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及其應用的一種開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及其應用的一種開料裝置,管件傳送裝置包括傳送座和至少一組安裝在傳送座上轉動輥組和驅動轉動輥組轉動的驅動機構,每組轉動輥組具有在驅動機構驅動作用下作異向轉動的主動輥和從動輥,主動輥和從動輥的圓周表面周向設置有相對應的主動輥凹槽和從動輥凹槽,主動輥和從動輥壓合在一起并相切,主動輥凹槽和從動輥凹槽在主動輥和從動輥相切的位置形成夾持管件的通道,所述通道至少有二道并具有不同的直徑尺寸。本發(fā)明之管件傳送裝置優(yōu)點在于可傳送不同的直徑尺寸的管件,本發(fā)明之開料裝置可對不同的直徑尺寸的管件進行開料,結構簡單易操作。
【專利說明】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及其應用的一種開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及其應用的一種開料裝置。
(二)【背景技術】
[0002]管件的開料裝置包括基座和依次安裝在基座上的管件傳送裝置、管件校直裝置和管件拉斷裝置,管件傳送裝置用于管件的傳送,管件校直裝置用于管件的校直,管件拉斷裝置用于切斷管件以生產符合規(guī)定長度的管料,目前為了使傳送裝置適合不同的管件的傳送,需要將傳送裝置上的傳送輥等部件進行更換以適合不同規(guī)格管件的傳送,這樣不但費時費人工,最主要的是更換傳送輥有相當高的要求,對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嚴格,因此,存在改進的必要。
(三)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可傳送不同的直徑尺寸的管件,結構簡單易操作。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管件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傳送座和至少一組安裝在傳送座上轉動棍組和驅動轉動輥組轉動的驅動機構,每組轉動輥組具有在驅動機構驅動作用下作異向轉動的主動輥和從動輥,主動輥和從動輥的圓周表面周向設置有相對應的主動輥凹槽和從動輥凹槽,主動輥和從動輥壓合在一起并相切,主動輥凹槽和從動輥凹槽在主動輥和從動輥相切的位置形成夾持管件的通道,所述通道至少有二道并具有不同的直徑尺寸。
[0006]本發(fā)明可通過如下方案進行改進:
[0007]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與所述主動輥和從動輥同軸設置的主動轉軸和從動轉軸,從動棍通過從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傳送座上并且從動轉軸的一端安裝有從動齒輪,主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所述傳送座且主動轉軸的一端安裝有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哨合傳動,電機的輸出軸安裝有輸出齒輪與主動齒輪哨合傳動或電機的輸出軸與主動輪同軸連接。
[0008]所述傳送座內還設有一可上下升降的滑座,所述主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并穿過滑座,滑座與傳送座間設置有調節(jié)彈簧,有一螺栓依次穿過所述傳送座的頂部和所述調節(jié)彈簧后與所述滑座的上表面相連接。
[0009]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可傳送不同的直徑尺寸的管件,結構簡單易操作。
[0010]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開料裝置,可對不同的直徑尺寸的管件進行開料,結構簡單易操作。
[0011]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2]一種開料裝置,包括基座和依次安裝在基座上的管件傳送裝置、管件校直裝置和管件拉斷裝置,并具有一管件傳輸路徑,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傳送裝置為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管件傳送裝置,所述基座上安裝有一移動氣缸,所述移動氣缸具有一移動氣缸桿連接于所述傳送座,傳送座在所述移動氣缸的作用下可選所述不同通道在所述管件傳輸路徑上。
[0013]本發(fā)明可通過如下方案進行改進:
[0014]所述管件校直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校直單元,該至少兩個校直單元之間設有空間夾角,每個校直單元包括固定板、至少一個定滾輪和與所述定滾輪數(shù)量相差一個的動滾輪。
