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板材折彎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
背景技術:
數(shù)控折彎機其本質是對薄板進行折彎的數(shù)控折彎機模具,該模具由支架、工作臺和夾緊板組成,通過對線圈通電產(chǎn)生對壓板的引力,從而完成對壓板與底座支架薄板的夾持,現(xiàn)有的折彎機折彎長度較長的板材時,容易導致板材的兩端落空,兩端的板材沒有與折彎上模相配合的支撐物支撐,導致板材的折彎效果較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專利申請?zhí)枮椤?01620111638.7”的一篇中國專利文件中,記載了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機架上設置用于折彎工件的上折彎部和下折彎部,下折彎部的端部設置第一折彎件,上折彎部的端部設置第二折彎件,上折彎件和下折彎件相互配合,將第一折彎件和第二折彎件分別安裝到下折彎部和上折彎部的兩端,使上折彎部和下折彎部得以加長,工作人員用可刻度尺測量板材工件在水平方向上的長度,然后根據(jù)得到的尺寸數(shù)據(jù)螺紋安裝相對應尺寸的第一折彎件和第二折彎件的數(shù)量。
但是,上述這種數(shù)控折彎機以及現(xiàn)有的大多數(shù)數(shù)控折彎機,都是通過工作人員手動將板材放置在下折彎部上,工作人員將手伸入到上折彎部和下折彎部之間,放置時候比較危險,容易出現(xiàn)安全事故,工作人員手臂容易壓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采用自動推送實現(xiàn)板材的進料,使用起來更加安全、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上折彎刀具、下折彎刀具以及驅動上折彎刀具向下移動后與下折彎刀具相配合以折彎板材的折彎驅動部,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背向殼體外表面方向延伸的進料桿架,所述進料桿架上開設有供板材在其中水平滑移的進料滑槽,所述進料滑槽的一端端面與下折彎刀具的外表面貼合,所述進料桿架遠離下折彎刀具的一端設置有用于放置板材的進料口,所述進料口與所述進料滑槽連通,所述進料桿架上設置有推送進料口處板材通過進料滑槽并滑移至折彎刀具上的推送組件。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工作人員將板材放入到進料口內,推送組件將板材推送到進料滑槽內,并從進料滑槽靠近殼體的一端滑出,最終在滑移摩擦力的作用下,板材停止在下折彎刀具上,從而使板材自動放置在下折彎刀具上,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推送的方式將板材推送至下折彎刀具上,不需要人工手動將板材放置到下折彎刀具上進行加工,本實用新型使用起來更加安全、可靠,避免人員手動放置板材而發(fā)生安全事故。
優(yōu)選的, 所述推送組件包括用于和板材背向殼體的一側表面相抵的推送板以及驅動推送板在進料滑槽內滑移的推送驅動件。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推送驅動件工作,借助推送板將板材進行推送,采用推送驅動件,以實現(xiàn)推送工作的自動進行,從而提高了本實用新型進料的自動化程度。
優(yōu)選的,所述推送組件包括設置在進料滑槽內且與板材的兩端端面相抵的傳送皮帶和驅動傳送皮帶傳動以帶動板材在進料滑槽內滑移的傳送驅動件。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傳送皮帶的表面與板材的兩端端面相抵,傳送皮帶移動,以帶動板材在進料滑槽內滑移,板材在滑移的規(guī)程中,傳送皮帶的表面與板材的端面接觸,使板材的兩端在進料滑槽內滑移更加的穩(wěn)定,板材的進料更加精準、無誤。
