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顯示面板包括設置于第一基板上的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一配向層,第一配向層設置于第一電極上,第一配向層包含一第一配向區(qū)域及一第二配向區(qū)域,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反,第一電極設置于第一配向區(qū)域并包含一第一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第一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一分支電極,這些第一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末端及與第一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一連接端,且由第一末端往第一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通過本發(fā)明的像素電極與配向方向的設計,不僅可以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顯示面板側視時的洗白問題,而且更可使顯示面板具有較佳的側視效果而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專利說明】
顯示面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關于一種顯示面板,特別關于一種具有較佳顯示品質的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進步,平面顯示裝置已經(jīng)廣泛的被運用在各種領域,尤其是液晶顯示裝置,因具有體型輕薄、低功率消耗及無輻射等優(yōu)越特性,已經(jīng)漸漸地取代傳統(tǒng)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而應用至許多種類的電子產(chǎn)品中,例如移動電話、可攜式多媒體裝置、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及液晶屏蒂等等。
[0003]液晶顯不裝置一般包含一液晶顯不面板(IXD Panel)以及一背光模塊(BacklightModule),兩者相對設置。液晶顯示面板主要包含一彩色濾光基板、一薄膜晶體管基板以及一夾設于兩基板之間的液晶層,彩色濾光基板及薄膜晶體管基板與液晶層可形成多個陣列配置的像素。而背光模塊可發(fā)出光線穿過液晶顯示面板,并經(jīng)由液晶顯示面板的各像素顯示色彩而形成一影像。
[0004]目前顯示裝置的制造業(yè)者在提升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 VA)型液晶顯示面板的廣視角技術上,已跨入利用光配向(Photo-alignment)技術來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借此提高液晶顯示面板的光學性能與良率。光配向技術會在面板的各像素內(nèi)形成多領域(mult1-domain)的配向,使得像素內(nèi)的液晶分子會傾倒于例如四個不同方向。但是,應用光配向技術的VA型液晶顯示面板雖然具有高對比(contrast rat1, CR)及快速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 RT)的特點,但其側視效果仍與邊緣電場切換(Fringe FieldSwitching,F(xiàn)FS)型或是水平切換(In Plane Switching, IPS)型液晶顯示面板的等級有相當大的差距。
[0005]請參照圖1A所示,其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垂直配向型液晶顯示面板顯示不同灰階時所對應的ga_a(y)曲線示意圖。于此,以具有4個領域的配向為例。其中,圖1A中的曲線Cl、C2、C3可例如分別為正視、側視45度及側視60度時的gamma曲線。由圖1A中可發(fā)現(xiàn),VA型液晶顯示面板于4個領域配向時,側視會有嚴重的washout (俗稱洗白)問題,亦即側視時,由于亮度變高而使畫面變白的情況,使得側視時的顯示品質明顯的下降。
[0006]另外,請參照圖1B所示,其為現(xiàn)有技術中另一種垂直配向型液晶顯示面板顯示不同灰階時所對應的ga_a曲線示意圖。于此,是將像素區(qū)分成兩個區(qū)(例如A區(qū)及B區(qū)),并以具有8個領域的配向為例。通過A、B兩區(qū)正視及側視的電壓-穿透率曲線不同而具有相互補償?shù)男Ч瑏磉_到低色偏(Low Color Shift, LCS)的目的。其中,圖1B中的曲線C4、C5 (A)、C6⑶分別為正視、A區(qū)的gamma曲線與B區(qū)的gamma曲線,而曲線(C5+C6)為A區(qū)及B區(qū)的gamma曲線之和。相較于圖1A,雖然圖1B通過LCS技術可改善VA型顯示面板的洗白問題,但是仍然無法達到FFS型或IPS型顯示面板的等級。
[0007]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可使其具有較佳側視效果而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有鑒于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具有較佳側視效果而改善顯示品質的顯示面板。
[0009]為達上述目的,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顯示介質層、一第一電極以及一第一配向層。顯示介質層設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第一電極設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一配向層設置于第一電極上,第一配向層包含一第一配向區(qū)域及一第二配向區(qū)域,且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反,第一電極設置于第一配向區(qū)域并包含一第一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第一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一分支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末端及與第一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一連接端,且由第一末端往第一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
