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包括兩條彼此平行設置的長條狀定距模具,且在所述定距模具插槽陣列和斜坡口,一桁架垂直設置在定距模具的上方且可沿著定距模具長度方向上進行移動,在桁架上設置至少一對在豎直方向上傾斜設置的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下部固定一個傾斜狀態(tài)的氣缸,在所述氣缸的活塞上固定一個轉角件,在所述轉角件上固定一個沿氣缸伸縮方向設置的桿件,所述桿件可調節(jié)長度的安裝在轉角件上,且在桿件的下端固定一個輪子,所述輪子為兩端大中間小的異形輪子。本實用新型可替代現(xiàn)有的人工操作模式,可以實現(xiàn)自動提管和鉤管的功能。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散熱器裝配設備【技術領域】中的散熱管的布管工藝,尤其是將散熱管由水平狀態(tài)布置為豎直狀態(tài)的一種機械執(zhí)行機構,具體地說是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散熱器裝配工藝中,具有一個布管步驟,步管是指,將散熱管由水平狀態(tài)布置為豎直狀態(tài),其通常是通過人工進行的,其方法為,首先將水平狀態(tài)的矩形管平鋪在兩個支撐軌道之間,如圖10所示的樣式,在軌道上對應的設置有定距模具,該模具中具有豎向設置的插槽陣列,且在每一個插槽的上端口設置有一個斜坡口,通過人工的方式讓矩形管朝著斜坡口的方向傾斜一定角度,矩形管就會在重力的作用下順著斜坡口落入到插槽中,在此過程中完成90度的轉身,且通過將插槽之間的距離設置為相等,可以實現(xiàn)均勻布置的目的,如圖11。
[0003]上述工藝,必須配備一個工人進行操作,工作內容非常簡單,但是人工成本非常高,不能夠滿足自動化、無人化生產的要求,因此需要開發(fā)一種可以替代上述人工操作的機械執(zhí)行機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用于替代現(xiàn)有的人工操作模式,可以實現(xiàn)自動提管和鉤管的功能。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包括
[0006]定距模具,兩條彼此平行設置的長條狀定距模具,且在所述定距模具中具有豎向設置的插槽陣列,且在每一個插槽的上端口設置有一個斜坡口,
[0007]—個桁架,所述桁架垂直設置在定距模具的上方且可沿著定距模具長度方向上進行移動,在所述桁架上設置至少一對在豎直方向上傾斜設置的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下部固定一個傾斜狀態(tài)的氣缸,在所述氣缸的活塞上固定一個轉角件,在所述轉角件上固定一個沿氣缸伸縮方向設置的桿件,所述桿件可調節(jié)長度的安裝在轉角件上,且在所述桿件的下端固定一個輪子,所述輪子為兩端大中間小的異形輪子。
[0008]所述輪子直接固定在桿件上。
[0009]所述輪子可轉動的安裝在桿件上。
[0010]還包括一個載物支架,在所述載物支架下部還設置有一個用于支撐疊放的矩形管的插板,且所述載物支架與桁架之間通過搖臂進行樞接連接,所述載物支架在氣缸的作用下可在傾斜狀態(tài)和豎直狀態(tài)之間轉換。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輪子的上下運動可以實現(xiàn)自動提管的功能,即將輪子中間的細腰部分卡住待翻轉的矩形管的邊沿,然后,桁架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向后移動,并帶動輪子在前后方向上撥動矩形管,使得矩形管傾斜一定角度,矩形管在定距模具中的斜坡口的作用下自動的落入插槽中,這樣就實現(xiàn)了矩形管在定距模具中的布管,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無需人工的干預即可實現(xiàn),能夠滿足現(xiàn)代設備對自動化的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布管設備的立體圖。
[0013]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
[0014]圖3為自動提管鉤管機構的立體圖。
[0015]圖4為圖3中B處局部放大圖。
[0016]圖5為圖3中C處局部放大圖。
[0017]圖6為實施例二的主視圖。
[0018]圖7為實施例二的俯視圖。
[0019]圖8為實施例二的左視圖。
[0020]圖9為實施例二的右視圖。
[0021]圖10為矩形管水平平鋪狀態(tài)。
[0022]圖11為矩形管豎直狀態(tài)。
[0023]圖12為提管鉤管過程原理圖。
[0024]圖中:I機架,2定距模具,21隔板,22插槽,23斜坡口,3桁架,31軌道,32直線軸7承,33步進電機,34絲杠組件,41載物支架,42搖臂,43第三氣缸,44轉角件,45桿件,46螺母,47輪子,48支架,5插板,6第二氣缸,9換熱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如圖1至圖5所示,
