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金屬圓鋸片的鋸齒加工機械,特別涉及通過磨削的辦法研磨加工金屬圓鋸片的新鋸齒或整理丨H鋸齒的研磨加工機械中的退刀機構。
背景技術:
金屬圓鋸片是廣泛應用于切割金屬棒材、管材或板材的器具。一般金屬圓鋸片呈圓形,外周邊上設置有鋸齒,當所述金屬圓鋸片安裝到電機等旋轉機器的旋轉輸出軸上時,旋轉的金屬圓鋸片就可以切斷金屬材料。在切割金屬材料過程中,最容易損壞的部位是鋸片外周邊上的鋸齒,而且決定鋸切效果、速度等結果的關鍵點之一也是鋸片外周邊上的鋸齒。金屬圓鋸片在出廠時,一般是沒有鋸齒的金屬圓盤,俗稱裸盤或光盤,這樣可以方便用戶根據實際需要磨削不同齒距、齒高和齒角的齒(俗稱開齒),從而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其次,鋸片的鋸齒在使用中會磨損,為此也需要定期對鋸齒予以修理(俗稱修齒)。在這兩種主要的開齒或修齒研磨(磨削)工作中,鋸齒研磨的精度、速度及操作上的方便性、環(huán)保性是比較關鍵的因素?,F(xiàn)有技術中,有多項技術涉及這些問題。名稱為“金屬圓鋸片的鋸片研磨機”的第200910192400.6號中國專利,披露了一種金屬圓鋸片的鋸片研磨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和鋸片定位裝置;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包括可以驅動切刀旋轉的切刀驅動電機,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主動力驅動系統(tǒng)和第一偏心輪;所述主動力驅動系統(tǒng)包括可以驅動所述第一偏心輪旋轉的主驅動電機;所述第一偏心輪通過第一行程轉換系統(tǒng)可以拖動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往復運動。如圖1所示(也是第200910192400.6號專利說明書的附圖6),所述第一行程轉換系統(tǒng)還包括承載底座342、承載滑軌343、承載滑座346、承載板347和承載板復位彈簧344。其中:所述承載底座342呈 中空的框狀并通過連接底架345固連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承載底座342的上部固連有承載滑軌343,所述承載滑軌343上設置有可以在所述承載滑軌343上滑動的所述承載滑座346 ;所述承載滑座346再固連到所述承載板347的下部。所述鋸片齒深調節(jié)器的固定支架335也固連到所述承載底座342的中空腔所環(huán)繞的所述承載板347的下部區(qū)域。所述承載板復位彈簧344的一端與所述承載板347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承載底座342或所述機架連接;所述固定支架335移動時通過所述承載板347同步拖動下一級的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往復運動。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包括定位調節(jié)燕尾板和切刀定位調節(jié)器;通過所述切刀定位調節(jié)器對所述切刀的進刀起始位置予以控制和調節(jié)。所述定位調節(jié)燕尾板包括定位滑軌348和燕尾狀的定位滑塊349,所述定位滑軌348固連在所述承載板347的上部并與所述承載板347之間形成燕尾狀槽,所述定位滑塊349可滑動地適配性插入所述燕尾狀槽中。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的支承底座356固連在所述定位滑塊349上。所述切刀定位調節(jié)器包括定位調節(jié)桿354和固定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的支承座352 ;所述支承座352固連在所述承載板347上,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上設置有傳動螺紋并通過前螺母及平面軸承組件353與后螺母及平面軸承351的組合,軸向鎖定在所述支承座352上。設置一過渡塊350并與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的頂端部螺紋連接,所述過渡塊350與所述定位滑塊349固定連接,這樣當轉動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時就可以牽引所述定位滑塊349在所述燕尾槽中前后滑動,也可以對所述定位滑塊349的位置予以鎖定。這樣在所述切刀413旋轉啟動前,調節(jié)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就可以調節(jié)承載在所述定位滑塊349上的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的位置,從而確定所述切刀413與金屬圓鋸片607之間的進刀起始位置。在操作中,僅僅只需調節(jié)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使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上的切刀413頂端盡可能地靠近金屬圓鋸片的外邊緣即可。所述支承底座356上還固連有切刀固定架403和切刀驅動電機M2,這樣通過調節(jié)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就可以確定所述切刀413的起始位置;調整所述齒深調節(jié)桿337就可以一次性確定切刀413的進刀深度;調節(jié)所述后角調節(jié)器的后角調節(jié)桿326,就可以確定金屬圓鋸片的后角角度α。在上述方案中,可以發(fā)現(xiàn)當所述切了 413完成對一片金屬圓鋸片的加工后,必須要人工轉動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才能將所述支承座352拖回來,從而使所述切刀413離開金屬圓鋸片,俗稱退刀復位,這樣的退刀過程不僅耗時長,而且在進入下一步工作需要讓所述切刀413再次靠近金屬圓鋸片的時間也長。
