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學器件及其電子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器件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具有反射功能的光學器件。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涉及采用該光學器件的電子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電子顯示裝置技術中,該電子顯示裝置包括上支撐部、下支撐部、連接設置在上支撐部和下支撐部之間的透射反射構件,所述上支撐部用于容納顯示部件,所述透射反射構件和顯示部件的顯示屏夾銳角,所述透射反射構件包括透射反射光學器件和將透射反射器件光學器件鑲嵌于內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再通過鉸鏈結構分別和上支撐部和下支撐部活動連接。現(xiàn)有技術的將光學器件鑲嵌于內的固定框架,使得最終供觀看的形成在空間中的圖像受限于該固定框架,觀看者有種透過窗口看影像的視覺限制,從而影響觀看者的觀看體驗。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光學器件及采用該光學器件的電子顯示裝置。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學器件,所述光學器件包括反射面和與所述反射面相對的透射面,所述光學器件的邊緣部開設有用于容納線路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開口形成在所述透射面。
[000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子顯示裝置,包括具有顯示屏的顯示部件,所述電子顯示裝置還包括上述所述的光學器件,所述光學器件與所述顯示部件連接,且所述顯示部件的顯示屏與所述光學器件呈銳角。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由于需經(jīng)過光學器件的線路被收容于開設于光學器件的凹槽中,因而無需設置一用于收容光學器件的框架,簡化了電子顯示設備的結構,且使得電子顯示設備的顯示部件顯示的圖像經(jīng)光學器件的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的在空間中的圖像不會受框架的影響,進而提升了用戶的視覺觀看體驗。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子顯示裝置的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圖1所示的電子顯示裝置的光學器件固定有連接結構的正面示意圖;
[0010]圖3是圖1所示的電子顯示裝置的光學器件的正面示意圖;
[0011]圖4是圖3所示的光學器件沿1-1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0012]圖5是圖1所示的電子顯示裝置的光學器件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14]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15]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來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光學器件的電子顯示裝置的技術方案。
[0016]請參閱圖1及圖2,所述電子顯示裝置100包括具有顯示屏(圖未標)的顯示部件10、支撐座30、設置在支撐座30和顯示部件10之間的光學器件20及連接結構40。
[0017]其中,所述光學器件20包括第一連接端21及與該第一連接端21相對的第二連接端22,所述第一連接端21通過連接結構40和顯示部件10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22通過連接結構40和支撐座30連接。所述連接結構40可以是固定連接結構,也可以是活動連接結構,所述活動連接結構具體可以是各種可實現(xiàn)折疊的鉸鏈結構,在此不贅述。本實施例中采用具有轉軸的鉸鏈結構。
[0018]請同時參閱圖3,所述光學器件20為一透明器件,所述光學器件20的第一連接端21具有第一安裝部211,所述第一安裝部211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2111,所述光學器件20的第二連接端22上設置有第二安裝部221,所述第二安裝部221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2211,所述光學器件20的第一連接端211通過安裝件(圖未示)穿過所述第一連接端21的第一安裝孔2111和鉸鏈結構的轉軸而固定于所述轉軸。同理,所述光學器件20的第二連接端22通過安裝件(圖未示)穿過所述第二連接端22的第二安裝孔2211和鉸鏈結構的轉軸而固定于所述轉軸。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安裝部211從光學器件20的第一連接端21延伸形成,第二安裝部221從光學器件20的第二連接端22延伸形成。
[0019]請參閱4,所述光學器件20包括透射面20a、與該透射面20a相對的反射面20b、第一邊緣部A和與該第一邊緣部A相對的第二邊緣部B。所述第一邊緣部A和第二邊緣部B位于第一連接端21和第二連接端22之間,并靠近光學器件20的邊緣。在所述光學器件20的透射面20a表面開設有凹槽C,且所述所述第一邊緣部A和所述第二邊緣部B上都開設有凹槽C,所述凹槽C用于容納電路連接線C。顯而易見,也可只于第一邊緣部A或第二邊緣部B開設凹槽C。