優(yōu)選的,所述進料滑槽內的下表面轉動連接有用于支撐放置板材的滾動件。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滾動件支撐放置板材,隨著板材在進料滑槽內的滑移,板材帶動滾動件在進料滑槽內滾動,采用滾動件,使板材與進料滑槽之間的滑移摩擦轉化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少板材下表面因滑移而受到的磨損,保障板材在折彎工藝過程中的產(chǎn)品質量,折彎后的板材質量更佳。
優(yōu)選的,所述推送板包括用于貼合板材背對殼體的一側表面的豎直板部、用于貼合板材下表面的水平板部,所述豎直板部和水平板部一體成型且相互垂直呈L形。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水平板部與板材的下表面貼合,豎直板部與板材背對殼體的一側表面貼合,通過水平板部和豎直板部增大推送板與板材的接觸面積,從而使推送板推送板材時更加的穩(wěn)定,保障板材在進料滑槽內順利的滑移。
優(yōu)選的,所述傳送皮帶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傳送皮帶與板材的端面接觸,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的傳送皮帶,可降低板材兩端的磨損程度,從而保障了板材兩端的表面質量。
優(yōu)選的, 所述傳送皮帶的傳送表面一體成型有凸出于傳送表面的防滑凸條。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防滑凸條凸出于傳送皮帶的傳送表面,防滑凸條的設置,避免傳送皮帶的表面過于光滑,而導致板材與傳送皮帶之間的摩擦力過小,板材移動起來比較緩慢,通過防滑凸條增加傳送皮帶與板材之間的摩擦力,從而使板材與防滑凸條之間的摩擦力適中,板材移動起來比較穩(wěn)定、順暢,并且,由于防滑凸條與傳送皮帶一體成型而成,均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對板材的端面造成的磨損較小,有利于高質量板材的折彎生產(chǎn)。
優(yōu)選的,所述進料滑槽靠近下折彎刀具的一端內壁設置有與滑移中的板材表面相接觸的減速擋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板材在滑移至減速擋塊處,減速擋塊與板材接觸并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從而使板材的加速度和速度減小,減速后的板材緩慢滑移并從進料滑槽滑出,由于上折彎刀具的上表面比較粗糙,與板材下表面接觸會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力,該摩擦力使板材停在上折彎刀具上,減速擋塊的設置,避免了板材滑移速度較快,無法在下折彎刀具上停下來的情況出現(xiàn),對板材起到減速的作用。
優(yōu)選的,所述推送驅動件包括兩個設置于進料桿架上的推送氣缸,兩個推送氣缸的活塞桿分別與推送板的兩端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推送氣缸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兩個推送氣缸的活塞桿分別與推送板的前后兩端側面固定連接,對板材的兩端施加推送力,使板材的兩端更加穩(wěn)定的在進料滑槽內滑移。
優(yōu)選的,所述進料桿架包括兩個相同的架體,所述殼體外表面上設置有水平延伸的燕尾塊,兩個所述架體均設置有與燕尾塊滑移配合的燕尾槽,兩個所述架體上設置有在垂直于殼體外表面的方向上貫穿架體的螺紋孔以及與螺紋孔螺紋配合的螺栓,所述螺栓穿過螺紋孔后與燕尾塊相抵。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兩個架體可通過燕尾塊在殼體上相互靠近或者相互遠離,從而調節(jié)架體上進料滑槽之間的水平間距,可根據(jù)板材長度的不同,相對應的調節(jié)兩個架體的位置,從而使本實用新型可適用于更多長度規(guī)格的板材的折彎工藝上,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適用性,滑移后的架體可通過螺栓抵接固定在殼體上,從而使調節(jié)后架體的間距保持穩(wěn)定不變,有利于折彎生產(chǎn)的穩(wěn)定進行。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自動推送的方式將板材推送至下折彎刀具上,不需要人工手動將板材放置到下折彎刀具上進行加工,本實用新型使用起來更加安全、可靠,避免人員手動放置板材而發(fā)生安全事故;
