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合金熔煉澆包的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
澆包用于鑄造車間澆注作業(yè),在爐前承接金屬液后,由行車運到鑄型處進行澆注、澆包吊桿、吊環(huán)屬鍛壓而成,比用普通鋼板切割強度好、安全可靠;同時包容量、材質按國家機械行業(yè)標準制作(標準JB5550-91、JB/T5771-91),不存在有叩頭及卡齒輪現(xiàn)象.變速箱采用雙蝸輪副傳,雖然制造要求高,但傳動靈活自如,雙向可逆性好。普通澆包澆注時澆包口以轉軸為圓心轉動,金屬液很難對準較小的澆口杯,造成合金液的飛濺和浪費,對于生產(chǎn)上造成了一定的危險性和成本的提高,為了提高合金材料的利用率、能源的節(jié)約和工人的人身安全有必要改進傳統(tǒng)澆包,使合金液平穩(wěn)注入鑄型。有一種思路是使?jié)部诘奈恢貌蛔?,那么合金液能垂直傾注進入鑄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利用補償曲線與繞軸轉動的結合,實現(xiàn)澆注時澆包以澆口為圓心轉動澆注,利用旋轉手輪盤和助力電機可以手動控制澆注的速度、適用于各種不同的鑄造工藝要求。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旋轉手輪盤、助力電機和支架,支架兩側末端形成曲線導軌,曲線導軌是支架兩側末端部分,曲線導軌用機加工的方法在支架上得到,曲線導軌通過旋轉軸固定在澆包包體兩側中部,旋轉手輪盤通過手輪軸與助力電機連接,曲線導軌為以澆包口為圓心,從澆包旋轉軸開始沿澆包兩邊支架往上,到與澆包口水平平齊的一段圓周曲線,曲線導軌上開有齒槽,齒槽內(nèi)設有與齒槽相配合的齒輪,助力電機的電機軸與齒輪連接,齒輪通過鍵與旋轉軸連接。所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周曲線的半徑為旋轉軸的軸心到澆包口的距離,旋轉角度為90度。所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架上端中部設有吊耳,用于懸掛裝置和設定澆口的初始位置。在裝置的工作步驟中,通過旋轉手輪盤帶動齒輪在曲線導軌上的齒槽上轉動使得澆包以旋轉軸為軸沿著曲線導軌以澆口為圓心轉動,沿曲線導軌運動旋轉的步驟中,吊耳和支架之間是通過焊接配合的,齒輪是通過鍵連接在旋轉軸上,齒槽是在支架上加工得到,助力電機,旋轉首輪盤,手輪軸,保護罩,旋轉軸
通過緊固件連接。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齒輪和曲線導軌是通過保護罩覆蓋的,鑄造環(huán)境比較復雜,保護罩防止金屬液和渣進入運轉系統(tǒng)。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吊耳位于支架正中用于懸掛裝置,設定澆口的初始位置。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側面的旋轉手輪盤和手輪軸連接助力電機,手動旋轉旋轉手輪盤以控制旋轉軸的轉速。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各種不同大小的澆包包體都 適用于本裝置,可根據(jù)生產(chǎn)需要進行制造調試安裝。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澆包吊耳、支架屬鍛壓而成,比用普通鋼板切割強度好、安全可靠,并在曲線導軌處加厚加強。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轉手輪盤順時針旋轉整數(shù)圈,例如5圈,在助力電機的推動下澆包完成一次澆注過程;旋轉首輪盤逆時針旋轉相同的整數(shù)圈,在助力電機的推動下澆包恢復到初始位置。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曲線導軌以澆包口為圓心,從澆包旋轉軸開始沿澆包兩邊支架往上,到與澆包口水平平齊的一段曲線,澆包沿曲線導軌運動與澆包的旋轉軸旋轉運動,分別以澆口和旋轉軸為圓心轉動的角度相同及轉動的方向相反,兩者結合可以保證澆口澆注時在同一位置不變。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澆包包體為標準的包體,包體側面正中和轉軸連接。上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期對裝置進行調校清理,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所述裝置的具體實施步驟為
(I)在包體內(nèi)熔煉完成合金液,將澆包用吊耳吊至澆注位置,使?jié)部谖挥跐脖恼戏健?2)打開助力電機開關,并調節(jié)澆包整體的高度,順時針旋轉手輪盤按所需澆注速度旋轉,進行澆注。(3)澆注完成后,將澆包吊離到合金熔煉處,逆時針旋轉手輪盤回復包體位置,進行合金熔煉。 (4)按此循環(huán)進行下一輪澆注。本發(fā)明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是為了減少由于澆口位置在澆注過程中的變化而造成的金屬液飛濺浪費,以此來提高鑄造生產(chǎn)的安全性,提高合金材料的利用率、能源的節(jié)約和工人的人身安全,本發(fā)明對傳統(tǒng)澆包的改進簡單實用,設備的操作快捷方便,采用吊耳固定在所需位置適用于大工業(yè)生產(chǎn),方法適用于各種大小澆包的,包體旋轉由助力電機控制快速準確,為防止合金液和渣對裝置運轉的影響,設置了保護罩,本方法的關鍵點在于保持澆口位置的固定不變,使用本設備的關鍵在于要定期進行調試維護。
