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物體自動插接的機構,屬于插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小物件的連接經常使用到承插結構,例如畫筆的套管先插接在套管中,然后套管與圓桿插接;書法用的毛筆也有先將羊毫利用膠質粘接在一起,毛根植入套管的一端,套管的另一端插接在圓桿的端部;繪圖用的鉛筆也是將橡皮頭先裝著鋁套管上,然后鋁套管再與鉛筆相插接??傊诠I(yè)化制造過程中,套管與圓桿相插接非常常見。
套管由套管輸送鏈條自左向右輸送,圓桿由圓桿輸送鏈條自左向右輸送,沿所述圓桿輸送鏈條的前進方向依次設有裝配機構和勒緊機構。到達裝配位置時,首先要使圓桿脫離圓桿輸送鏈條并固定,然后抓取套管并準確插接在圓桿的插接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兩物體自動插接的機構,可以將圓桿從圓桿鏈條上頂起并固定,便于套管插接。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兩物體自動插接的機構,包括自左向右輸送套管的套管輸送鏈條和自左向右輸送圓桿的圓桿輸送鏈條,沿所述圓桿輸送鏈條的前進方向依次設有裝配機構和勒緊機構,所述裝配機構包括圓桿操縱機構和套管操縱機構,所述圓桿操縱機構包括托起圓桿的圓桿裝配V形托腳,所述圓桿裝配V形托腳的下端連接在圓桿裝配托舉氣缸上,所述圓桿的上方設有橡膠壓塊,所述橡膠壓塊前后方向的中部設有向下凸出的凸塊,所述凸塊的下端面且壓在圓桿上,所述橡膠壓塊的上端連接在壓緊氣缸上,所述壓緊氣缸固定在機架上。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圓桿裝配V形托腳在圓桿裝配托舉氣缸驅動下將圓桿向上托起,橡膠壓塊在壓緊氣缸的驅動下向下運動,直至橡膠壓塊的凸塊壓緊在圓桿上,橡膠壓塊既可以保持比較大的壓緊力,避免圓桿插接時移位,又可以防止圓桿被壓壞。套管插接完成后,圓桿裝配托舉氣缸驅動圓桿裝配V形托腳下移,將圓桿重新放在圓桿輸送鏈條上,繼續(xù)向后輸送。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套管操縱機構包括夾持套管的套管裝配夾爪,所述套管裝配夾爪由套管裝配夾爪氣缸驅動,所述套管裝配夾爪氣缸固定在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的滑塊上,所述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的缸體固定在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的滑塊上,所述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的缸體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且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圓桿裝配V形托腳的鉗口中心線與所述套管裝配夾爪合圍后的鉗口中心線與被固定后的圓桿共軸線。當圓桿被固定后,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的滑塊下行使套管裝配夾爪到達套管兩側,套管裝配夾爪氣缸驅動套管裝配夾爪合圍將套管夾住,然后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的滑塊上行復位,接著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的滑塊帶動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套管裝配夾爪氣缸、套管裝配夾爪及套管向前平移,直至套管的套管插接在圓桿的插接端,套管裝配夾爪打開,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的滑塊后移復位,如此完成了套管與圓桿的自動裝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橡膠壓塊的凸塊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脫桿,所述脫桿的右端連接在脫桿氣缸的活塞桿下端,所述脫桿氣缸固定在所述機架上。為防止圓桿插接后粘接在橡膠壓塊上,圓桿裝配V形托腳下移的同時,脫桿氣缸的活塞桿伸出,脫桿向下移動將圓桿推離橡膠壓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勒緊機構包括對套管進行旋壓的勒緊鉗口,所述勒緊鉗口由勒緊氣缸驅動,所述勒緊鉗口的前方設有夾持圓桿的勒緊夾爪,所述勒緊夾爪由勒緊夾爪氣缸驅動,所述勒緊夾爪氣缸固定在L形支架的一端,所述L形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勒緊升降無桿氣缸的滑塊上,所述勒緊升降無桿氣缸固定在勒緊平移無桿氣缸的滑塊上,所述勒緊平移無桿氣缸固定在機架上。套管與圓桿插接完畢后,勒緊升降無桿氣缸的滑塊下行,帶動勒緊夾爪到達套管的兩側,然后勒緊夾爪氣缸驅動勒緊夾爪閉合,將套管夾住,勒緊升降無桿氣缸的滑塊再上行復位,接著勒緊平移無桿氣缸的滑塊帶動勒緊升降無桿氣缸、勒緊夾爪氣缸、勒緊夾爪及毛筆向后平移,直至套管插入勒緊鉗口中,然后勒緊氣缸驅動勒緊鉗口收緊,在套管上制造勒線,此勒線嵌入圓桿的外周,使套管與圓桿不容易松脫。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兩物體自動插接的機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裝配機構的主視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圖3的立體圖一。