[0015]各所述定滾輪和動滾輪圓周表面周向設置有定滾輪凹槽和從動滾輪凹槽,各定滾輪和動滾輪共同構成管件校直路徑,所述管件校直路徑在所述管件傳輸路徑上。
[0016]所述校直單元為兩個,該兩個校直單元的固定板分別豎直和水平設置。
[0017]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可對不同的直徑尺寸的管件進行開料,結構簡單易操作。
(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整合開料、搬動及彎管的加工裝置的示意圖;
[0019]圖2是整合開料、搬動及彎管的加工裝置的側視(省略彎管機);
[0020]圖3是管件開料裝置的一個三維狀態(tài)示意圖;
[0021]圖4是管件開料裝置圖另一視角的三維狀態(tài)示意圖;
[0022]圖5是管件接料送料裝置(省略了送料裝置)的一個三維狀態(tài)示意圖;
[0023]圖6是管件接料送料裝置(省略了送料裝置)另一視角的三維狀態(tài)示意圖;
[0024]圖7是管件接料送料裝置(省略了送料裝置)的側視圖;
[0025]圖8是接料槽呈放料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
[0026]圖9是管件接料送料裝置的一個三維狀態(tài)示意圖;
[0027]圖10是圖9中a的放大示意圖;
[0028]圖11是送料裝置三維狀態(tài)示意;
[0029]圖12是夾持機構的三維狀態(tài)示意。
[0030]附圖標記說明:
[0031]1-管件迂回送料機構;11-入管口; 12-出管口;
[0032]2-開料裝置;20_基座;21_管件傳送裝置;22_管件校直裝置;23_管件拉斷裝置;
[0033]21-1傳送座;21_11主動輥;21_12從動輥;21_111主動輥凹槽;21_121從動輥凹槽;
[0034]21-2移動氣缸;
[0035]21-3電機;21_31主動齒輪;21_32從動齒輪;
[0036]21-4 滑座;
[0037]22-1固定板;22_2定滾輪;22_3動滾輪;
[0038]3-管件接料送料裝置;30_支撐架;31_接料裝置;32_排料裝置;33_送料裝置;
34-導向斜面;
[0039]31-1卸料氣缸;31_2接料槽;31_21左夾模;31_22右夾模;31_23轉動支桿
[0040]32-1轉軸;32-2排料圓盤;32_21排料槽;32_21_1傾斜導向部;
[0041]32-3管件壓緊機構;32-31壓緊氣缸;32_32壓料板;
[0042]32-4管件端部對齊機構;32-41對齊氣缸;32_42定位板;[0043]33-1夾持機構;33-11夾持機架;33_12卡塊;33_13卡塊推動氣缸;33_14左夾持塊;33-15右夾持塊;33-16安裝平臺;
[0044]4-彎管機;41_機臺;42彎模單元。
(五)【具體實施方式】
[0045]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整合開料、搬動及彎管的加工裝置,包含:開料裝置2、管件接料送料裝置3和彎管機4。為方便說明各裝置的位置關系及裝置的運動方向,在下面參照附圖方向標記X、Y、Z加以說明,不能視為對本發(fā)明的各個特征加以限制。
[0046]管件進行生產之前是盤狀的,而加工時需要管件成直線狀,因此在盤狀的管件與開料裝置2之間設置一管件迂回送料機構1,該管件迂回送料機構I具有一迂回設置的管路,該管路可供盤狀管件進入的入管口 11及與所述開料裝置2管件傳送裝置21相對應的出管口 12。
[0047]所述開料裝置2如圖3和圖4所示,包括基座20和依次安裝在基座20上的管件傳送裝置21、管件校直裝置22和管件拉斷裝置23,并具有一管件傳輸路徑(X軸的正方向)。
[0048]所述管件傳送裝置21包括傳送座21-1和至少一組安裝在傳送座21-1上轉動輥組和驅動轉動輥組轉動的驅動機構,每組轉動輥組具有在驅動機構驅動作用下作異向轉動的主動輥21-11和從動輥21-12,主動輥21-11和從動輥21-12的圓周表面周向設置有相對應的主動輥凹槽21-111和從動輥凹槽21-121,主動輥21-11和從動輥21-12壓合在一起并相切,主動輥凹槽21-111和從動輥凹槽21-121在主動輥21-11和從動輥21-12相切的位置形成夾持管件的通道,所述通道至少有二道并具有不同的直徑尺寸,本實施例優(yōu)選二道不同直徑尺寸的通道。所述基座20上安裝有一移動氣缸21-2,所述移動氣缸21-2具有一移動氣缸桿連接于所述傳送座21-1,傳送座21-1在所述移動氣缸21-2的作用下可選所述不同通道在所述管件傳輸路徑上。
