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圓桶外壁整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及舊桶回收再清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圓桶外壁整形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節(jié)約資源,需要對化工、石油等領域使用過的舊桶進行翻新再利用。由于舊桶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局部的變形,如圓桶壁內陷或凸出,就需要工人將這些部分進行整形。對于封閉的圓桶工人可以通過 向桶內打壓的方式進行整平。而對于開放式的圓桶,目前,圓桶的整形工作主要是人工操作,通過人工敲打實現(xiàn)圓桶桶壁的平整,這種方式工作的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一個圓桶需要幾十分鐘才能整形完成,噪音大,翻新成本高,而且,整形質量得不到保障,圓桶整體一致性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圓桶外壁整形裝置,通過機械化操作進行整形,從而提高整形效率,保證整形質量。本發(fā)明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圓桶外壁整形裝置,包括與圓桶外壁形狀相應的圓柱形上壓模、與圓桶內壁形狀相應的圓柱形下壓模、帶有內滑道孔的左、右支架、左、右液壓油缸、電機減速器,所述上壓模同軸固接有從動軸,所述從動軸通過軸承支承在所述右支架的內滑道孔中,所述軸承上部與所述右液壓油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右液壓油缸固定在右支架頂部;所述下壓模為兩根,位于上壓模的下方,所述下壓模同軸固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通過軸承支承在所述內滑道孔下方的右支架上,所述傳動軸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支承座上;另一端鍵接有傳動齒輪,與傳動齒輪對應的從動軸上鍵接有從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與電機減速器上的主動齒輪嚙合。優(yōu)選地,所述從動軸的延長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所述左支架的內滑道孔中,所述軸承上部與所述左液壓油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左液壓油缸固定在左支架頂部。優(yōu)選地,所述電機減速器固定在左、右支架之間。優(yōu)選地,所述左、右支架與地面呈70°至90°角設置。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通過上、下壓模間對圓桶側壁的滾壓,大大保證了整形質量的一致性;通過本裝置對整形一個圓筒只需3至5分鐘,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fā)明中齒輪間相互嚙合的結構示意 圖中1、上壓模;2、下壓模;2-1、傳動軸;3、左支架;3-1、內滑道孔;4、右支架;4-1、內滑道孔;5、左液壓油缸;6、右液壓油缸;7、電機減速器;8、從動軸;9、軸承;10、軸承;11、軸承;12、支承座;13、傳動齒輪;14、從動齒輪;15、主動齒輪;16、軸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圓桶外壁整形裝置,包括與圓桶外壁形狀相應的圓柱形上壓模1,使用時,將圓桶套在上壓模I上,還包括與圓桶內壁形狀相應的圓柱形下壓模2、帶有內滑道孔的左、右支架3、4,左、右液壓油缸5、6,電機減速器7,所述上壓模I同軸固接有從動軸8,所述從動軸8通過軸承9支承在所述右支架4的內滑道孔4-1中,軸承9能夠在內滑道孔4-1中上下滑動。所述軸承9上部與所述右液壓油缸6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右液壓油缸6固定在右支架4頂部,當右液壓油缸工作時,右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帶動軸承9在內滑道孔4-1中上下移動。所述下壓模2為兩根,位于上壓模I的下方,使用時,套在上壓模I上的圓桶向下移動時能夠與其中一個下壓模壓緊。所述下壓模同軸固接有傳動軸2-1,所述傳動軸2-1通過軸承10支承在所述內滑道孔下方的右支架4上,軸承10不能 夠移動,所述傳動軸2-1 —端通過軸承11支承在支承座12上,支承座12位于右支架的右側地面上,用于將傳動軸2-1支撐起來。所述傳動軸2-1的另一端鍵接有傳動齒輪13,與傳動齒輪13對應的從動軸上鍵接有從動齒輪14,所述從動齒輪在下降時與傳動齒輪嚙合,所述傳動齒輪與電機減速器上的主動齒輪15嚙合,具體的傳動關系如圖2所示。在本發(fā)明中,所述電機減速器固定在左、右支架之間。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了更穩(wěn)固的固定從動軸以及上壓模,防止由于圓桶在整形過程中由于重量太重,導致幾個齒輪間嚙合不緊密而損壞幾個軸承,使得整體裝置使用壽命降低,在本裝置中,采用雙支架的結構,即所述從動軸8的延長端通過軸承16支承在所述左支架3的內滑道孔中3-1,所述軸承上部與所述左液壓油缸5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左液壓油缸5固定在左支架3頂部。為了便于傳動齒輪13與從動齒輪14更緊密的嚙合,所述左、右支架與地面呈70°至90°角設置。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時,將圓桶套在上壓模I上,啟動液壓油缸5,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帶動軸承9和軸承16向下移動,當從動齒輪14與傳動齒輪13嚙合時,活塞桿停止移動,這時,圓桶介于上壓模I與兩個下壓模2之間,并與三者貼緊;同時,啟動電機減速器7,電機減速器7帶動主動齒輪15轉動,主動齒輪15帶動傳動齒輪13轉動,從而使上壓模在圓桶內部滾壓,完成整形。通過上、下壓模間對圓桶側壁的滾壓,大大保證了整形質量的一致性;通過本裝置對整形一個圓筒只需3至5分鐘,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圓桶外壁整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與圓桶外壁形狀相應的圓柱形上壓模、與圓桶內壁形狀相應的圓柱形下壓模、帶有內滑道孔的左、右支架、左、右液壓油缸、電機減速器,所述上壓模同軸固接有從動軸,所述從動軸通過軸承支承在所述右支架的內滑道孔中,所述軸承上部與所述右液壓油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右液壓油缸固定在右支架頂部;所述下壓模為兩根,位于上壓模的下方,所述下壓模同軸固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通過軸承支承在所述內滑道孔下方的右支架上,所述傳動軸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支承座上;另一端鍵接有傳動齒輪,與傳動齒輪對應的從動軸上鍵接有從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與電機減速器上的主動齒輪哨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圓桶外壁整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軸的延長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所述左支架的內滑道孔中,所述軸承上部與所述左液壓油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左液壓油缸固定在左支架頂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桶外壁整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減速器固定在左、右支架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圓桶外壁整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架與地面呈70°至90°角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及涉及一種圓桶外壁整形裝置,包括上壓模、下壓模,左、右支架,左、右液壓油缸,電機減速器,上壓模固接有從動軸,從動軸通過軸承支承在右支架的內滑道孔中,所述軸承上部與右液壓油缸連接,右液壓油缸固定在右支架頂部;下壓模為兩根,下壓模同軸固接有傳動軸,傳動軸通過軸承支承在所述內滑道孔下方的右支架上,傳動軸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支承座上;另一端鍵接有傳動齒輪,與傳動齒輪對應的從動軸上鍵接有從動齒輪,傳動齒輪與電機減速器上的主動齒輪嚙合。本發(fā)明通過上、下壓模間對圓桶側壁的滾壓,大大保證了整形質量的一致性;通過本裝置對整形一個圓筒只需3至5分鐘,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21D3/14GK102615149SQ20121009427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邵喜然 申請人: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漢沽騰達建筑裝潢材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