[0020]請參閱圖5,所述光學器件20具體包括透明的或灰色的樹脂層24,分別設置在樹脂層24兩相對表面的第一防刮傷層25a、第二防刮傷層25b,設置在第二防刮傷層25b上的反射層26,設置在第一防刮傷層25a上的透射層27。所述樹脂層24主要成分為聚碳酸酯,且為實心板材。所述反射層26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鉻、鋁、銀和銅等;所述透射層27主要成分為氟化鎂或氧化鋁等材料。所述第一防刮傷層25a和第二防刮傷層25b是耐磨和/或耐高溫氧化的材料,例如金屬中的鈦、鉻等,合金中的高鎳合金、銅鉛合金等,氮化物中的氮化鈦、氮化鉻、氮化鋁等,碳化物中的碳化鈦、碳化鎢燈,氧化物中的三氧化二鋁、二氧化鈦等,此外還有碳氮化合物、硼化物及硅化物等耐磨和/或耐高溫氧化的材料。
[0021]進一步的,所述反射層26上還設置有防氧化層28。
[0022]進一步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學器件20的厚度為3毫米。顯而易見,在圖1所示結構的電子顯示裝置100的光學器件20的厚度隨著顯示部件10的重量的變化而變厚,變厚的幅度根據(jù)光學器件20的材料的不同而會有所不同。當然,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當電子顯示裝置的顯示部件在下方,光學器件和顯示部件夾銳角,光學器件上方無需支撐其他部件時,對光學器件無需有承載重量的要求。
[0023]可以理解,上述光學器件的透射層,在反射層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透射層可以省略。此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防氧化層可以選擇不使用。
[0024]在另一實施例中,光學器件包括透明的樹脂層、設置在樹脂層一表面的反射層、設置在樹脂層另一表面并與所述反射層相對的透射層,所述反射層和樹脂層之間設置有第二防刮傷層。
[002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由于需經(jīng)過光學器件的線路被收容于開設于光學器件的凹槽中,因而無需設置一用于收容光學器件的框架,簡化了電子顯示設備的結構,且使得電子顯示設備的顯示部件顯示的圖像經(jīng)光學器件的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的在空間中的圖像不會受框架的影響,進而提升了用戶的視覺觀看體驗。
[0026]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光學器件,所述光學器件包括反射面和與所述反射面相對的透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器件的邊緣部開設有用于容納線路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開口形成在所述透射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器件包括第一連接端及與該第一連接端相對的第二連接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器件的第一連接端具有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光學器件的第二連接端上設置有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器件包括第一邊緣部和與該第一邊緣部相對的第二邊緣部,所述第一邊緣部和第二邊緣部位于第一連接端和第二連接端之間,并靠近光學器件的邊緣,所述凹槽開設于所述第一邊緣部和/或第二邊緣部。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一項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器件包括透明的樹脂層、設置在樹脂層一表面的反射層。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和樹脂層之間設置有第二防刮傷層。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器件還包括設置在樹脂層另一表面并與所述反射層相對的透射層。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在透射層和樹脂層之間設置有第一防刮傷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上設置有防氧化層。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器件還包括設置在樹脂層另一表面并與所述反射層相對的透射層。
11.一種電子顯示裝置,包括具有顯示屏的顯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顯示裝置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0任一一項所述的光學器件,所述光學器件與所述顯示部件連接,且所述顯示部件的顯示屏與所述光學器件呈銳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學器件,所述光學器件包括反射面和與所述反射面相對的透射面,所述光學器件的邊緣部開設有用于容納線路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開口形成在所述透射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該光學器件的電子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的電子顯示裝置形成的在空間中的圖像不受框架的影響,提升了用戶的視覺觀看體驗。
【IPC分類】G09F9-00, G02B17-08
【公開號】CN204462521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65542
【發(fā)明人】曾志榮, 班起, 陳昭宇
【申請人】深圳創(chuàng)銳思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