[0010]在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一第二電極,其設置于第二配向區(qū)域并包含一第二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第二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二分支電極,這些第二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二末端及與第二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二連接端,由第二末端往第二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且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電連接。
[0011]在一實施例中,第一主干電極與第二主干電極為平行設置,且這些第一分支電極的其中之一與相鄰的這些第二分支電極的其中之一為平行設置。
[0012]在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設置于第二基板上的一第二配向層,第二配向層包含對應第一配向區(qū)域的一第三配向區(qū)域及對應第二配向區(qū)域的一第四配向區(qū)域。
[0013]在一實施例中,顯不介質層包含多個液晶分子,這些液晶分子的一長軸方向與第一基板的一法向量的夾角介于0.5度至2度之間。
[0014]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第四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反。
[0015]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同或相反。
[0016]在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設置于第一基板上的一第三電極,第一配向層覆蓋于第三電極,且第二電極介于第一電極及第三電極之間,第三電極至少具有一第三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第三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三分支電極,這些第三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三末端及與第三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三連接端,且由第三末端往第三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于同一圖框時間內(nèi),第二電極與第三電極具有一電位差。
[0017]在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設置于第一基板上的一第三電極,第一配向層覆蓋于第三電極,且第二電極介于第一電極及第三電極之間,第三電極至少具有一第三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第三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三分支電極,這些第三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與相鄰的第二分支電極平行,于同一圖框時間內(nèi),第二電極與第三電極具有一電位差。
[0018]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顯示面板的一掃描線或一數(shù)據(jù)線的實質延伸方向平行。
[0019]承上所述,因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中,第一配向層的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反,第一電極設置于第一配向區(qū)域并包含一第一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第一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一分支電極,這些第一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末端及與第一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一連接端,且由第一末端往第一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通過本發(fā)明的像素電極與配向方向的設計,不僅可以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顯示面板側視時的洗白問題,而且更可使顯示面板具有較佳的側視效果(約可達到接近FFS型或IPS型的側視等級)而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附圖說明】
[0020]圖1A及圖1B分別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垂直配向型液晶顯示面板顯示不同灰階時所對應的ga_a曲線的不同示意圖。
[0021]圖2A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0022]圖2B為圖2A的顯示面板中,一個像素的第一電極與其配向方向的示意圖。
[0023]圖2C及圖2D分別為圖2A的第一配向層與第二配向層的配向方向相同及相反示意圖。
[0024]圖2E為圖2B的第一分支電極的延伸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相對示意圖。
[0025]圖2F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分子的預傾不意圖。
[0026]圖2G為圖2B的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部分第一電極與對應的液晶分子的不意圖。
[0027]圖3A至圖3C分別為本發(fā)明不同實施態(tài)樣的像素的電極與其配向方向的示意圖。
[0028]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像素顯示不同灰階時所對應的gamma曲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0030]請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其中,圖2A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I的示意圖,而圖2B為圖2A的顯示面板I中,一個像素P的第一電極14與其配向方向的示意圖。
[0031]本實施例的顯不面板I為垂直配向(VA)型液晶顯不面板。VA型液晶顯不面板具有高對比及快速響應時間的特點,但其側視效果不及IPS型顯示面板或FFS型顯示面板。因此,本實施例通過光配向工藝與像素電極的布局設計來達到側視特性可接近IPS型或FFS型等級而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另外,為了幫助了解本發(fā)明,于圖示中顯示一第一方向X、一第二方向Y及一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實質上是兩兩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與顯示面板I的掃描線的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第二方向Y與顯示面板I的數(shù)據(jù)線的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且第三方向Z為垂直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向。