2、采用滾動件,使板材與進料滑槽之間的滑移摩擦轉化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少板材下表面因滑移而受到的磨損,保障板材在折彎工藝過程中的產(chǎn)品質量,折彎后的板材質量更佳;
3、兩個架體可通過燕尾塊在殼體上相互靠近或者相互遠離,從而調節(jié)架體上進料滑槽之間的水平間距,可根據(jù)板材長度的不同,相對應的調節(jié)兩個架體的位置,從而使本實用新型可適用于更多長度規(guī)格的板材的折彎工藝上,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一,用于體現(xiàn)數(shù)控折彎機的整體結構;
圖2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二,用于體現(xiàn)折彎驅動部;
圖3是實施例1的爆炸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推送組件的結構;
圖4是實施例2中推動組件和進料桿架的爆炸示意圖。
附圖標記:1、殼體;2、上折彎刀具;3、下折彎刀具;4、進料桿架;5、燕尾塊;6、螺栓;7、板材;8、推送板;801、豎直板部;802、水平板部;9、推送驅動件;10、進料口;11、推送組件;12、進料滑槽;13、升降板;14、驅動源;15、傳動電機;16、傳送皮帶;17、皮帶輪;18、防滑凸條;19、滾動件;20、燕尾槽;21、折彎驅動部;22、減速擋塊;23、螺紋孔;24、傳送驅動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殼體1,殼體1上設置有上折彎刀具2、下折彎刀具3以及驅動上折彎刀具2向下移動后與下折彎刀具3相配合以折彎板材7的折彎驅動部21,下折彎刀具3與殼體1固定連接且位于上折彎刀具2的正下方,折彎驅動部21包括與上折彎刀具2固定連接的升降板13和驅動源14,驅動源14于升降板13固定連接,驅動源14可以為驅動氣缸,驅動源14屬于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做詳細說明,驅動源14驅動升降板13在殼體1上升降,從而帶動上折彎刀具2在殼體1上升降,上折彎刀具2向下移動,與下折彎刀具3相配合,將放置在下折彎刀具3上表面上的板材7折彎,在本實用新型中,上折彎刀具2、下折彎刀具3以及折彎驅動部21屬于現(xiàn)有技術;
如圖3所示,殼體1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進料桿架4,進料桿架4包括兩個L型的架體,架體垂直于殼體1的外表面,且架體的豎直面貼合在殼體1的外表面上,架體的水平面垂直于殼體1的外表面且沿背向殼體1外表面的方向延伸,每一個架體的水平面上都開設有燕尾槽20,殼體1的外表面開設有沿水平方向上延伸形成的燕尾塊5,燕尾塊5的形狀與燕尾槽20的形狀相互配合,將燕尾塊5安裝在燕尾槽20上,燕尾塊5在水平方向上與燕尾槽20滑移配合,兩個架體在殼體1上滑移,使兩個架體的水平間距變大或變小,兩個架體上均設置有螺紋孔23,螺紋孔23在垂直于殼體1外表面的方向上貫穿架體,螺紋孔23的右端與燕尾槽20連通,兩個架體上設置有與螺紋孔23螺紋配合的螺栓6,螺栓6穿過螺紋孔23后與燕尾塊5的外表面相抵,擰緊螺栓6,使兩個架體滑移后抵接固定在燕尾塊5上。
如圖3所示,進料桿架4遠離下折彎刀具3的一端端部上表面設置有豎直向下延伸的進料口10,進料口10的寬度大于板材7的寬度,板材7可放入到進料口10內,進料桿架4上開設有供板材7在其中水平滑移的進料滑槽12,進料滑槽12沿架體的水平面方向上平行延伸,進料滑槽12的左端與進料口10連通,進料滑槽12的右端貫穿至架體的豎直面上,且該端端面與下折彎刀具3的外表面貼合,即架體的豎直面貼合在下折彎刀具3的外表面上,進料滑槽12的右端端口高度大致與下折彎刀具3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板材7的兩端分別在兩個架體的進料滑槽12內滑移;