[0049]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21-3、與所述主動輥21-11和從動輥21_12同軸設置的主動轉軸和從動轉軸,從動輥21-12通過從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傳送座21-1上并且從動轉軸的一端安裝有從動齒輪21-32,主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所述傳送座21-1且主動轉軸的一端安裝有主動齒輪21-31,從動齒輪21-32與主動齒輪21-31嚙合傳動,電機21_3的輸出軸安裝有輸出齒輪與主動齒輪21-31嚙合傳動或電機21-3的輸出軸與主動輪同軸安裝固定在一起或電機21-3的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轉軸同軸連接。
[0050]所述傳送座21-1內還設有一可上下升降的滑座21-4,所述主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并穿過滑座21-4,滑座21-4與傳送座21-1間設置有調節(jié)彈簧,有一螺栓依次穿過所述傳送座21-1的頂部和所述調節(jié)彈簧后與所述滑座21-4的上表面相連接,以調節(jié)夾持管件的通道夾持管件的松緊度。
[0051]在本實施例中,管件校直裝置22包括兩個校直單元,當然為了提高管件的校直質量,也可具有多于兩個校直單元。每個校直單元包括固定板22-1、至少一個定滾輪22-2和與所述定滾輪22-2數(shù)量相差一個的動滾輪22-3。校直單元之間設有空間夾角,該夾角優(yōu)選為90度,因此只需將兩個校直單元的固定板22-1分別豎直和水平設置即可。
[0052]各所述定滾輪22-2和動滾輪22-3圓周表面周向設置有定滾輪凹槽和從動滾輪凹槽,各定滾輪22-2和動滾輪22-3共同構成管件校直路徑,所述管件校直路徑在所述管件傳輸路徑上對管件進行校直。
[0053]管件拉斷裝置23用于切斷管件以生產符合規(guī)定長度的管件,是一種常見的裝置,在此不贅述。
[0054]如圖1及圖5至10所示,管件接料送料裝置3在所述開料裝置2的沿著X軸正方向的一端,包括支撐架30,支撐架30上設有接料裝置31和送料裝置33,所述接料裝置31與送料裝置33之間設有排料裝置32。
[0055]所述接料裝置31包括設在支撐架30上的卸料氣缸31-1和接料槽31_2,所述卸料氣缸31-1設有用于控制接料槽31-2接料或卸料的氣缸推桿,所述接料槽31-2與開料裝置2的管件輸送方向的相對應以承接所述開料裝置2切斷的管件。所述接料槽31-2其截面呈“〈>”型,由左夾模31-21和右夾模31-22形成,左夾模31-21固定在所述支撐架30上,右夾模31-22連接有轉動支桿31-23,所述轉動支桿31-23通過銷軸與支撐架30活動連接,所述轉動支桿31-23另一端與卸料氣缸31-1推桿活動連接,所述氣缸推桿的往返運動帶動所述右與左夾模31-21相合或相離從面實現(xiàn)接料或卸料。
[0056]所述排料裝置32包括水平設置在所述支撐架30上轉軸32-1和驅動轉軸32_1步進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轉軸32-1上間隔安裝有多個排料圓盤32-2,所述排料圓盤32-2上設有若干條徑向的排料槽32-21,排料槽32-21沿著排料圓盤32_2的中心軸等間隔分布,相鄰的排料槽32-21之間的夾角為直角或銳角,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一個排料圓盤32-2設置六道排料槽32-21,即排料圓盤32-2上相鄰排料槽32-21的夾角為60度,排料槽32-21的寬度略大于管件的外徑以方便管件的排放,長度需要保證不貫通至排料圓盤32-2中心又能保證排料圓盤32-2的強度。每一所述排料槽32-21于管件入口一端設有朝向排料圓盤32-2轉動方向的傾斜導向部32-21-1以便于管件的進入。各所述排料圓盤32_2跟隨轉軸32-1步進轉動,在排料圓盤32-2停頓間隙,所述排料圓盤32-2有一條排料槽32-21呈水平或傾斜向上狀態(tài),在該條排料槽32-21沿著排料圓盤32-2的轉動方向的下一條排料槽32-21處于豎直方向。
[0057]所述接料裝置31與排料裝置32之間設有導向斜面34,各所述排料圓盤32_2跟隨轉軸32-1步進轉動,在排料圓盤32-2停頓間隙,所述排料圓盤32-2呈水平或傾斜向上狀態(tài)的排料槽32-21與導向斜面34相對應以承接從接料裝置31落下的管件。
[0058]在轉軸32-1端部的外側設置有管件壓緊機構32-3,管件壓緊機構32_3包括壓緊氣缸32-31,壓緊氣缸32-31具有壓緊氣缸推桿,壓緊氣缸推桿的連接有用于壓緊管件的壓料板32-32,壓料板32-32與排料圓盤32_2停頓間隙時承接從接料裝置31落下管件的排料槽32-21同角度擺放,且壓料板32-32的運動方向垂直于該排料槽32-21。
[0059]所述管件接料送料裝置3在轉軸32-1端部的外側設置有管件端部對齊機構32-4,管件端部對齊機構32-4包括對齊氣缸32-41,對齊氣缸32-41安裝在所述支撐架30上并具有對齊氣缸推桿,對齊氣缸推桿的連接有用于對齊排料圓盤32-2停頓間隙時接料裝置31落至排料槽32-21管件端部的定位板32-42。排料圓盤32_2停頓間隙時,管件在排料槽