[0032]如圖2A所示,顯示面板I包括一第一基板11及一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相對而設。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可為可透光材質所制成,其材料例如是玻璃、石英或類似物、塑料、橡膠、玻璃纖維或其他高分子材料;或者,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也可為不透光材質所制成,并例如是金屬-玻璃纖維復合板、金屬-陶瓷復合板,或印刷電路板,或其它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的材質皆以可透光的玻璃為例。另外,顯示面板I還包括一薄膜晶體管(TFT)陣列及一彩色濾光(CF)陣列(圖未顯示),薄膜晶體管陣列設置于第一基板11面向第二基板12的一側,而彩色濾光陣列可設置于第二基板12面向第一基板11的一側,或設置于第一基板11面向第二基板12的一側。于此,薄膜晶體管陣列設置于第一基板11上(可稱為薄膜晶體管基板),而彩色濾光陣列設置于第二基板12上(可稱為彩色濾光基板)。不過,當彩色濾光陣列的一濾光層(例如具有紅色R、綠色G及藍色B)設置于第一基板11時,可使第一基板11成為一 COA (color filteron array)基板;或者當彩色濾光陣列的一黑色矩陣層(black matrix)設置于第一基板11時,可使第一基板11成為一 BOA (BM on array)基板。
[0033]顯不面板I還包括一顯不介質層13、一第一電極14、一第一配向層15及一第二配向層16。顯示介質層13夾置于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并位于薄膜晶體管陣列與彩色濾光陣列之間。于此,顯示介質層13夾置于第一配向層15與第二配向層16之間。其中,薄膜晶體管陣列、彩色濾光陣列及顯示介質層13可形成一像素陣列,而像素陣列可包含至少一像素(pixel,或稱次像素,sub-pixel)P。于此,以多個像素P,并配置成由行(Column)與列(Row)構成的矩陣狀(未顯示)。每一個像素可被區(qū)分為多個領域(Mult1-domain),且每一個像素的這些領域一樣可配置成由行與列構成的矩陣狀。此外,顯示面板I還可包括多個掃描線與多個數(shù)據(jù)線(圖未顯示),這些掃描線與這些數(shù)據(jù)線為交錯設置而定義出這些像素陣列的區(qū)域。
[0034]如圖2A及2B所示,第一電極14設置于第一基板11上,第一配向層15設置于第一電極14上。于此,第一配向層15覆蓋于第一電極14上,而第二配向層16設置于第二基板12上。第一電極14為可透光的電極層,其材質例如可為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鋁鋅氧化物(AZO)、鎘錫氧化物(CTO)、氧化錫(Sn02)、或氧化鋅(ZnO)等透明導電材料。第一配向層15及第二配向層16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為聚亞酰胺(polyimide, PI),均不限定。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14舉例為像素P的像素電極,且當顯示面板I的這些掃描線接收一掃描信號時可分別使各掃描線對應的一薄膜晶體管(圖未顯示)導通,并將對應每一行像素P的一數(shù)據(jù)信號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線傳送至對應的這些像素電極,使顯示面板I可顯示畫面。在本實施例中,灰階電壓可由各數(shù)據(jù)線傳送至各像素P的第一電極14(像素電極),使第一電極14與設置于第一電極14及第二基板12之間的另一電極(未繪示)形成一電場,以驅使顯示介質層13對應的液晶分子旋轉,進而可調制光線而使顯示面板I顯示影像。
[0035]另外,第一配向層15包含一第一配向區(qū)域Al及一第二配向區(qū)域A2,且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2相反。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及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2與第一方向X平行(平行表示是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第一方向X與掃描線(圖未顯示)的實質延伸方向平行),且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2為相反的方向。于此,方向Dl為由右往左的方向,而方向D2為由左往右的方向。
[0036]通過光配向工藝,并利用第一配向層15及第二配向層16,可于顯示面板I的像素P中定義出不同的液晶分子傾倒方向。具體而言,在特定的曝光條件下,可通過第一基板11上的第一配向層15的配向方向搭配第二基板12上的第二配向層16的配向方向的組合來形成多領域的液晶分子傾斜方向。其中,第二配向層16包含對應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一第三配向區(qū)域A3,以及對應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一第四配向區(qū)域A4,且第三配向區(qū)域A3的配向方向與第四配向區(qū)域A4的配向方向相反。
[0037]請先參照圖2C及圖2D所示,圖2C及圖2D分別為圖2A的第一配向層15與第二配向層16的配向方向相同及相反示意圖。其中,圖2C與圖2D的箭頭方向即為對應于圖2B的像素P的第一配向層15與第二配向層16的配向方向。
[0038]如圖2C所示,第一配向層15包含配向方向為方向Dl的第一配向區(qū)域Al及配向方向為方向D2的第二配向區(qū)域A2,且第二配向層16包含配向方向為方向Dl且對應于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第三配向區(qū)域A3,以及配向方向為方向D2且對應于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第四配向區(qū)域A4?;蛘?,如圖2D所示,第二配向層16包含配向方向為方向D2且對應于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第三配向區(qū)域A3,以及配向方向為方向Dl且對應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第四配向區(qū)域A4。較佳地,第一配向區(qū)域面積略等于第三配向區(qū)域A3面積,且第二配向區(qū)域面積略等于第四配向區(qū)域A4面積。