進料桿架4上設置有推送進料口10內板材7通過進料滑槽12并滑移到下折彎刀具3上的推送組件11,在本實施例中,推送組件11包括推送板8以及驅動推送板8在進料滑槽12內左右滑移的推送驅動件9,推送驅動件9選用推送氣缸,推送氣缸設置于架體的左端端部,推送板8的縱截面形狀為L型,推送板8的長度小于兩個架體之間的間距,推送板8包括一體成型且相互垂直的豎直板部801和水平板部802,水平板部802與放置在進料口10上的板材7的下表面貼合,豎直板部801與放置在進料口10上板材7的左側面貼合,推送氣缸的活塞桿與豎直板部801的外側面固定連接,推送氣缸驅動推送板8從左向右水平滑移,推送板8借助豎直板部801推動板材7在進料滑槽12內由左向右滑移,在本實施例中,推送氣缸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位于兩個架體的左端端部上,且兩個推送氣缸的活塞桿分別與推送板8的前后兩端側面固定連接;
如圖3所示,進料滑槽12內的下表面轉動連接有用于支撐放置板材7的滾動件19,在本實施例中,滾動件19優(yōu)選為滾動輪,滾動輪安裝在進料滑槽12的下表面上,且滾動輪的軸線在推送板8的長度方向上延伸,進料滑槽12內的板材7的下表面與滾動輪的外圓周面接觸,板材7在進料滑槽12內水平滑移,從而帶動滾動輪滾動。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工作人員將板材7放入到進料口10內,推動板與板材7接觸,推送氣缸工作,將板材7從左向右推送到進料滑槽12內,板材7在滾動輪上向右滑移,在板材7滑移一端距離后,由于推送氣缸的活塞桿行程有限,推送板8與板材7脫離接觸,板材7進行減速滑移,并通過進料滑槽12的右端滑出,最終停止在下折彎刀具3上,從而實現(xiàn)自動放置板材7在下折彎刀具3上。
實施例2: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推送組件11的不同,在本實施例中,推送組件11包括設置在進料滑槽12內且與板材7的兩端端面相抵的傳送皮帶16和驅動傳送皮帶16傳動以帶動板材7在進料滑槽12內滑移的傳送驅動件24,在本實施例中,傳送皮帶16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傳送驅動件24包括皮帶輪17和驅動皮帶輪17自轉的傳動電機15,傳動電機15設置在架體的上表面上,傳動電機15的電機軸且與皮帶輪17的輪軸固定連接,皮帶輪17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進料滑槽12靠近進料口10的一端和靠近下折彎刀具3的一端,皮帶輪17與架體轉動連接,且皮帶輪17的輪軸垂直于架體的上表面,傳送皮帶16安裝在兩個皮帶輪17上,傳動電機15驅動傳送皮帶16從左向右的移動,進料滑槽12內板材7的前后兩端端面與傳送皮帶16的傳送表面相貼合,傳送皮帶16借助其與板材7兩端端面接觸產(chǎn)生的摩擦力帶動板材7在進料滑槽12內從左向右移動;在傳送皮帶16與板材7接觸的傳送表面上一體成型有凸出于該傳送表面的防滑凸條18,防滑凸條18的延伸方向與皮帶輪17的輪軸相平行,防滑凸條18與板材7的兩端端面接觸;
進料滑槽12靠近下折彎刀具3的一端內壁設置有與滑移中的板材7表面相接觸的減速擋塊22,減速擋塊22由彈性材料制成,具有較好的彈性形變能力,減速擋塊22位于進料滑槽12的上表面,且向下略凸出于進料滑槽12的上表面,滑移至減速擋塊22處的板材7的上表面與減速擋塊22摩擦接觸,減速擋塊22使滑移中的板材7的速度減慢。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人工將板材7放入進料口10上,并推送到進料滑槽12內,傳送皮帶16的表面與板材7的前后兩端端面相接觸,從而推動板材7在進料滑槽12內水平移動,在滑移至減速擋塊22處,減速擋塊22與板材7的上表面接觸并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從而使板材7的加速度和速度減小,使板材7緩慢滑移并從進料滑槽12的右端滑出,由于下折彎刀具3的上表面比較粗糙,與板材7下表面接觸會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力,該摩擦力使板材7停在上折彎刀具2上,最終實現(xiàn)板材7折彎的自動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