發(fā)明內容根據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所述研磨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磨齒切刀驅動裝置,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包括承載板,滑動設置在所述承載板上的支承底座,設置在所述支承底座上的切刀驅動電機和切刀固定架;所述切刀固定架上設置有可徑向轉動的切刀轉動軸,切刀套裝固連在所述切刀轉動軸上,所述承載板滑動 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在所述切刀完成鋸齒研磨后能夠拖動所述切刀復位退刀的自動驅動器,所述自動驅動器設置在所述機架或所述承載板上,所述自動驅動器的動力輸出軸與所述支承底座之間傳動連接。其中,所述支承底座主要是支承所述切刀驅動電機和切刀固定架,所述支承底座能夠帶動所述切刀驅動電機和切刀固定架往復運動進而能夠對金屬圓鋸片實施加工;為此,所述支承底座設置在承載板上,而所述承載板可以滑動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承載板的滑動行程也是所述切刀的進刀深度。根據現(xiàn)有技術的披露,所述支承底座與所述承載板之間雖然可以相對滑動,但這種相對滑動設置僅僅是為了調節(jié)所述切刀靠近金屬圓鋸片的外緣,在所述切刀對鋸齒研磨的過程中,所述支承底座與所述承載板之間是相對不動的。其中,所述自動驅動器是動力源,可以是氣動裝置,也可以是電動裝置。其次,所述自動驅動器可以設置在所述機架上,也可以設置在支撐所述支承底座并與之能夠相對滑移的承載板(如現(xiàn)有技術第200910192400.6號中國專利所披露的所述承載板347)上;所述自動驅動器設置的位置,主要與所述自動驅動器的動力輸出軸與所述支承底座之間的連接方式有關。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當鋸齒研磨完成后,可以啟動所述自動驅動器,所述自動驅動器的動力輸出軸驅動所述支承底座在所述承載板上沿離開金屬圓鋸片的方向滑動進而使所述切刀復位退刀。由于所述自動驅動器的動作速度快,從而使退刀速度大大加快,至少無需人工繁瑣地操作完成退刀動作。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啟動所述自動驅動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種方案:第一種,采用直接控制所述自動驅動器的按鈕控制,即在鋸齒研磨完成后,通過按鈕啟動所述自動驅動器動作。第二種,采用按鈕和中央控制器結合的方式予以控制,即在鋸齒研磨完成后,通過按鈕啟動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再驅動所述自動驅動器動作。第三種,采用全自動控制,即在鋸齒研磨完成后,通過自動檢測器檢測鋸片研磨完成的信號,向所述中央控制器發(fā)出信號,所述中央控制器在驅動所述自動驅動器動作。為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還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用于設定金屬圓鋸片的齒數(shù)和記憶累計的研磨齒數(shù)并能夠提供比較信號的計數(shù)器控制單元,所述自動驅動器與所述中央控制器電信號連接。其中所述計數(shù)器控制單元能夠記憶累計的研磨齒數(shù),當累計的研磨齒數(shù)達到設定的齒數(shù)后,向所述中央控制器提供退刀指令信號,所述中央控制器再驅動所述自動驅動器動作。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為了防止所述支承底座滑動行程太大造成事故,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還包括行程開關,所述行程開關控制所述支承底座沿離開金屬圓鋸片的方向滑動的最大行程。所述行程開關可以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或所述承載板上的合適位置,其次,所述行程開關可以直接與所述自動驅動器的電源串聯(lián),也可以接到所述中央控制器上。由于所述切刀在每次開始研磨前都需要與新的金屬圓鋸片對位,而這些對位工作主要是通過定位調節(jié)桿調節(jié)所述支承底座在所述承載板上的相對位置完成,為此,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為了不影響 所述切刀在每次開始研磨前與金屬圓鋸片的對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還包括復位開關;驅動所述復位開關使所述自動驅動器反向動作,所述自動驅動器反向驅動所述支承底座反向滑動并使所述切刀反向回復到正常位置。其中,所述復位開關可以直接與所述自動驅動器的電源串聯(lián),也可以接到所述中央控制器上;當所述復位開關接到所述中央控制器上時,還可以使所述計數(shù)器控制單元清零。其次,所述正常位置,是指介于所述切刀的最大退刀行程位置與所述切刀接近金屬圓鋸片外緣位置之間的位置。