[0039]請再參照圖2B所示,像素P至少包含設置于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一第一主干電極141及分別連接于第一主干電極141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一分支電極142 (第一電極14)。于此,第一分支電極142的數(shù)量均為多個。另外,第一主干電極141的實質延伸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相同,都是由右往左的方向。
[0040]另外,像素P還具有設置于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一第二主干電極143及分別連接于第二主干電極143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二分支電極144(即第二電極17)。于此,第二分支電極144的數(shù)量亦為多個。另外,第二主干電極143的實質延伸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2相同,都是由左往右的方向。此外,第一電極14與第二電極17連接,也就是說至少這些第一分支電極142的其中之一與這些第二分支電極144的其中之一連接,故當數(shù)據(jù)信號傳送至第一電極14,可使位于第一配向區(qū)域Al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第一電極14與第二電極17具有相同的電壓。
[004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干電極141與第二主干電極143為平行設置,且這些第一分支電極142的其中之一的延伸與相鄰的這些第二分支電極144的其中之一為平行設置。于此,位于第一主干電極141上側的這些第一分支電極142彼此平行且間隔設置,位于第一主干電極141下側的這些第一分支電極142亦彼此平行且間隔設置。另外,位于第二主干電極143上側的這些第二分支電極144彼此平行且間隔設置,且位于第二主干電極143下側的這些第二分支電極144亦彼此平行且間隔設置。此外,位于第一主干電極141上側的這些第一分支電極142的延伸與位于第二主干電極143下側的這些第二分支電極144彼此平行,且位于第一主干電極141下側的這些第一分支電極142的延伸與位于第二主干電極143上側的這些第二分支電極144彼此平行。
[0042]另外,請再參照圖2B并配合圖2E所示,其中,圖2E為圖2B的第一分支電極142的延伸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的相對示意圖。
[0043]如圖2B及圖2E所示,這些第一分支電極142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與第一主干電極141連接的一第一連接端El及一第一末端E2,且由第一末端E2往第一連接端El的延伸方向D3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的夾角α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50° ^ a ^ 80° )。較佳者,由第一末端E2往第一連接端El的延伸方向D3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的夾角α介于60度至80度之間(60°寫α寫80° )。同樣地,這些第二分支電極144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與第二主干電極143連接的一第二連接端Ε3及一第二末端Ε4,且由第二末端Ε4往第二連接端Ε3的延伸方向與對應的第二配向區(qū)域Α2的配向方向D2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未顯示),較佳者,亦可介于60度至80度之間。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分支電極(包含第一分支電極142及第二分支電極144)與連接的主干電極(包含第一主干電極141及第二主干電極143)之間形成有一銳角的夾角,且該銳角(與夾角α相同)都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
[0044]另外,請參照圖2F所示,其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分子的預傾示意圖。其中,像素P對應的液晶分子的一長軸方向D4與第一基板11的一法向量(即第三方向Ζ)的夾角Θ介于0.5度至2度之間(0.5° ^θ^2° )。換言之,本實施例的液晶分子的預傾角(pre-tilt angle)限定為88度至89.5度之間,且于暗態(tài)(未供給液晶分子電壓)時,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D4(或預傾角方向或指向矢(LC director)方向)在X-Y平面(第一基板11)的投影與第一主干電極141 (或第二主干電極143)的實質延伸方向為平行;于亮態(tài)(供給液晶分子電壓)時,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D4(或預傾角方向或指向矢(LC director)方向)在X-Y平面(第一基板11)的投影于X軸上的分量與第一主干電極141 (或第二主干電極143)的實質延伸方向為平行。
[0045]請參照圖2G所示,其為圖2B的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部分第一電極14與對應的液晶分子LC的不意圖。
[0046]當像素P為亮態(tài)且液晶分子的最終位置的Phi(Ψ)角與偏光板吸收軸的夾角為45/135/225/315度,且theta( Θ )角為90度時,液晶分子的穿透效率最好(Ψ角為液晶長軸方向于X-Y平面上的投影與第一方向X之間的夾角,Θ角為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與χ-γ平面的法向量(即第三方向Z)之間的夾角)。如圖2G所示,本實施例是利用數(shù)據(jù)線將對應的數(shù)據(jù)電壓傳送至像素P,并通過像素電極(第一電極14)與共同電極之間所產(chǎn)生的電場方向D5與液晶分子LC的預傾角方向于X-Y平面的投影分量(即方向Dl)的合力(方向D6),使亮態(tài)時的液晶分子LC的長軸方向傾倒于與偏光板吸收軸的夾角β為45/135/225/315度的位置,借此使液晶分子的穿透效率最好。
[0047]另外,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4個領域的VA型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中,液晶分子被電場驅動時,其theta(0)角會隨著灰階的不同而往90度的角度產(chǎn)生變化,但是Phi(W)角于不同灰階驅動時是直接倒向45/135/225/315度,并不會隨著灰階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本發(fā)明通過上述像素電極與配向方向的設計,使液晶分子的Phi(W)角隨著灰階的不同漸變至45/135/225/315度,使得顯示面板I具有IPS型或FFS型的光學特性表現(xiàn)。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像素P對應的液晶分子LC在亮態(tài)時同時有theta ( Θ )角與Phi (Ψ)角的變化,在水平視角的側視的gamma曲線上可得到大幅改善(亦即側視的gamma曲線往正視時的gamma曲線方向偏移),因此可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VA型液晶顯示面板的洗白問題,進而使得顯示面板I可達到接近FFS型或IPS型顯示面板的側視等級而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0048]另外,請參照圖3A至圖3C所示,其分別為本發(fā)明不同實施態(tài)樣的像素Pa、Pb、Pc的電極與其配向方向的示意圖。