此處說明的附圖用來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解釋,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圖示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示意圖I為本發(fā)明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的正視圖2為本發(fā)明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的左視圖和右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方法作用的原理示意圖;附圖標號吊耳;[2]支架;[3]助力電機;[4]旋轉手輪盤;[5]手輪軸;[6]保護罩; [7]旋轉軸;[8]澆包包體;[9]補償曲線;[10]齒輪;[11]澆包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來具體介紹本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過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結合圖I、圖2、圖3,本發(fā)明的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包括旋轉手輪盤4、助力電機3和支架2,旋轉手輪盤4通過手輪軸5與助力電機3連接,助力電機3驅動澆包包體8沿曲線導軌9運動與澆包的繞軸旋轉運動,分別以澆包口 11和旋轉軸7為圓心轉動的角度相同及轉動的方向相反,兩者結合可以保證澆口 11澆注時在同一位置不變,曲線導軌9在澆包兩側的支架2上,支架2的頂端中部是吊耳1,澆包吊耳I、支架2屬鍛壓而成,比用普通鋼板切割強度好、安全可靠,并在曲線導軌9處加厚加強,曲線導軌99和齒輪10由保護罩6覆蓋保護,旋轉手輪盤4順時針旋轉5圈,在助力電機3的推動下澆包完成一次澆注過程;旋轉首輪盤4逆時針旋轉5圈,在助力電機3的推動下澆包恢復到初始位置。所述澆包包體8為標準的包體,包體側面正中和旋轉軸7連接,各種不同大小的澆包包體8都適用于本裝置,可根據(jù)生產(chǎn)需要進行制造調試安裝。從上述實施實例可見,本發(fā)明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利用補償曲線與繞軸轉動的結合,實現(xiàn)澆注時澆包以澆口為圓心轉動澆注,利用旋轉手輪盤和助力電機可以手動控制澆注的速度,有效地減少了由于澆口位置在澆注過程中的變化而造成的金屬液飛濺浪費,以此來提高鑄造生產(chǎn)的安全性,提高合金材料的利用率、能源的節(jié)約和工人的人身安全,為生產(chǎn)提供了準確和便利的澆注設備,是一種優(yōu)化的澆注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旋轉手輪盤、助力電機和支架,支架兩側末端形成曲線導軌,曲線導軌是支架兩側末端部分,曲線導軌用機加工的方法在支架上得到,曲線導軌通過旋轉軸固定在澆包包體兩側中部,旋轉手輪盤通過手輪軸與助力電機連接,曲線導軌為以澆包口為圓心,從澆包旋轉軸開始沿澆包兩邊支架往上,到與澆包口水平平齊的一段圓周曲線,曲線導軌上開有齒槽,齒槽內(nèi)設有與齒槽相配合的齒輪,助力電機的電機軸與齒輪連接,齒輪通過鍵與旋轉軸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周曲線的半徑為旋轉軸的軸心到澆包口的距離,旋轉角度為90度。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架上端中部設有吊耳,用于懸掛裝置和設定澆口的初始位置。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齒輪和曲線導軌上設有保護罩,保護罩防止金屬液和渣進入運轉系統(tǒng)。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包體內(nèi)熔煉完成合金液,將澆包用吊耳吊至澆注位置,使?jié)部谖挥跐脖恼戏剑?2)打開助力電機開關,并調節(jié)澆包整體的高度,順時針旋轉手輪盤按所需澆注速度旋轉,進行澆注,通過旋轉手輪盤帶動齒輪在曲線導軌上的齒槽上轉動使得澆包以旋轉軸為軸沿著曲線導軌以澆口為圓心轉動;澆包沿曲線導軌運動與澆包的旋轉軸旋轉運動,分別以澆口和旋轉軸為圓心轉動的角度相同及轉動的方向相反,兩者結合可以保證澆口澆注時在同一位置不變;(3)澆注完成后,將澆包吊離到合金熔煉處,逆時針旋轉手輪盤回復包體位置,進行合金熔煉;(4)按此循環(huán)進行下一輪澆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固定澆包澆注位置的方法,利用曲線導軌與旋轉軸轉動的結合,實現(xiàn)澆注時澆包以澆口為圓心轉動澆注,利用旋轉手輪盤和助力電機可以手動控制澆注的速度,適用于各種不同的鑄造工藝要求。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可適用于鑄造生產(chǎn)的各種環(huán)境,從而為金屬液的平穩(wěn)澆注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法。
文檔編號B22D41/00GK102941339SQ2012104281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王建華, 陳一磊, 蘇旭平, 劉亞, 彭浩平, 涂浩, 吳長軍 申請人:常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