這樣當所述切刀位于最大退刀行程位置時,便于更換金屬圓鋸片及相應的其它操作,當所述切刀位于正常位置時,使定位調節(jié)桿調節(jié)所述切刀靠近金屬圓鋸片外緣的時間大大縮短。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自動驅動器是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支承底座。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自動驅動器是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支承底座之間設置有傳動裝置;所述傳動裝置包括螺桿,所述螺桿的尾端螺紋部分螺紋傳動連接在所述支承底座上,首端非螺紋部分傳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非螺紋部分上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連接。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還包括聯(lián)軸器,所述聯(lián)軸器包括前后銜接的第一連接塊和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設置在所述首端非螺紋部分,所述第二連接塊上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連接。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首端非螺紋部分呈多邊形的桿狀并形成所述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二連接塊的前端具有與所述第一連接塊適配的多邊形內孔,所述第一連接塊插入到所述第二連接塊上設置的多邊形內孔中,所述第一連接塊可轉動地軸向鎖定在所述承載板上。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第二連接塊可轉動地軸向鎖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螺桿的尾端螺紋部分與首端非螺紋部分之間過渡頸部可轉動地軸向鎖定在所述承載板上。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第二連接塊的尾端設置有定位調節(jié)桿,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的尾端設置有驅動手柄。由于本發(fā)明具有上述特點,為此可以應用到金屬圓鋸片研磨機及其退刀機構中。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第200910192400.6號專利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所述第一行程轉換系統(tǒng)和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動力傳遞的分解示意圖2,是應用本發(fā)明的第一種退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應用本發(fā)明的第二種退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應用本發(fā)明的退刀機構作進一步的說明。一種金屬圓鋸片研磨機,如圖2和圖3所示,包括機架10、設置在所述機架10上的磨齒切刀驅動裝置,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包括承載板347,滑動設置在所述承載板347上的支承底座356,設置在所述支承底座356上的切刀驅動電機M2和切刀固定架;所述切刀固定架上設置有可徑向轉動的切刀轉動軸,切刀413套裝固連在所述切刀轉動軸上。其中,所述支承底座356主要是支承所述切刀驅動電機M2和切刀固定架,所述支承底座356下部固連定位滑塊349,所述定位滑塊349可以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承載板347上,而所述承載板347再可以滑動地設置在承載滑軌343上,所述承載滑軌343固連在所述機架10上,這樣所述承載板347能夠帶動所述切刀驅動電機M2和切刀固定架在所述機架10上往復運動進而能夠對金屬圓鋸片實施加工。其中,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下部的定位滑塊349滑動地設置在承載板347上,這樣可以在起始加工前通過定位調節(jié)桿354將所述切刀413調整到金屬圓鋸片的外緣位置。在研磨過程中,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下部的定位滑塊349與所述承載板347之間是相對固定不移動的。如圖2所示,在所述承載板347上設置有自動驅動器M3,所述自動驅動器M3是驅動電機,所述支承底座356上固連有螺紋座14,螺桿的尾端螺紋部分12螺紋傳動連接在所述螺紋座14中,而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通過聯(lián)軸器15連接到所述自動驅動器M3的輸出軸上。這樣當所述驅動電機旋轉時就能使所述螺桿旋轉,從而利用所述螺紋座14將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上的所述切刀413拖離金屬圓鋸片。由于所述支承底座356下部固連定位滑塊349,為此所述螺紋座14也可以固連到所述定位滑塊349上。