[0049]如圖3A所示,第一電極14a與圖2B的第一電極14主要的不同在于,圖3A的第一電極14a的第一主干電極141的實質延伸方向與第二電極17a的第二主干電極143的實質延伸方向分別與第二方向Y平行(第二方向Y與數(shù)據(jù)線的實質延伸方向平行),并分別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7及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8平行。另外,本實施態(tài)樣的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7及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8與第二方向Y平行,且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7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8為相反的方向。于此,方向D7為由上往下的方向,且方向D8為由下往上的方向。
[0050]另外,如圖3B所示,與圖2B主要的不同在于,本實施態(tài)樣的第一配向層15除了定義出第一配向區(qū)域Al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之外,還共同定義出一第五配向區(qū)域A5及一第六配向區(qū)域A6,且第五配向區(qū)域A5的配向方向Dl與第六配向區(qū)域A6的配向方向D2為相反的方向。另外,本實施態(tài)樣的第五配向區(qū)域A5的配向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相同,都是方向D1,且第六配向區(qū)域A6的配向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相同,都是方向D2。
[0051]另外,像素Pb還具有設置于第五配向區(qū)域A5的一第三主干電極145及分別連接于第三主干電極145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三分支電極146(稱為第三電極18b,第三主干電極145的兩側均具有多個第三分支電極146),且像素Pb還具有設置于第六配向區(qū)域A6的一第四主干電極147及分別連接于第四主干電極147兩側的至少兩個第四分支電極148 (稱為第四電極1%,第四主干電極147的兩側均具有多個第四分支電極148),其中,第三主干電極145的實質延伸方向與第五配向區(qū)域A5的配向方向Dl相同,第四主干電極147的實質延伸方向與第六配向區(qū)域A6的配向方向D2相同,而且第三電極18b與第四電極19b連接,也就是說至少這些第三分支電極146的其中之一與這些第四分支電極148的其中之一連接。另外,第三分支電極146由第三末端(未標示)往第三連接端(未標示)的實質延伸方向與第五配向區(qū)域A5 (或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的夾角都是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且第四分支電極148由第四末端(未標示)往第四連接端(未標示)的實質延伸方向與第六配向區(qū)域A6的配向方向D2的夾角亦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因此,在本實施態(tài)樣中,第一配向區(qū)域Al、第二配向區(qū)域A2、第五配向區(qū)域A5及第六配向區(qū)域A6分別具有兩個領域,故一個像素Pb可具有8個領域的配向。
[0052]此外,于圖3B中,第一電極14b與第二電極17b形成一第一區(qū),第三電極18b與第四電極19b形成一第二區(qū)。其中,第一區(qū)及第二區(qū)可由不同的數(shù)據(jù)線提供影像數(shù)據(jù),使得于同一圖框時間內(nèi),第一區(qū)與第二區(qū)可具有一電位差(亦即第二電極17b與第三電極18b具有一電位差)。通過將每一個像素Pb區(qū)分為兩區(qū),以通過兩區(qū)正看及側看的電壓-穿透率曲線不同而具有相互補償?shù)男Ч?,以達到低色偏(LCS)的目的。于此設計下,于實際的實驗證明,于不同解析度的顯示面板中,像素Pb可比像素P高出5%?15%的穿透率。
[0053]另外,如圖3C所示,像素Pc與圖3B的像素Pb主要的不同在于,像素Pc的第五配向區(qū)域A5的配向方向為D2,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為相反的方向,但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相同;像素Pc的第六配向區(qū)域A6的配向方向為Dl,與第二配向區(qū)域A2的配向方向D2為相反的方向,但與第一配向區(qū)域Al的配向方向Dl相同。如此一來,第二電極17c與第三電極18c的配向方向相同,可減少第二電極17c與第三電極18c之間的暗紋,進而增加穿透率。此外,像素Pa、Pb、Pc的電極(第一電極14a、14b、14c、第二電極17a、17b、17c、第三電極18b、18c及第四電極19b、19c)與其配向方向的其他技術特征可參照上述的像素P的第一電極14與其配向方向的敘述,不再贅述。
[0054]請參照圖4所示,其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像素顯示不同灰階時所對應的ga_a曲線示意圖。其中,曲線C7、CS分別為正視及側視時的gamma曲線,而曲線C9為應用本發(fā)明上述像素電極與配向方向的設計的側視時的gamma曲線。
[0055]由圖4可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確實可使水平視角的側視的gamma曲線往正視時的gamma曲線方向偏移(往曲線C7的方向移動,使得側視的曲線C9接近于正視的曲線C7),因此可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側視時的洗白問題,進而使得顯示面板達到接近FFS型或IPS型顯示面板的側視等級而具有$父佳的顯不品質。