32-21在軸向上可以自由移動,此時,定位板32-42從管件的軸向向其端部運動,可使落至排料槽32-21管件端部對齊,方便采用自動設備將管件轉送到下一步的設備中進行加工。
[0060]所述送料裝置33包括用于夾持排料圓盤32-2停頓間隙處于豎直方向排料槽
32-21中管件端部的夾持機構33-1、用于調節(jié)夾持機構33-1在豎直方向升降(Z軸方向)的升降機構及用于帶動夾持機構33-1水平移動(朝向X軸的負方向)運動的移動裝置,所述送料裝置33的管件輸送方向與所述開料裝置2的管件輸送方向相反(即X軸的負方向)。所述夾持機構33-1包括夾持機架33-11、卡塊33-12、卡塊推動氣缸33-13、左夾持塊33-14和右夾持塊33-15,所述卡塊推動氣缸33-13安裝在夾持機架33-11上并具有卡塊推動氣缸桿連接卡塊33-12,卡塊33-12上設有呈“〈”的開口,所述夾持機架33-11具有一安裝平臺
33-16,左夾持塊33-14和右夾持塊33-15可相向滑動于所述安裝平臺33-16上,左夾持塊
33-14和右夾持塊33-15各具有一斜面以容設于所述卡塊33-12的開口中,左夾持塊33-14和右夾持塊33-15相向一面為平行的豎直面,通過卡塊推動氣缸使卡塊33-12上下運動(Z軸方向)實現(xiàn)左夾持塊33-14和右夾持塊33-15的豎直面間隔變化以實現(xiàn)管件的夾持。
[0061]所述彎管機4設置于所述開料裝置2 —側,具有沿著管件接料送料裝置3之移動裝置的管件移動方向延伸的機臺41,機臺41上設置有端部與管件接料送料裝置3之夾持機構33-1對應設置、用于彎制管件的彎模單元42。
[0062]上述實施例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傳送座和至少一組安裝在傳送座上轉動輥組和驅動轉動輥組轉動的驅動機構,每組轉動輥組具有在驅動機構驅動作用下作異向轉動的主動輥和從動輥,主動輥和從動輥的圓周表面周向設置有相對應的主動輥凹槽和從動輥凹槽,主動輥和從動輥壓合在一起并相切,主動輥凹槽和從動輥凹槽在主動輥和從動輥相切的位置形成夾持管件的通道,所述通道至少有二道并具有不同的直徑尺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與所述主動輥和從動輥同軸設置的主動轉軸和從動轉軸,從動輥通過從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傳送座上并且從動轉軸的一端安裝有從動齒輪,主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所述傳送座且主動轉軸的一端安裝有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傳動,電機的輸出軸安裝有輸出齒輪與主動齒輪哨合傳動或電機的輸出軸與主動輪同軸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座內還設有一可上下升降的滑座,所述主動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并穿過滑座,滑座與傳送座間設置有調節(jié)彈簧,有一螺栓依次穿過所述傳送座的頂部和所述調節(jié)彈簧后與所述滑座的上表面相連接。
4.一種開料裝置,包括基座和依次安裝在基座上的管件傳送裝置、管件校直裝置和管件拉斷裝置,并具有一管件傳輸路徑,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傳送裝置為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管件傳送裝置,所述基座上安裝有一移動氣缸,所述移動氣缸具有一移動氣缸桿連接于所述傳送座,傳送座在所述移動氣缸的作用下可選所述不同通道在所述管件傳輸路徑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校直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校直單元,該至少兩個校直單元之間設有空間夾角,每個校直單元包括固定板、至少一個定滾輪和與所述定滾輪數(shù)量相差一個的動滾輪。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滾輪和動滾輪圓周表面周向設置有定滾輪凹槽和從動滾輪凹槽,各定滾輪和動滾輪共同構成管件校直路徑,所述管件校直路徑在所述管件傳輸路徑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管件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單元為兩個,該兩個校直單元的固定板分別豎直和水平設置。
【文檔編號】B23P23/06GK103537905SQ201310530914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龍曉斌 申請人:中山市奧美森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