[0037]作為另一種簡單的方案,所述自動驅動器M3還可以是驅動氣缸,讓所述驅動氣缸的輸出軸直接與所述支承底座356或所述定位滑塊349傳動連接,這樣當所述驅動氣缸動作時就可以拖回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上的所述切刀413拖離金屬圓鋸片。為了限制所述支承底座356被拖回時的行程,在所述承載板347上還設置有行程開關4,所述行程開關4可以直接與所述自動驅動器M3串聯(lián)連接,還可以接到中央控制器上。另一種方案是,還可以將所述自動驅動器M3設置在所述機架10上。如圖3所示,所述自動驅動器M3是驅動電機,在所述承載板347上還固連有第一定位座16,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與尾端螺紋部分12之間過渡頸部位置軸向鎖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座16上但可以徑向旋轉;其次將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設置為矩形。 還包括聯(lián)軸器15 ;所述聯(lián)軸器15具有前后銜接的第一連接塊和第二連接塊151 ;其中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形成所述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二連接塊151具有能與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適配的矩形內孔150,這樣實際上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與第二連接塊151組合形成所述聯(lián)軸器15,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變成了所述聯(lián)軸器15的第一連接塊。為了使所述聯(lián)軸器15能夠一直保持徑向鎖定而可同軸轉動的連接關系,所述聯(lián)軸器15的第二連接塊151的內腔底壁與第一連接塊的頂端面之間應當留有合理的軸向間距D。當然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還可以設置為三角形、花鍵型等適合傳遞徑向力矩的其它形狀。所述聯(lián)軸器15的第二連接塊151上還具有軸向延伸的延伸軸152,在所述延伸軸152上設置有第一齒輪133,所述延伸軸152通過第二定位座17軸向鎖定定位(但可以徑向旋轉)在所述機架10上。其中所述延伸軸152在所述第二定位座17上可以徑向旋轉但不能軸向移動。在所述自動驅動器M3的輸出軸13上還設置有第二齒輪131,所述第二齒輪131與所述第一齒輪133之間通過鏈條132傳動連接起來。根據上述第二種結構,當所述自動驅動器M3旋轉時,能夠拖動所述第一齒輪133、所述第二連接塊151旋轉,進而可以拖動所述螺桿旋轉,所述螺桿再拖動所述支承底座356在所述承載板347上前后移動。由于所述聯(lián)軸器15的第二連接塊151與第一連接塊(即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之間可以軸向相對滑動,為此在研磨金屬圓鋸片的過程中所述承載板347在所述機架上10上來回滑動,所述螺桿也隨所述承載板347來回移動,但所述螺桿的首端非螺紋部分11在所述聯(lián)軸器15的第二連接塊151的矩形內孔150中由于預留有足夠的軸向間距D,為此它們之間在軸向不會發(fā)生障礙,但所述聯(lián)軸器15能夠一直保持徑向可轉動地連接。在上述方案中,為了實現(xiàn)對所述自動驅動器M3的控制,可以在所述機架10上設置有控制開關(圖中未畫出),所述控制開關可以直接控制所述自動驅動器M3。還可以是,采用中央控制器(圖中未畫出)自動控制所述自動驅動器M3的動作。其中一種方案是,在所述中央控制器中設置用于設定金屬圓鋸片的齒數(shù)和記憶累計的研磨齒數(shù)并能夠提供比較信號的計數(shù)器控制單元,所述自動驅動器M3與所述中央控制器電信號連接。其中不僅能夠在所述計數(shù)器控制單元上直接設定一個金屬圓鋸片需要研磨的齒數(shù),而且所述計數(shù)器控制單元還能夠記憶累計的研磨齒數(shù),當累計的研磨一個金屬圓鋸片的齒數(shù)達到設定的齒數(shù)后,向所述中央控制器提供退刀指令信號,所述中央控制器再驅動所述自動驅動器M3動作,驅動所述支承底座356在所述承載板347上沿離開金屬圓鋸片的方向滑動進而使所述切刀413復位退刀。由于所述自動驅動器M3的動作速度快,從而使退刀速度大大加快,至少無需人工繁瑣地操作完成退刀動作。另外,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所述切刀413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復位退刀位置。為此還可以在所述機架10上設置復位開關(圖中未畫出),所述復位開關可以直接控制所述自動驅動器M3反向動作,還可以是,借助于所述中央控制器自動控制所述自動驅動器M3的反向動作,所述復位開關控制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所述切刀413恢復到正常位置,從而便于下一步調節(jié)所述切刀413的位置和使用所述切刀413。在上面已經提及,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下部的定位滑塊349滑動地設置在承載板347上,是為了在起始加工前通過定位調節(jié)桿354將所述切刀413調整到金屬圓鋸片的外緣位置。