[0056]綜上所述,因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中,第一配向層的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反,第一電極設置于第一配向區(qū)域并包含一第一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第一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一分支電極,這些第一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末端及與第一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一連接端,且由第一末端往第一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通過本發(fā)明的像素電極與配向方向的設計,不僅可以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顯示面板側視時的洗白問題,而且更可使顯示面板具有較佳的側視效果(約可達到接近FFS型或IPS型的側視等級)而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0057]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權利要求中。
【主權項】
1.一種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顯示介質層,設置于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一第一電極,設置于該第一基板上;以及 一第一配向層,設置于該第一電極上,該第一配向層包含一第一配向區(qū)域及一第二配向區(qū)域,且該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該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反,該第一電極設置于該第一配向區(qū)域并包含一第一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該第一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一分支電極,所述第一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末端及與該第一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一連接端,且由該第一末端往該第一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之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第二電極,設置于該第二配向區(qū)域并包含一第二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該第二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二分支電極,所述第二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二末端及與該第二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二連接端,由該第二末端往該第二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且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電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主干電極與該第二主干電極為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一分支電極的其中之一與相鄰的所述第二分支電極的其中之一為平行設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設置于該第二基板上的一第二配向層,該第二配向層包含對應該第一配向區(qū)域的一第三配向區(qū)域及對應該第二配向區(qū)域的一第四配向區(qū)域。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顯示介質層包含多個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一長軸方向與該第一基板的一法向量的夾角介于0.5度至2度之間。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三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該第四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反。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三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該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相同或相反。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設置于該第一基板上的一第三電極,該第一配向層覆蓋于該第三電極,且該第二電極介于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三電極之間,該第三電極至少具有一第三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該第三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三分支電極,所述第三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三末端及與該第三主干電極連接的一第三連接端,且由該第三末端往該第三連接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的夾角介于50度至80度之間,于同一圖框時間內(nèi),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三電極具有一電位差。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設置于該第一基板上的一第三電極,該第一配向層覆蓋于該第三電極,且該第二電極介于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三電極之間,該第三電極至少具有一第三主干電極及分別連接于該第三主干電極兩側的至少兩個第三分支電極,所述第三分支電極的至少其中之一與相鄰的該第二分支電極平行,于同一圖框時間內(nèi),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三電極具有一電位差。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配向區(qū)域的配向方向與該顯示面板的一掃描線或一數(shù)據(jù)線的實質延伸方向平行。
【文檔編號】G02F1/1337GK105988246SQ201510093631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日
【發(fā)明人】崔博欽, 陳建誠
【申請人】群創(chuàng)光電股份有限公司