)下如圖6至8所示,本實施例中需要磨削加工的刀具為一待加工刀具200,該待加工刀具200被夾緊在一工件夾緊座上,該工件夾緊座安裝在數控磨床的基座上,且該工件夾緊座可前后移動,同時工件夾緊座的實現夾緊的部件可在伺服電機的帶動下進行轉動,如圖6所示,待加工刀具200在夾緊部件的帶動下轉動,探針1021與待加工刀具200的圓周面接觸,并實現徑向對刀,如圖7所示,工件夾緊座在移動過程中,待加工刀具200的一端靠近對刀部件102,并且與對刀部件102的對刀平面1022相接觸,實現端部對刀。
另外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還具有一報警裝置600,該報警裝置600與數控系統(tǒng)主機500電連接,在待加工刀具200旋轉的情況之下,探針11可檢測其徑向跳動情況,隨著待加工刀具200的轉動,其徑向跳動會使得探針11進行上下移動,從而使得對刀部件102的后部的端部與感應器103的感應觸點接觸和分離,當頻率過大時,就使得感應器103感知其徑向跳動過大,并將其信號通過數據線107輸送給數控系統(tǒng)主機500,數控系統(tǒng)主機500將信號處理后,啟動報警裝置600進行報警,以表示待加工刀具200安裝沒有到位,該報警裝置600可為聲音報警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