為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將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連接到所述延伸軸152,其中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的首端可以固連或插接到所述延伸軸152,但必須保證它們之間可以徑向傳動,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的尾端設置有驅動手柄355。這樣當旋轉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時,就可以借助于所述聯(lián)軸器15驅動所述支承底座356及其下部的定位滑塊349在所述承載板347上滑動,進而確定所述切刀413的起始位置。這樣上述結構的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354不僅能夠實現(xiàn)對所述切刀413的起始位置予以調整,上述結構的所述自動驅動器M3還能夠實現(xiàn)退刀。`
權利要求1.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所述研磨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磨齒切刀驅動裝置,所述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包括承載板、滑動設置在所述承載板上的支承底座、設置在所述支承底座上的切刀驅動電機和切刀固定架;所述切刀固定架上設置有可徑向轉動的切刀轉動軸,切刀套裝固連在所述切刀轉動軸上,所述承載板滑動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在所述切刀完成鋸齒研磨后能夠拖動所述切刀復位退刀的自動驅動器,所述自動驅動器設置在所述機架或所述承載板上,所述自動驅動器的動力輸出軸與所述支承底座之間傳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用于設定金屬圓鋸片的齒數(shù)和記憶累計的研磨齒數(shù)并能夠提供比較信號的計數(shù)器控制單元,所述自動驅動器與所述中央控制器電信號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復位開關;驅動所述復位開關使所述自動驅動器反向動作,所述自動驅動器反向驅動所述支承底座反向滑動并使所述切刀反向回復到正常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行程開關,所述行程開關控制所述支承底座沿離開金屬圓鋸片的方向滑動的最大行程。
5.根據權利要求1 或2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驅動器是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支承底座。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驅動器是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支承底座之間設置有傳動裝置;所述傳動裝置包括螺桿,所述螺桿的尾端螺紋部分螺紋傳動連接在所述支承底座上,首端非螺紋部分傳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螺紋部分上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聯(lián)軸器,所述聯(lián)軸器包括前后銜接的第一連接塊和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設置在所述首端非螺紋部分,所述第二連接塊上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非螺紋部分呈多邊形的桿狀并形成所述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二連接塊的前端具有與所述第一連接塊適配的多邊形內孔,所述第一連接塊插入到所述第二連接塊上設置的多邊形內孔中,所述第一連接塊可轉動地軸向鎖定在所述承載板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第二連接塊可轉動地軸向鎖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螺桿的尾端螺紋部分與首端非螺紋部分之間過渡頸部可轉動地軸向鎖定在所述承載板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塊的尾端設置有定位調節(jié)桿,所述定位調節(jié)桿的尾端設置有驅動手柄。
專利摘要金屬圓鋸片研磨機的退刀機構,所述研磨機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磨齒切刀驅動裝置,磨齒切刀驅動裝置包括承載板,滑動設置在承載板上的支承底座,設置在支承底座上的切刀驅動電機和切刀固定架;切刀固定架上設置有可徑向轉動的切刀轉動軸,切刀套裝固連在切刀轉動軸上,承載板滑動設置在機架上;還包括自動驅動器,自動驅動器與支承底座之間傳動連接并能夠拖動切刀退刀復位。當一片金屬圓鋸片研磨完成后,自動驅動器驅動切刀沿離開金屬圓鋸片的方向滑動進而使切刀復位退刀。為此動作速度快,從而使退刀速度大大加快,至少無需人工繁瑣地操作完成退刀動作。由于本實用新型具有上述特點,為此可以應用到金屬圓鋸片研磨機及其退刀機構中。
文檔編號B23D63/14GK203091873SQ2013200745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8日
發(fā)明者黃建濱 申請人:黃建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