圖6為圖3的立體圖二。
圖7為圖1中勒緊機構的主視圖。
圖8為圖7的俯視圖。
圖9為圖7的右視圖。
圖10為圖7的立體圖。
圖中:1.套管輸送鏈條;1a.套管輸送伺服電機;2.圓桿輸送鏈條;3.裝配機構;3a.套管裝配夾爪;3b.套管裝配夾爪氣缸;3c.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3d.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3e.圓桿裝配V形托腳;3f.圓桿裝配托舉氣缸;3g.橡膠壓塊;3g1.凸塊;3h.壓緊氣缸;3j.脫桿;3k.脫桿氣缸;4.勒緊機構;4a.勒緊鉗口;4b.勒緊氣缸;4c.勒緊夾爪;4d.勒緊夾爪氣缸;4e.L形支架;4f.勒緊升降無桿氣缸;4g.勒緊平移無桿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兩物體自動插接的機構包括自左向右輸送套管的套管輸送鏈條1和自左向右輸送圓桿的圓桿輸送鏈條2,沿圓桿輸送鏈條2的前進方向依次設有裝配機構3和勒緊機構4。套管輸送鏈條1由套管輸送伺服電機1a驅動,套管輸送到裝配工位為止,筆桿插接套管后放回圓桿輸送鏈條2上,繼續(xù)向勒緊機構4及后道工序輸送。
如圖3至圖6所示,裝配機構3包括圓桿操縱機構和套管操縱機構,圓桿操縱機構包括托起圓桿的圓桿裝配V形托腳3e,圓桿裝配V形托腳3e的下端連接在圓桿裝配托舉氣缸3f上,圓桿的上方設有橡膠壓塊3g,橡膠壓塊3g前后方向的中部設有向下凸出的凸塊3g1,凸塊3g1的下端面且壓在圓桿上,橡膠壓塊3g的上端連接在壓緊氣缸3h上,壓緊氣缸3h固定在機架上。
圓桿裝配V形托腳3e在圓桿裝配托舉氣缸3f驅動下將圓桿向上托起,橡膠壓塊3g在壓緊氣缸3h的驅動下向下運動,直至橡膠壓塊3g的凸塊3g1壓緊在圓桿上,橡膠壓塊3g既可以保持比較大的壓緊力,避免圓桿插接時移位,又可以防止圓桿被壓壞。套管插接完成后,圓桿裝配托舉氣缸3f驅動圓桿裝配V形托腳3e下移,將圓桿重新放在圓桿輸送鏈條2上,繼續(xù)向后輸送。
套管操縱機構包括夾持套管的套管裝配夾爪3a,套管裝配夾爪3a由套管裝配夾爪氣缸3b驅動,套管裝配夾爪氣缸3b固定在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3c的滑塊上,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3c的缸體固定在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3d的滑塊上,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3d的缸體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且固定在機架上;圓桿裝配V形托腳3e的鉗口中心線與套管裝配夾爪3a合圍后的鉗口中心線與被固定后的圓桿共軸線。
當圓桿被固定后,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3c的滑塊下行使套管裝配夾爪3a到達套管兩側,套管裝配夾爪氣缸3b驅動套管裝配夾爪3a合圍將套管夾住,然后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3c的滑塊上行復位,接著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3d的滑塊帶動套管裝配升降無桿氣缸3c、套管裝配夾爪氣缸3b、套管裝配夾爪3a及套管向前平移,直至套管的套管插接在圓桿的插接端,套管裝配夾爪3a打開,套管裝配平移無桿氣缸3d的滑塊后移復位,如此完成了套管與圓桿的自動裝配。
橡膠壓塊3g的凸塊3g1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脫桿3j,脫桿3j的右端連接在脫桿氣缸3k的活塞桿下端,脫桿氣缸3k固定在機架上。為防止圓桿插接后粘接在橡膠壓塊3g上,圓桿裝配V形托腳3e下移的同時,脫桿氣缸3k的活塞桿伸出,脫桿3j向下移動將圓桿推離橡膠壓塊3g。
如圖7至圖10所示,勒緊機構4包括對套管進行旋壓的勒緊鉗口4a,勒緊鉗口4a由勒緊氣缸4b驅動,勒緊鉗口4a的前方設有夾持圓桿的勒緊夾爪4c,勒緊夾爪4c由勒緊夾爪氣缸4d驅動,勒緊夾爪氣缸4d固定在L形支架4e的一端,L形支架4e的另一端固定在勒緊升降無桿氣缸4f的滑塊上,勒緊升降無桿氣缸4f固定在勒緊平移無桿氣缸4g的滑塊上,勒緊平移無桿氣缸4g固定在機架上。
套管與圓桿插接后,需要對套管進行勒線,以增加套管與圓桿的結合強度,防止松脫,勒緊升降無桿氣缸4f的滑塊下行,帶動勒緊夾爪4c到達套管的兩側,然后勒緊夾爪氣缸4d驅動勒緊夾爪4c閉合,將套管夾住,勒緊升降無桿氣缸4f的滑塊再上行復位,接著勒緊平移無桿氣缸4g的滑塊帶動勒緊升降無桿氣缸4f、勒緊夾爪氣缸4d、勒緊夾爪4c及毛筆向后平移,直至套管插入勒緊鉗口4a中,然后勒緊氣缸4b驅動勒緊鉗口4a收緊,在套管上制造勒線,此勒線嵌入圓桿的外周,使套管與圓桿不容易松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