[0026]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該機構是布管設備的一個部分,首先具有幾個機架,用于安裝其他部件。
[0027]在本專利中,提管鉤管功能是指,將換熱管提起或者鉤起一定角度,使得換熱管沿著斜面自動轉換方位的過程。
[0028]機架I采用型鋼鋼材焊接而成,整體為框架結構。
[0029]在機架I上方的安裝平臺上固定一對定距模具2,定距模具處于靜止狀態(tài),兩條彼此平行設置的長條狀定距模具沿前后方向固定在平臺的左右兩側。所謂的定距模具2中具有豎向設置的插槽陣列,由隔板21和插槽22組成,且在每一個插槽的上端口設置有一個斜坡口 23,水平狀態(tài)的矩形換熱管9可以搭放在定距模具的上表面上,由隔板上表面進行支撐,當換熱管9旋轉90度后,矩形散熱管的厚度方向恰好可以插入到對應的插槽22中。
[0030]一個桁架3,在機架的兩側設置兩條軌道31,軌道31與定距模具2的走向相同,軌道31上安裝直線軸承32,桁架3兩端直接或者通過轉接件固定在直線軸承32上。在對應的機架平臺后側安裝一個步進電機33,并在桁架和機架之間安裝絲杠組件34,上述桁架3垂直設置在定距模具2的上方且可在步進電機和絲杠機構的驅動下沿著定距模具長度方向上進行移動,運動過程中可以覆蓋整個的定距模具所在的空間。在桁架3上設置一對在豎直方向上傾斜設置的載物支架41,且該載物支架41與桁架3之間通過一個彎曲的搖臂42與桁架之間進行鉸接連接,并在搖臂42和桁架3之間安裝第二氣缸,載物支架41在第二氣缸的作用下可在傾斜狀態(tài)和豎直狀態(tài)之間轉換,形成自動放料的動作,第二氣缸是一個功能部件,只要能夠使得載物支架轉動一定角度皆可,樣式可以根據(jù)空間進行合理的布置。用于換熱管的布管工藝。
[0031]在桁架3上固定兩個傾斜設置的支架48,傾斜角度相同,朝前方設置,在每一支架48的下部固定一個傾斜狀態(tài)的第三氣缸43,第三氣缸43傾斜朝下設置,在第三氣缸43的活塞上固定一個轉角件44,轉角件為L形,在轉角件44上固定一個沿氣缸伸縮方向設置的桿件45,桿件為圓形螺紋桿,桿件45與轉角件44之間通過一對螺母46進行固定,使得桿件45伸出的長度可調節(jié),通過螺母即可實現(xiàn)。桿件45的下端固定一個輪子47,所述輪子為兩端大中間小異形輪子,即從輪子的斷面上看,上述輪子47的兩端直徑較大,中間較細,形成兩端粗,中間細的結構,如圖4圖5所示的那樣。被機構中,通過第三氣缸43可以驅動輪子47在軸向上的進給,調節(jié)其在高度上的位置,當輪子47直接作用在待翻轉的矩形管上時,配合桁架3的后撤運動,可以模擬人的手指的動作,實現(xiàn)單個的矩形管的翻轉。在該過程中,輪子47相當于人的手指,所以輪子可以是轉動的,也可以是非轉動的。
[0032]該專利進一步的,還可以實現(xiàn)自動落料,通過在載物支架41下部還設置有一個用于支撐疊放的換熱管9的插板5,使得一摞換熱管放置在插板上,當需要布管時,通過第二氣缸驅動載物支架使之處于豎直狀態(tài),伴隨著桁架3的后移,則實現(xiàn)矩形管在定距模具上邊沿的布管,如圖10所示效果,而輪子則可以緊接著對水平狀態(tài)的矩形管進行翻轉,形成圖11所示的效果,自圖10至圖11的轉換過程如圖12所示。
[0033]實施例二,如圖6至圖9,
[0034]其中,載物支架41與桁架3之間通過一個彎曲的搖臂42與桁架之間進行鉸接連接,并在搖臂42和桁架3之間安裝第二氣缸6,載物支架41在第二氣缸6的作用下可在傾斜狀態(tài)和豎直狀態(tài)之間轉換。
[0035]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距模具,兩條彼此平行設置的長條狀定距模具,且在所述定距模具中具有豎向設置的插槽陣列,且在每一個插槽的上端口設置有一個斜坡口, 一個桁架,所述桁架垂直設置在定距模具的上方且可沿著定距模具長度方向上進行移動,在所述桁架上設置至少一對在豎直方向上傾斜設置的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下部固定一個傾斜狀態(tài)的氣缸,在所述氣缸的活塞上固定一個轉角件,在所述轉角件上固定一個沿氣缸伸縮方向設置的桿件,所述桿件可調節(jié)長度的安裝在轉角件上,且在所述桿件的下端固定一個輪子,所述輪子為兩端大中間小的異形輪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輪子直接固定在桿件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輪子可轉動的安裝在桿件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散熱器自動提管鉤管機構,其特征是,還包括一個載物支架,在所述載物支架下部還設置有一個用于支撐疊放的矩形管的插板,且所述載物支架與桁架之間通過搖臂進行樞接連接,所述載物支架在氣缸的作用下可在傾斜狀態(tài)和豎直狀態(tài)之間轉換。
【文檔編號】B23P19/00GK203992994SQ201420323902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石學友, 張福安, 步硯杰, 晉興珍 申請人:山東森德數(shù)控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